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欺大學士(民間故事)

2020-09-23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8期

■魏煒

這日午後,大學士張居正在書房裡研讀,忽然聽到外面傳來一聲聲叫賣:「長果,賣長果啦──」張居正還是頭一次聽到長果這個名字,想不出是什麼東西,就喊過了家丁張三,讓他去買二斤來。

好半天,張三才氣呼呼地回來了,進門就說:「大人,您可得給我做主。我讓人給欺負了!」張居正忙問他是怎麼回事。張三從身後拎出柳條筐來,卻見筐裡裝了半筐花生,個個都癟眉瞎眼的。張三說,他奉命去買長果,出門喊住了那個小販,問清了價錢,也不算貴,就說要買二斤長果,然後就給了小販銀子。小販掀開蓋著籃子的布,卻見裡面裝著這麼不著眼的花生,張三不幹了,就跟小販理論,可小販嘴尖牙厲,他說不過呀。小販給他稱了二斤花生,丟到地上,說他愛要不要。他拿起花生,趕緊回來求援了。

張居正一愣。張三雖不是個辯才,但嘴巴也不是太笨,怎麼會被個小販氣成這樣呢?倒不知那小販有啥本事,他真想見識見識呢。他讓張三拎上那半筐花生,跟著出了門。

小販沒走,還在那裡吆喝著。張居正喊住了他,那小販笑嘻嘻地湊過來問:「大叔,您要買長果嗎?」張居正拎過那半筐花生,問道:「這就是你賣的長果呀?」小販看了看,仍舊是不急不惱地說道:「是我賣的。」張居正說:「這明明就是花生,怎麼能叫長果呢?你這不是在騙人嗎?」

小販聽了,笑呵呵地說:「大叔,你可別說我騙人。你管它叫花生,我們那裡就管它叫長果。難道許你叫它花生、不許我們叫它長果嗎?」張居正還沒說話,張三在一旁急切地說道:「你吆喝的是賣長果,我哪知道是花生啊?這麼破,還賣那麼貴!」小販仍是不疾不徐地說道:「不知道是啥就談好了價錢,你說這賴誰呀?再說了,你喊住了我,跟我談價錢,又看貨,我還給你稱了貨,你又不要了,還跟我吵了好一陣子。你說說,你耽誤了我多少工夫?耽誤我這麼多工夫,你怎麼賠?不賠我工夫錢,那就把貨拿走,咱們貨款兩清。教你個乖,再買東西的時候千萬別不懂裝懂啊,這就吃虧了不是?」

張居正說:「你早就知道我們不知道你賣的長果就是花生,那你早就該告訴我們,這才是經商的正道兒啊。」那小販狡黠地笑著說:「我要是跟你們說了,你們還會買嗎?大叔,幾個小錢買個教訓,那也不吃虧了。」

張三怒極,衝過去就要打小販,張居正忙著喝住了他,對小販說:「謝謝這位小哥啦。幾個小錢買了經驗,確實是值得啦。」小販得意地看了張三一眼,一邊吆喝著一邊走了。張三驚疑地問張居正,就這麼放過他了?張居正說,那小販說的有道理啊,確實是咱們不懂裝懂。

嘴巴裡這麼說著,可張居正讓一個市井小販給說得理屈詞窮,那真是燒雞大窩脖。但他畢竟不是粗魯的張三,他有他的辦法。

第二天中午,他就帶著那半筐花生到衙門裡去了。他把花生放到案上,叫來了幾個下屬,問他們老家都管這個叫啥。那幾個下屬來自不同的地方,對花生倒有不同的叫法,一個滄州下屬就說,他們老家管花生叫長果。張居正再看那些花生,果然細細長長的,叫長果,倒也形似。張居正又問那個下屬,滄州所出長果是否都是如此樣貌。那個下屬說,滄州所出的長果是極好的,這些當是挑出來的。張居正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幾天之後的一個下午,張居正又聽到小販叫賣長果,他叫過張三,讓他再去買二斤,看那小販還能想出什麼花招兒。張三應了一聲,提著柳條筐就出去了。張居正也悄悄地跟著。

