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番外:四阿哥與甄嬛的最終博弈(下)

2020-10-06 小野綠


當上獨一無二的太后又如何,甄嬛真的累了。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

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

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

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

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

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

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

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如何逆風翻盤

四大疑局四:剪秋根本不想害六阿哥

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到底死在誰的手上?

四大疑局番外:四阿哥與甄嬛的最終博弈(上)

自雍正試探了甄嬛不久之後,雍正就封四阿哥為寶親王。

基本上,就是內定四阿哥為太子人選,只不過為了保護他,沒有把這件事昭告天下。

四阿哥喜出望外,連忙來向甄嬛「報喜」,其實是來探聽甄嬛的真實想法。

特別是那句:可是六弟還沒有被封親王。

他心裡還是不放心,他不相信甄嬛會放棄為她自己的兒子爭取皇位的機會。

為了讓四阿哥寬心,甄嬛說:本宮希望,他的親王之位由你來封。

只有皇帝才可以封親王,甄嬛這麼說,一個是表示雍正只承認你為太子人選,所以他不會封六阿哥為親王。二來,也是表達她自己的願望,我也沒有為兒子奪嫡的野心,我的兒子要是能封親王,還得仰仗你這個(未來的皇帝)。

但是因為上次的博弈,四阿哥的咄咄逼人,的確傷了甄嬛的心,我覺得甄嬛對四阿哥的態度越來越客套和敷衍,也越來越虛情假意,笑起來整張臉都是僵硬的,眼神更是寒氣逼人。

甄嬛還說:喜怒不行於色,心事勿讓人知,更別叫人可以輕易揣測你的喜惡。

既是在教導四阿哥,也是在敲打四阿哥。

甄嬛的意思是,被封親王當然值得高興,但是你忌憚自己弟弟的言行太過明顯,太容易讓人抓住把柄,以後當了皇帝可千萬不能這樣。

四阿哥是個很聰明的人,甄嬛的教導他句句聽到心裡去,後來登基之後,他再敲打甄嬛,就不會直接說,而是學會了用典故,用暗示,讓甄嬛自己說。

四阿哥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雍正亡故之後,因在世的時候沒有明著立太子,所以各宗親就吵了起來。

據我的猜測,在雍正生前,應該就已經寫下繼位詔書,封於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等著自己死後開啟。

這繼位詔書就是雍正留的,並非甄嬛偽造。

因為雍正中晚年身體不濟並非一日之功,他一定會為自己留下後路,以防不測。

雍正死後,甄嬛在宮裡一家獨大,她是有機會可以偽造詔書,但是沒必要。

她的最終目的是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兒子,如果讓自己親生兒子做皇帝,何況是果親王的血脈,那無異於把自己的兒子放到油鍋裡翻滾。

四阿哥不會饒了她,王族宗親不會放過她,朝中老臣也必定看不下去,甄嬛雖在宮裡有些權勢,但是在朝中毫無根基,儲位這件事太大,不是她一人可以控制的。

所以包括甄嬛、包括慎郡王,甚至包括蘇培盛,都是事先獲知並贊同,讓四阿哥繼承皇位的。

只有四阿哥自己心裡惴惴的,他怕甄嬛偏心自己的兒子,可正是因為母愛,才讓甄嬛決心要讓自己的親生兒子遠離權謀紛爭。

自然,四阿哥登基成為乾隆之後,也投桃報李,尊甄嬛為獨一無二的聖母皇太后。

甄嬛好不容易當上太后之後,去見了宜修最後一面。

宜修極為詫異:你竟然不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天下間竟然有你這樣的額娘?

面對宜修的質疑,甄嬛的唇邊露出了一抹似有若無不屑的微笑。

這是對宜修智商的蔑視,也是對宜修自以為是「母愛」的蔑視。

宜修最想要的的,自始至終都是權力和名位,她雖然愛雍正,也許她有自己的小孩以後,也可能愛小孩,但是她更愛權力,她一定會把自己所愛的人壓榨成為她攝取權力的「工具人」。

所以她不會懂甄嬛的選擇,甄嬛也不需要她懂。

甄嬛只是覺得,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和野心,就把自己的孩子推下地獄,這樣的人不配談「母愛」。

