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我和爺爺自行車的故事!

2020-08-17 小莫觀世界

爺爺已經離開我好多年了,每次想到他,我心裡總是有滿滿的愧疚和悔意,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和爺爺的故事。

因為我是我們叔伯兄弟當中最小的一個,從我出生,爺爺對我就是疼愛有加。

從我記事起,爺爺就喜歡騎個他從廢品站淘來的一個老式的二八大槓的自行車,在槓和另外兩個鐵管之間是奶奶用化肥袋子縫的一個三角形的裝東西的袋子。時間很長了,總是留著黑黑的油漬。

那個時候他就喜歡把我放在自行車槓上面,慢悠悠的,帶著我去聽戲,去趕大集,趕會,喜歡給我買我們這邊油炸的小吃——肉合(一種用特別軟的面,裹上餡料,油炸而成的在豫東地區特別流行的小吃。)

所以現在我特別喜歡吃肉合,因為每一次吃,都能想起爺爺,想起小時候爺爺給我帶來的那種味道,很值得我去懷念。

慢慢的,隨著我年齡的增長,爺爺自行車的槓坐不下了,他就讓我坐在自行車的後面,這個時候,他的自行車更慢了。

我坐在後面,小手喜歡拉著他的衣服,他害怕我坐在後面睡著了,從自行車後面摔下去,總是跟我說話,問我:今天想吃什麼啊?幾天沒有見我,有沒有想我啊?為什麼這幾天不去我那去了?去你姥姥家,你姥姥給你做什麼好吃的了?

就這樣,我跟他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話,然後他會大聲地喊我的名字,不讓我睡著。

再後來,我開始上學了,爺爺好像沒有了事情可做了。我聽媽媽說,爺爺經常會在我快放學的時候去我們家,在門口問我放學了沒有,回家了沒有。

經過這樣幾次,他發現總是拿不準時間,於是他開始在學校旁邊等著我,等我一放學,他會從他那沾滿油漬的二八大槓的袋子中拿出一個燒餅,用油紙包的好好的,還熱乎。

然後他就帶著我一塊回家,在路上,我們爺倆兒還是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

「今天老師教的什麼啊?」

「你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啊?」

「留了多少作業啊?」

最後,我上初中了,和爺爺漸漸的疏遠了,自己學會了騎自行車,而且自行車比他的還要好,看著他騎著滿是油漬的二八大槓,總是感覺臉上有點兒掛不住。

他還是會自己趕集,趕會,買了肉合,路過門口,慢慢的推開門,叫我的名字,唯唯諾諾,像個小孩,害怕我不過去。

「以後你不要買了,行不行?」

「我不想吃!」

拿了他遞給我東西,頭也不轉的回去了。

我現在能想像到,他是多麼的無助!

直到有一天,我放學回到家,發現大伯,姑姑,爸媽,還有我們門前的親戚都在我們家。

我弱弱的問了一句,這是怎麼了?

媽媽告訴我,爺爺去世了

這一刻,我失去了爺爺,再也沒有了,所有對自己的悔恨,懊惱都變得那麼不值一提。

後來,爺爺的二八大槓留在了我們家,我很珍惜它,有時候我還會扒拉一下那個沾滿油漬的袋子,看看會不會有個熱乎乎的燒餅,軟軟的肉合。

想到這裡,我笑了!

