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家。
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出道。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之後作風逐漸超越傳統推理小說的框架。《怪笑小說》揉合了嚴謹的理科背景和細膩的社會觀察,充分展現了作者東野圭吾的搞笑天賦與推理思路,獨樹一幟的東野流黑色幽默具有隱寓和象徵的藝術特徵,對現實社會的百態人生進行了抨擊和批判。
《大英百科全書》對&34;的解釋是&34;。
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效果的文學方法,是一種美學形式。
——其中&34;代表死亡和一切可怕的滑稽的現實,&34;是指有意識的個體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
在《怪笑小說》中,作者調動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將周圍的世界、現實生活中的滑稽、醜惡、畸形、陰暗等放大、扭曲到極致。
黑色幽默是與光明歡笑相對立的,是一種思想情緒方面的病態特徵,其本質是幽默和恐懼的相互融合和滲透。
當病態的情緒與傳統的幽默相結合,就反映了辛辣、悲憤和對現世不恭的情緒。
東野圭吾在《怪笑小說》中依據現實的生活環境,創造出一個荒謬恐怖的世界,以此揭露現實世界的醜惡,並通過玩世不恭的嘲諷表達其對社會現狀的批判。
用語言來界定幽默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幽默並不存在於語言本身,而是語言描述的場景中,這好比在大街上遇見一條狗並不能引人發笑,但是在會議中一隻狗的突然闖入卻可以讓人大笑不止。
黑色幽默中的&34;產生於不期然而遇、超岀常規的情境中,並擁有不同尋常的藝術特徵。
(1)病態、畸形的人物形象
在東野圭吾筆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是病態的,不正常的。這與傳統小說所描繪岀的正面理想人物截然相反。
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常常趨於分裂,顯得神經兮兮,與傳統中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背道而馳,故而這些畸形的人物形象也稱作&34;式人物。
他們的行為怪癖、乖張,思想猥瑣、齷齪,作者通過對他們行為的描寫影射社會現象,表達對於社會問題的看法。
《怪笑小說》中描繪岀擁擠在電車中各式各樣的人物,電車行駛中這些人都在內心自言自語。
大家的想法都充滿了戾氣,卻又沒人敢說岀來,恰如人人憋了一口煤氣,只等著張口吐岀來,一把火點燃。
東野有點壞心眼地給了大家這個機會……這些擠在同一電車內的人物將人性中自私、貪婪、蠻橫、無恥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宣洩著內心的不滿情緒。
(2)情節荒誕不經,充滿夢幻色彩
黑色幽默小說往往是荒誕不經、充滿夢幻色彩的。
小說通過這些與現實世界不符的故事情節,來諷刺、嘲笑甚至是批判客觀現實世界。
《怪笑小說》中,返老還童的爺爺隨著年齡的減小而依次和照顧自己護士以及只照顧過自己的書店小姐談戀愛,但是爺爺的內心依舊是屬於老年人的,東野圭吾雖刻意正面迴避,字裡行間卻狠狠諷刺——還老返童一直是權力者的夢想,然而即使做到了肉體的長生不老,也無法掩飾內心的真實年齡。
又比如,作品中動物家庭各個成員所作所為,毫不遮掩將人性醜陋的一面呈現給讀者。
(3)語言上的革新
東野圭吾的作品在語言上也有所革新,他摒棄了傳統文學語言的華麗,在語言風格上標新立異,句法多變,時而簡潔,時而拖沓冗長,使小說內容變得凌亂而虛幻。
例如作者並沒有用描述性語言來表述學生的變化,而是通過看上去突兀、滑稽的人物對白表現曾經為人師的老人們的失落感,反映出一群面對年華老去且失去權利的人無力的掙扎——他們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擺弄那些小孩子,那些不起眼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成為了令他們誠惶誠恐的角色。
——李迎春.東野圭吾作品《怪笑小說》中東野流的黑色幽默[J].現代交際,2013(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