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狐狸的叫聲嗎?
我沒有,估計你也沒有。但2000多年前大澤鄉一幫戍卒好像聽過。
大雨過後,遍地沼澤,路斷橋毀。深夜的野外,一群衣衫襤褸、瑟瑟發抖的民工圍坐在篝火旁神情凝重。因為他們被逼到了生命的崖壁上:按秦律,無法按時到達,腦袋就要換地方。
萬籟俱寂,靜得能聽到彼此粗重的喘氣聲。這時,不遠處隱約傳來「嗚嗚汪汪」低沉急促的聲音,給營地帶來一種詭異的氣息。大家側耳聆聽,好像不是狐狸的叫聲,而似人聲。
《史記·陳涉世家》載,「……又間令吳廣之次所龐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後來司馬遷告訴我們,那個晚上,狐狸並沒有叫,而是那個叫吳廣的人被陳勝指派埋伏在附近的破廟裡學口技,以狐狸的語調喊出了他們的造反宣言:「大楚興,陳勝王」。
一聲狐鳴劃破黑夜,也劃破了暴政的黑幕。
一個小小的狐狸,一次被模仿的聲音,改變了中國歷史。從此,這聲不同尋常的狐鳴幻化成鳴鏑響箭、旗卷馬嘶,在史書裡呼嘯作響、經久不息。
一
但不論怎樣,相對於自然界的很多動物,作為哺乳綱食肉目犬科動物的狐狸還是屬於小字輩:體型小,只有60到90釐米長,其中尾巴就佔了一半或更多;叫聲小,只有夜深人靜時才能聽到;還膽小,稍有風吹草動就溜之大吉,只敢在荒郊野外、人跡罕至處出沒。
也就因為其小,所以它有著異乎尋常的嗅覺聽覺。據資料介紹,它們聽力發達能對聲音進行準確定位,嗅覺靈敏能逆風聞出潛在的威脅,腿雖短小但奔跑時最高時速可達50公裡。
說起狐狸,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狡猾。比如「狐假虎威」的成語,比如「狐狸與烏鴉」的寓言,比如「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高明的獵人」的諺語等等。
實際上,狐狸還曾作為祥瑞和圖騰讓先民膜拜,不過因其形象不雅(嘴尖耳朵大),未曾出現在正式祭祀中。《山海經》載:「青丘之國,其山有狐,九尾。」《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西晉郭璞在注釋中說:「太平則出而為瑞。」就是說狐是瑞祥之獸,只要君主把天下治理好,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狐狸就會現身報祥瑞。
《吳越春秋》記載: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塗山看到九尾白狐,以為為王之吉兆,乃娶塗山女。故有塗山之歌唱道:「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大意是說,看到孤單走來的白狐在尋找配偶,九條尾巴毛茸茸得又粗又長。如果大禹和塗山女能成為夫妻,我們這裡將永遠發達興旺
《詩經·衛風·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綏綏」意為從容獨行的樣子。大意是寫女子對流離在外的親人的思念和關懷,情感細膩,一詠三嘆。但她是看到的一個狐狸獨自行走的樣子,有感而發,寫與情郎。
就是這麼一個當過祥瑞還曾為情感寄託的精靈,走著走著就變了形,變成了狐妖狐仙,形成一種獨有的妖精文化。
二
頭變雲鬟面變妝,大尾曳作長紅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時人靜處。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舉花顏低。
忽然一笑千萬態,見者十人九人迷。
假色迷人猶若是,真色迷人應過此……
據說這是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對狐狸的描寫。傳說中商紂王的妃子妲己就是九尾狐狸精與絕世美女的完美結合。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就是說商紂王帝辛天資聰穎,智力過人,勵精圖治,親政愛民,把領土擴大到了整個淮河流域,還是個不錯的皇帝。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小說《封神演義》卻演繹成女媧想要推翻帝辛的統治,就召來九尾狐,讓她去迷惑帝辛,把商朝搞亂,然後就可以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九尾狐接到指示就化身妲己,又帶上兩個玉石琵琶精和九頭雉雞精前往朝歌。紂王被這一群妖精迷得五迷三道,驕奢淫逸,酒池肉林。據說,妲己的好奇心很強。某年寒冬,她看到有人在冰上赤腳走,紂王便下令將那人雙腳砍下。她看到一位孕婦,就讓要看看胎兒的模樣,以研究人體生理結構。不僅如此,她唆使紂王發明了炮烙之刑,用於不聽話的重臣,還裝病讓紂王為她挖了比幹的心臟。妲己被塑造成一個魅惑君主、禍國殃民、無惡不作的妖精。