從宜修那裡回來,看見自己和果郡王的孩子在凝暉堂的合歡樹下讀書,甄嬛感慨萬千。

在甄嬛的心目中,這些合歡花就代表著果郡王和她的愛情。

後來果郡王為她而死之後,雍正要砍掉凝暉堂的合歡花,甄嬛還痛心不已,還好當時葉瀾依說要以合歡花入藥,才保留下來,等雍正死後,甄嬛又把移除的合歡花再挪到凝暉堂。

甄嬛希望自己的兒子六阿哥和果郡王一樣,做一個平安閒逸,安享尊榮的王爺就可以,不要太多接觸到人性的險惡,也不要為了權力太過於精於算計,從從容容的過完一生(當然結局要比果郡王好),這樣甄嬛作為母親真是餘願足矣。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就算甄嬛和六阿哥根本沒有奪嫡的野心,但是剛登基的乾隆生性多疑,又不是甄嬛的親子,他放心不下這事。

這不,第一天登基,他就迫不及待的到壽康宮來找甄嬛,說慎郡王想要元澈入繼,那這樣果親王一族就變成無脈了,所以乾隆的意思是,以後再挑「好」的,繼承果親王后嗣就是。

但是接下來,乾隆就和甄嬛提了《鄭伯克段於鄢》的典故。

而這個典故,在以前甄嬛要鬥倒華妃的時候,也和雍正提過,這個典故的重點就是那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我就看你現在如何猖狂,但我終有一天要你死。

當時甄嬛這麼說華妃,那是因為她們兩個是絕對的敵人,現在乾隆卻用這個典故來威脅甄嬛?

而且還說出:親子尚且如此,若是養子又該如何?

說實話,當乾隆登基第一天就說出這樣絕情的話來說,我覺得甄嬛對他以前的好意和教導,都餵了狗了,養出那麼一個冷酷無情,狼子野心的養子。

但甄嬛畢竟是甄嬛,現在也不是傷心的時候,乾隆已經登基,若是不打消他的疑慮,我怕以後六阿哥的性命堪憂。

所以甄嬛就接著前面乾隆的話頭,乾隆特地在她前面提到果親王無嗣,就是方便甄嬛自己提要將六阿哥過繼給果親王,他已經深得雍正和甄嬛的真傳,喜怒不行於色,心事勿讓人知,明明是他自己疑心重,自己下的套,卻還好似是甄嬛自己提出的,免得讓人說他兄弟相殘,剛剛登基就趕著自己的同胞兄弟去旁支。

甄嬛遂了乾隆的心思,乾隆低頭淺笑,頗有得意之色,連小虎牙都忍不住露出來。

還說會封六阿哥為親王,一生榮華,又說甄嬛如此為自己考慮,他必定會孝順,要以天下養來報答甄嬛的養育扶持之恩。

甄嬛的臉上只有冷笑而已。

生在帝王家,也許是某些人的大幸,也許是某些人的不幸。

只是這幸與不幸,往往也不是人力可以強求和挑選的。

甄嬛當時選秀的時候不願入宮,一個是想求一個一心人,白頭到老,另外一個也知道宮裡兇險,不願一生都如履薄冰,活在爾虞我詐的算計之中。

可惜天不遂人願,她的一張純元臉一眼就被雍正相中,讓她不得不入宮。

她心氣高,聰明機智又有才華,一開始又真愛雍正,斷斷不甘居於人下,等到真的捲入宮鬥的漩渦,已是身不由己,形勢比人強。

從結果來看,甄嬛最後當上獨一無二的太后,可以說是宮鬥的唯一贏家。

但在向上攀爬的過程中,友情、愛情,親情不斷的從她身上剝離,心底柔軟的部分一處一處被填平,一處一處變堅硬,甚至於當她當了太后之後,還不得不為了保住兒子的性命,讓她過繼旁支(雖然不一定是壞事,但是也意味著甄嬛以後很少能看到六阿哥),但她真的累了。

這種疲累是從心底散發出來的,過盡千帆之後的了無生趣,她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都留在了過去,餘生只餘榮華富貴的黃金枷鎖和「狠而無心」的無邊孤寂。