張三出了門,喊住了小販:「賣長果的,過來!」小販果然是上次那個,笑嘻嘻地湊過來:「兄弟,你要買長果?」張三傲慢地說:「不買我叫你幹嗎?先讓我看看貨。」

小販提著籃子走到他跟前,放下籃子,掀開上面蓋著的布。張三看了看,那些花生飽滿鮮亮,一看就是上品。他還特意翻了翻下面,也都是好貨,說定了價錢,就讓小販給他稱了二斤。小販稱完花生,倒進他的筐子,收下了銀子,提著籃子就要走。

張居正叫住了他:「慢著!」小販就站住了,不慌不忙地看著他。張居正叫過了張三,從筐子裡抓過一把花生,只覺入手很沉,剝了一顆,這才發現花生很潮,一看就是讓水浸過了,但外皮卻顯得很乾。他問道:「小哥,你這花生是怎麼回事啊?」

小販笑笑說,他不過是用水浸了花生,再用文火烤乾。這樣,花生外面的皮看上去摸上去都是很乾的,但裡面的花生米卻是溼的,壓分量啊,他好多賺些銀子。

張三發覺自己又上當了,在張居正跟前丟了人,握著拳頭想撲過去打小販,張居正喝住了他,對那小販說:「你這樣做生意,不怕砸了招牌嗎?」小販笑嘻嘻地說:「大叔,我就是個遊商,哪有招牌可砸?多賺一個是一個。」張居正一揮手,讓他走了。張三氣呼呼地說:「大人,如此奸佞小人,該當懲處,您怎麼讓他走了?」

張居正輕輕搖了搖頭說:「他的潛臺詞還在後面呢。咱們把他送官,他只說這花生存下來就是這樣的,他未曾做過手腳,咱們又沒證據,反倒被動了。賣個花生就想出這麼多花花腸子,也真難為他了。他還會再來,你先想好了,到時候定要先揭穿他,滅了他的威風。」張三忙著點頭應了。

幾天之後,小販又在外面叫賣。張居正和張三一道來到門外,叫住了小販。小販又笑嘻嘻地來到他們面前。這回,張居正可不敢大意了,親自挑起了花生。所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若是三次都栽在這個小販手裡,他可就太沒面子了。

這幾天的工夫裡,張居正和張三各自都在想著小販還能在花生上做什麼手腳。張居正是從書裡去查詢花生方面的知識,張三卻不光是想,還找賣貨的去問。他們都覺得小販會耍的手段都瞭然於胸了,這次小販是必敗無疑。

兩個人左看右看,都看不出毛病。那些花生不光粒粒飽滿,而且還特別幹松。兩人互相對看了一眼,互相點了點頭,然後就買了二斤。小販給他們稱了花生,又收下銀子,高高興興地正要走,張居正叫住了他:「能不能告訴我,這回你又耍了什麼手段?」

小販狡黠地說:「大叔,我能耍啥手段啊。我這回是老老實實做生意了。」張居正說:「你不是老老實實做生意的人。這樣吧,你說出了今天使的手段,我給你一兩銀子。」小販聽他這麼一說,就顯出貪婪的本性來,說他確實使了手段。張居正給了他一兩銀子,問他到底使的什麼手段。小販說他這回使的手段很簡單,就是用了八兩秤。他料到張居正和張三的注意力全都在花生上,所以不會注意秤,他就用了八兩秤,這就少給張居正幾兩花生。

張三怒道:「你三番兩次欺騙我們,我們哪還能放過你?大人,咱們抓他報官吧!如此奸商,不懲不成啊!」張居正卻擺擺手道:「如此奸商,哪還會有客戶?就讓他自己接受懲罰吧。」

張居正不把小販送官,卻並非是有心要姑息他,而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當下,皇上讓他主持大明和韃靼的互市事宜,他正想著該訂立什麼條款,才能讓這個舉措具有長久的生命力,讓雙方百姓獲益。從小販的伎倆上,他忽然想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誠實信用,切不可欺。於是,他在紙上寫下了第一條:無欺。

