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小六和媽媽下樓騎自行車,那種四個輪子的,爸爸在家看書,姐姐在家寫作業。
約摸十幾分鐘,媽媽領著小六回來了,聽見敲門聲的爸爸有些納悶:這個時間不該回來啊。
爸爸開門,看見小六似乎沒有了平時的神採,跟在後面的媽媽趕緊說:翻車了,可能摔著右手了。
爸爸把娘倆迎進門,目光順便在小六身上掃描了360度:頭沒破,臉沒哭,兩隻手上也沒有傷痕。爸爸懸著的心就放下一半了。
媽媽抱著小六坐在了椅子上,爸爸坐在了對面,對媽媽說:你動動小六的右胳膊。
媽媽用手輕輕的動了動,似乎活動自如,小六的表情也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就對媽媽說:沒事,要是斷了早就哭了。
原創插畫:朕乃小六
媽媽又輕輕的對小六說:小六,自己動動右胳膊。
小六雖說怯怯的,但還是聽話的抬起了右手。這同樣顯示沒有傷筋動骨。
看著這一幕幕,爸爸的心基本就落地了。然後帶著點微笑對小六說:小六,剛才翻車了?那我們就休息休息,明天再去騎自行車好不好?
小六臉上還是那種怯怯的表情,輕輕的說:好。
媽媽看著失去了精神的小六似乎很心疼,就對小六說:我們去床上玩會吧?
小六點了點頭,被媽媽抱著就去了臥室。
過了一會,爸爸進屋看了看,小六靠著床頭安靜的躺著,身上蓋著毯子,很安靜。
又過了一會,姐姐興奮的從臥室裡跑出來,對爸爸說:小六好乖哦!好可愛哦!
爸爸心想:這個沒心沒肺的姐姐!但嘴上還是很和顏悅色:小六是受了驚嚇了,還沒回過神來呢。
姐姐似乎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我還想著這小子怎麼這麼老實了呢。
休息了一會,媽媽抱著小六又下樓了。
過了一會,爸爸也下樓了。
在廣場上,媽媽對爸爸說: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剛才我給小六「叫了叫」(這是我們老家治療受了驚嚇的孩子慣用的一種方式,很簡單,就是去孩子受驚嚇的地方小聲的喊幾句:狗驚兒、貓驚兒、小六不驚兒,小六,回家吃飯了……)。
爸爸笑了笑,看著小六安靜的小模樣,基本放心了。理由是:小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又下樓了,又來到了他的「傷心地」,而且沒有害怕的表現。
小六的胳膊確實受傷了,穿衣服的時候右胳膊疼了好幾天。
胳膊不疼了後,小六就又騎自行車了,只是偶爾的還會念叨幾句:要慢點,騎快了容易翻車。
有什麼疑惑儘管問
我們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同路人
關注同名(蓬勃育兒社)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育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