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萬物復甦,王家莊的王大今天心情格外愉悅,why?
why?王大他老爸是王家莊最有錢的人,但同時也是最吝嗇的人,據說他們家吃米飯從來不就著菜,而是吃一口飯看一眼掛在頭頂上的一根鹹菜,有一次王大多看了一眼就遭到他老爸的一頓毒打,一邊打還一邊說:「鹹死你這個熊孩子…」
終於他老爸駕鶴西遊了,同時留給王大一大筆錢。王大此時最大的願望是吃一個,不!是吃一鍋,不!要開一個包子鋪,天天躺在床上吃包子。你說他的心情能不愉悅嗎?
說做就做,王大找來王家莊最大飯店的掌柜王二商量此事。 「今天找你來有大事要和你商量,我打算開個包子鋪,沒別的要求只要能讓我天天在床上吃包子就行…」王二說:「不知公子想開個什麼樣的包子鋪呢?王大說:「我不懂才找你啊,我懂還找你做什麼,早就躺在床上吃包子了」王二說「也是,不過我想問一下你打算花多少錢開這麼個包子鋪?」王大說:「錢嘛…當然是越少越好,收入當然是越多越好。
「看來這吝嗇還真是遺傳啊」 王二心裡嘀咕。「好吧哪我給公子說說開個包子鋪所需要的財務技術分析吧」王二說。「why?開個包子鋪還要什麼分析啊?」王大此時的眼睛像包子一樣,「再說我又不懂什麼財務更別說什麼財務分析了」
王二說「先別急,你聽我說,不管什麼類型的店鋪都要決定三件事,如何花錢,如何經營、如何借錢。用財務術語就是投資決策、經營決策和融資決策。簡單說就是如何讓你的包子鋪賺到的錢比花出去的錢多,只有這樣這個包子鋪才能讓你天天能吃上包子,否則你就吃不上包子!」王大一聽吃不上包子立刻就急了,「怎麼會這樣?好不容易吃上包子了,怎麼讓你一說又吃不上了?怎麼才能永遠吃上包子啊?我要吃包子…」王二掐了掐自己的手接著說:「能否讓你一直吃上包子取決於你的包子鋪是能否賺到錢,也就是說要有預計的正現金流,而這些都取決於你的決策,也就是你的決定安排」王大:「我的決定?我的決定就是要有包子吃…」。
王二:「對,這是你的目標,但是要達到你的目標,你還會面臨一系列的選擇題。因為你是包子鋪的最大股東,你的任何決定都會對包子鋪產生好的或壞的影響(解說:任何企業的成功運營、業績和長期生存能力都取決於管理團隊個人或集體連續制定的一系列合理決策。而每個決策都會對企業產生經濟影響,無論是促進還是破壞)而包子鋪的日常經營過程就是要計算一下花錢與賺錢之間權衡,權衡就是選擇」王大:「選擇?怎麼選擇?選擇什麼?」
王二:剛才說到在花錢與賺錢之間選擇還不太準確,準確的說法是成本與收益之間權衡,因為這些選擇會引發你的包子鋪(企業)資源的變化,最終,這些變化產生現金流動,這就是最終的經濟結果。簡單的說就是決策產生影響,影響產生變化,而最終的變化結果就是你會不會賺到錢,也就是說要有正現金流量。」王大:「太複雜了,你簡單點說」王二說:「舉個例子:你要開包子鋪,先要花錢蓋個店鋪吧,還要花錢買麵粉什麼的吧,還要花錢僱個小二吧,這就是前期的投入,包子鋪開張後你要給你的包子訂個價格吧,這就是銷售價格,你訂的這個價格是根據什麼訂的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算一下你的包子成本是多少,在此基礎上加上你的利潤才是最後的價格。這是最簡單的工作,而這些都要你決定,要蓋個多大的店鋪?要做什麼樣的包子?要僱幾個小二?包子的價格訂多少錢合適?最後算一下賺的錢夠不夠你的成本?如果不夠,要不要找銀行借錢?如果包子鋪做大了要不要上市,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需要你做決定的。」
