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黃道吉日,宜出生,宜慶生。
這天出生的成功人士涉足各行各業:文藝界有法國新小說流派創始人阿蘭·羅布-格裡耶、好萊塢演員愛德華·諾頓;更加大眾一些的,有韓流圈一哥權志龍、知名演員王凱、香港藝人古巨基和宣萱……
但萬萬沒想到,在今年的8月18日,引發全網吃瓜網友為其慶生的,竟然是一位「並不存在」的人物——顧裡。
不了解《小時代》文學、也不常網上衝浪的朋友們,大概都會在打開微博時略帶疑惑:怎麼滿屏都在「發爛發臭」?
生日當天被紅酒澆頭的也就顧裡大小姐了
等燈等燈,ELLEMEN網際網路課堂又開課了。
「吵什麼吵」、「發爛發臭」——這兩個文藝復興式的新梗,來自小說《小時代》中,主角南湘在另一個主角顧裡生日會上的發言:
吵什麼吵,就這麼一點事。今天我們大家之所以歡聚在這裡,是為我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顧裡,慶祝她的生日。今天,我要敬我的好姐妹,感謝她,分享我的悲慘人生。我也發自內心地祝願她,從此以後,和我的人生一樣,開始發爛,發臭!
這段經典臺詞的背景是在顧裡的生日會上,塑料姐妹花們一言不合開始互捅傷口,其中處境最糟糕的南湘,不計後果地爆出了顧裡和她糾纏多年的渣男席城睡了的新聞。
這是《小時代2青木時代》這部小說中灑狗血的高潮時刻,在小說出版十年後,再次引起一場玩梗高潮。
七年前俊凱弟弟也曾為顧裡四人姐妹情而落淚
那麼為啥這一段撕X能火成梗?讓我們來細品這句話:
「吵什麼吵,就這麼一點事」,正適合一言不合就撕X的網際網路現狀,進而成為表達自己言論的intro,大概等同於「attention」的另一種中文翻譯;
「發爛發臭」,字面上是惡毒詛咒,但對於抱著放棄態度的當代年輕人們來說,則像是一種與生活和解的宣言——太累了,我不玩兒了,乾脆大家一起發爛發臭吧。
世界上本沒有梗,玩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梗。活學活用,以下為一些造句範例👇
可以用來自我調侃:
我發自內心地祝願我們,一起發爛發臭!
或者辱罵愛豆不成器的經紀團隊:
祝願wjjw從此以後生活開始發爛發臭!
或者單純跟風玩一下:
吵什麼吵,就這麼一點事,我宣布百裡守約就是峽谷最帥的!
因為玩梗的主角是在過生日的顧裡,於是還產生了一波延伸梗👇
轉發這個顧裡,你討厭的人就會發爛發臭!
今天就是顧裡的生日了,轉發這條消息給三個人,就可以得到顧裡爸爸隱藏的股份,我試過了是假的,但閒著也是閒著,至少可以發爛發臭!
這時就不得不說到這波玩梗的主人公——顧裡小姐了。
為什麼是她?為什麼是她的生日被玩梗?為什麼明明是南湘的語錄,卻成了她的梗?
在系列巨作《小時代》裡,顧裡是四姐妹中的大C位,憑藉頂級白富美的身世和頻出的金句,成了書中當之無愧的人氣頂流。在她的光環下,《小時代》的第一人稱女主林蕭,都有些黯然失色。
這裡不免要再提一下《小時代》這部巨作。
百度百科是這麼介紹《小時代》的:
以經濟飛速發展的城市上海為背景,講述了林蕭、南湘、顧裡、唐宛如這四個從小感情深厚,有著不同價值觀、人生觀的女生,先後所經歷的友情、愛情,乃至親情的巨大轉變。小說在上海上流社會展開,以後現代主義的敘述方式,在物慾縮影中闡釋著主人公的生存狀態,並引發了各界對於其中物質主義傾向和拜金色彩的強烈批判。
而網友眼裡的《小時代》是這樣的:
姐妹花、塑料姐妹花、撕X、撕X、撕X——把撕X打在公屏上!
小時代又一撕X名場面之顧裡和席城被南湘抓姦
而在這本狗血小說中,顧裡無疑是人格最為健全、形象最鮮活,也最惹人憐愛的一位。
對比其他幾位主角:腳踏兩隻船的林蕭、四肢健全但頭腦有些欠缺的唐宛如,頂級茶藝大師南湘——時刻為姐妹仗義出場的顧裡,除了毒舌一些,擁有完美閨蜜的形狀。
表達姐妹愛的方式就是:毒舌,毒舌,毒舌
再加上頂級白富美濾鏡加持,讀者追捧顧裡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誰不想住靜安區別墅啊?
