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與讚美詩》:幽默外衣下的現實諷刺

2020-08-27 樂居呢喃

美國作家歐·亨利與莫泊桑、契科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他一生創作了近300個短篇小說。其中,代表作《警察與讚美詩》因其巧妙荒誕的情節設置、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諷刺現實的主題思想而最能體現「歐·亨利式」的寫作風格。下面,我想以《警察與讚美詩》為例,從小說的情節、語言、主題三個方面,分析「歐·亨利式」寫作是如何披著幽默的外衣,勾勒黑暗的現實生活,直抵人心批判現實。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美國作家歐·亨利


一、巧妙的情節設置:論如何被抓進監獄過冬?

小說主人公蘇比,是一名流浪漢。為安全度過嚴寒的冬天,他前後六次嘗試犯罪,好被警察抓進監獄過冬。加上最後蘇比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卻被警察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入獄。小說主體就由這七個情節構成。

小說《警察與讚美詩》黑白插畫

梳理下蘇比入獄屢屢失敗的過程:

  1. 試圖進入大飯店吃霸王餐,穿著舊褲子破皮鞋被領班識破、阻止進入飯店;
  2. 撿鵝卵石砸商店玻璃櫥窗,警察不相信犯事者會留在現場等而忽視蘇比自首的說辭;
  3. 成功進入小飯館吃霸王餐,侍者不願驚動警察只把蘇比粗魯地丟出飯館;
  4. 調戲女人卻反被等生意的妓女糾纏;
  5. 在街上大喊大叫企圖擾亂治安,被警察誤認為是耶魯贏球慶祝的學子;
  6. 偷拿別人的雨傘,沒想到這傘竟也是別人靠偷竊得到的。

為入獄努力了一天的蘇比,在回「家」(公園裡的一條長凳)的路上,偶然被教堂裡讚美詩的美妙音樂深深吸引。讚美詩觸動了蘇比敏感、柔軟的內心,他下定決心重新做人。然而,就在蘇比憧憬美好未來的時候,作者歐·亨利拋出了一個峰迴路轉的結尾:7.蘇比被警察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

小說《警察與讚美詩》黑白插畫

他猛一扭頭,看到一張警察的胖臉。

「你來這兒做什麼?」警察問。

「沒什麼。」蘇比答。

「那你跟我走。」警察說。

次日早晨,蘇比站在被告席上,法庭宣判:「布萊克威爾島(監獄名),三個月。」

歐·亨利開篇就將讀者帶進「如何被抓進監獄度過寒冬」的局,並替蘇比設計了一系列犯罪行為吸引警察注意。就在蘇比屢屢失敗、讀者擔憂他能否平安過冬的時候,歐·亨利又帶領讀者走出「如何被抓進監獄度過寒冬」的局,來了個180度轉折,讓教堂讚美詩感化蘇比改過自新。而當讀者慶幸壞人終於變好人的時候,又來了個180度轉折,警察莫名其妙出現,逮捕蘇比入獄。結局三五句話,出人意表、又情理之中。

七個主要情節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層層鋪墊、環環相扣;看似偶然巧合,其實伏筆叢生、合情合理。一波三折的情節設計,吸引讀者產生繼續閱讀的欲望,閱讀後留有深刻的印象,耐人尋味。

二、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善用多種修辭手法。

歐·亨利是出色的語言大師,他的小說裡,不僅語言生動有趣,而且善於運用擬人、比喻、反諷、諧音、雙關、誇張、借代等多種修辭手法。

小說《警察與讚美詩》黑白插畫

《警察與讚美詩》一開篇,圍繞著一片樹葉就展示了作家嫻熟、高超的修辭手法。小說以輕鬆的口吻將寒風吹落、掉在蘇比膝蓋的一片枯葉,比作「膝頭停佇了一位客人」、「這是傑克·弗洛斯特的名帖」。傑克·弗洛斯特是誰?其實是「霜凍」(「Jack Frost」)的擬人稱呼。這片預示著寒冬將至的枯葉,每年都在麥迪遜廣場發放名帖,「讓北風這位看門人將這些名帖帶回『露天公寓』,好讓房客們做好思想準備。」

