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一輛自行車,讓我的通訊錄少了一個人

2020-08-21 旭小坑

16年畢業的我,留在瀋陽工作,為了節省一些交通費用,買了一輛自行車供上下班使用。

後因為換工作,地點較遠,自行車就一直閒置在家。也正是因為這輛自行車讓我的通訊錄徹底少了一個人。

1

大學時喜歡足球,班上總是會有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球場上玩耍,小城就是其中的一個。

愛好相投,又是同學,讓我們關係走的很近。雖然不住一個寢室,但也總是一起吃飯,一起上課的。當時的小城就喜歡借別人的東西用,只是當時關係好沒放在心上。

買的第一雙球鞋總是放在寢室的陽臺上,有時我沒去球場的話小城就會借著穿走。我也沒感覺有什麼,穿就穿吧,一雙鞋而已。但是室友總勸我說:都喜歡踢球,還總是借別人的,他就不能自己買一雙嗎?可我也沒有放在心上,依舊這樣共用著。

也是後來才知道,他不光是借我的球鞋,其他同學的也被他借過。

慢慢的不光是球鞋了,其他的日用品,也時常過來借,只是我依舊沒反應過來,還樂呵呵的以為我們關係好,借點東西沒什麼。

2

直到畢業之後我依舊是拿他是一個朋友看待的。

畢業後的某天,小城上門說想借用我的自行車一段時間代步。因為他工作離家不遠,自行車也方便些,我這正好有輛自行車放著不用,所以想借著用一段時間。

也沒多想,反正我也不用,索性就借給了他。這時我還沒意識到,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看到我的自行車,也是最後一次見到小城。

之後過了有大半年的時間,我都快忘了自行車的事。突然要搬家,清點東西時才想起來還有輛自行車在小城那裡。當天晚上便給他打電話詢問情況,小城在電話裡支支吾吾的讓我感覺有些不對,大致的意思就是現在不能還,自行車借給他朋友了,過段時間再還。我也沒有堅持讓他現在還,囑咐他儘快要回來還給我,最近要用。

可能這個時候小城就已經不想還了,或者自行車壞了丟了還不回來了。只是我雖然有懷疑,但也沒想過他不還。

3

再次想起這件事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了。

給小城打電話讓他還,他還是說過幾天再還。只是這次我沒有再讓他拖著,態度很堅決的讓他還,因為我已經感覺到他是不想還了,我當然是要把這個事情解決了。我的想法就是不管怎樣都需要有個說法,不能就這樣不明不白的算了,哪怕小城說還不上了,自行車丟了,壞了,我都能接受,頂多也就是數落他幾句。而他的做法讓我徹底的和他劃清界限。

開始的幾次聯繫,還能找到人,之後就再也聯繫不到了。電話打不通,微信也不回,徹底的消失了。這讓我很是費解,就因為這麼一件事至於嗎?又不是什麼很貴重的東西,且不說我用不用他賠,就算是賠也沒有多少錢啊,況且我們還是一起同窗的朋友。

4

至此小城就再也聯繫不上了,我也沒有再找過他。

後來和大學時的室友聚會,我向他們提起了這件事。室友們把我數落了一頓:和誰關係近不好,偏要和小城,他人緣那麼差,也就你傻總和他玩,上學時他室友不願意和他接近,借的東西從來不知道還,還總是私自用別人的東西。

而另一個室友的話徹底點醒了我:一輛自行車讓你看清了他,你也是賺了,要是以後他坑你一次大的,有你後悔的。

室友的點撥讓我和小城徹底劃清了界限,也刪除了和他所有的聯繫方式。

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一輛自行車就讓我看清了一個視為朋友的人,可能真的為以後掃清了一個隱患,我才是賺了。

有時看清一個人往往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像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事雖小,卻往往是人品的反映,提早看清總比吃大虧要划算的多。

