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用PK張真

2020-08-24 微笑天使美麗小仙女

常大用,《聊齋志異》名篇《葛巾》中的男主角。因痴戀牡丹花而感動了牡丹花神葛巾,葛巾化身平凡女子與之相戀成家,並引其堂妹玉版嫁與大用之弟常大器。三年後,常大用疑其姐妹為牡丹花精幻化,葛巾自言情緣乃盡,與玉版拋卻孩子,遁形天外,只留下堂前兩株豔麗牡丹年年盛開。

張真,越劇電影《追魚》中的落魄書生。與相府千金牡丹小姐幼年訂婚,但家道中落,金家悔婚。張真遠道投親,被嚴命終日苦讀。碧波潭中的鯉魚精感其赤誠,心生愛慕,變作牡丹小姐與他私會,演繹了一段人魚戀情。終在觀音大士的幫助下,鯉魚褪去了三片魚鱗打入紅塵,與張真有情人終成眷屬。

常大用與張真,同為俗人,愛人均為仙子。二人的愛情之路相似,結局迥異。究竟因為什麼,導致了二人最終的愛情走向截然不同?我們不妨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一探究竟。

一、常大用與張真身份類似,意趣迥然。

常大用為書生,戀牡丹花成癖近痴,以賞盡天下牡丹為情趣。為觀賞曹州牡丹,他川資用盡,典當春衣,負債臥病,仍舊每日流連花前,吟誦自做的牡丹詩句,一副視牡丹花為生命的模樣。他的痴戀打動了葛巾後,行事始終唯唯諾諾,如同失去操守、不能守節的寡婦一般,諸事全憑葛巾做主安排,常大用實在是太不通達了。

張真亦為書生,人貧志高。金家嫌貧愛富,早已悔婚,故命其在書齋攻書。張真對牡丹小姐不過是他自己一廂情願的單相思而已。張真與鯉魚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他憐她水府悽涼,她慰他書房寂寞。二人在滾滾紅塵中的緣分冥冥中早已天定。不然,未曾謀面的他們怎麼會心有靈犀一點通呢?「水府人間各一方,卻為何欠下相思債」即是佐證。

「愛人和被人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二、常大用行事猥瑣,百般猜忌,實乃小人心性。張真處事坦然,光明磊落,儼然有真君子之風。

常大用在牡丹花前初遇葛巾時,曾一度懷疑她為天外仙女,始終追問其真實姓名。葛巾說:「既然你把我當做仙女,那還要追問什麼呢?」常大用一直把愛人當做仙女又何妨?何況,葛巾是真正的仙女,貌美情深。

及至婚後三年,葛巾自述娘家為曹州魏姓大戶,母親曾被封為「曹國夫人」。這更增加了常大用的疑慮。懷疑是一根生在常大用內心深處的針刺。三年來,這根針刺日日滋長,煎熬著他的身心。

不論朋友或愛人之間,最忌諱的當屬猜疑了。常大用,自始而終,疑心縈繞,思慮重重。面對葛巾的痴情,他不是拋開疑慮去努力經營,而是費盡心力去猜測揣度其身份來歷。

他「刀山火海,亦無所畏懼」的「高尚」誓言是那麼脆弱,不堪一擊。在整個故事中,常大用一直扮演著小人角色,其度量始終是「小」的,其行徑真正是小人所為,為君子所不齒。

「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

張真雖然落魄失意,與相府聯姻的希望渺茫難期,但他從不自憐自棄。第一次見到變作牡丹模樣的鯉魚時,他就直言自己家貧,且無功名,害怕耽誤小姐終身。當牡丹勸慰他自有錦繡前程時,他對眼前佳人的湖海豪情更生敬意,所以便有了「草廬月下結同心」的美好前奏。一路走來,二人的情感一直是在加深的。雖然有誤會有曲解,但他們總能冰釋前嫌,共同直面未來的悽風冷雨。

在天兵天將窮追不捨之際,鯉魚無奈吐露真情。張真首先想到鯉魚對他的深厚情意,而絕非人妖殊途的決裂,從而收穫了鯉魚仙子的純潔愛情。

「人家說神仙眷屬只在書本上,誰知我荒郊野外有天堂。」

張真被這突如其來的巨大幸福包圍淹沒了。

面對狂風驟雨打花枝,張真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站出來,要保護鯉魚。張真系凡人,根本無法與天兵天將對抗,但他那份男子漢的正義與擔當,已足以慰藉鯉魚幽居水府多年、孤苦無依的寂寞靈魂了。歷盡苦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張真,雖為文弱書生,但其行為至誠、率真,有「真君子」作風。

「如果兩個人相愛,信任是最重要的東西。」

三、真相面前,常大用仍在懷疑試探,沒有男子漢的風骨,卻有更多瞻前顧後的患得患失。張真,得知眼前的牡丹小姐是千年魚精幻化時,想到的是月下結同心的山盟海誓及朝夕相對的情深意遠,而絕非「鯉魚是異類要棄之不顧」的齷齪想法。

如果說張真所想均為往日恩愛纏綿,是因為有嫌貧愛富的牡丹小姐作陪襯,那麼常大用呢?