王大:「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麻煩啊,有沒有簡單點的?王二:「簡單說就三個方面,如何花錢、如何經營、如何借錢繼續經營。先看看如何花錢,包子鋪開張一定要先花錢,你要可以買塊地蓋個包子鋪,這也是你的實物資產。然後還要買材料、僱個小二,用你的錢和賣包子的錢支付供應商的貨款及小二的工資,這也是營運資本。你開包子鋪還要有促銷廣告,如果你的包子品種太少還要研發新品種的包子,這就是你的重大支出項目。基本上這就是你要花錢的三個重要方向。
王二接著說:如何經營呢?王大搶道:我知道就是生產包子然後賣了就行了。王二:對,這是日常經營,但是你的利潤是受三個因素影響:價格、銷量、成本。如果你想賺錢就要對這三個主要因素好好考慮。怎麼讓你的手上的資源效益最大化。而這些和你的包子鋪有那些核心競爭力及包子(產品)的定位有直接關係的。後面會詳細給你說。
王二:如何借錢繼續經營?如果你的包子鋪發展很好,你想多開幾家而手上又沒有那麼多的錢怎麼辦?就要向銀行借錢或上市融資。而借錢是要還利息,如果上市就要給股東分紅,而這些是建立在你對未來包子鋪的良好前景,及銀行對你有信心之上的。如果你賺到的錢還了利息並支付股利後還有剩餘,這就是你自己的收益,財務叫留存收益。而衡量這些都會有財務相關的指標做分析。這就是財務技術分析,而分析的目的就是讓你在做決策之前衡量一下,類似於做沙盤演練,只有事前做好精心的分析才能保證最後的結果是你想要的。
王二:基於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就會產生三雙眼睛。一雙是你的眼睛,也就是投資人的,你比較關心的是包子鋪(公司)的業績和價值,主要是包子鋪的趨勢分析及權益價值。一雙是管理人員的眼睛,主要關心的是包子鋪的運營的效率。還有一雙是債權人的眼睛,也就是借你錢的人主要關心的你的包子鋪的風險水平。後面會詳細說明每雙眼睛要看什麼財務指標。
王大:現在我比較放心把包子鋪交給別人管理了,但是如果我要做大可能還要先借錢投入才行。那銀行會不會借給我呢?王二:不管你目前做的有多好,但別人借錢給你肯定是有風險的,因此我們要說第三雙眼睛,就是債權人的視角。
王二:對於債權人來說首先願意為「好」的企業提供資金,其次,債權人也必須考慮風險。因為沒有誰能保證一個企業永遠賺錢。所以債權人主要是考察運營中的企業有沒有潛在的風險性。有幾個指標比率,分別是「流動性」、「財務槓桿」「償債能力」我們先看一下「流動性」
王二:現金對於企業來說是最安全的,除了現金還有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流動資產,這些都可以提高一個企業的償債能力。「流動性」就是說資產的流動性強或弱。流動比率就是: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簡單說這個比率越大,就越有利於債務人。例如:你的流動資產是2000,流動負債是1000那你的流動比率就是2000÷1000=2,這個比率就是說1塊錢的流動負債有2塊流動資產做準備。這個比率越高說明你越安全。但是過高的比率也說明管理鬆懈,並沒有充分利用資金。
王二:再看看「財務槓桿」。而「槓桿」就是起到放大作用的,後面我們會更詳細的說明。先看看這裡的比率。第一個也是經常用的就是「資產負債率」,公式:總負債÷總資產,也就是看看負債佔資產的比例。一般而言這個比率越高說明債權人的風險就越大。還有一個是「利息保障倍數」,也就是說企業的利潤是要支付的利息多少倍。公式:淨利潤÷利息支出。同樣,倍數越高說明風險越小。
王二: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看一個包子鋪,所有者、管理者、債權人,而每一個角度都有相關的指標比率。而這些指標比率具有共同的信息基礎。所以一定要匯總各個指標進行全面比較分析才行。
繼續...