看到手裡,我哭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故事:一輛自行車和祖孫四代無法忘懷的牽掛
    兒子迫不及待地就想上車去蹬車,但因為還沒有熟悉這部車子,掌握不好平衡,我不得不在後面緊緊地扶著後座,指揮著他該怎麼把把,怎麼坐正。整個車子的重量和兒子的重量讓我很快就有些吃不消。在操場上跑步的一個叔叔實在是看不下去,出聲指導,讓我給孩子扶著車把,讓孩子坐在後座上蹬地學著熟悉自行車,掌握平衡。他說現在的小孩很聰明,你讓他自己學著找平衡,很快就學會了。
  • 那一年,我丟了一輛自行車
    早晚考勤,遲到早退會受到嚴厲批評,因而住校幾乎是邊遠鄉村學生唯一的選擇,自行車是那時農村稀有的交通工具。我們那時候,一個班一間宿舍,進門便是一張與宿舍一樣長的大木床,約十米之長,兩米之寬,上下兩層,兩米之間有木柱支撐,可睡二三十人。宿舍中間和靠窗的位置是木箱和煤油爐,木箱裝著一周的洋芋、麵粉和饃饃,木箱蓋兼做案板。這樣的宿舍,現在已成為歷史,當年卻是我的臥榻之地。
  • 爺爺的腳踏車和下漢口,奶奶的木蘭山和封城故事
    在上文說過,我的爸爸、爺爺和太爺爺都是武漢人。太爺爺我沒有見過,聽奶奶說起過。奶奶因為家境貧困,很小就沒了父親,早早就被送到爺爺家當童養媳,爺爺奶奶是一起長大的。那時繁華的地方的漢口,太爺爺一家在漢口有自家釀酒的鋪子,爺爺送酒會騎「腳踏車」(爺爺口中的自行車)。街巷的繁華,家裡在漢口開釀酒的作坊,奶奶說那時的人們不論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來鋪子裡喝酒,都是撮一口,看看街景,繼續來下一口。
  • 爺爺的葬禮來了個陌生人,隨完禮就騎自行車走了,讓奶奶泣不成聲
    文/趙主任發小的爺爺去世了,我幫忙打下手。那一年,我們在鎮子裡念初三。發小的爺爺屬於突發的那種,通知的親朋好友並不多,可稀稀拉拉那幾天還是來了不少人。發小說,爺爺家是個大家族,親戚多。爺爺年輕時做過小生意,社交很廣,朋友也多。
  • 趙小芸和她爺爺的故事
    她五歲上幼兒園的時候,還大小事找爺爺包辦代勞。他的爸爸媽媽在哈爾濱經營個體飯店,時常不回家。她的奶奶在外邊「站大崗」,頂個男勞動力幹活兒,錢賺得也不少。爺爺除了帶小孫女趙小芸外,他還在家裡餵豬、做飯、打掃房間。他給孫女布置的活動室玩具齊備。芭比娃娃、積木、滑板車、自行車和英語學習機……一間屋子的地面足足有幾平方米被鋪上泡沫板。小孩子脫鞋光著腳板在地面上玩耍超給力。
  • 故事:我鄉下的爺爺和外爺爺
    我右眼皮上有個疤,聽母親說,是我剛蹣跚學步時,有一次母親帶我去姥姥家走親戚,住了一個月後回到家,我看到爺爺特別興奮,想和爺爺親近,搖搖晃晃地,一下跌在了爺爺的扶手椅手上,結果磕破了眼皮,可見爺爺的磁場和人格魅力非同一般。6歲那年,在收麥的季節,因為那時收麥就是打仗,就是拼命,是虎口奪食,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緊張的氣氛。
  • 爺爺騎自行車被豪車撞倒,車主讓賠50萬,孫子給完錢直接砸車
    (本故事純屬虛構,圖文無關)那天下午。張大爺騎著自行車,明明看著兩邊沒車,就小心翼翼的從人行道上穿行而過。突然,就被一輛疾馳過來的奔馳給撞上。運氣好的是,奔馳的剎車不錯,只是輕輕的碰觸了一下張大爺,然後就停下了車。不過張大爺還是倒在了地上。車主一下來,帶著怒火,直接衝著張大爺喊道:死老頭子,過馬路不看路的嗎!
  • 修自行車的老爺爺(作文600字)
    今天是星期天,做完作業後騎著我心愛的自行車去幾公裡外的爺爺家,一路上興致勃勃。我一邊悠閒地蹬著自行車踏板,一邊高興地吹著口哨。突然,「砰」的一聲響,我被嚇地從車上跳下來。查看後發現原來是我的車胎張開了嘴——爆胎了。頓時,我高興的情緒化為烏有。怎麼辦呢?我無助地看看來來往往的行人。「哎……」沒辦法,只好沮喪地推著自行車一步一步往前走,嘴裡還嘟囔著:「今天真是倒黴!」
  • 故事:害人的自行車
    這天中午,有個朋友的孩子結婚,老毛高高興興騎著自己那輛老掉牙的自行車去喝喜酒。許多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又聚在了一起,大家格外高興,不禁多喝了幾杯,最後,老毛照例又喝醉了。出了酒店,老毛騎上自行車晃晃悠悠蛇形回家,快到自己住的小區時,醉眼迷離的他一下子摔在了路邊正在施工的水溝裡。
  • 我的自行車去哪兒了
    邯鄲市,光明大街,前幾年,有一天晚上九點多,和兩個朋友在一家維修手機店,前面臺階上坐著聊天。由於久別重逢,聊得十分開心,正準備去小飯店坐坐。這時過來一個中年人,四十多歲,穿著白襯衣,夾著公文包,戴眼鏡,騎著自行車。把車放到我們面前,對著我那個年青的朋友說:「我進去修一下手機,你給我看一下車,別丟了。」不等我們說話,他把自行車放在臺階下,就進去修手機了。
  • 故事:那輛自行車
    我只要那輛自行車! 他個她鬧離婚,鬧得小城盡人皆知。  家中唯一值錢的就是那輛自行車了。之所以沒賣,是因為上班要騎車---他們上班是同一條路,他每天騎車帶著她,下班去接她。那輛自行車,是老牌子的,又大又笨。她說:"這就是咱們的寶馬呀。"他說:"你美吧你,我是你的專職司機了。
