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2020-10-04 小野綠

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現在回想起來,我給我自己挖坑的本事真是第一流的。

原本我根本不想寫奪嫡四大疑局,我只是想寫「孟靜嫻到底是怎麼死的」?

但是因為孟靜嫻的死因疑竇甚多,牽涉甚廣,而且我的結論孟靜嫻的死與甄嬛有很大關係。

而甄嬛為何要毒害孟靜嫻,又牽涉到殺母奪子和嫁禍給宜修,給宜修最後致命一擊,甚至因為孟靜嫻的死,可以把宜修的心腹江福海和剪秋關押起來用刑,這樣才能挖出當年純元皇后死的真相。

所以光寫孟靜嫻的死,很多證據還不足以令人信服,一定要把孟靜嫻的死與瑛貴人的死、皇后被幽閉,三阿哥被廢黜都聯繫起來,才知道這一局有多撲朔迷離,甄嬛的用心有多深細,孟靜嫻的死有多蹊蹺。

可以說,前面寫的四大疑局1-3都是鋪墊,為了這頓醋(孟靜嫻之死)才包的餃子(前三大疑局)。

大家小板凳都坐坐好,瓜子、水果、辣條都準備好。

大戲就要開場了。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

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

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

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

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

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

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

劇中孟靜嫻的名字第一次出場,是在慶賀甄嬛榮升貴妃的宮宴上,沛國公送了甄嬛一對文犀闢毒筷,雖說銀筷也能測毒,但是遠沒有這個稀罕。

有種說法是,沛國公送的文犀闢毒筷是一種隱喻,最後沛國公的女兒孟靜嫻就是死在為甄嬛試毒上。

這種說法當然是對的,但關鍵是,這「毒」到底是誰下的?

甄嬛說:用毒之人狠毒無比,防不勝防。

但是此劇的諸多細節恰恰證明,害死孟靜嫻的那碗鶴頂紅,很有可能是甄嬛自己下的。

接下來請看我理清整件事情的脈絡。

在孟靜嫻嫁與果郡王做側福晉之前,甄嬛是知道孟靜嫻這個人的。

因為太后曾把孟靜嫻指給果郡王,果郡王不從,但是孟靜嫻對果郡王一見鍾情,非他不嫁。

一來二去,就耽擱成老姑娘了。

這件事應該朝野皆知。

對此,浣碧發表了她的看法:天下仰慕王爺的女子那麼多,恐怕王爺對她的眉毛鼻子都沒看清過吧。

甄嬛雖然呵斥了浣碧的語氣,但是我們知道,以甄嬛和浣碧的相處方式,浣碧總是用上不得臺面的方式,說出甄嬛真心想說的話(比如浣碧對安陵容的奚落),甄嬛雖然說浣碧說的刻薄,但是心裡此時未必看得上孟靜嫻。

沒想到在中秋宮宴上,浣碧自己設計,把果郡王懷中珍藏的甄嬛小像掉了出來。

雍正開始生疑,懷疑果郡王和甄嬛有染。

浣碧自己點火,自己滅火,非說這小像是她的,而且說她與王爺七年來互相鍾情。

一開始眼見自己的妹妹竟然如此坑自己,甄嬛的神色可是很不好看的。

一句「這丫頭瞞的臣妾好苦」,頗有聲色俱厲的樣子。

但是,雍正卻對這個結果很滿意。

迫不及待的要把浣碧賜給果郡王,還說果郡王府裡缺一個「打理家事」的人。

這句話讓甄嬛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

「治理中匱」是正福晉的責任,若是自己的妹妹可以嫁入果郡王府為正福晉,雖然在情感方面難以接受,但是就利弊角度來看,是上上之選。

以後熹貴妃的後面就有果郡王府撐腰了,就算宜修是皇后,也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甄嬛慧劍暫情絲,力保浣碧入果郡王府為正福晉,在獲利的同時,也可以撇清自己與果郡王的關係。

你看,我對果郡王沒有絲毫的想法,我都願意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果郡王為正妻。

沒想到,這個時候果郡王反而出來拆臺。

這小像明明是果郡王珍藏的,既然現在大家都認定小像是浣碧,那麼果郡王應該深愛浣碧才對。沒想到果郡王說他另外有一個鍾情的女人,相隔萬裡之外,不能在一起,但是那個女人才是自己唯一的「妻子」,所以不能娶浣碧為正福晉,還要熹貴妃原諒。

聽到果郡王那麼說,雍正很不滿意。

大家看這裡一個細節,當雍正說到,把浣碧嫁給果郡王為側福晉的時候,很用力的把香囊丟了過去,神色也不是很開心。

給你臺階你不下,還說心目中有另外一個女人是唯一的妻,你敢說出那個女人的名字嗎?