王二:前面我們說過你的每項決定會給包子鋪帶來影響,而這種影響最終都會以錢的方式衡量。如何在一定時間內少花錢多辦事就是你要決定問題的根本原則,為什麼要說在一定時間呢?因為錢也是有成本的,而這種成本與時間有直接關係,比如說你存銀行錢,銀行會給你利息,那麼這種利息就是這些錢的成本,時間越久成本就越大。(解說:管理原則十分簡單,即在一定期間內利用最少的資源獲取最大的業績)王大:太複雜,你簡單說。
王二: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錢「要走一個「大圈」兩個「小圈」。一個大圈是:花錢買材料-生產包子-賣包子收錢。兩個小圈是:花錢買材料-生產包子、銷售包子-收錢。而你的錢從買材料花出去到賣包子收回來,就是一個循環,收回的錢一定要比你花出去的錢多才行(正現金流量),並且在這個循環中你的錢是一直被佔用的。所以才說如何要少花錢多辦事,並且時間越短越好。王大:對,可是怎麼才能在短時間內收回錢呢?王二:那我們就要把這個「圈」掰開來看,影響錢的速度有四個大的方面:蒸包子的時間、賣出去包子的時間、收回賣包子錢的時間、給供應商錢的時間。前三個時間越短越好,後一個時間越長越好,當然要在不違背信用條件下,否則沒人給你供應材料了。在這四個方面都會佔用「錢」,如果我們把應該給供應商的錢(應付帳款)減去蒸包子和賣出包子所用的錢(存貨)減去收回賣包子的錢(應收帳款)就是我們的營運資本,而這個「錢」一定是來源來長久的資金來源,比如你自己的錢或長期借款。否則就會出現資金鍊斷裂,這可是非常嚴重的事。
王大:剛才你說有三雙眼睛,那這三雙眼睛主要看什麼內容呢?王二:前面說三雙眼睛分別是你的(股東的)、管理者的、債權人的。因此財務技術分析指標也可以分為三大類。而這三大類所看的重點都是不同的,但是要綜合這些指標才能全面判斷你的包子鋪的情況,否則就會產生片面的判斷。
先說你主要看的指標,也就是所有者或者說是股東。你主要關心的投資回報,就是說你把錢交給別人替你管理包子鋪,那這個包子鋪能不能帶給你回報。主要有:股東權益收益率。這個比率簡單說就是包子鋪賺到的淨利潤除以你開包子鋪所投入的錢。例如:包子鋪賺了100塊,你開包子鋪投入了1000塊。那就是100÷1000=10%。這個比例越大,說明你包子鋪投資回報就越高。
而替你管理包子鋪的人,我們叫他管理者,他們要看那些指標呢?他們更應該關心包子鋪經營的效率和效益,及「錢」的利用效率。因此就要從日常經營分析、資源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水平三個方面考核管理者。
先看日常經營分析,經營分析簡單說就是包子鋪的成本和利潤。利潤=收入-成本。而銷售成本比率就是:成本÷收入,也就是看看,成本佔收入多少比例。而毛邊際就是利潤÷收入,就是說收入中利潤佔多少比例。這兩個比例相加等於1。而前面說過包子鋪的收入受三個條件影響:價格、銷量、成本。這三個因素都會直接影響這兩個比率。而所謂「毛利潤」就是說收入-成本=利潤。而毛利潤高並不代表你就真的嫌錢了。還要在「毛利潤」中減去管理費用,也就是不能明確計算到產品成本中的費用。像管理費用、廣告費用、研發費用、市場推廣費用等。「毛利潤」在減去這些費用才是淨利潤。往往有些企業毛利潤很高,但是淨利潤卻很少,這就說明企業內部管理成本是比較高的。
王大:看來要包子鋪要真賺錢「成本」和「費用」都要控制才行啊!王二:是啊!對於管理者來說除了要看是不是賺錢還要看管理者對於你給他們「錢」的利用效率,同樣是賺了100塊,一個是用了你1000塊錢,一個是用了你10000塊錢,你說那個更好?王大:當然是用我錢越少越好啊!王二:對!所以我們來看看檢驗一個好的管理者的資源利用效率有那些指示。
先看看「資產周轉比率」簡單說就是要獲得一定的銷售收入所需要佔用的資產有多少。計算方式:銷售收入÷總資產的平均餘額。因為你的資產是變化的所以用平均餘額。例如:年底你包子鋪一共收入5000塊錢,而你年初的資產是3000,而年末是5000,那麼資產周轉比率就是5000÷((3000+5000)÷2)=1.25次。也就是說你的「錢」在一年中循環了1.25次。次數越多說明你的「錢」轉的越快,也就是效率越高。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是「存貨周轉次數」,我們前面說了「錢」要走一個大圈,從「花錢買材料-生產包子、銷售包子-收錢」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應付款、存貨及應收款。而這個過程中存貨和應收款都是佔用你的「錢」,而應付款就是你佔供應商的錢。我們主要就是關注存貨周轉時間,計算方法:銷售收入÷存貨平均成本。因為存貨也是變動的所以要用平均成本。例如:銷售收入還是5000,而年初存貨成本2000,年末存貨成本4000. 存貨周轉次數=5000÷((2000+4000)÷2)=1.67。說明:你用1塊錢的存貨產生了1.67塊錢的銷售收入。一般說周轉次越高越好。因為存貨越低相對銷售風險越也低,同時表示你的「錢」利用效率高。
