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離不開小滿,人生如茶,亦不能大滿

2020-09-05 阿依伯


今日小滿,我在店內新沏了壺柑普茶。五月的江門經常下雨,下雨天沏茶留客是規矩,他坐在我對面,我倒七分茶與他,他含笑致謝。我們在茶桌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他說:「出了社會才知道,原來給人倒茶是只能七分滿的。」

我沒有問他這其中有什麼故事,他卻自顧自的跟我講了自己的心事。

他姓陳,人稱老陳。

老陳原是農村孩子,那個年代家裡窮,孩子也多,可縱觀家中那麼多個孩子,也只老陳這一個有讀書的苗子。老陳高中考到縣城裡,可縣城高中沒有宿舍,那縣城與老陳家相隔十幾公裡,當天來回是不可能的。

老父親摸著頭想了一宿,最後想起縣城裡還有個老叔,便想著將孩子託到他那裡住著讀書。兩夫妻一合計,都覺這個主意甚好,隔天大早,孩子娘便將家裡攢下的十個雞蛋,並一隻老母雞,還有五斤糧食進城了。

老陳說,那幾乎是他們一家的家底了。


他們帶著一大堆東西,轉了好幾趟車才到縣城老叔的家門口。他們家頂漂亮,精緻的地板磚能印出人的影子,泛著油光的紅木家具側面反映出這家人的高端品味;茶几上擺著成套的紫砂壺茶具,他的嬸嬸袖著雙手站在一旁,他的父母拎著東西拘謹的站在角落裡,不知該從何處落腳。

那日,城裡的嬸嬸說:「我們城裡什麼沒有,你何苦來哉。」

老陳的爹媽只能怯懦的說一句:「地裡長的,沒灑農藥。」

那日老陳的爹媽沒能坐在那泛油的紅木沙發上,嬸嬸踢了兩張矮凳過來,讓他們坐在老叔對面。凳子比沙發矮一截,他叔坐在沙發上,他爸媽坐在小矮凳上,從頭到尾他老叔都是以俯視的姿態看他父母的,那種居高臨下的視角,讓他當時就想拉著爸媽跑回家去。

他爸說:「孩子考上了這縣城的高中,我們想能不能讓那孩子在您這裡借住一陣?」

他爸腆著一張臉與他阿叔說。

阿叔伸手倒茶:「我這裡頭也不大,住多一個人難免窄些。」

說著,那茶水從壺嘴裡流出來,壺是好壺,注水七寸不泛花,直瀉杯底無聲響。紫砂杯上的茶水越倒越滿,最後直接溢了出來。茶水滾燙,滋滋白汽迎面打上來,他阿叔說:「過門皆是客,你飲茶水一杯吧。」

他媽媽忙笑著答應,隨即伸手去拿,兩個手指才碰到茶杯,便哎呦一聲叫起來:「好燙。」

反觀他父親,卻是皺眉將那杯茶端起。

很多年以後,他問父親那杯茶燙手嗎?

父親說:「我是扛鋤頭的人,手上早磨出好幾層厚厚的繭子了。那鴿子蛋般的茶水杯怎麼燙的了我的手,它只是燙了我們的心罷了。

老陳說,因著他爹豁出去的一張臉,他才能順利在縣城讀書。問及後來的寄住生涯,他說:「寄人籬下的日子能有多好?」‍

他輕描淡寫的將往事帶過,就如桌上那杯七分柑普茶,徐徐清涼,徐徐回甘。老陳起身之際:「少年時,三年五年就是一輩子的事,成年後方知,原來三五十年都只是一個噴嚏的事。當年覺得難受的事情,如今說起竟像是前生了。」