常大用心中更應該全無雜念,因為他終日所思所想所系所念所夢的只有牡丹花。在他心中,怎麼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會有一朵舉世無雙的牡丹花走進他的真實生活,甚至抵達他的內心世界吧!

依我等平庸之人所見所思,若當真遇到了牡丹花神,一定是敬畏有加。如果有緣與她締結秦晉,定感三生有幸,甘願為她俯首帖耳,任她呼來喚去,怕是高興還來不及呢!雖然非我族類,但若非百世修福,又有幾人能夠與花神同眠共枕呢?

「信任也是一種愛,隨便的猜疑只會給雙方帶來傷害。」

四、常大用與張真對待愛情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二人最終的取捨,決定了他們愛情的未來和婚姻的方向。

常大用遠遠不及張真用情熾烈,用情深厚。雖然他盤纏用盡典春衣,雖然他臥病在床飲「鴆酒」,雖然他態度堅貞盟誓願。但他的迂腐根深蒂固,根本稱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三年來,心中一根隱隱的刺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枕邊人人來歷不明。這根刺如陳痾舊疾攪擾得他心神不寧,寢食難安。

情到深處無怨尤。倘若一個人與自己的愛人達到了情意相通、生死相許的境界時,一切外在都是渺小的,更不必說計較什麼身份來歷了。

常大用,一直在被動地索取著,一直在肆意揮霍著葛巾對他的一片深情。一方面他心安理得地接受著,一方面他畏首畏尾地懷疑著。葛巾明珠暗投,一片痴心換來的竟是畢生難以癒合的傷痛。

張真,他的愛是主動的,與鯉魚是平等的。他相信愛情,傾心付出,從不懷疑、輕賤二人的感情。自月下締結同心之後,他們一同面對冷暖甘苦,一同經歷傷痛磨難。難怪鯉魚會喜出望外地感嘆自己心明眼亮,感嘆張真是有情有義的至誠君子。