誰不想在看得見浦東三件套的大套房裡喝酒自拍?
誰不想要這樣一個步入式衣帽間??
以及,誰不想被顧裡包養……?
更何況顧裡本人還非常理性,一些金句(雖然雷)放到十年後的現在依然振聾發聵:
譬如和顧源分手時說的,「沒有物質的愛情只是一盤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路就散了。」
更重要的是,對於許多三觀尚未健全的少女來說,有著謎一般身世、包裹在海量奢侈品中,美麗迷人卻又獨立堅強的顧裡,是她們心中最想成為的完美形象。
郭敬明的好CP韓寒曾說過,《小時代》是給城鄉結合部/低齡人群看的。
這話雖然有些刺痛筆者的心,但也不得不承認,郭敬明在撰寫《小時代》時,確實有意用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了一個夢幻的上海。
從一個十四歲少女的視角看,《小時代》無疑塑造了一個奇情世界:十裡洋場,知心愛人,姐妹情深。但與其說這是一部成長傷痛小說,它更像是一本奢侈品牌啟蒙手冊。
有熱心網友做了統計,《小時代》三部曲裡 Louis Vuitton 出現 43 次, Hermès 出現 27 次,Chanel 出現 24 次,Prada 出現 21次,Gucci 出現 15 次。
這也側面映證了本書的精髓——無論寫什麼,都要加入各種奢侈品牌,例如:顧裡在 Prada 墨鏡後翻了個白眼;之後,南湘也獲得了一個胸膛瀰漫著 Dolce&Gabbana 香水的擁抱。
但這些描寫看著是不是有些眼熟?
這,不就是凡爾賽文學嗎!
品一品顧裡名言:我不能去外環以外的地方,我會過敏。
凡爾賽文學能夠大行其道,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無論是2007,還是2020,人們對物質的追逐是不變的。
值得一說的是,距離《小時代》在《最小說》上開始連載十三年過去了,從小說到電影,郭敬明都沒有逃過炫富的批評,但彼時你還能從書裡讀到一些郭式真誠:這個出身縣城的少年,接觸了物慾橫流的都市之後,是如何用一個個LOGO來掩蓋自己的自卑。
他所描寫的上海,給無數少男少女帶去了對未來的憧憬。而郭敬明本人,也隨著電影的上映,從爭議中的炫富,成了真正的富翁。
但怕是連郭敬明本明都沒有想到,如今他筆下的顧裡,比他本人的流量還要大。
雖然三觀感人,但不得不承認,《小時代》是一部現象級小說和IP電影。從誕生以來,就一直伴隨著討伐與爭議。
但隨著《小時代》的讀者漸漸長大,群嘲小時代,已經成為一種宣誓自己成熟的象徵——當年那個深夜為了《小時代》痛哭的人,絕對不是我。
在祝福顧裡生日的微博下,大家紛紛翻出《小時代》裡尬到腳趾摳出三室一廳的青春疼痛文字在線鞭屍,以此和矯情的審美品位say goodbye,儘管這些文字曾經真正感染過他們:
——你不對,你顧裡怎麼會不對,你不是永遠都對嗎?你是不是打算永遠瞞著我。在我痛苦發瘋,我絕望麻木,你嫌我渾身發臭的時候,你有過半點愧疚嗎?你會心疼嗎?
——當青春變成舊照片,當舊照片變成回憶,當我們終於站在分叉的路口,孤獨,失望,彷徨,殘忍,上帝打開了那扇窗,叫做成長的大門。
——你被失望拖進深淵,你被疾病拉近墳墓,你被挫折踐踏的體無完膚,你被嘲笑、被諷刺、被討厭、被怨恨、被放棄。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
大家都以嘲《小時代》矯情為樂,但有些社會法則還是沒有變的。《小時代》營造的美夢終究沒有破碎,人們依舊在憧憬成為人上人上人,金字塔頂端的人物和生活,永遠是大眾的G點。
也總有不知世事的少女對新世界的物慾橫流躍躍欲試,你阻止不了的。
只是大家已經換了另外的做夢載體罷了。
當《三十而已》裡,背香奈兒的顧佳被從愛馬仕太太團裡裁掉,這一情節登上全網熱搜時,浸淫《小時代》的筆者心裡咯噔一下:就這?怎麼大家都沒看過《小時代》嗎?
雖然你無法永遠十四歲,但是世界永遠有十四歲的女生。只不過十年前十四歲的女生在憧憬《小時代》,十年後十四歲的女生在全網玩梗。
而我們呢,徒勞說出一句「爺青結」罷了。
撰文:tt
編輯:萊斯利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網際網路第一渣男,為什麼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