總結一下,對於管理者來說要看銷售、成本和費用,還要看資產利用效率,最後看真正盈利能力水平。因此衡量一個好的管理者要從多個方面考察。
轉眼一年過去了,王二去王大的包子鋪吃早點,一進包子鋪看到王大正在埋頭吃包子,看到王二來王大一把抓王二,說:你怎麼才來啊?我正好有點問題要問你。王二:什麼事這麼急,先給我上一屜包子,邊吃邊說吧。王大招呼小二然後說:目前我這個包子鋪經營的還不錯,但是還有些問題想請教一下,我現在經營了一年的包子鋪並按你教我的方法,讓我對日常經營有了不錯的理解,但是我還想在預測一下未來一年的經營發展,並且想擴大我的包子鋪,這方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王二: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馬」可以理解為你未來要怎麼做,而「糧草」就是你的「錢」了,而「糧草」一定是為你的「兵馬」提前做準備的。預測未來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你現在的決策,如果你能正確的預測那你就可以提前準備。這也就是「財務需求預測」。王大:財務可以預測嗎?財務不都是事後分析嗎?王二:事後記錄那是會計,而財務更重要的工作是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分析。不同的預測結果會產生不同的企業行為,而一旦做出了預測,可能還要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因為預測也只是預測。
王大:那應該從那方面去預測呢?王二:企業一般是先從銷售預測開始的,也就是說未來的銷售情況,然後根據銷售情況來安排生產、採購等等。而這些都需要財務數據的量化,而量化的結果就是通過企業財務的三大報表(損益表、資產負責表、現金流量表)呈現出來。預測損益表就是預測未來的銷售情況,有了銷售情況就可以預測所需要的成本和費用了,例如:預測了銷售數量,就可以預測銷售收入,就可以預測生產成本及相關費用,預測了成本及費用就可以預測利潤。因此銷售預測是關鍵,可以用統計分析及概率方法及銷售人員的經驗,而這不是我們談論的重點。
王二:如果我們有預期的損益表,那就可以編制預期的資產負責表了。先看一下資產負責表的格式,此表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組成,可以想像成一個表分為兩列,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資產就是「錢」(現金、應收等)、「物」(材料、成品等)「器」(廠房、設備等),負債就是你要還的錢,包括:短期、長期負債、應交稅金等,而所有者權益,就是「所有者」自己的錢。根據我們預期的銷售情況,就可以預測一下,我們的「錢」、「物」、「器」及負債和「所有者」自己的錢一個大概情況。王大:那這個報表數據是不是一定要非常準確呢?王二:我們做預測的目的不是會計上的精確性,而是估計一下未來的大體資金需求情況,並展望一下未來時期企業的總體財務狀況。因此預測更重要的是一個未來趨勢。
王二:企業還需要預測現金流量表,因為對於未來預期,企業還需要通過現金流量表突出所隱含的資金運動。而資產負債表是一個靜態的報表,只反映某個時點的資金不足或盈餘,而現金流量表是可以描繪出企業未來資金需求的「漲落圖」。
王大:如果我預測我未來發展良好,並想擴大我的經營應該怎麼做呢?王二:擴大經營可能就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投入,例如:你需要把你的包子鋪擴建,或在買幾個蒸包子的鍋,或多請幾個小二等等。如果你的錢不夠可能還要向銀行借錢或上市融資。這就涉及一個概念「槓桿」,而「槓桿」又分為「經營槓桿」及「財務槓桿」。經營標杆可以理解為你自己要投入的「固定成本」。而財務槓桿就是你要定期還銀行的利息及股東分紅。