是不是你的皇嫂甄嬛?

這個時候,雍正的確懷疑果郡王對甄嬛抱有不軌的心思,沒有懷疑甄嬛與果郡王雙箭頭是因為甄嬛表現太好,幾乎無懈可擊,所以後來準葛爾來求親,他才會再次試探果郡王。

接下來有點詭異的是,雍正硬將孟靜嫻指給果郡王,與浣碧一同成為果郡王府的側福晉。

我們來看這個細節,孟靜嫻原本是太后想要指給果郡王的,果郡王卻一直未允。

要知道,太后在世的時候,對果郡王是處處防範,既然是她指婚的,我有理由相信,沛國公府和太后的關係十分密切,太后選擇了自己十分信任的人去當果郡王的正妻。

而果郡王一直未允,恐怕未必是因為看不上孟靜嫻,而是不想讓太后的人成為自己的正福晉。

而且此時雍正硬是要將孟靜嫻嫁給果郡王的理由也十分好笑。

孟靜嫻是正經的國公小姐,名正言順的大家閨秀,竟然不顧禮義廉恥暗自思春,非要嫁給果郡王。

若是平日真的碰上此事,我看沛國公羞愧也要羞愧死了,怎麼有臉再上摺子給雍正,要求硬是嫁給果郡王?

這只是雍正逼婚想出的一個絕好的藉口而已。

雍正並未相信果郡王真的愛上浣碧,也不放心讓甄嬛的義妹浣碧成為具有正福晉(理家)權柄的唯一側福晉,所以就借著孟靜嫻深情這回事,逼著果郡王娶孟靜嫻,真實用意是往果郡王府裡,按上一個自己的楔子,好隨時監視果郡王。

所以無論果郡王如何婉拒,雍正都執意如此,他有他自己的目的。

而且後來雍正耳邊一直收到果郡王其實並不愛浣碧的傳聞,你們以為這個消息又是誰傳出去的?

大婚之夜,果郡王喝的酩酊大醉。

接連娶了兩個側福晉,卻都是被逼的,沒有一個是真心喜歡的,能不醉嗎?

果郡王醉倒以後,我覺得他說的第一字是「嬛」,因「嬛」與「浣」同音,一出口感覺不對,才改成浣碧的。

於是,果郡王新婚之夜去了浣碧的常青閣,這讓孟靜嫻極為難堪。

但是,孟靜嫻這個女人,並非等閒之輩。

她入府當側福晉,與果郡王的舊情比不上浣碧,身體素質比不上浣碧,一開始還是浣碧理家,但是就在短短的時間內,她不僅在果郡王府站穩腳跟,而且還懷上果郡王的孩子,把浣碧壓的找不著北之後,還對甄嬛產生了不小的威脅。

而且,孟靜嫻能懷上果郡王的孩子,是因為他假扮成甄嬛的樣子,灌醉果郡王。

但是孟靜嫻怎麼知道果郡王喜歡的是甄嬛?