什麼?麥迪遜廣場?是那個位於繁華的曼哈頓中城,集火車站、公寓、商業、商務、NBA球館於一體的「紐約門臉」嗎?當然不是,此「麥迪遜廣場」與彼「麥迪遜廣場」不能同日而語。小說發表於1904年,寫的是19世紀、20世紀之交的麥迪遜廣場花園一代:老舊的火車站、露天廣場花園、蓋有一座沒有屋頂的三層建築、時常舉辦非法拳擊比賽、連拳賽觀眾都嫌棄冬冷夏熱、聚集很多流浪漢過夜。

四代麥迪遜廣場花園

小說將公園的長凳、地板比作露天公寓,呼呼的北風是公寓的看門人,流浪漢們是公寓的房客、老住戶。房客之一的蘇比,有什麼過冬計劃?他親自組建了一個單人財務委員會,並為了組建、運作這個委員會而翻來覆去睡不著。他的目標很明確,不是去溫暖的地方遊泳、曬太陽、玩漂流,而是到「冬宮」上生活三個月。「冬宮」是蘇比對布萊克威爾島監獄的雅稱。因為監獄不用擔心吃穿,有擋風遮雨的房屋,還有意氣相投的朋友(獄友)。

小說開頭短短三段話,卻包含了一連串精彩的修辭。尤其是他的多重比喻。一片普普通通的枯樹葉,居然有身份、有名字、有名片、有動作、有行為。本體、喻體不是簡單的比較、聯繫,而是跳出固定思維,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勾連著豐富的關聯性。但在作者看似輕鬆詼諧的比喻背後,是流浪漢們窘迫、辛酸的生存境況。

三、社會眾生相:戲劇性背後的黑暗現實主題。

將小說的七個主要情節,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串聯起來,黑暗的現實躍然紙上:這是一個貧富懸殊、利慾薰心、法治混亂、道德淪喪的社會。讓我們看看小說所展現出來的社會各階層的狀況。

流浪漢的「冬宮」

(一)警察、監獄、法庭:代表了國家機器,本應是社會秩序的維護者,現在卻成為黑白顛倒、混淆是非的幫兇,這是對司法政權和社會荒誕的深刻嘲諷與鞭撻。七個主要情節有五次與警察直接關聯。

  1. 砸玻璃,拐角跑出的警察無視犯罪現場,自作聰明把半條街外趕車的人當成罪犯;
  2. 調戲女人,警察只看熱鬧般盯著妓女與蘇比糾纏,早已習慣了妓女當街招攬生意的場景;
  3. 擾亂治安,警察自以為是地把蘇比當作慶祝贏球的耶魯學生,還替蘇比向行人解釋開脫;
  4. 偷傘,警察顯然更擔心兩條街外駛來的電車會撞到穿著禮服過馬路的女士,一副忠心服務上流社會的諂媚嘴臉;
  5. 教堂外,蘇比被警察毫無理由逮捕入獄。僅被捕一個晚上,未經審訊查證,法庭就「高效」開庭宣判結果。

(二)學生、紳士:蘇比大喊大叫擾亂治安,警察為什麼認定蘇比是耶魯大學的學生?哈佛、耶魯等常青藤聯盟,素來是美國政界要人、商賈巨子、專業大家的搖籃,是社會權力、財富的象徵。只有這些學校的學生才有資本敢於大喊大叫、招搖過市,小偷小摸之流絕對不敢這樣做。偷雨傘的人代表紳士階層,但原來只是表面光鮮,背地裡居然是靠下流見不得光的手段來聚斂財富。

(三)流浪漢、妓女:這一類人多是所謂的非法勞動者。但他們也曾經「擁有母愛、愛情、朋友、雄心以及潔白無瑕的思想和衣領」。不公的社會讓遭遇困難的他們一敗塗地,變得惟利是圖、好吃懶做、得過且過。

