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更替,朝代變換,愛情在很多人心目中卻一直是永恆。從古至今,愛情沒有固定的說法,只是用日子過得好和不好來評判。
再次觀看《知否》依然被明蘭的愛情觀所折服,一個女子在當時這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能活得如此鮮明開闊,能讓浪蕩公子顧廷燁回頭,只專注她和團哥兒,明蘭的本事是有的。
細細觀看,聽她說的話和辦的事,才發現,明蘭的「獨己」愛情觀,才是被男人珍惜的原因。
在古代社會,出生便決定命運,你是奴才就別幻想當主子,你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將來就有錦衣玉食的日子。能通過自己改變命運的人是極少數。
而明蘭,出生在一個五品官員的宅子,如果她是嫡出的女兒,興許以後還能攀攀高枝,成為一個有勳爵人家的娘子。可是好胎沒有投對娘肚子。
明蘭偏偏是小娘生的孩子,其實這個身份,相比丫鬟是好些,可是距離嫡出的女兒,那身份待遇是差得遠了。因而自從衛小娘死後,她在祖母身邊就一直活得謹小慎微。
從小接受祖母的教導和受到祖母為人處世的薰陶,她的見識一直就不淺。儘管自己和齊衡有情,卻不敢指望攀高枝,齊衡不出手求親,她也不會樂巴巴送上門去,在齊衡母親郡主面前,依舊能抬得起頭。
後來墨蘭為了嫁入伯爵府,和梁家六郎私下裡約會,不惜損害自己和盛家的名譽來成全她。後來事情敗露,最後關頭,還是老太太出手,息事寧人,墨蘭才算沒被打死,如願嫁入了梁府。
明蘭就不同了,她不會為了那些高門貴族的利益和金錢,一股腦兒往裡面鑽,從不輕看自己,家裡指定哪門婚事就是哪門婚事,更不會幹出傷風敗俗的事情來,因而在嫁人的那一刻,就意味著這樁婚姻沒有禍源。
劇中我記得很清楚的一個情節,當墨蘭的醜事被敗露後,全家都恨不得將她千刀萬剮,這樣才能保住盛家的名聲,保住兩個還未出嫁的女兒。可是他們下不了這樣的毒手,只能眼睜睜看著她耽誤明蘭和如蘭的婚事,兩個姑娘將來可怎麼找好人家?
而此時,明蘭卻站出來,說自己寧可要出家當姑子,也不要全家為這種齷齪事低頭,長柏的媳婦海氏嫂嫂也厚道,將來定不會薄待她的。
可見此時,她已經給自己想好退路了,即便在當時這個封建社會女子不嫁人就是不孝的觀念裡,她依舊不把婚姻當自己的歸宿。
只要手頭留點錢,日子終歸是能過的,何必在這兒空看流水落看花呢?
這種觀念,就為後頭和顧廷燁的結合埋下了伏筆。
劇中的明蘭有三段感情,每一段都是她用心去經營過的。
如果當初齊衡沒有表白心意,她的目光不會放在齊衡身上,嫁入齊國公府這種事她想都不會去想;如果不是賀弘文主動追求,加上兩邊祖母的撮合,她也不會將目光放在賀家太醫院上;如果不是顧廷燁挖了一個大坑,就為娶明蘭上門,她一輩子也沒想過要嫁給這麼一個花花公子。
可以看出,都是別人先主動,她才跟著應和的。
她的真心,不待別人先拿出來時,她是不會主動交出的。
沒有付出真心,最後的傷害自然就不會那麼深,自然就容易從一段感情中走出來。
即使後頭顧廷燁遇難,她也是想好了退路的。
不輕看自己,不把婚姻當自己的歸宿,不先付出真心,明蘭的「獨己」愛情觀,才是被男人珍惜的原因。
男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女人的心思沒在他身上他就越想花心思。
「獨己」其實就是「利己」,對自己有好處,而又不傷害別人,這種愛情觀放到現在也是合乎時宜的。
女人在很多時候就應該把自己放在首位,別把希望寄托在男人,寄托在婚姻上面,舵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安全的。
很多婚姻的不幸,就是指望太多,失望也就越大,對男人的期望越多,最後的悔心也就越大。
不如看透一些,人這一輩子怎麼來的終究要怎麼去,將這其中的日子過好才是真,至於是非恩怨,愛恨情仇,都不如眼下的日子來的踏實。只有把生活經營好了,其他的,才會跟著好起來。
劇中只有一個盛明蘭,但是你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盛明蘭。
原創作者:悠悠君。在這個喧囂的世界,我們都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寧。在這裡,用文字溫暖你,願你眉眼如初,與君攜手並肩,賞花開花落。
你喜歡明蘭這個角色嗎?歡迎留言分享
感謝你的閱讀~結尾點個讚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