聯繫前面沛國公是太后的人,雍正逼著果郡王娶孟靜嫻,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

下一章我將會寫孟靜嫻到底是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逆風翻盤的。

相關焦點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四:「狠而無心」的黑鳳凰
    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番外:四阿哥與甄嬛的最終博弈(上)
    自我發布了《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之後,有讀者天天在後臺催文。哦,那個,原本孟靜嫻到底死在誰的手上?是四大疑局的最後一篇,不過看見讀者那麼熱情,我就再寫一個番外:四阿哥與甄嬛的最終博弈。另外,四大疑局雖然已經寫完,但是品評《甄嬛傳》其他主題的文章我還是會繼續寫下去,這個不用擔心。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四:剪秋根本不想害六阿哥
    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如何逆風翻盤但是浣碧和甄嬛的利益呢,孟靜嫻可從來沒考慮在內,此次攤牌,不就是示威嗎?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番外:四阿哥與甄嬛的最終博弈(下)
    當上獨一無二的太后又如何,甄嬛真的累了。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上)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四大疑局四:孟靜嫻對甄嬛有威脅嗎?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四:孟靜嫻怎麼逆風翻盤?
    擔心浣碧在果郡王府的處境,曾經在私底下詢問浣碧:孟靜嫻還好相處嗎?最明顯的就是,孟靜嫻只有一個月的身孕,就迫不及待的跑到甄嬛的面前耀武揚威,因為她太知道,對於深愛果郡王的女人來說(甄嬛和浣碧),最大的打擊是什麼。在通常情況下,在懷孕三個月之前,是不宜把這種消息告訴外人的。此時的孟靜嫻,頗有一種按捺不住的得意,因為手裡有王牌,所以一刻也不能耽擱的在甄嬛面前炫耀。
  • 《甄嬛傳》之奪嫡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
    她的死真的是一個意外嗎?我最近在看《甄嬛傳》的後半部分(60-76集),發現靠近尾聲的這部分玄妙頗多。通常觀眾都覺得《甄嬛傳》前半部分更好看(從開始到甄嬛出宮前),因為宮鬥妙招迭起,精彩紛呈。自安陵容死後,到皇后完全垮臺(死生不復相見),共分四個疑局:瑛貴人之死、皇后被幽閉、三阿哥被廢、孟靜嫻之死,初看這四件事有些並不相關,但是近乎在十集的劇情中,這四件事是同步進行,盤根錯節,並且細究其裡,裡面有很深的縱橫利益糾葛,而且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甄嬛的後期宮鬥中,始終縈繞不開的一點就是果郡王府的影響
  • 甄嬛傳:孟靜嫻秀恩愛時,甄嬛一句話回懟,人不狠站不穩
    導語:甄嬛傳:孟靜嫻秀恩愛時,甄嬛一句話回懟,人不狠站不穩!浣碧雖然跟著甄嬛在宮裡處理了很多魑魅鬼畜,心機手段樣樣都有,但是跟孟靜嫻比起來還是輸了。要知道古代女子多麼在乎名聲,孟靜嫻能把自己專情於允禮的消息傳出去,連太后都有所耳聞,要說服的不僅是她的家人,還有克服貴女們的流言蜚語。孟靜嫻這般有手段,浣碧比不過!
  • 《甄嬛傳》奪嫡四大疑局三:三阿哥是怎麼被放棄的?(下)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上)四大疑局二:宜修輸的冤不冤(下)四大疑局三:朧月為什麼要撒謊?甄嬛緊緊抓四阿哥想要當太子的心理,暗示只要有宜修一天,三阿哥就有登基的希望。那我現在使計幽閉了宜修,就要輪到你上場了。此時甄嬛與四阿哥是相互利用的心態,也可以說達成了一種共識。甄嬛陷害宜修,使三阿哥的根基大損。四阿哥再坑害三阿哥,使宜修再無依靠。
  • 《甄嬛傳》你看懂了沒?孟靜嫻穿衣的這個細節可謂是火藥味十足。
    ‬果郡王可謂是《甄嬛傳》中最多情的王爺了,憑藉自己的撩妹技術和那張清秀的臉龐一連俘獲了四位女人的心,她們分別是甄嬛、浣碧、寧貴人葉瀾依以及孟靜嫻而這四個人有三個人都穿過碧色的衣服,而唯獨孟靜嫻沒有,難道孟靜嫻不知道果郡王的喜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甄嬛傳:孟靜嫻想都想不到,甄嬛對浣碧說了一句話,幫她保住孩子
    甄嬛傳:孟靜嫻想都想不到,甄嬛對浣碧說了一句話,幫她保住孩子在甄嬛傳裡有講到,浣碧原本就甄遠道和一個漢族女子所生,可是因為這個女人是罪臣之女,為了甄氏一族的命運,甄遠道不得不隱藏了這件事玉隱一直都看孟靜嫻不順眼,一次進宮見自己的長姐,更是一直吐槽她的一切。可是還沒說完,下人就告訴甄嬛,孟靜嫻求見。
