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嗎?
追完整部劇,最吸引你的是什麼?是電影般的鏡頭質感還是緊張刺激的劇情節奏?撇開這些不說,我首先想到的是劇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
張小敬,人送外號「五尊閻羅」,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為戰友討回公道怒殺縣尉,挾持永王,最後自首被打入死牢。
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拯救全長安的希望,一個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人,卻要守護長安百姓,看起來,像是痴心妄想,可就是有人深信不疑。
於是,在上元節,這個闔家團圓、舉國歡慶的日子裡,張小敬負重前行,為了救長安百姓,他出賣了自己的兄弟,切斷了小指,被全城通緝……拼死也要守護住長安。
在劇中,他守護長安的理由,更多的是為了他第八團的戰友,因為長安的安定,是無數邊關戰士們浴血奮戰的結果,而長安也是他兄弟們嚮往的美麗家園,是第八團在烽燧堡苦苦鏖戰的精神支柱,所以,他必須要守住長安!
然而原著中的他,和劇裡有著很大的差別。大家還記得在劇中,崔器曾經對張小敬說,自己為什麼守護長安嗎?其實,在原著中,那是張小敬的臺詞,是張小敬對姚汝能說的話。
張小敬語氣悠長,獨眼閃亮:「我在長安城當了九年不良帥,都是這樣的百姓,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著。」
「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這樣的人。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人過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我會盡我所能。我想要保護的,就是這樣的長安——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坦誠,姚汝能心潮起伏,無言以對。這傢伙的想法實在太獨特了,對朝廷怨憤,可又對長安百姓懷有悲憫,這忠義二字該怎麼算才好?
「您……一直是這麼想的?」
張小敬咧開嘴,似笑非笑:「」十年西域兵,九年長安帥。你覺得呢?
張小敬當了九年的長安不良帥,他熟知長安城裡的一切。
他愛那個偷偷放他上大雁塔的小沙彌,升道坊裡做畢羅餅的老頭,盂蘭盆節賣紙船的瞎眼阿婆,愛這個長安城裡每一個努力活著的普通人。
他要守護的是長安百姓的平凡日子,即便他恨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帝國,更恨這個結黨營私罔顧百姓的朝廷,可他對百姓的悲憫卻是無人能及的。
這也是書中的他拼命守護長安的理由。
影視劇在選角、布景和鏡頭等方面的確讓人無可挑剔,這也是受到我們喜歡的原因之一。
但不得不說的是,它在對原著改編的基礎上,對人物本身也進行了不少的加工與刪減,劇情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改編。
比如:李必在原著中是個「為救一船人而殺一人,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狠辣果決的人物。
與何執正有著很多衝突,甚至為了不讓何執正妨礙自己,還設計讓他得知老友焦遂的死訊,好把他氣走,自己獨攬大權。
可劇中的李必不是這樣的,他在官場寸步難行,對老師何執政正畢恭畢敬,守信義有抱負,但絕對算不上有心計城府。
這樣的他,又怎麼會為了權力氣走老師呢?所以,在劇中,反倒是右相千方百計地想要趕走何執正,甚至不惜告訴他焦遂的死訊。
這樣的改編很難說孰優孰劣,畢竟,影視化小說勢必有所取捨,可如果你覺得看這部劇還沒過癮,沒看夠的話,原著小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了。
不僅能對劇中複雜的劇情和人物關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無論是在劇情還是人物塑造上,原著與影視劇都有著明顯的差異,書裡還有很多劇中沒有展開的細節和劇情!
這本書的作者馬伯庸,素有「文字鬼才」之稱,他擅長用推理對真實史料進行解構和想像,將懸疑和歷史巧妙地融合起來,既有想像力又不乏真實性。
而長安十二時辰正是這樣一部作品,讓我們熱血沸騰又欲罷不能!他以天才般的想像力和筆觸重現了盛唐時期的長安,也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角色。
本期為你精讀的主持人是曉東。
曉 東
濟南交通廣播《深夜故事》 《體育大世界》 主持人/製作人
濟南廣播電視臺電臺首席主持人
一次閱讀可以讓你穿越千年,一次閱讀也可以讓你行走萬裡。閱讀既是智慧的碰撞又是心靈的迴響,是奇妙且美麗的存在。
「
曉東說:
這個集復仇、個人恩怨和懸疑於一體的故事,濃墨重彩地重現了由盛轉衰的大唐。
」
你想了解原著中風格迥異、個性鮮明的人物,和更多劇中沒有的劇情和細節嗎?趕快掃碼,加入1031城市領讀計劃,聽曉東為你解讀這本書。
長按識別二維碼,感受盛唐之下的生死巨變
1031城市領讀計劃是FM103.1濟南交通廣播發起的一個讀書分享會。
經過長時間的籌備,我們聚集了多位金牌主持人,我們從心理,眼界,溝通,認知,財商等等十個方面,精選全球100本好書,助你全方位提升自己。
讓你輕輕鬆鬆讀透每一本書,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別人20年的閱讀量。
閱讀本身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不僅可以拓寬你的見識,豐富內涵同時也是減壓,感受內心寧靜的一個絕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