我笑了笑,為他再添一杯茶。他說:「不喝了,該走了。」

雨還在下,老陳走了,沒有再說他當年的樣子。只說下次再將往事佐茶說與我聽。我答應了。

風雨瀟瀟小滿天,人生如茶太滿欺人,小滿敬人。

相關焦點

  • 仙女姐姐一句話就有了人間的四季和二十四節氣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捲,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 中國民間故事:節氣的來歷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有十五天。這是咋分的呢?很早以前,有五個弟兄分管這二十四個節氣。老大是個自私鬼,他想,五個人分二十四個節氣,不好分,老五年紀小不懂事,最好不分給他;這樣,自己就可以多分到一些了
  • 再寫貓咪小滿
    不管小滿是走著還是躺著,他總會身手敏捷地一把抓住小滿的長尾巴,像是撿起地上的某件東西,瞬時倒提起來。此時小滿懸空著,只有在四下的空虛之中,「喵嗚」著,四腳空劃拉。少頃,頭便直垂下來,無奈地放棄了掙扎,一點兒脾氣都沒有。
  • 節氣菜·專家說①│寒露節氣怎麼吃?專家推薦這道家常菜一起做起來
    10月28日至30日,資陽將舉辦2020首屆中華節氣菜大會,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以資陽二十四節氣的飲食習俗和各季代表性食材為基礎,利用川菜烹調技藝創製的資陽地方特色菜。10月24日起,四川日報資陽全媒體中心將推出四期《節氣菜·專家說》,從一年四季中各選出一個節氣,邀請資陽專家推薦節氣飲食菜品。中醫與節氣密不可分,第一期,我們將走進資陽市中醫院膳食堂,由從事餐飲行業18年,研究營養膳食5年的廚師長楊濤為大家講解寒露節氣時應該怎樣注意飲食,並親自「操刀」,演示這道「銀杏熘蝦仁」的製作過程。
  • 故事:民工小滿(小說)
    屁大的事還放在心裡?出門在外的人,這點小虧也吃不得?睡門邊有什麼不好?空氣新鮮,睡得還比他們清靜點呢。讓顧復生這麼一說,小滿就不好意思再提這事了,他明明知道顧復生在打馬虎眼,就是不好意思與他論這個理。顧復生當然庇護顧莊的人,誰讓他不姓顧呢?小滿心裡對顧復生很有看法,就是不好意思說出來,顧復生那麼精明能幹的人,把你裝麻袋賣了你都不知道,但他對小滿還算公道,至少在工錢上從不欺瞞小滿。
  • 《四季奇譚》:人生如四季,人性亦如四季
    早早的就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了,之後又翻看了小說,才知道,書中除了《肖申克的救贖》外,還有另外三個故事,而本書的原名應為《四季奇譚》(《Different Seasons》),大概是因為出版商想要藉助影片的熱度,以此大賣書籍,真是可悲。
  • 人生如戲,何必強求
    喬峰的豪情萬丈,俠氣沖天感染著無數觀眾的心靈,喬峰錯殺阿朱後那悲涼悽苦的人生,擄掠了多少人的心,多少人為之扼腕嘆息。 猶記少林寺大戰中那位高調出場的掃地僧人,揮一揮掃把滿室皆書影,晃一晃眼神魂魄皆攝取,以高深莫測的內力秒殺了所有武林高手,瞬間擺平少林寺的內憂外患。
  • 故事:我愛鮮花美食:茶之痴——茉莉花情緣
    我有時間懷疑,我的前生是翩翩飛舞的彩蝶,或者是辛勤勞作,卻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的蜜蜂,要不然,在我人生的旅途上這樣說吧,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是在花香的浸潤中成長。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我這個愛花的小姑娘長成了大女孩兒,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十七八歲花兒樣般的年華。十八歲的這年暑假,爸爸帶我去了趟傳說中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園林城市——蘇州。一下火車,我們就被一群穿著藍布偏襟上衣,黑色褲子,腦後頭髮盤著個圓髻,胳膊上挎著個竹編花籃賣花人給圍了起來。
  • 無人駕駛汽車科幻故事第一篇:毛哥和小滿的精彩對話
    一夜暴富不是不可能,馬家莊的毛哥有兩個心願,一是夢想一天彩票中大獎,一是擁有一輛無人駕駛車。無巧不成書,也正是這張彩票改變了毛哥的命運,他真的中獎了,而且中了500萬。一項很低調的窮光蛋,毛哥中了獎,也沒有覺得好奇,該吃吃該喝喝,過著正常的生活。人逢喜事精神爽,話說毛哥中了彩票之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擁有一臺無人駕駛汽車,也來嘗嘗鮮。
  • 「三八」≠「二十四」的智慧
    賣布的要向買布的外鄉人收取二十四塊錢,但外鄉人說:「一尺布三塊錢,八尺布是二十三塊錢。」徒弟勸解外鄉人錯了,但外鄉人很不服氣。這也是二戰中美國名將巴頓說的「戰爭的最高規則就是沒有規則」。人生大致也是這樣,不能太拘泥於太多的原則和規則,才能在生活中遊刃有餘,揮灑自如。
  • 連載005《大裳茶》處心積慮的陷阱
    由於沿海氣候潮溼,夏季氣溫高、溼度大、茶葉很容易就會發黴,於是將茶葉經過加工與發酵後,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中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成為茶乳。工藝經上百年粹煉,在更加繁複、細緻的工序下,利用了芳香物質和活性成分必須在一定溫度下揮發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茶葉的原有物質有效的溶解到茶湯再收斂成膏,最終製成嶗山茶膏。
  • 《如懿傳》中的愛情觀:明知相愛,卻不能走到一起
    隨著對權力的無限攥取,他的大男子主義不斷地膨脹,他開始不再在乎別人的感受,只想讓別人一味地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人曾經說,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如懿只是在自己的理想和殘酷的現實中,努力地尋找一個平衡點,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活法。亦有人說,如懿的人生太失敗了,這樣做,是圖什麼?
  • 《夜旅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御膳人家》bl
    春天沒有花,人生沒有愛時空轉換之中附贈的空間同步也使得只有上海才適合這樣的設定,它是一座現代的城,崛起於清末,盛放於民國,歷經硝煙戰火,仍一路走到和平現代,依舊在東亞舉足輕重,滿城熙攘喧囂中不經意路過的街角飯店,就是百年家國。
  • 《瘋子》二十四
    (二十四)不知從何時起,突然發現,父母已經不再年輕,也許是從看到父母頭髮已斑白的那一刻起,也許是從發現父母開始嘮叨的那一刻起,也許是從父母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要徵求你的意見的那一刻起,也許是從看著自己的孩子漸漸長大從而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年輕的那一刻起。若不負此生,唯重人間情。友情需珍重珍惜,愛情要珍愛珍藏,親情更不可辜負。
  • 《紙短情長》:愛情的保鮮劑,離不開細水長流
    去日本留過學的魯迅,接受過新思想薰陶的魯迅,自然不能接受這段包辦婚姻。 雖然結婚,但是婚姻卻形同虛設,後面他遇到了讓他心動的許廣平。 魯迅寫給許廣平的信中,稱呼她為「小刺蝟」,許廣平回復魯迅的信中稱呼他為「小白象」。
  • 為師應如茶
    「王老師,我昨天專程去山裡買的茶,請您一定收下。」不容分說,他把一盒包裝精美的茶葉塞到我手中。我邀請他進家小坐,他擺擺手,轉身快速下樓而去。站在窗前,目送他的背影漸漸遠去,我的思緒回到了8年前。那時高源上小學五年級,是班級裡出了名的愛搞惡作劇的「壞小子」。我至今記得,他騙同桌殷鉞說老師找,等殷鉞氣喘籲籲跑到我面前才發現上了當,他卻樂得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