在正確的時間裡遇到了正確的人,從而成就了張真與鯉魚完美的愛情。張真和鯉魚一定會永遠幸福的。縱然鯉魚失去了千年功力,縱然張真依舊落魄,無半點功名。

「真愛能超越世俗的一切障礙。」

常大用,偏偏是最不中用,百無一用。常大用該叫「無用」,才更加貼切,符合其心性品質。張真,情最真,意最真。自始至終,張真付真心,吐真言,坦坦蕩蕩真君子。

在常大用與張真的PK中,一貶一褒,一假一真,一個偽君子對一名真高士,一個假痴心對一份真性情。

在常大用與張真的PK中,常大用輸了,輸得一敗塗地,輸得體無完膚。他失去的不僅是愛人,還失去了追求愛情的勇氣和男子漢的擔當。

往後餘生,祝福我們都擁有愛的能力,好好去愛。轟轟烈烈也好,平平淡淡也罷。真心付出愛意的人生,無悔無憾。

「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相關焦點

  • 原創 | 牛人心智系統—大軍師鄔先生pk冷麵王雍正
    今天我們就拿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出來剖析,看看大人物的心智系統,不完全著眼於腹黑,而是從大的心智層面,引申出對我們普通人有益的啟發。大軍師鄔先生pk冷麵王雍正雍正一進屋子,很多細微的小動作曉之以理,鄔先生用了「三不可」推辭。1、自己是殘疾之人,自古朝堂上,並沒有一個瘸子,這是形象問題。
  • 聯合鬥羅大陸與武庚紀進行pk,你認為誰會勝出?
    武庚紀和鬥羅大陸都同為玄機出品,這一次玄機親自操刀,那就不再是網友們的隔空比武了,兩部劇進行一次同框pk這簡直就是夢幻聯動。當然面對武庚紀這邊的實力來看,鬥羅大陸這邊,唐三雖然一路開掛,但粉絲們都會覺得唐三此時估計只有被吊打的一份。
  • 「作絕」張用與金庸筆下的幾個人物比較,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清明上河圖密碼4》第四部張用一出場便有交代:「張用今年二十八歲。這幾年,他裝瘋扮傻、佯狂處世,常日裡懶於梳洗、任從邋遢。」這種形象與《射鵰英雄傳》中的周伯通是不是很像?其實更像的是他們倆人對事物都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對喜歡的東西瘋癲般的痴迷,另外,還都喜歡捉弄別人。就像周伯通痴迷武功一樣,張用痴迷製造。
  • 故事:糖人張雖然沒有泥人張出名,卻用糖人以假亂真,救了孩子的命
    張夫人說什麼也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趕忙拉住了張柳燕的另一隻手,嘴裡苦苦哀求著吳語堂放過自己的女兒,但是吳語堂哪管這些事情,上去就是一腳,將張夫人踹倒在地上。張夫人還想再爬起來,吳語堂的兩個下人已經將人摁住了,眼看著張柳燕就要被帶走了,楊巧兒在一旁順手抄起一個瓦罐,朝著吳語堂就扔了過去。
  • 《「飛」常冒險》用全新視角普及科學知識
    為獻禮2020抗擊疫情中的所有逆行英雄,褒揚廣大疫情防控工作者的無畏奉獻和擔當情懷,謳歌真英雄、傳播正能量,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指導,新城區文體旅遊廣電局主辦,內蒙古小記者協會、新城區圖書館、新城區文化館承辦,內蒙古小記者協會原創出品,中戲生擔綱導演,北影生聯合創作排演的自治區首部抗疫題材原創公益兒童劇《「飛」常冒險》(又名《病毒大作戰》)於8月21日在呼市新城區文化館溫馨首演,演出取得圓滿成功
  • 《知否》原著學一學常嬤嬤的「理智」:不讓孫女常燕給顧廷燁做小
    後來,他們一行人在離開澄圓的路上,常胡氏主動談及了這個事。常嬤嬤一聽兒媳常胡氏和孫女都動了這個念想,當即發了大火。常嬤嬤訓斥常胡氏和常燕的話,我看了,真是連連稱讚。我覺得常嬤嬤也長了一顆輕巧玲瓏心,她太「理智」了,真不愧是顧廷燁可以傾情依仗的人。常嬤嬤的理智,體現在以下三點。
  • 想像的困難,常比實際困難大許多倍
    迂公突然想起家裡也有一匹馬,是他從小養大的,感情遠超過一般的坐騎,它也有肝,不是也要早死嗎 ?」想到這裡,迂公眼前不由出現了將來某天愛馬倒斃的情景,「不行,我必須回去救它!」迂公酒也喝不去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趕去。
  • 《知否》手撕康姨母的常嬤嬤,用這種方法一步一步和明蘭平起平坐
    你真當自己是碟子菜呀?你們康家不過是盛家的連襟,跟咱們顧家打著好幾個灣哪,你到這兒充什麼長輩不長輩的,我們家的長輩,在這兒坐著呢.......什麼東西,自家死人啊,奔喪都沒這麼勤快的,還是王家出來的姑娘,康家的媳婦,沒半點大家婦人的模樣。
  • 張奶奶的偏愛
    鄰居張奶奶八十出頭了,身體還算硬朗,操著一口家鄉口音,平日極少言語,唯獨見到她的孫子小勇便笑顏滿面,仿佛全世界只有這個孫子最帥了。張奶奶沒進過學堂,她的老伴已去世二十多年,但張奶奶有兩三千元的退休金,加上她住房拆遷得到了一套新房和一筆安置費,所以老人家並不缺錢。張奶奶自打兩個媳婦進門就和她們極合不來,經常吵得雞犬不寧,她單獨一個人住著,房子拆遷後女兒看她和媳婦們合不來便叫她住在女兒家,張奶奶這一住便是十來年。