相關焦點

  • 那一年,我丟了一輛自行車
    高一住校期間,我的一輛嶄新的自行車,晚上在宿舍被偷了。高中在秦安三中就讀,學校、老師、學生和條件均極為普通。學校在葉堡村,距離我家十幾裡路遠。早晨六點半集合列隊出操,晚自習十點半下課。我的自行車是一輛紅旗牌加重自行車,每周我都會擦洗乾淨。與往常一樣,在秋後的一個星期天,我騎車回到了學校。由於宿舍的空間很小,自行車就放在下鋪的我旁邊,當晚宿舍還有三輛自行車。第二天醒來,猛然發現,自行車不見了!要知道這是一個睡著二十幾個人的宿舍,一輛上鎖的自行車竟然不翼而飛!在二十幾個人的眼皮底下,是誰如此膽大妄為,偷走了自行車呢?
  • 十年前,他用一輛破自行車就把我追到了手
    我們行到了一處地方,瓜先生曾經騎電車帶我們來過,今天看著這輛摩託車,我不禁憶起當年,他用一輛又破又舊的自行車就把我追到手了的故事。我感慨道,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女孩呀,竟然被一輛自行車就搞定了。我和瓜先生相識於網絡,同在北京,相隔不遠。
  • 鄰居家有一輛自行車,任何人都借不出來,為何我能任意地借出來騎
    上世紀50年代,他家裡已經有一輛自行車了。 那個年代一輛自行車比現在的奔馳、寶馬都吃香。 自行車實心鐵梁,讓全村的人都開了眼界。 每次他騎車出去,那回頭率,絕對百分之百。 老管仲愛車如命、脾氣古怪,街坊鄰居沒有一個人能把他的自行車借出來。
  • 故事:一輛自行車和祖孫四代無法忘懷的牽掛
    讓我們少走了一些彎路,並且給了孩子一定的信心。我想起當初,我也是像兒子這麼大的時候學習騎自行車。當時的自行車是那種帶橫梁的大自行車。橫梁比我的腰都高,車子又重。又瘦又小的我推著車子都費勁。那一天,我把自行車推到操場上,學習「溜車」,就是找平衡,學著適應自行車。爸爸那天不知哪來的興致,幫我扶著車後座讓我練習跨車。
  • 軋壞了一輛五萬的自行車,牛逼哄哄的車主倒賠了錢
    小路上開車沒注意到,軋了躺在路邊的一輛自行車。正好在死路準備掉頭時,過來一個村哥。說,不準走!走不了!把我車軋壞了!村哥口中罵罵咧咧,言語暴躁。 2 抱著實事求是不被騙的原則,跟他回去確認下。因為理虧所以一直陪不是,請他不要生氣,希望等保險定損後如果無法補償損失都可以再商量。 4 保險下午才到,事故地點離掃墓的地方很近,家裡人已經掃墓了,在老家親戚處休息。其間我一直坐車裡,等保險調查員過來。
  • 一輛汽車從對面馳來,來不及多想,自行車就從橋的右面竄了下去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沒人吱聲。那可是來去80裡地呀,更何況還下著雪。我說,我回去一趟吧。那好,明天早點去,早點回來,炊事員說道。好的,我說道。第二天早晨,雪仍下著。吃完飯,跟房東借了輛自行車,便上路了。平地的雪已近一尺來深。路上行人很少,車輛幾乎沒有。道上,自行車多數時間只得推著走。從城裡來到農村,兩年多的時間了,已經完全適應了農村的生活。
  • 父親的自行車
    剛出去就見父等騎著電動車載著母親回來了,父親推著車去放車了,看他立車有些吃力的背影,仿佛看見了他以前立自行車的身影。父親有一輛二八大槓自行車,現在在柴房裡躺著,塵封多年了。當時父親騎著它走鄉串山收羊毛、收羊絨、收羊皮等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而母親主要務地。
  • 我童年的陰影是晚上身後的自行車,還好有我姥爺的法術!
    這故事我還是講出來吧,真的我被怕到了,童年陰影。那時候我家在農村住,我和我爸媽還有哥哥在姥爺家的窯洞裡生活,當然上學也在農村的小學裡,我當時上五年級,我有個很好的玩伴,我每天晚上都會去他家坐坐,只是聊聊天,或者看看電視,不像現在的小孩,娛樂項目非常多,iPad玩的非常六,那會我們基本就是看電視聊天。他家離我姥姥家也不算遠,農村都是一排排房子,他家就在村邊上,所以我晚上在村邊上走的就到了。
  • 2《房子裡的自行車》
    放學的時候在學校多玩了一會,這天回家的時候,經過這個房子,看到我的一個小夥伴在這個房子的大門這裡,他走到大門口正貼近門縫看裡面,我也走過去和他看看。我就問你在看什麼呢,那個小夥伴說我在看我的自行車修好了沒有,房子裡面有你的自行車我透過門縫一看,前廳放著一輛自行車,地上橫放著一堆竹子,還有一些剝開的竹子片。
  • 那個寧願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後笑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
    「我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泣,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10年後,也慢慢回歸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作為一隻喵星人,雖然我不大能理解這位小姐姐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找個有錢人,哪怕天天哭,也是幸福快樂的?這腦迴路太深,理解不了。