相關焦點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番外:四阿哥與甄嬛的最終博弈(上)
    自我發布了《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之後,有讀者天天在後臺催文。哦,那個,原本孟靜嫻到底死在誰的手上?是四大疑局的最後一篇,不過看見讀者那麼熱情,我就再寫一個番外:四阿哥與甄嬛的最終博弈。另外,四大疑局雖然已經寫完,但是品評《甄嬛傳》其他主題的文章我還是會繼續寫下去,這個不用擔心。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
    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因為三阿哥原本是個人選,但是現在知道他結交朝臣,雍正就想把他的名字剔除。但是剔除三阿哥的直接結果就是,四阿哥變成第一順位人選。所以雍正接下來的心思是,他需要試探一下,作為四阿哥的養母,甄嬛到底有沒有奪嫡的野心,所以他立刻要去永壽宮。而他的這個目的,其實是被蘇培盛獲知,甄嬛也知道的,所以甄嬛在後面的試探中,表現的非常好。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四:剪秋根本不想害六阿哥
    那六阿哥碗裡的毒,是誰下的?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四:「狠而無心」的黑鳳凰
    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 《甄嬛傳》之奪嫡四大疑局二:皇后輸的冤不冤(上)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玲瓏品評《甄嬛傳》之奪嫡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是有人(皇后)針對熹貴妃的舉動。顧忌一:事情分輕重緩急,後宮的事情再大,總不如前朝的大,皇后移位,國本動搖,所以他不會輕舉妄動(嫌皇后犯的事情不夠大)。顧忌二:宜修是純元的親妹妹,皇上深愛純元,所以總要顧及昔日的夫妻情分。顧忌三:皇上最怕的是,後宮與前朝勾結,共同算計自己。這可不僅僅指皇后哦,以前華妃和年羹堯勾結,甄嬛和甄遠道勾結(皇上自己懷疑的),皇上都毫不客氣的處理了。
  • 《甄嬛傳》之奪嫡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
    我最近在看《甄嬛傳》的後半部分(60-76集),發現靠近尾聲的這部分玄妙頗多。通常觀眾都覺得《甄嬛傳》前半部分更好看(從開始到甄嬛出宮前),因為宮鬥妙招迭起,精彩紛呈。自安陵容死後,到皇后完全垮臺(死生不復相見),共分四個疑局:瑛貴人之死、皇后被幽閉、三阿哥被廢、孟靜嫻之死,初看這四件事有些並不相關,但是近乎在十集的劇情中,這四件事是同步進行,盤根錯節,並且細究其裡,裡面有很深的縱橫利益糾葛,而且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甄嬛的後期宮鬥中,始終縈繞不開的一點就是果郡王府的影響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可以說,前面寫的四大疑局1-3都是鋪墊,為了這頓醋(孟靜嫻之死)才包的餃子(前三大疑局)。大家小板凳都坐坐好,瓜子、水果、辣條都準備好。大戲就要開場了。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二:朧月為什麼要撒謊?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但她沒有想到,甄嬛此舉不是要她承認(知道她這輩子都不可能承認),而是要激怒宜修,讓她情緒不穩,氣急敗壞,這樣就可以造成有利於甄嬛的假象(宜修和甄嬛在寢殿內發生爭執)。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
    這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 宜修輸就輸在,她還對雍正有情,她還重視雍正的想法(甚至非常重視)。甄嬛就比宜修拎得清,自回宮以後,甄嬛時刻處在「狠而無心」的狀態,所以該利用雍正的時候毫不手軟,簡直所向披靡。而宜修,她真心愛著雍正,所以當有些行為明顯會削減他對她的好感的時候,她就怯懦了。夫君的愛,對她來說是太重的籌碼,她不敢賭。
  • 「甄嬛傳」:電視劇開頭埋的四大雷點 你挖到了嗎?