大明和韃靼互市後,雙方都遵守誠信原則,紅紅火火地執行了數年之久,那是大明王朝北方邊境最為安定的一個時期。

相關焦點

  • 奪命八哥(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20年8期■王東生「那便去偷個翰林學士充當!」蔣倉墨聽過一愣!半天才醒過神來:「翰林學士,也能偷得來?」趙月橋狡黠一笑:「有何不可?若是早年,像我這種人能進翰林院做聖朝官僚?」原本趙月橋也刻苦修學,可接連三年屢試不中,便混跡市井,偷摸拐騙,也不知從哪兒學得的惟妙惟肖的口技。
  • 算卦算出的內閣首輔(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1期■整人君子正德十三年(1518年),舉人三年之後,張璁對嘉靖帝表示了支持,因為在「大禮議」事件中嘉靖對張璁非常感激與欣賞。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嘉靖特召身在南京的張璁入朝,授予他翰林學士之職。
  • 大師就是低調(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1期宋朝時,肅王和大臣沈元用一起到金國出差,寄住在燕山的憫忠寺。宋朝時,翰林院的眾學士在一起討論一個藥方,其中有一味藥不知出自何處,有一個學士說:「如果趙彥若在就好了。」其實,趙彥若早就來了,但由於他坐的地方比較隱蔽,所以那學士沒看到他。
  • 故事:民間故事:以大欺小
    明明輸了,卻還說自己贏了,這不是以大欺小嗎?」外事大夫聽了,說:「你怎麼還提起你們贏的話?明明是那位大師先露出水面的,我們原來籤訂的比賽規則上,說的清清楚楚,誰先露出水面,誰就輸了啊。我們皇上就是以這條款,來慶祝勝利的啊。」
  • 《冰火》卷一《權力的遊戲》筆記022:POV提利昂(三)
    主要人物:提利昂·蘭尼斯特,小惡魔,本章視角莫爾蒙總司令(熊老),波文·馬爾錫(守夜人總務長),瓊恩·雪諾,白靈,艾裡沙·索恩爵士(守夜人教頭),伊蒙師傅(長城上的老學士)故事情節:這是提利昂在長城的最後一晚。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鬥破蒼穹》的點睛之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當那一個倔強的少年,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出這句話時,這個鬥破大陸,就註定要開始風起雲湧了……這一句「莫欺少年窮」,就是《鬥破蒼穹》的點睛之筆,也是我當年毅然入坑的緣故!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 當時,有些智者就設法讓他開倉放糧,大夥想;剛用求情的辦法是不行的,他們趁復興成把三匹大馬拴在門外曬太陽時候,有三個壯漢手持剪刀把三匹馬的尾巴全剪下來,馬疼的直叫喊,驚動了糧店掌柜,王運來跑出來不見人影。 馬沒尾巴,不能自己打掃蚊蠅,蚊子咬馬肚時,馬就疼得向前跳弄,有時馬把糧馱掀掉在路上,無法正常運回糧食。 王掌柜就找尋一位算卦先生,指明路,尋割尾巴的人。
  • 玉鼠尋蹤(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許建立北宋宣和年間,東京汴梁有一個姓紀的掌柜,開了一家布莊,膝下一女,年方十六,名叫紀雲。紀雲養了一對白鼠,甚通人性,十分可愛。宋學士命人去請城中名醫賽勝,賽勝替胡氏把脈時,見胡氏手上戴著一隻翡翠鐲子,影響了診脈,便令宋學士把夫人的玉鐲先取下,放在她的枕頭邊。胡氏的脈相紊亂,心緒不寧,賽勝便開了口服安神藥,告知吃一服藥,睡一覺應該就可以好轉。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故事:民間故事:善惡二神