小說著重寫了妲己的「魅」,也就是狐狸的妖媚,媚得讓紂王色令智昏,不分忠奸,還把行刑的劊子手媚得下不了手,把行刑軍士迷得「軟痴痴攤作一堆」。最後姜太公不得不用降妖鏡讓其現出原形,裝進袋子用木碓搗死。
不知道為什麼,古代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都極其害怕女人的媚態。他們可以讚美一朵花兒千嬌百媚,可以在書裡把女人誇成仙女下凡,但現實生活中一見到真實的媚,就如臨大敵,就要口誅筆伐置之死地而後快。
細細想來,中國男人固然有所謂「非禮勿視」「男女之大防」「誨淫誨盜」之類的教誨,大力倡導「坐懷不亂」的美德,但骨子裡是真視「媚」為洪水猛獸還是垂涎三尺?是用表面上的道貌岸然掩飾一肚子的男盜女娼抑或早洩、疲軟、性無能,還真不好說。
總而言之,女人之美之媚被蓋上了妖戳。隨即,中國就盛產一大幫言不由衷、行不由心、欲蓋彌彰的偽君子,和被塑造得目不斜視、面無表情、枯燥無味的所謂端正女性。如果一個昏君出現,那麼他身邊必然有一個妖媚女人迷其心智、墮其軀體,就把責任一股腦推到那個女人身上,還被背上「紅顏禍水」之鍋,而把自己撇得一臉無辜、乾乾淨淨。
比如妲己之於商紂王、褒姒之於周幽王、武則天之於唐高宗。
三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一篇討伐文,你也可以理解「罵架」雄文。作為「初唐四傑」的駱賓王水平忒高,通篇不見一個問候武則天祖宗十八代的字眼,更不見一個臍下三寸的器官,罵得卻是痛快+酣暢淋漓。
駱賓王把武則天比喻成兩種動物。一是毒蛇:兇殘成性,親近奸佞,殘害忠良,殺戮兄姊,謀殺君王,毒死母親。二是狐狸:作為太宗皇帝的姬妾,不顧倫常,死不要臉,與太子搞曖昧,還賣弄風情,像狐狸精那樣迷住了皇上(唐高宗),讓君王情何以堪。這種妖精女人為天人共憤、天地不容,要不除掉就沒有天理了。
檄文裡有幾個關鍵詞,擊中了女人的軟肋:穢亂、潛隱、陰圖、掩袖、狐媚,每一個字都像一塊塊石頭、一根根梭鏢砸向女人的要害處、擊中女性的隱秘處。不能不說駱賓王深諳女性和社會心理,給那個欲做女皇的女人穩準狠地擊打。遺憾的是,駱才子跟隨的造反大軍不如他的文章犀利,沒多久就被鎮壓下去了,最後只剩下一篇檄文千古傳誦。
其實,駱賓王有點妖化了女皇。那個武則天可不僅僅能殺戮兄姊、狐媚惑主,還是有政治才能的皇帝。她明察善斷,兵略妥善,復興文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基礎。
更有意思的是,武則天讀此檄文時並沒有出現我們想像的暴跳如雷、摔杯子砸碗的情景,而是驚問誰寫的,還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如果武皇真是狐狸精附體,那也是不一般的狐狸精,而是一個有格局的狐狸精。
四
我是一隻修行千年的狐
千年修行千年孤獨
夜深人靜時可有人聽見我在哭
燈火闌珊處可有人看見我跳舞
我是一隻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獨
滾滾紅塵裡誰又種下了愛的蠱
茫茫人海中誰又喝下了愛的毒
我愛你時你正一貧如洗寒窗苦讀
離開你時你正金榜題名洞房花燭
能不能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
幾年前,一首叫《白狐》的歌被文藝青年到處傳唱,唱不完無限纏綿,道不盡無限柔情,把人狐之戀演繹得柔腸寸斷。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狐妖的形象開始多彩豐滿起來。到了明清時期,它們角色更是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不再是勾引人夫、蠱惑君王的妖精,而成為衣袂飄飄的絕色美女,嫋嫋娜娜地走進人間。這些形象在小說《聊齋志異》裡得到了充分展示。有人統計,《聊齋志異》有491篇小說,寫狐的作品近80篇。
在《聊齋》中,嬰寧、阿秀、紅玉、青鳳、辛十四娘等這些絕色溫婉的女子都是狐女。她們或美麗善良、秀婉溫柔,或天真活潑、冰雪聰明,或有情有義、貞潔堅強,無不秀色可餐、栩栩如生,讓人讀得如痴如醉,讓那些痴男兒垂涎三尺,做夢都在想著與狐妖有一次不期而至的豔遇。
《阿秀》寫出了狐女的愛情觀。
海州男子劉子固外出到蓋省,與雜貨鋪少女阿秀一見鍾情,然被其僕人發現,設計讓他離開。一年過去,他再次回蓋州尋找阿秀,聽說已嫁他人,便日夜「捧莢綴泣」。這時,狐女登場變身阿秀出現在劉子固面前,以假亂真、李代桃僵。不久僕人發現真相,狐女一番真情告白後離去。劉子固後來在戰亂中與真實的阿秀重逢,才得知阿秀和父親被亂兵抓住,狐女施法術將他們救出,並想辦法讓阿秀與他相見。這位愛情失意者沒有嫉妒,沒有怨天尤人,只有對相愛者的寬容和體諒,並用行動詮釋真愛:愛是奉獻,是成全,而不是佔有。