(四)飯店領班、侍者及行人等普通民眾: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被裹挾進黑暗的洪流。自身難保的人們選擇明哲保身,對周遭犯罪事件置之事外、熟視無睹。蘇比吃了霸王餐,飯館卻不報警,只把他丟出去。顯然,飯館侍者不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事,並權衡過輕重,在損失不大的情況下,寧願小事化了,也不願與警察打交道。報警要看警察嘴臉、伺候茶水、點頭哈腰,損失更大,出警處理結果也不一定如人意。

小說《警察與讚美詩》黑白插畫

小說安排了教堂、讚美詩這類精神範疇去拯救蘇比,效果立竿見影:

讚美詩波動了蘇比敏感的內心,讓他的靈魂突然發生了變化。他突然對自己的墮落感到厭惡,在那些頹廢的日子裡,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懶、才能衰退、動機不純等一直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他的靈魂得到了洗滌。他突然激情澎湃,他要向坎坷的命運發起挑戰。他要將自己拉出這樣的泥坑,他要重新做人,他要戰勝內心的惡念。他還年輕,只要他重新振作,重拾當年的壯志雄心,堅定奮鬥,他就能實現夢想。管風琴所演奏出的莊嚴而甜美的音符,在他的內心深處掀起了一場革命。

然而,這立竿見影的效果是極其諷刺的,讚美詩的拯救力量是極其微弱的。高高揚起的情緒被警察冰冷無情的手銬瞬間澆滅。蘇比不得不回歸現實:這是一個權勢財富當道的社會,這是一個貧困者受冤的社會,這是一個法治混亂、道德扭曲的社會,這是一個荒誕的社會!


(END)

