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武將們在戰場上廝殺,謀士們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亂世佳人們的情感故事,又何嘗不是呢?
傳為「一袁三曹為之焦」,素有「江南大小喬,河北甄宓俏」中的洛水女神,演繹了悽婉的傳奇愛情,令後人唏噓不已。
初嫁名門
甄宓不僅從小嬌美俏麗,更重要的是她知書識禮和秀外慧中。傳為佳話的是,她脫俗於兄妹的玩樂,奉勸父母廣散糧食於饑民,而美名遠揚。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雄踞華北一帶,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袁氏公子袁熙於是明媒正娶了甄宓。這段婚姻講不上有什麼感情基礎,在古代也是順理成章。然而也正是古代的戰局紛爭,才會有後來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
再婚帝王
真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在官渡之戰,曹操大勝袁紹,袁氏一族就此衰亡,掉下家眷落荒而逃。曹丕率先殺進袁府,比也垂涎甄宓姿色的曹操捷足先登,抱得美人歸。「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的甄宓,從而歸入日後的帝位之家。
曹操經常在銅雀臺上舉行文藝盛宴,曹丕雖也是文壇三曹之一,但比起才華橫溢的弟弟曹植還是稍遜一籌。曹植的一首《銅雀臺賦》語驚四座,那個骨子裡,與生俱來透著文藝範的甄宓,如何又能不暗起情意漣漪呢?滿城風雨的才子配佳人的謠傳,不亞於戰場的浩蕩廝殺。這可能就是,壓倒了曹丕和甄宓這段本不是穩固的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甄宓不是曹丕的原配妻子,曹丕也不是甄宓的原配丈夫。或許,從結婚的那一刻起,已經留下難以跨越的鴻溝。雖然他們有了一對愛情結晶。但心懷芥蒂的曹丕身邊美女如雲,難免移情別戀。
人神情未了
歷史中的甄宓,沒有真實記載過她的真實名字,應該稱呼她為甄氏。那個宓字,是取自曹植《洛神賦》中的宓妃之名號。世人對他們的才氣和情感推崇備至,可見一斑。
在曹丕不斷的冷落下,甄宓明白自己處境惡劣但又無可奈何,於是寄情絲於筆墨,寫下了她唯一傳世名作《塘上行》,其中「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這美妙的祝福背後,實則蘊含著詩人無邊的恨意和哀怨。這也引起了曹丕大怒和對她的賜死。
曹丕繼續迫害親兄弟曹植,曹植以《七步詩》才得以全身而退。曹丕又挑釁地將甄宓的玉枕遺物賜給曹植,讓他睹物思人,永受煎熬。
佳人香消玉殞,但詩情愛意未曾散去,反而得以升華。曹植創造出曠世之作《洛神賦》,以夢幻的境界訴說著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其中「凌波微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洛神,飄然而至的風姿神韻呼之欲出。只可惜,人神道殊,情未了。
後來,唐朝詩人李商隱也惜嘆:「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時賦洛神」。
甄宓之美,曹植之才,詩意盎然地縈繞著三國時期,卻又那麼的悽美和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