  • 青島鄉下張大爺的酒故事
    張大娘越老越看不上張大爺了。 張大娘早婚,十八歲就做了張大爺的新娘。  「世上兩種人,不敢惹。哪兩種人?女人和小人。」張大爺教育兒子說道。張大爺有一雙兒女。女兒是個記者,兒子更厲害,大學教授。膽真肥,張大爺竟敢在專家門前耍大刀!  「我是教授的爹!教授了不起啊?」張大爺吹鬍子瞪眼。
  • 張屠夫夜路遇鬼
    他一口氣殺了二十多頭豬,真可謂是殺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刀口都卷刃了。雖然累的半死,但也掙了不少錢。不一會就快天黑了,主顧勸他在豬場歇一晚上,明天接著殺。張大膽想了想,自己揣這麼多錢,晚上被賊給偷了怎麼辦,還是回家睡算了,再說,老婆還在家裡等著他交錢呢。說罷,張大膽就揣著錢吊子出城了。天越來越暗,月亮不一會就升了上來,那天正好是十五,月亮把地面照得亮堂堂的。
  • 小說:你真要玩這樣大?
    明明知道我籌碼不多,第二張牌就投注十萬,你狠!不過,我跟!」陳揚深深看了周宏一眼,扔了十萬籌碼進去。籌碼還沒落在桌子上,四周的人群立即炸了鍋。周宏敢這樣玩,除了財大氣粗之外之,還看過底牌。陳揚不但賭本少,連底牌都沒看,居然敢跟十萬,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賭紅了眼,沒理智了。
  • 民間故事——真朋友
    從前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姓張,一個姓李,兩人同莊,常來常往。一天張剛從李家出來,李妻對李說:「桌上的金鎦子沒了,剛才還在桌上放著,準是讓張哥隨手拿走了。」李和妻子又找了一遍,還是沒有找到,李很有些生氣,心想,張哥原來是這樣的人。沒隔幾天,張有事又來找李,李不悅,說:「張哥,那天桌上的那個金鎦子你見了沒有?」
  • 《知否》中張大娘子在政治的婚姻中是如何翻盤的?
    在明蘭和小鄒氏的交談中,張大娘子身邊的媽媽能聽的出,明蘭是明白張大娘子的,張大娘子這才同意見她。明蘭用祖母身邊的房貼身女使媽媽的做例子開導張大娘子,人要想活得好,要一命二運三本事,房媽媽沒有好的出身都可以過的一生順遂,張大娘子是一對一得投胎,怎麼不能活得一生順遂呢。明蘭勸張大娘子不要困頓在愁苦裡,要試著掙扎向前。
  • 張嬸,吃飯了嗎?
    從我家下山,穿過阡陌螺旋的稻田,再翻過山脊就是8隊的張嬸家了。家有兩兒,大的叫金寶,小的叫銀寶。金寶很少碰到,一直在外務工,銀寶長我5歲,平時放牛沒少在一起,所以還算熟絡。張嬸家有2間屋,對著山脊的是住房,地勢稍高,門前有塊水泥壩。壩子邊沿立了四根松柱作支撐,頂上鋪了厚厚的柴草遮雨,這是一個牛圈。
  • 故事:張老漢嫁女兒
    張老漢很犯愁,因為女兒梅花姑娘一直找不到婆家。梅花姑娘模樣挺端正,為人也老實本分,可是村裡二十來歲小夥子光棍兒很多,張老漢請了十多個媒婆,就是相看不成。「哥,我看咱得花錢請幾個人來,給大侄女好好裝扮一下,再學些本事,這樣才能找到婆家。」張老二對張老漢說。張老漢萬般無奈,只好答應了二弟的辦法。
  • 小說:蘇心悅頓時張大了嘴巴
    蘇心悅頓時張大了嘴巴!「你,你就這麼把我兒子給賣了?」「什麼你兒子?是我們的兒子!」嚴承馳沒好氣的在蘇心悅的額頭上戳了一下,然後低聲的,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小聲的嘀咕了一句:「我說跟他住,又沒說一年住幾天。反正年節總是要帶回來給他看看的,到時候在這裡住幾天就是了。」
  • 老疙瘩混成黑老大,常紅軍憑資歷救子,卻一夜白頭
    論資歷,常紅軍首屈一指無人可比。常紅軍是紅軍長徵時期的紅小鬼,因為負過傷,本可以去榮軍療養院,但常紅軍堅決不給國家添麻煩,轉業到了地方任普通的行政幹部。常紅軍有一張特別通行證,憑此證可以自由出入軍政機關及免籤各類公共設施門票。但常紅軍做事非常低調,沒見他擺過什麼老資格。因為這,人們一提起常紅軍,都豎大姆指。常紅軍家的居住條件不是很好,兩間平房,人多屋少,屋裡除了床就是炕。這一年,單位建住宅樓,分配給單位符合條件的住戶。樓房的居住條件畢竟比平房要好很多,申請的人很多。
  • 知青老常:站在老虎灶沿,掄起鐵鍬煮牛肉,好吃得飛起
    隊裡的會計不知從哪裡獵到一條狗,燉了,就在隊裡食堂為老常接風。老常一點不拘束,有說有笑,連吃兩大碗雜糧飯,一抹額頭,甩下一串汗珠,長籲一口氣嘆道:"唉!好好一條狗,這樣煮可惜了,應先和白蘿蔔焯水,拔去土腥味,用文火燉到爛軟才好。"社員們暗笑,才知道老常原來是一吃家。後來,隊裡病死一頭水牛。老隊長便指揮人在打穀場上壘起一老虎灶,支一行軍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