文/樂居

圖/網絡

相關焦點

  • 13次入獄「迷戀坐牢」 我國演繹現實版《警察與讚美詩》
    《警察與讚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所作的短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然後去犯一些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大罪不犯、小罪不斷」的案件,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然而,當他在教堂裡被讚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
  • 《警察與讚美詩》:守望信仰之光,不做被命運放棄的流浪者
    小說《警察與讚美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年輕的流浪者蘇比為了去布萊克韋爾島監獄過冬,嘗試了各種擾亂社會治安的辦法,卻都以失敗告終。而當深夜裡的蘇比被教堂裡演奏出的讚美詩所感化,心裡湧起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勇氣時,卻被警察送進了監獄。
  • 《我是貓》:幽默是他內心的渴望,苦悶是他無法擺脫的現實
    他的作品語言風趣幽默,發人深思,讀之令人會意一笑。在這風趣幽默背後,是對社會現實的諷刺和嘲笑。《我是貓》,一隻貓冷眼旁觀地看著自己的主人苦沙彌,一個被胃痛折磨的教師。以及圍繞苦沙彌而出現的精神生活空虛、自命不凡的知識分子。高高在上、虛偽的實業家和他的妻子「鼻子。」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明治時代各個階層的虛榮。
  • 故事:三個逆境故事告訴我們,苦難中幽默,就是陽光和力量
    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你的人生從容不迫,因為生活中的所有困難,在幽默面前,都是個屁。幽默是一種才華,讓你的人生熠熠生輝,因為幽默才華裡的所有風趣,都是一米陽光。幽默是一種藝術,讓你的人生高貴典雅,因為幽默藝術裡的所有行為,都是一種傳染病,傳染高級快樂。
  • 王韞秀以悍婦著稱,詩歌卻被毛主席讚美,她到底是賢妻還是惡婦?
    這首詩生動描繪了夫妻二人所面臨的困境,同時表達了自己要與丈夫一起攜手面對艱難困苦的決心。這種堅定、爽利、灑脫、剛毅,反映出一個將門之女的「男兒」胸襟。《新唐書》中讚美她:「其偕夫一首,何等警挺!」這首詩同時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讚美,成為「毛主席手書古詩詞作品」之一。
  • 推書丨四本主角重生美國的小說,文筆辛辣諷刺,筆鋒詼諧幽默
    引言:說實話,我是真的不懂為什麼寫諷刺美國政治的小說會在中國被禁諷刺點在於,此書諷刺了民主制度,諷刺了美國的黑歷史,但是在起點下架了。本質上是一本諷刺小說,非常驚奇,居然可以寫到200萬字。文風很流暢,有西方式的笑點,作者很幽默,當然了這本書的結局更幽默。你無法想像一本諷刺美國政治的網絡小說竟然被迫在中國斷更。這才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 《怪笑小說》東野圭吾式的黑色幽默,你讀懂多少?
    《怪笑小說》揉合了嚴謹的理科背景和細膩的社會觀察,充分展現了作者東野圭吾的搞笑天賦與推理思路,獨樹一幟的東野流黑色幽默具有隱寓和象徵的藝術特徵,對現實社會的百態人生進行了抨擊和批判。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效果的文學方法,是一種美學形式。——其中&34;代表死亡和一切可怕的滑稽的現實,&34;是指有意識的個體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
  • 《午後四點》:人都是環境的產物,現實處處充滿著尖銳的諷刺
    她的作品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並獲獎無數,她的作品有一種冷峻的幽默和含蓄的諷刺,往往把讀者帶入到一個荒誕不經卻又純真可愛的情境中,有一種周伯通式的童話效果。這種回顧性敘事的方式追憶了這一年之間發生的種種事情,以及以以往經驗應對現實的無奈。一種完全陌生的生活方式正在使這對夫妻慢慢發生異化。這對夫妻在城裡的公寓已經住了四十三年,確切地說應該是六十六年,因為這對夫妻同年,並從上學並認識了。這說明他們從小接受的是同一種教育、遵循的是同一種生活方式。
  •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諷刺電影——《讓子彈飛》
    它就是姜文導演根據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所改編的黑色幽默電影——《讓子彈飛》。影片全長132分鐘,但是不會讓人感到無聊,全程高潮,各種隱喻、暗示、諷刺片中更是有對現實進行思考並批判的經典對話,堪稱教科書。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世界上本沒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他要是體面,你就讓他體面,他要是不體面,你就幫他體面俗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克」。