    學士張之束,隴南人,因厭倦政治,喜好道法,辭官後於老家起一茅屋隱修,期間不會客,不遠遊,修行十幾載後,逐漸有所領悟。忽有一日晚,張之束正於堂中靜坐,突然從外面進來一黑一白兩個道人,手中握有書卷,稱來拜會他。白衣人面善且和藹,黑衣人面惡且兇狠,不知道是什麼人。張之束禮問道,不曾與兩位道兄結識,怎敢受此禮節!
  • 「黴狀師」三辯梅花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馬劍「黴狀師」本名梅才,因為官司打十場輸十場,就落得了這麼一個綽號。就在梅才無奈準備轉行時,居然有生意上門了。大人只要開棺驗屍,就可看到頭骨上會有緊挨著的兩處裂痕,因為桂良言心慌之下第二次並未撞到原傷口,但因力道奇大,這才是致命之傷!」桂良言氣急敗壞道:「如果真有兩個傷口,當時仵作怎麼沒有驗出來?」梅才道:「當時天氣寒冷,仵作趕來時你遞給他個小酒壺讓他暖暖身子,現在我們在剩下的半壺酒裡驗出了迷幻藥,當時仵作精神恍惚才匆匆填寫了驗屍文書。」桂良言脫口而出:「那壺酒他還留著?」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主姓有侯、許、張三家,建縣治以後仍有這三家霸佔,特別是知名紳士多出於侯家。 有一年,新縣令曹春嘵出任縣令,按規矩,新任縣令到任時,全城紳士名人都要自尊自行到城關大洞外迎接新縣令上任。 這天,全城紳士名人都在迎接,就侯維基未到,人們議論大紳士侯維基為啥不來,縣衙內在職人員聽得清楚。 迎回縣令,當即升堂詢問衙內人等「今日各位知名人士都到齊啦嗎?」
  • 高手在民間——民間武師傳奇之(三)
    關於民間武師的傳奇故事,既然開手,就好像收不住。寫了第一篇,第二篇自然地閃現在腦海;第二篇完成,第三篇則又隨之而來。細心的朋友或許能從中看出內在的聯繫,但因為這些故事發生在一個小地方,唯恐引起不必要的紛爭,所以不便寫出主人公的真名實姓。然而,雖然是隱瞞了姓名,但也算是為這些可敬的民間高人們樹碑立傳,這就是筆者寫作的初衷。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陽原民間傳說 | 三官一佛的傳說
    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的精神感動了玉帝,玉帝派天蓬元帥下界幫禹治理洪洋江。天蓬元帥下界後變成一頭巨豬,在石匣裡用自己粗硬的嘴頭對準大山較低的地方,只輕輕一拱,山開豁口,洪水急洩,東流入海。制服了洪水,黎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後來禹繼舜位,繼續治水,後人稱禹為「禹王」。禹死後,玉帝封堯、舜、禹為天官(為民間賜福)、地官(為民間赦罪)、水官(為民間消災),即三官大帝。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故事:山下出了個惡霸「阿三」,他整日欺男霸女,無惡不作,這可咋辦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清朝末年,馬鬐山下(山東日照嵐山區中樓鎮境內)出了個惡霸阿三。他整日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 安徽界首民間故事丨藍橋會
    故事就發生在安徽省界首市城北不遠的魏莊。魏莊北頭下官路往西,有一橋,過了老幾輩子人了,橋依舊叫藍橋。因為橋東原有個村叫藍園,橋西是周莊,只是它們現在都不存在了。話說周莊有個周大財主,良田百頃,騾馬成群,吃飽喝足睡夠了,就好尋花問柳。這一年周大財主四十五,橋東藍園的藍玉蓮也長到十八歲。周大財主就盯上藍玉蓮,託人上門提親,天許半拉,地許一半。
  • 賤票(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1期■李永生花匠塗三,專替東家睡覺。東家叫胡四,家大業大。大戶人家自然是土匪打劫綁票的目標。為此,東家防範甚嚴,家丁護院保鏢隨身不說,晚上睡覺也是狡兔三窟,今兒這房明兒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