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現在回想起來,我給我自己挖坑的本事真是第一流的。
原本我根本不想寫奪嫡四大疑局,我只是想寫「孟靜嫻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是因為孟靜嫻的死因疑竇甚多,牽涉甚廣,而且我的結論孟靜嫻的死與甄嬛有很大關係。
而甄嬛為何要毒害孟靜嫻,又牽涉到殺母奪子和嫁禍給宜修,給宜修最後致命一擊,甚至因為孟靜嫻的死,可以把宜修的心腹江福海和剪秋關押起來用刑,這樣才能挖出當年純元皇后死的真相。
所以光寫孟靜嫻的死,很多證據還不足以令人信服,一定要把孟靜嫻的死與瑛貴人的死、皇后被幽閉,三阿哥被廢黜都聯繫起來,才知道這一局有多撲朔迷離,甄嬛的用心有多深細,孟靜嫻的死有多蹊蹺。
可以說,前面寫的四大疑局1-3都是鋪墊,為了這頓醋(孟靜嫻之死)才包的餃子(前三大疑局)。
大家小板凳都坐坐好,瓜子、水果、辣條都準備好。
大戲就要開場了。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
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
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
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
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
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
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
劇中孟靜嫻的名字第一次出場,是在慶賀甄嬛榮升貴妃的宮宴上,沛國公送了甄嬛一對文犀闢毒筷,雖說銀筷也能測毒,但是遠沒有這個稀罕。
有種說法是,沛國公送的文犀闢毒筷是一種隱喻,最後沛國公的女兒孟靜嫻就是死在為甄嬛試毒上。
這種說法當然是對的,但關鍵是,這「毒」到底是誰下的?
甄嬛說:用毒之人狠毒無比,防不勝防。
但是此劇的諸多細節恰恰證明,害死孟靜嫻的那碗鶴頂紅,很有可能是甄嬛自己下的。
接下來請看我理清整件事情的脈絡。
在孟靜嫻嫁與果郡王做側福晉之前,甄嬛是知道孟靜嫻這個人的。
因為太后曾把孟靜嫻指給果郡王,果郡王不從,但是孟靜嫻對果郡王一見鍾情,非他不嫁。
一來二去,就耽擱成老姑娘了。
這件事應該朝野皆知。
對此,浣碧發表了她的看法:天下仰慕王爺的女子那麼多,恐怕王爺對她的眉毛鼻子都沒看清過吧。
甄嬛雖然呵斥了浣碧的語氣,但是我們知道,以甄嬛和浣碧的相處方式,浣碧總是用上不得臺面的方式,說出甄嬛真心想說的話(比如浣碧對安陵容的奚落),甄嬛雖然說浣碧說的刻薄,但是心裡此時未必看得上孟靜嫻。
沒想到在中秋宮宴上,浣碧自己設計,把果郡王懷中珍藏的甄嬛小像掉了出來。
雍正開始生疑,懷疑果郡王和甄嬛有染。
浣碧自己點火,自己滅火,非說這小像是她的,而且說她與王爺七年來互相鍾情。
一開始眼見自己的妹妹竟然如此坑自己,甄嬛的神色可是很不好看的。
一句「這丫頭瞞的臣妾好苦」,頗有聲色俱厲的樣子。
但是,雍正卻對這個結果很滿意。
迫不及待的要把浣碧賜給果郡王,還說果郡王府裡缺一個「打理家事」的人。
這句話讓甄嬛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
「治理中匱」是正福晉的責任,若是自己的妹妹可以嫁入果郡王府為正福晉,雖然在情感方面難以接受,但是就利弊角度來看,是上上之選。
以後熹貴妃的後面就有果郡王府撐腰了,就算宜修是皇后,也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甄嬛慧劍暫情絲,力保浣碧入果郡王府為正福晉,在獲利的同時,也可以撇清自己與果郡王的關係。
你看,我對果郡王沒有絲毫的想法,我都願意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果郡王為正妻。
沒想到,這個時候果郡王反而出來拆臺。
這小像明明是果郡王珍藏的,既然現在大家都認定小像是浣碧,那麼果郡王應該深愛浣碧才對。沒想到果郡王說他另外有一個鍾情的女人,相隔萬裡之外,不能在一起,但是那個女人才是自己唯一的「妻子」,所以不能娶浣碧為正福晉,還要熹貴妃原諒。
聽到果郡王那麼說,雍正很不滿意。
大家看這裡一個細節,當雍正說到,把浣碧嫁給果郡王為側福晉的時候,很用力的把香囊丟了過去,神色也不是很開心。
給你臺階你不下,還說心目中有另外一個女人是唯一的妻,你敢說出那個女人的名字嗎?