《辛十四娘》寫出了狐女的智慧與擔當。她少女時心思奇巧,美得生動;做人婦後睿智識人,勤儉持家;丈夫馮生遇難後多方籌謀,成功地救其於囹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去世後的十四娘,不僅給馮生物色了合適的妻子,還給他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這樣的女性集美麗、賢惠、睿智、豁達於一身,讓人感慨:此女只應狐仙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嬰寧》寫出了狐女的天真爛漫。狐女嬰寧長於山野,不食人間煙火,卻傾慕世間情事,笑聲像山澗溪流般純真自然:「笑容可掬」「笑語自去」「嗤嗤笑」「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復笑,不可仰視」「狂笑」「且下且笑」「吃吃笑」「濃笑」「孜孜憨笑」「笑極不能俯仰」……一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青春少女在我們眼前綻放如花。然而嫁人伊始,嬰寧就遭到好色之徒的挑逗,就是因為她迷人的笑容引起的,隨即遭到婆母訓斥。此後,嬰寧便「正色,矢不復笑」。骯髒的塵世裡容不得清純的事物,世俗和禮教將嬰寧的嫣然之笑、真純之笑扼殺!讀到此處,讓人為嬰寧之「不復笑」而扼腕。
蒲松齡用花妖狐魅營造了一個靈異詭譎、亦夢亦幻的世界。寂寥古寺,荒山野嶺,月光如水,油燈如豆,風過竹林,颯颯有聲。那些個落魄書生行走在蓬門破廟之間,求仕之心成為他們羈旅的枷鎖,滿腹經綸成為他們精神的負擔。這時狐仙便出現了。這些棄絕塵埃的絕色女子帶著古典的愛情走來,水袖輕舞,凌波微步,豔若桃花,含嬌帶嗔,用人間的氣息為那些潦倒書生掌燈做飯,溫暖餵養著他們寒冷的肢體、饑渴的靈魂。不愛富貴愛書生,不羨宮殿棲茅廬,詮釋著愛情最具審美意味的章節。
而作者呢?「少羸多病,長命不憂,門庭之悽涼,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蕭條似缽」,在「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欲冰」的狀態下苦思冥想,在「豆棚瓜架雨如絲」的漫漫長夜中,構思著人間仙境和溫馨美妙的愛情故事。憑著青燈如豆和遙不可及的夢想,給文弱書生意淫出色香味俱全的世界,並露出滿足的笑容:畫餅充飢,聊以自慰。
五
前不久,一位女主播在微博裡說:她已經不滿足他男朋友叫她baby、sweet、honey之類了,而是喜歡聽他叫她foxtrel。看完啞然,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狐狸精這個詞竟然成為讚美女性的最佳詞彙。
沒人見過狐狸精究竟長什麼樣子,但是人們有強大的想像力,自定義出狐狸精的標準。
一是美豔。反映在臉蛋上就是要有一張狐狸的臉型,也就是所謂的錐子臉。其次是身材上要有狐狸的體型:姿態輕盈、腰肢靈活。當一個千嬌百媚、小鳥依人的美豔女人用眼神、笑容、淚水、語言等利箭向一個男人發射過來時,沒有幾個人能抵擋這簇箭矢的穿透力。
二是媚姿。媚是從女人骨子裡透出來的氣場,無色無味但有強大的吸引力,有一種特殊方式直接刺激男人的大腦,使其陷入痴迷和癲狂狀態。當一個美得不可方物、媚得毒性強烈的狐狸精出現在男人面前時,你會聽到「嘎巴嘎巴」的響聲,那是他骨頭酥軟碎裂的聲音。這時候,不管多麼剛硬的男人,都可能像風化嚴重的山體一樣坍塌成末、委頓成泥。
這就難怪女主播的foxtrel申請了。
其實也不必驚詫。進入新時代,很多詞彙都被賦予了新意甚至是顛覆式的改變。比如,「小姐」已不再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美稱,而成為風月場裡坦胸露乳、賣笑順便賣肉的職業;「同志」不僅僅是為一個共同目標奮鬥的同行者,還是同性之間發生某種親暱關係的代名詞;「老司機」不僅僅是指把車開得如風一般實現安全駕駛零事故的駕駛員,還指代在你懂的某領域有嫻熟技巧或某種高超駕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時代在變,人心在變。而狐狸不知身外事,任人膜拜或鞭撻、醜化或讚美、意淫或做夢、神話或妖化。它依舊綏綏而行,兀自出沒於荒郊野外、古寺破廟,在荒草叢生的間隙窺望人間,偶爾發出一聲狐鳴。
不過,我們寧願看到那隻修煉千年的白狐在為某個書生跳一曲深情款款的舞,也不願在狐鳴裡分辨出什麼「大楚興,陳勝王」之類的語言。
有狐綏綏,會不會為你再跳一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