王二:我們先來看經營槓桿,包子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組成,固定成本就是你蒸包子用的鍋,變動成本就是包子用的材料。例如:鍋是100元,每個包子的材料(麵粉、肉、菜等)是1元,如果你用這個鍋只賣了一個包子那這個包子成本就是101元。如果你用這個鍋賣了100個包子,那每個包子的成本是2元((100×1+100)÷100),如果賣了1000個包子,每個包子就是1.1元,如果賣了10000個每個成本就是1.01。可以看到銷量越多單位固定成本就越小。反過來也一樣,「鍋」就是這裡面的「槓桿」。王大:知道這個有什麼用呢?王二:知道這個可以讓你預測一下你的銷量和利潤,例如:每個包子定價1.5元,最少要銷售多少才能保本(盈虧平衡點)?銷量=(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單價-變動成本)=(100+0)÷(1.5-1)=200個,也就是說最少要賣出200個包子才能保本,如果少於200個你就虧了。如果你打算要賺100元,那就是(100+100)÷(1.5-1)=400個。如果你預計能賣出800個包子並且要賺100元,那單價就是:變成本+(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銷量=1+(100+100)÷800=1.25元。還記得我們上次說過的嗎?利潤=銷量×單價-成本=銷量×(單價-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因此你想賺多少錢,你預計賣多少包子,每個包子的單價多少都是可以預計出來的。而這些都和你的企業戰略有直接關係。(差異化還是低成本)
你的包子想要賣的多,要麼比別人賣的包子味道好(差異化),要麼比別人賣的包子便宜(低成本)。想要味道好就要加大對包子的研發投入,想要價格低就需要你的成本比別人低。你不能控制別人包子的價格,但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利潤」而價格及成本就你是能控制的「武器」。
王大:是啊!我可以通過把包子做的好吃單價可以高點銷量可以少,也可以做的味道一般,但是價格低銷量大也可以賺到錢。(思考題:如果包子的變動成本佔總成本非常小的一部分,降低變動成本對盈虧平衡點的影響大?還是降低固定成本對盈虧平衡點的影響大?)
王大:那財務槓桿是什麼意思?王二:這個概念比較複雜,簡單的說就是包子鋪的總收益能不能超過你自己錢的收益及借錢的利息之和。例如:你開包子鋪一共投入了10萬又從銀行借了2萬,銀行的利率是8%,那你的平衡點是多少?(不賠不賺),資本金(股東權益和債務總和)收益率=(0+2×8%)÷(10+2)=1.3%,也就是說你第一年至少要把利息賺回來(0.16萬)但是你的錢也是有成本的,如果你把錢存在銀行也會有利息,所以收益率肯定是要超過1.3%否則還不如存在銀行合適。如果我們把資本金收益率定為10%,那利潤是多少?用這個公式計算一下,(利潤+2×8%)÷(10+2)=10%,利潤=1.04萬,股東權益率=利潤÷股東權益=資本金收益率+(債務÷股東權益)×(資本金收益率-貸款利率)。這樣表達突出了槓桿效應,只要利息成本不超過收益能力,就會提高股東權益。
總結一下,如果你擴大你的包子鋪先要通過經營槓桿計算固定成本是不是合適,是買「鍋」還是租「鍋」。如果要向銀行借錢也要算一下借多少錢合適,因為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反過來也一樣。因此作為管理者在進行決策之前一定要綜合分析。
接上回
話說上回王大聽完王二的高論後,用所學到的方法作了財務預測和槓桿分析,發現自己對包子鋪的運營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此決定宴請王二以表感謝。飯桌上王大親切的拉著王二的手說:王掌柜,真的要好好感謝你啊!包子鋪能有今天多虧你的指點。王二:那裡!那裡!還是王公子英明神武天資聰慧,才能讓你的包子鋪有如此規模啊!王大:雖然包子鋪現在發展的不錯,但是我還是想擴大經營,在這方面不知有什麼好的建議嗎?王二:你現在的決定會影響你未來的發展,所以要用「推理」的方式,也就是說事前計算一下現在的投資與未來產生的收入之間「現值」比較。如果用「錢」來表述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例如:你存銀行100元,利率是3%,那你一年後就可以拿到103元。同樣,一年後的103元,只是相當於現在的100元。因此如果你要投資擴大包子鋪的規模,就需要「推理」一下現在的投入與未來收入的「現值」那個更大。比如說:你的包子供不應求,蒸包子的鍋不夠用了,你現在打算花100元再買一口鍋,那你就要計算一下未來的收入能否彌補你現在的支出(100元),剛才說了未來的收入還要折算成現在的價值才能進行比較,也就是說「現值」。王大:聽起來比較複雜啊?那買這口「鍋」都需要考慮那些呢?王二:要考慮四點,第一,你現在要花多少錢買鍋。第二,這口鍋每個月能給你帶來多少收入。第三,這口鍋能用多久。第四,這口鍋如果不能用了還能值多少錢。只有考慮這四點後才能決定你是不是要買鍋。