    甄嬛傳由流瀲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後宮之中數年的爭鬥故事。電視劇從開頭就埋下了四大雷點。雷點一:雍正登基的過程。康熙子嗣很多,經歷過二次立太子廢太子的事情後,康熙就不太主張立太子了,改為暗中觀察。
  • 皇上暈倒背後的陰謀:是四阿哥對六阿哥的一場陷害
    前朝局勢下,關於皇儲之事立長立幼一直爭論不休,雖然皇帝和甄嬛已經秘密商議確定立的是四阿哥。「希望你六弟的親王之位由你來封」,但四阿哥是個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人,他不相信甄嬛真的願意讓他當皇帝。:母慈子孝一派和氣下的心懷鬼胎四阿哥的精明強幹我在前面講過,不再贅述。
  • 甄嬛傳:從「無辜」的瑛貴人身上,我看到三阿哥最「蠢萌」的一面
    對比一下四阿哥,心裡的嘲笑估計都要開了花:這種蠢事,是個正常人都不會做!所以即便皇上心裡清楚這件事三阿哥才是始作俑者,但讓一個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皇三子失去繼位的資格,讓自己和皇家顏面盡失,這件事到底孰輕孰重,皇上心裡自然有桿秤。更何況一個入宮不久的貴人,關鍵還是果郡王府送來的丫鬟,就能引得有奪嫡能力的三皇子神魂顛倒,自毀前程,寫下情書,對於皇上來說,這件事肯定只能疑罪從有,先了結了瑛貴人,其他再做定論了。
  • 《甄嬛傳》:懷一個,害一個。為何皇后還會讓三阿哥平安長大?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皇后在裡面最狠毒的手段就是為眾位妃嬪「墮胎」,包括對她自己親姐姐純元皇后的桃仁換杏仁,碎玉軒前主人海棠花下埋的藥罐子,以及後來安排安陵容謀害甄嬛的舒痕膏……這些無疑讓觀眾對皇后打上一個標籤「墮胎達人」。
  • 清朝農夫山泉,妖異的菊花《甄嬛傳》裡的這些隱藏細節你知道嗎
    《甄嬛傳》裡的這些隱藏細節,你知道嗎?1.聰慧過人四阿哥在甄嬛面前提到三阿哥為皇后求情的時候,稱呼是「三哥」甄嬛稍微提點四阿哥立刻換了疏遠的稱呼九子奪嫡是皇上永遠的傷疤,三阿哥的行為惹怒了皇上,於是撤去了三阿哥的黃帶子
  • 《甄嬛傳》中從未出現的五阿哥,究竟是誰?
    《甄嬛傳》中皇上的兒子並不多,有宜修和純元的大阿哥和二阿哥,可惜都沒留住。然後是齊妃的三阿哥,生性愚鈍,不招皇上喜歡,但確也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被皇后收為養子。但生性聰穎,積極上進,後期成了鈕祜祿甄嬛的兒子,直接開掛,最終成功登帝。
  • 《甄嬛傳》:甄嬛與四阿哥商定的「尊宜修為皇后」代表了什麼?
    甄嬛為了自保,就不得不先下手為強,其實那個時候皇上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於是葉瀾依把皇帝日常服用的丹藥偷偷換成有毒的硃砂,再讓皇上服下,而甄嬛把自己和果郡王、眉莊和溫實初以及孫答應通姦侍衛的事情全告訴了皇上,皇上被活活氣死。
  • 甄嬛傳:後宮裡名門出生的嬪妃在王府都沒有子嗣,細思極恐
    《甄嬛傳》開篇,雍正初登帝位,太后以後宮嬪妃子嗣不多,讓皇帝開啟選秀,多招些嬪妃來繁衍子嗣。那我們來看看,出生在王爺府的孩子有多少?齊妃生下的三阿哥,避暑山莊裡婢女李金桂生的四阿哥,好像還有個也養在宮外的五阿哥(養在宮外,可見他的母妃沒家世不受寵)。公主也只有曹貴人的溫宜和欣常在的女兒。
  • 甄嬛傳一一四阿哥弘曆的心機和手段比甄嬛還高?看看他做的三件事
    其中,有一位阿哥,生母是卑微的宮女,自己也不得皇上喜歡,卻攀附上甄嬛,最後成為新皇,他的手段和心機連甄嬛都要甘敗下風,他就是四阿哥弘曆。,只因皇上酒醉寵幸而意外生下了他。他便把目標重新定位在了甄嬛身上。甄嬛此時是皇上的寵妃,跟著她對自己也百利而無一害。四阿哥看準時機,巧妙的出現在了甄嬛面前。並用一個草環,成功拉近了自己和甄嬛的距離,給甄嬛留下了一個乖巧可憐的印象。
  • 甄嬛傳:甄嬛與四阿哥商定的「依舊尊宜修為皇后」代表了什麼?
    四阿哥登基之後,甄嬛來到了囚禁著宜修皇后的景仁宮,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這個與她爭鬥了多年的宿敵如今落魄的模樣,當甄嬛走進景仁宮正殿,看到主位上頭髮花白面如老嫗的宜修之後,滿意地笑了,甄嬛知道宜修這些年一直在等新帝即位接她出景仁宮尊她為太后的這一天,可甄嬛就是要親手打破宜修唯一的希望,她告訴宜修:「昨日哀家與皇帝商議,依舊尊您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