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有一子三女,即父親有一個姐姐二個妹妹。不敢說三個姑姑是傾國傾城,卻也都算得上是美女一枚。她們分別嫁給了國軍軍官、共軍軍官、資本家的兒子,因而每個人的命運,無不列印著時代變遷的烙印。
爺爺家的家庭氛圍確實有點兒不一般。聽說,爺爺曾經是當地商家說一不二的會長,和日本人談判的首席代表,為談判喝過辣椒水……據說,爺爺口才好,會算盤,一度被推崇為民間法官之稱,經常說和各種糾紛問題。家裡有幾個行當的生意,比較有底蘊,還養著戲班子,所以家裡無論男女都比較有氣質,特別愛乾淨,很會打扮自己,有點兒儀式感的小講究。
大姑的故事
大姑嫁給了國軍軍官,當時的大姑父是年輕的國軍軍官(黃埔六期畢業,家是山東某地望族),英俊瀟灑的年輕軍官騎著高頭大馬執行搜查任務到祖宅,一眼瞥見閨中大姑,便託人求親要明媒正娶做太太。
爺爺一不敢得罪兵爺,二來覺得也算是不錯的家事婚姻,又有大媒人便同意了,於是大姑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國名黨軍官太太。我見過大姑當年的彩照:旗袍、口紅,波浪大捲髮,扶著花盆、花架,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
好像是七歲的時候,見過一次大姑父,高高的個子,挺拔極了,進門的時候要低一點頭才不至於碰到門框,頸肩部從來都是挺拔的身姿。他跟著傅作義將軍起義,還認識烏蘭夫。文革期間被趕回山東老家,當地人也沒有為難他,可惜沒有等到最後的平反……
大姑和姑父,一生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後來抱養了一個女孩。只是知道,大姑帶過的手套、穿過的襪子,一般都是白色的,即使舊的不能再舊,也從來都是乾乾淨淨的白色(我始終不清楚,究竟要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結果)。她還做得一手好菜,是個講究人。父親和大姑的關係特別好,一樣地講究和愛乾淨。
二姑的故事
二姑是爺爺家裡比較叛逆,或者說是有革命精神的人。當時爺爺給訂了親,二姑為此和爺爺吵架,摔了暖瓶後離家出走。後來她說,其實也沒敢走遠,只是躲起來怕挨揍不敢回家。家人聲嘶力竭地找了好久,終於答應她可以不嫁去讀書。於是,她去了師範學院音樂系學習。
在學校的時候,時逢抗美援朝。熱心的同學,給她介紹了一個最可愛的人。女學生的熱情就這樣被點燃,她說當時的照片,你姑夫穿著軍裝,戴著大簷帽,五官端正的樣子,也看不出個子高低。聽說,姑父也是在師範讀書的時候投筆從戎抗美援朝,後來還去援越。那個介紹人,恰恰是姑父的嫂子。
平安回來後,見到真人才知道姑父個子不高。二姑說那時候都是特別講信用的人,即使感覺到他的軍人直率性格,與自己小姐脾氣有一點兒距離,但還是嫁了。後二姑隨姑父駐軍在上海、天津,駐地充分滿足了一個姑娘美麗的夢想。六十年代初,那時她住在上海電影廠附近,當時照片中的二姑就是一副電影明星的感覺,特別洋氣。成家後的姑父,在家裡一般都做著大廚的角色。一邊做一邊被姑姑批評指導著,在姑姑面前他是非常謙虛而聽話的男人。
八十年代大裁軍的時候,姑父轉業到地方商業部門工作。他繼續秉承著艱苦奮鬥、嚴格自律的作風,但是,我覺得他和當時靈活的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有著一定的梯次距離。我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只是知道他一貫服從命令聽指揮,一直默默地工作到退休。然後又回到姑姑居住的天津異地安置。隱隱地覺得,他好像有點兒不太適應地方改革開放的步伐。逗我們玩的時候,會和我們聊五講四美三熱愛的社會時尚話題。
三姑的故事