是不是你的皇嫂甄嬛?
這個時候,雍正的確懷疑果郡王對甄嬛抱有不軌的心思,沒有懷疑甄嬛與果郡王雙箭頭是因為甄嬛表現太好,幾乎無懈可擊,所以後來準葛爾來求親,他才會再次試探果郡王。
接下來有點詭異的是,雍正硬將孟靜嫻指給果郡王,與浣碧一同成為果郡王府的側福晉。
我們來看這個細節,孟靜嫻原本是太后想要指給果郡王的,果郡王卻一直未允。
要知道,太后在世的時候,對果郡王是處處防範,既然是她指婚的,我有理由相信,沛國公府和太后的關係十分密切,太后選擇了自己十分信任的人去當果郡王的正妻。
而果郡王一直未允,恐怕未必是因為看不上孟靜嫻,而是不想讓太后的人成為自己的正福晉。
而且此時雍正硬是要將孟靜嫻嫁給果郡王的理由也十分好笑。
孟靜嫻是正經的國公小姐,名正言順的大家閨秀,竟然不顧禮義廉恥暗自思春,非要嫁給果郡王。
若是平日真的碰上此事,我看沛國公羞愧也要羞愧死了,怎麼有臉再上摺子給雍正,要求硬是嫁給果郡王?
這只是雍正逼婚想出的一個絕好的藉口而已。
雍正並未相信果郡王真的愛上浣碧,也不放心讓甄嬛的義妹浣碧成為具有正福晉(理家)權柄的唯一側福晉,所以就借著孟靜嫻深情這回事,逼著果郡王娶孟靜嫻,真實用意是往果郡王府裡,按上一個自己的楔子,好隨時監視果郡王。
所以無論果郡王如何婉拒,雍正都執意如此,他有他自己的目的。
而且後來雍正耳邊一直收到果郡王其實並不愛浣碧的傳聞,你們以為這個消息又是誰傳出去的?
大婚之夜,果郡王喝的酩酊大醉。
接連娶了兩個側福晉,卻都是被逼的,沒有一個是真心喜歡的,能不醉嗎?
果郡王醉倒以後,我覺得他說的第一字是「嬛」,因「嬛」與「浣」同音,一出口感覺不對,才改成浣碧的。
於是,果郡王新婚之夜去了浣碧的常青閣,這讓孟靜嫻極為難堪。
但是,孟靜嫻這個女人,並非等閒之輩。
她入府當側福晉,與果郡王的舊情比不上浣碧,身體素質比不上浣碧,一開始還是浣碧理家,但是就在短短的時間內,她不僅在果郡王府站穩腳跟,而且還懷上果郡王的孩子,把浣碧壓的找不著北之後,還對甄嬛產生了不小的威脅。
而且,孟靜嫻能懷上果郡王的孩子,是因為他假扮成甄嬛的樣子,灌醉果郡王。
但是孟靜嫻怎麼知道果郡王喜歡的是甄嬛?
聯繫前面沛國公是太后的人,雍正逼著果郡王娶孟靜嫻,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
下一章我將會寫孟靜嫻到底是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逆風翻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