  • 我養牛的省監獄書記爺爺
    1985年5月的一天,我正在衝刺高考,住校的我早晨一起床就覺得心神不寧,早讀也讀不下去,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拉著我,不行,我要回家,早飯我也沒有吃,騎上自行車,一路狂奔20裡山路回家。剛到村口就聽見陣陣哀樂,再往前走一段路,就遠遠看見家門口有人進進出出,我的心咯噔一下,家裡莫非出事了?
  • 說到爺爺,使你想了哪些往事回憶呢?來說說看吧~
    日常說到爺爺,我就想到了很多很多,現在,拿其中一件小故事分享一下吧!爺爺教會了我騎自行車爺爺耐心的教會了我騎自行車爺爺教會了我騎自行車!使我想起了小時候,當時,我剛上小學三年級,周末時間,我就跟著爺爺到姑姑家去住,在第二天早上,爺爺就會騎著自行車搭我回到父親的店面裡。那時候我在想,從姑姑家到父親的店面也有那麼一段距離,因此,好奇心就來了,想著不如和爺爺說說,我想學騎自行車,說出來後,爺爺爽快的答應教我騎,看他耐心的小碎步,彎下腰扶著後座就讓我慢慢踩踏起來。
  • 關於我和我知道的一些故事02-爺爺的酒和故事
    那時候,爺爺,大爺和三叔的年紀都相差不大,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家的東西被一件一件的往外搬。當被搬到只剩下最後一口鍋的時候,爺爺就急了,趕緊爬到鍋裡緊緊的抓住鍋沿不放。那些搶東西的人哪管得了那麼多,直接把爺爺抱起來往地上一扔,順手背起黑乎乎的大鐵鍋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從此家裡一無所有,幾兄弟坐在地上抱頭痛哭,之後便開始了流離失所的生活。
  •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叫大漢》第五章 (第一部分)
    看了部《我叫劉海柱》的電影,改編自二狗的《黑道悲情》,感觸最深的就是情節的重塑,小說裡和劇中的不太一樣,就是柱子哥找自行車打架。前者是因為一親戚自行車被偷,後者是因為一暗戀的女生,相對比起來,後者做為一個獨立故事出彩些。此想到,朝震的出走,一定有其未知的不得已,需要用心打磨,這是故事的轉折點,也是朝震爺爺向大漢爺爺的轉變,1942的河南(或許更早點)或者說抗戰時期河南對朝震中年命運渡劫,或者說是洗禮,趨與無可奈何生活境地,終成為歷史長河裡的沙礫,繁衍出同樣沙礫般後代的我們,底層,貧寒,倔強,羸弱。
  • 「憶我的爺爺和奶奶」
    今年是我爺爺去世六十周年和奶奶逝世三十四周年。爺爺是在上世紀一九六0年,三年自然災害的國家困難時期。因得浮腫病而逝世,他享年七十四歲。那時他可算得上是一位長壽老人了。在農村上七十多歲的老人少之有少。在鄉下沒有幾位可有這麼的高齡。那年我才十四歲,與我爺爺相差六十年。剛好一個甲子。爺爺是一個勤勞把節,忠厚老實,生活節儉的老農民。我三歲起就跟爺爺兩人睡。
  • 父親的自行車
    開門進屋,案板上放著做好的涼麵和幾個菜,猛然感覺整個院落空落落的,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打電話沒人接,怎麼回事?平時母親愛串一下門,父親除了和幾個麻友、棋友玩一下也不怎麼串門,沒什麼事吧。出門問一下門口小超市的老闆父母去那兒了?剛出去就見父等騎著電動車載著母親回來了,父親推著車去放車了,看他立車有些吃力的背影,仿佛看見了他以前立自行車的身影。
  • 我和爺爺之間的一件大事
    我有兩個多月沒有回家了,今晚上睡不著覺,想起了爺爺。我決定,得儘快回家看看他。爺爺屬馬,今年91歲。他是一位非常慈祥、心地善良的老人。我剛參加工作時,爺爺告訴我:「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至今仍記憶猶新。
  • 矮個子爺爺和高個子奶奶的故事
    爺爺真的很矮,我大概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和他差不多高了。他不但個子矮,身體還很單薄,可能是小時候家裡太窮,營養沒跟上吧。奶奶身材高大,五官清秀,但從不做飯,家務活很少幹,家裡的事也從不操心,都由爺爺操持著。爺爺嘛,他會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白襯衫洗得白亮亮的,簡單的飯菜也能做得很可口。家裡很少買過肉,能吃飽就不錯。
  • 爺爺和奶奶們的風花雪月之四——我爺爺是個大右派
    我印象中的爺爺是比較慈祥,奶奶則要厲害多了。我有點記事的時候,就聽到我奶奶經常訓我爺爺,我爺爺就經常搬著小凳子坐在院裡,笑咪咪的也不回嘴,我有時問我媽,我爺爺怎麼這樣怕我奶奶啊,我媽告訴我你爺爺才不怕你奶呢,年輕時在我們這裡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呢,後來從我媽和我爸和我叔叔們的口中了解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