  • 《甄嬛傳》之奪嫡四大疑局二:皇后輸的冤不冤(上)
    因四大疑案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玲瓏品評《甄嬛傳》之奪嫡四大疑局一:瑛貴人為何一定要死?敬妃心裡愧疚,帶著點心來探望甄嬛,說是探望,其實卻是想來解釋加道歉外加看有什麼機會能贖罪的,卻見甄嬛神色坦然,不急不躁,一點都沒有焦躁心煩的樣子。原來,此時甄嬛已經再一次身懷有孕,有這樣的王牌在手,什麼樣的冷遇都是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 甄嬛傳:孟靜嫻成了替死鬼,為何甄嬛不讓雍正深查?別有深意
    導語:「甄嬛傳:孟靜嫻成了替死鬼,為何甄嬛不讓雍正深查?別有深意」後宮處處有算計,其實有算計的又何止是後宮而已呢?只要人的私心得不到滿足,那就會存在算計。要不是孟靜嫻,那死的就是六阿哥和甄嬛了,不管是出於愧疚還是出於自保,甄嬛都應該讓雍正徹查才對,可甄嬛反而急忙忙地拉著雍正離開了,這又是搞哪出?
  • 甄嬛傳:浣碧到死也不知,讓孟靜嫻懷孕的背後主謀竟是甄嬛
    《甄嬛傳》這部經典的歷史大劇,大家都看過了吧?劇中的情節扣人心弦,而且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徵都十分鮮明,讓人百看不厭,一直讚嘆有加,不知大家還記得這樣一幕嗎?後來我們漸漸開始討厭浣碧這個人物,因為她非常自私,喜歡皇上時,就打扮的花枝招展,被皇上拒絕後,又喜歡上了果郡王,為了得到果郡王,一直不擇手段,還說甄嬛的壞話,結果讓果郡王更加厭惡她。但是說到浣碧,大家注意到了嗎?當時和浣碧一同嫁給果郡王的人還有孟靜嫻,為何她能輕而易舉的懷上果郡王的孩子呢?這一點浣碧到死也不知!
  • 「甄嬛傳」:電視劇開頭埋的四大雷點 你挖到了嗎?
    甄嬛傳由流瀲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後宮之中數年的爭鬥故事。電視劇從開頭就埋下了四大雷點。雷點一:雍正登基的過程。康熙子嗣很多,經歷過二次立太子廢太子的事情後,康熙就不太主張立太子了,改為暗中觀察。
  • 《甄嬛傳》孟靜嫻,到底是被浣碧害死的還是剪秋害死的?
    《甄嬛傳》中的孟靜嫻,是一個悲涼的角色,明明是一個大小姐,有資格成為他人的正妻,卻一見果郡王誤一生,最終以側福晉的身份嫁入果郡王府。那碗湯羹,剪秋的目的,直指甄嬛和六阿哥。可誰知,恰恰被懷有身孕的孟靜嫻吃到了。當時,太醫在發現孟靜嫻中毒後,說的是中毒不深,還是有力氣生子。
  • 重看《甄嬛傳》,深思甄嬛命(原創)
    我們且不說,甄嬛作為家中嫡長女的使命與擔當。以《甄嬛傳》的劇情回復我們心中的疑惑。溫實初在甄嬛入宮前問過,但甄嬛以看他是哥哥為由拒絕了最後入宮了。甄嬛在甘露寺艱難度日時,溫實初又問過,甄嬛也沒同意,最後和果郡王在一起了。你未娶我未嫁時沒在一起,人生低谷時沒在一起,那該是很難會在一起了。
  • 甄嬛傳:孟靜嫻在家宴上被毒死,不是意外,是借刀殺人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應該都對後宮家宴上,孟靜嫻意外中毒而死,感到意外和可惜。孟靜嫻原本是沛國公之女,年幼之時見過果郡王一眼,便暗許芳心非君不嫁,連皇帝選秀都推辭不去。憑藉對王爺的真愛和觀察,孟靜嫻很快就發現了王府裡的秘密。一杯烈酒,幾分類似甄嬛的神韻,終於成功的讓她懷上了允禮的孩子。這個孩子便是孟靜嫻未來所有的希望。皇兄舉辦家宴,允禮帶著兩個側福晉開開心心的前往宮裡參加。宴席上閒談中,六阿哥弘曕對孟靜嫻這個嬸母格外親熱,非要孟靜嫻餵食湯羹。孟靜嫻大約也很喜歡六阿哥,開開心心的接了過來。怕燙著孩子,餵之前還試了一口,這一口便害的孟靜嫻性命垂危。
  • 《甄嬛傳》孟靜嫻的心機,浣碧永遠不懂
    《甄嬛傳》裡,宮女浣碧改名甄玉隱,彼時為貴為熹貴妃的長姐甄嬛給了三倍於沛國公府的陪嫁,浣碧滿頭珠翠,可謂風光大嫁。再後面,若不是孟靜嫻運氣不好,誤服本來要給熹貴妃之子弘曕的毒湯,浣碧哪有機會下狠手除掉孟靜嫻?只能說浣碧是沾了甄嬛主角光環的光。
  • 甄嬛傳之-浣碧為何要置孟靜嫻於死地?
    甄玉隱也就是浣碧,是甄嬛傳中非常有爭議的女子。她設計嫁給果郡王,是她對自己多年愛慕果郡王做的最大膽的事。那麼,為何孟靜嫻又會落得中毒身亡的下場呢?首先,當皇帝下旨賜婚時,半路殺出的孟靜嫻讓浣碧措手不及。
  • 再看甄嬛傳才明白,為啥孟靜嫻服毒後,甄嬛的的湯碗裡還剩下一半
    甄嬛傳:孟靜嫻中毒身亡,為啥甄嬛碗裡就剩一半湯?細思極恐在甄嬛傳中,孟靜嫻這個人物是比較重要的,她對,按說,御膳房給妃嬪們提供膳食,這裡的人都是非常有經驗的,不可能會出現分配不均勻的問題,兩個鏡頭對比起來,她碗中的湯的的確確是變少了,而孟靜嫻是喝了一口六阿哥碗中的湯才會毒發,隨即六阿哥和甄嬛的吃食都一併的進行了銀針試驗,結果,這兩碗湯都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