  • 《風雅頌》:知識分子荒誕的盡頭是內心的黑暗現實
    它情節荒唐誇張,頗具滑稽劇色彩,強烈的黑色幽默往往令讀者哭笑不得,細究起來這也是一種形式上的反諷。在他的預想中,他嘔心瀝血創作的《風雅之頌》一定可以贏得學生們的追捧、妻子的讚譽和同行的認可,那麼他就可以在個人英雄主義的鎂光燈下揮斥方遒了。他甚至還可以帶著這本專著衣錦還鄉,盡情享受著鄉親們對他這位在皇城當教授的老鄉的頂禮膜拜。
  • 幽默家自白 歐·亨利
    我的笑話的性質是善意親切的,絕不流於諷刺,惹別人生氣。人們老遠見到我便露出笑容,等到走近時,我多半已經想好了使他的笑容變為哈哈大笑的妙語。我結婚比較早。我們有一個可愛的三歲男孩和一個五歲的女孩。當然,我們住在一幢牆上攀滿蔓藤的小房子裡,過著幸福的生活。我在五金公司擔任簿記員的薪水不很優厚,但可以摒絕那些追逐多餘財富的惡僕。
  • 淺析《生吞》一條殘酷青春、一條警察追兇,雙主線的懸疑推理小說
    第一個是想為秦理買助聽器,結果掉入殷鵬魔窟的黃姝;第二是個為了追蹤殷鵬,卻不小心掉入他們設好套裡的警察小鄧;第三個是被男朋友送到殷鵬那裡換取延期還債許可的曾燕。三個人都被發現死在土坑裡,他們的生命都被一口吃下,可是吃下的人是殷鵬。三個人都是乾淨、善良、渴望美好生活的人,可是卻被同一個最壞的人直接或者間接奪走生命。這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同時讓讀者心中產生強烈的心靈衝擊。
  • 《封神演義》中紂王真的只是因為一首詩而遭到亡國之禍嗎?
    我們先來看下紂王寫的詩,單從詩表面來看,沒什麼問題,就像演義中紂王說的「朕看女媧之容有絕世之姿,因作詩以讚美,豈有他意?卿毋多言。況孤乃萬乘之尊,留與萬姓觀之,可見娘娘美貌絕世,亦見孤之遺筆耳。」這句話是紂王說給大臣們聽的,掩飾自己的內心想法,雖然臣子知道紂王的真正意思,但是紂王也挑明自己只是讚美,並無他意。所以就算是臣子也不好再說什麼。
  • 餘華 《兄弟》|暴力和欲望,他寫出了最殘酷的幽默
    由於李光頭偷窺的那個女子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林紅,儘管人們在明面上對李光頭的偷窺行為表示譴責,但在私下裡卻都忙著向李光頭打聽,這裡面的人就包括抓李光頭的「趙詩人」、「劉作家」、警察、鐵匠等等。人們常常隱藏自己的欲望,然而這種欲望總會以一種更加隱蔽的方式呈現出來。李光頭似乎天生不擅長隱藏自己的欲望,對於偷窺女廁所這件事,他不以為恥,反倒把它當成一件可以獲利的商品。
  • 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鍍金時代》與美國榮光下的陰影
    馬克·吐溫作為美國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從他幽默風趣的談吐和文字之中,我們卻能夠品讀到那個時代的一股苦澀之感。他的作品《鍍金時代》,就如它的名字那樣,寫的是美國在十九世紀飛速發展之下的社會風氣。他用文字告訴讀者:白晝必然會有黑夜隨行,幽默當中也會有說不清的哀怨與嘲諷。
  • 春秋故事之~染指於鼎,幽默和嘲諷的那一念
    公眾場合很多人都喜歡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尷尬的氛圍。幽默其實是利用你的瞬間思考以一種善意的方式充當社交中的潤滑劑。然而總是有那麼一些人總是喜歡把嘴貧、耍賤當做幽默。幽默的人總是在社交中令所有人都開懷大笑;喜歡嘲諷耍賤的人在公眾場合總是喜歡揪著別人的缺點不放,使他人尷尬難堪。歷史上有人就是因為嘲諷耍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 《萬物生靈》:紳士風格與英式幽默
    吉姆斯堅持在鄉間從事獸醫工作50餘年,為人謙卑、溫和、樂觀,充滿了悲憫情懷,他的作品亦「文如其人」,映照出了英國中產階級的紳士風格、節制與善,並伴有對現代性的反思及英式的語言幽默。人們在這裡可以找到生意對象,進行諷刺挖苦的語言狂歡,討論道德、哲學、宗教,傳播流言蜚語,甚至英國上下議員般的政治辯論也可從其中找到影子。在酒館裡,法南和他的顧客要進行智力上、心理上的權力意志較量,這裡是男人的另一個戰場。
  • 《百萬英鎊》|諷刺英國上世紀『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風氣
    發表於1893年的《百萬英鎊》就是一篇窮小子遇到奇遇,翻身把歌唱的故事,但其中不乏幽默和諷刺當下時勢的含義。作者馬克·吐溫,本名塞繆爾·蘭霍恩·克萊門斯。作者小時家庭拮据,年幼喪父,為了謀求生存馬克·吐溫在11歲時便出來當小工,排字工,水手,淘金工人,記者。這些工作經歷全部成為他創作的靈感《百萬英鎊》主角就是以馬克·吐溫本人為原型創作。
  • 林有有的讚美那麼尬,許幻山為什麼還會上鉤?
    跟著席越老師了解溝通技巧,提高自己的溝通力,不要讓現實中的「林有有們」有機可乘。讚美不妥當也會被人認為是情商低的表現。關於讚美,我們可以學會以下幾點。 避免不合時宜的讚美讚美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但讚美絕對不是誇對方幾句那麼簡單。我常常聽見我的女性朋友說:「我特別不喜歡我的一個朋友讚美我,讚美還不如不讚美。」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一見到我就會說:「哎呀,親愛的,你怎麼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