據老媽講,三姑是最漂亮的姑姑。皮膚白皙、身段優美。好像她年輕的時候,喜歡過一個人,爺爺不同意。後來,嫁了北師大畢業的三姑父。
三姑父是天津人,好像是塘沽的。據姑父說,家裡省吃儉用攢了幾條船。姑父是家中長子,全家人努力供他讀書。北師大讀書的時候,家裡被劃分為漁業資本家。畢業的時候,儘管成績優異,但還是被邊緣化地分配到張垣地區任教。三姑父不僅聰明博學,還是特別難得的帥氣,仿佛電影明星一般。粗而平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個子也很高,好像接近180釐米。老媽說,姑父可以把最枯燥的政治經濟學講得有聲有色,明明白白,學生們都喜歡他。
文革初期,姑父憑著自己出色的表現任職於財經學校校長。那時候,學校裡表演節目,住在學校宿舍的姑姑一家,總是活躍分子。三姑梳一個大辮子,穿一件紅衣服,唱李鐵梅的戲文,她的節目常常壓軸出場。好熱鬧的學生們,總是以看到校長漂亮洋氣的小媳婦興奮不已。
文革後期,姑父在地委的財經部門工作,好像有點兒靠邊站的樣子。改革開放後,姑父被任命為大學校長。玩命工作的他,在我高中畢業的那一年,終究因癌症倒在了我的大學夢之前。聽說,在他的追悼會上,師生痛哭,當時他的骨灰被省有關部門協調安放在了八寶山。為此,我曾經寫過一篇日記,一直不相信這是真的,只是覺得姑父一直在異地工作著。放假回來的時候,他會給我講大學的故事,他會鼓勵我勇敢地走出去看世界。
小時候,我們和三姑家一直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每逢節假日,我們總是會聚在一起。我常常被認為是三姑的女兒,她的女兒也常常被冷落,「養女像家姑」就是我自小就聽到的聲音。姑姑喜歡我長得像她,姑父喜歡我安安靜靜愛看書的樣子。記得我搞不懂的物理題,他三言兩語就解了;記得我自以為傲的數學題,被他查出少了一個解;記得無論什麼簡單的材料,經過姑父的手藝後都會變得美味佳餚,他做的榨菜肉絲、拔絲山藥好吃極了……我家的孩子,都特別喜歡三姑父,他對我們有著別樣的喜歡和寬容。
媽媽的故事
據說,媽媽是爺爺看重的人。大概就是為了迎合時代變遷,改變家族裡略有浮華樸實不足的現實情況,爺爺親自出馬為兒子提親(父親是真正的閒心不操少爺習慣)。
媽媽的家庭出身好像是地主富農的樣子,當時也是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節奏。在那個時代,姥爺替他的兄弟們擔當了出身不好的名分。姥姥是大家閨秀出身,十裡八鄉出了名的美人,凡事總是依著姥爺的性子,在大家族裡活得特別像個長嫂的樣子。
媽媽是姥姥姥爺最小的孩子,性子潑辣,像個男孩子,愛讀書,有志氣,自強自立。雖然家庭出身不好,但是硬是靠著自己過人的毅力,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財經學校。期間被質疑家庭出身不好,姑父感同身受,力排眾議錄取了這個學生,老媽也成了三姑父這個校長最喜歡的學生。一次去老師家裡玩,被爺爺看中。據說,晚年的爺爺,除了媽媽,不高興了逮誰罵誰。
細細想來,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人到了一定年齡,你會發現自己的骨子裡總是流淌著原生態家庭深深的烙印,無所謂好壞對錯,卻是揮不走趕不去。
我曾經無數次地想,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爺爺依然活著。這個大家庭的聚會,有國軍軍官、有共軍軍官、有資本家的兒子、有地富的女兒,爺爺這個一家之主,能不能掌控了局面?
我想,爺爺hold 了局面的。
我家的三個晚輩
偶爾相見的表兄妹
一起長大的時光
小的孩子,總是愛追著大孩子玩
一起長大的姐弟倆
爺爺最淘氣的嫡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