王二:先看第一點,也就是你要花多少錢,用財務術語叫「淨投資」,不只要考慮買新鍋的錢,還要考慮如果買了新的鍋會不會淘汰舊的鍋,如果要淘汰舊鍋所發生的收入或損失都要計算到新鍋的成本上。如果新鍋在使用中還會發生費用(安裝、定期維護等)這個也要考慮。再看第二點,每個月能帶來多少收入,這個要考慮的是如果使用新鍋會不會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如果使用新型的設備一般來說都會提高效率,並且降低成本。因此就要計算一下增加的收入與降低的成本之和。第三點就是說鍋的「經濟壽命」是多久,經濟壽命不是物理壽命,如果一口鍋保養的好可以用10年,但是6年後就沒有人吃包子了,那這個鍋就沒有用了,只能處置掉了。第四點就是在「經濟壽命」結束後這個鍋能賣多少錢,在賣這鍋的過程中會發生多少費用,也就是「淨殘值」
王大:因為現在的包子供不應求,而且我估計未來銷量會非常好,因此決定買一口新型號的鍋,並且我了解到新鍋比舊鍋效率更高而且能節省材料並且產能也比舊鍋大,那我應該買這個鍋嗎?王二: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你的新鍋100元,並且舊鍋還在使用,因此你的淨投資就是100元,假設新鍋給你帶來更多的產量並且節約單位成本(新增銷量的利潤+節約的成本)每年讓你多收入20元(現金流入)這個叫年金,包子鋪的「投資報酬率」如果為10%,並且假設這口鍋的最後的殘值為零。有了這些條件讓我們計算一下:回收期=淨投資÷年金=100÷20=5。我們還要用「年金現值表」來查一下,結果是在7年和8年中間,因此在「投資報酬率」為10%的要求下,這口鍋最少要用7年。(一年後的20元要小於現在的20元,因此要用「現值表」)
王二: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決定買「鍋」主要是看三個方面:能給你帶來多少「錢」、這個「鍋」能用多久、你要求的「投資報酬率」是多少。明確其中兩個條件就可以計算出第三個條件。明確了每年帶來的收入(年金)和你的「投資報酬率」就可以計算出「鍋」最少用多久。明確了「鍋」用多久和你的「投資報酬率」就可以計算出每年這口「鍋」要給你帶來多少收入。明確了「鍋」用多久和每年帶來的收入(年金)就可以計算出「投資報酬率」是多少。王大:好像有點道理啊!那我是不是只要考慮這些因素就可以決定了?王二:這只是最簡單假設,在實際情況會是更複雜的。因為我們假設你的包子一直賣的不錯,而實際銷售情況會出現波動這就是風險。而對風險的態度是高度個人化的反應,根據個人的經驗和偏好會做出不同的決策,因此財務分析只能提供一些依據。而且在現實中一個方案肯定都會有多個替代方案(例如:不買只租、在舊「鍋」上升級維護、再買一口舊鍋等等)因此就要通過財務分析進行權衡,而這又涉及到更多的變動因素。
王大: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有點道理,我發現這三個因素裡面的「投資報酬率」這個因素制定起來比較困難。這個「投資報酬率」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出來的啊?王二:簡單說就是你的投入和你的收入的比率。例如:你向銀行借100元,利息是6%。如果你能用這100元投入到你的包子鋪,並且能帶來10%的淨利潤。那麼你就可以借錢了,如果帶來的淨利潤不夠6%,也就是說還不夠你還利息的,那你還借不借?王大:當然不借了!王二:同樣,如果你存銀行100元,利息是3%,如果你用這100元投入到包子鋪中,結果淨利潤還不到3%,那你會怎麼樣?王大:那我還不如存在銀行吃利息,也比我費盡巴拉的賣包子強啊!王二:對!也就是說你對於你自己的「錢」或借銀行的錢要求有一個最低的「回報」,而這個「回報」最低的標準就是你「資本成本」。王大:那「資本成本」都有什麼?王二:主要有三個方面:你自己錢的成本、借銀行錢的成本、借別人錢的成本(債券利息、股息)。用財務術語就是「股東權益資本成本」及「長期負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