  • 修自行車的老爺爺(作文600字)
    今天是星期天,做完作業後騎著我心愛的自行車去幾公裡外的爺爺家,一路上興致勃勃。我一邊悠閒地蹬著自行車踏板,一邊高興地吹著口哨。突然,「砰」的一聲響,我被嚇地從車上跳下來。查看後發現原來是我的車胎張開了嘴——爆胎了。頓時,我高興的情緒化為烏有。怎麼辦呢?我無助地看看來來往往的行人。「哎……」沒辦法,只好沮喪地推著自行車一步一步往前走,嘴裡還嘟囔著:「今天真是倒黴!」
  • 我的自行車去哪兒了
    這時過來一個中年人,四十多歲,穿著白襯衣,夾著公文包,戴眼鏡,騎著自行車。把車放到我們面前,對著我那個年青的朋友說:「我進去修一下手機,你給我看一下車,別丟了。」不等我們說話,他把自行車放在臺階下,就進去修手機了。我朋友那年28歲,在奧迪特約維修站廠上班。
  • 夜半慘叫,致敬自行車
    我的第一輛自行車,是用我的血和淚換來的。那時候村裡的小夥伴都買了自行車,就我一個人沒有,心裡極其不平衡,導致我做夢都在蹬自行車。有一次打雷,我就跑去我爸床上睡了,做夢就夢到在騎自行車,雙腿就不停的蹬。也不知道怎麼了,突然鏈條卡了,我心一橫,就使勁蹬。
  • 〖閒來找樂〗郊外有架自行車(小說,原創首發)
    傍晚時分,一從城裡打工返家的村民敲開老鐘的屋門,向老鍾匯報說在村西頭氮肥廠圍牆外的工農橋上,支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老耿的聲音永遠是咋咋呼呼:老鍾,我告訴你,在工農橋上發現一輛自行車,一兩個鐘頭了,愣是沒人來騎。老耿的聲音裡透出焦急。這不,剛剛有村民向我匯報這事。老鍾說。老耿:我看呀事出有因,好象有點什麼情況。老鍾:我也尋思著有啥情況,前幾天,俺們村的村民就在工農橋上被歹徒搶去了自行車。老耿:這樣吧老鍾,我們十分鐘後在橋頭會面。
  • 搖搖晃晃自行車上的母親
    不知怎麼,一看到這個題目,一下就回憶起了那個騎著單車努力載我的母親。那時候只有幼兒園的年歲,能夠記起的事情也不多了,父親因為學習、工作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母親獨自照顧我。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因為學校離家很遠,所以母親開始接送我,為了快速方便,選擇了自行車。然而遇到了最大的難題——母親騎自行車沒問題,但是載了人就會搖搖晃晃。
  • 故事:那輛自行車
    我只要那輛自行車! 他個她鬧離婚,鬧得小城盡人皆知。  家中唯一值錢的就是那輛自行車了。之所以沒賣,是因為上班要騎車---他們上班是同一條路,他每天騎車帶著她,下班去接她。那輛自行車,是老牌子的,又大又笨。她說:"這就是咱們的寶馬呀。"他說:"你美吧你,我是你的專職司機了。
  • 鄉村夜話:他們走後,空曠曠的山裡只剩下我一個人……
    我十八歲那年,父親決定要蓋房子,他已經備好了木材、磚頭、大瓦等一切蓋房子的原料。過了年,還沒有出正月門。父親便叫上四個舅舅、一個姑父、三個叔叔,還有村莊裡的兩個石匠一起到會仙山腳下採石頭。因為石坑離家遠,打石頭的家什不能天天完工後把它們往家裡運。父親用木推車送來幾捆苞米秫秸,在兩棵槐樹之間搭上一個小草屋,裡面鋪下一層厚厚的麥草杆,能容下兩個人一起睡覺。傍晚,父親和大家一道回家吃飯,他讓我待在山裡頭看家什。他們走後,空曠曠的山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一個人待在山裡頭,這山中沒有人聲,只能聽見村莊裡傳來陣陣的炮竹聲。
  • 真實事件:我老公是怎樣把一部8成新的自行車從100塊賣到5塊?
    幾年前,我老公給我買了一輛很漂亮的女式自行車。我家離上班的地方挺近的,我偶爾踩自行車上班,或者晚上去湖邊上遛彎,是很不錯的代步工具。只是不到半年,上班路上的車越來越多,踩單車有些危險,湖邊上的小路也禁止踩單車了,單車就只能放在車庫裡。一天,一位同事問我的自行車還需不需要,如果不需要了就100塊錢賣給她。她家老爺子從老家來了,想買給他去公園遛彎,買買菜。我回去跟我老公說了這事。
  • 追憶|我和爺爺自行車的故事!
    從我記事起,爺爺就喜歡騎個他從廢品站淘來的一個老式的二八大槓的自行車,在槓和另外兩個鐵管之間是奶奶用化肥袋子縫的一個三角形的裝東西的袋子。時間很長了,總是留著黑黑的油漬。那個時候他就喜歡把我放在自行車槓上面,慢悠悠的,帶著我去聽戲,去趕大集,趕會,喜歡給我買我們這邊油炸的小吃——肉合(一種用特別軟的面,裹上餡料,油炸而成的在
  • 小說:我將自行車鎖雕塑上,數日後竟值15萬,我卻大喊:不是我的
    你看這車子,這個自行車竟然有人出十萬多塊錢買下!」我剛踩著木梯下樓時,就聽樓下嘰嘰喳喳的討論著什麼。這是在容縣裡的一處古街中,我騎行至此在這住下,這古色古香的地方,我初至時,就歡喜不已。「你們在說什麼自行車十萬多塊錢呀?」我聽了幾句稀奇話,湊上了前,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