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normal people》,讀懂原生家庭帶來的殤

2020-08-28 南言南


BBC爆款英劇

最近有一些空閒時間,我把上陣子下載完的《normal people》的小說和劇,都看完了。本來我是邊讀小說,邊看劇的。這樣讀起來,我更能讀懂一些情感。沒辦法,因為我讀的是原文小說。雖然英語還過得去,這本小說也是青春小說,詞彙算不上太難。但就算這樣,原文小說透露的情感,讀起來要有一個反應過程,並沒有中文小說那麼直接。

相比小說而言,電視劇就直觀很多。小說裡看起來很模糊的一些情感,通過畫面,一下子呈現在面前。不得不說,光影是個好東西。

在我拖拖拉拉看這部劇的時候,有一件事發生了,讓我不由覺得戚戚然。

日本30歲的當紅男演員三浦春馬,在住所自殺。背後原因不明,但所有都指向一個原因——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可能有很多,但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一個抑鬱症的結論,始終不離家庭。

心理學家薩提亞提出冰山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

Normal people普通人中的兩個主角,其實都是我們芸芸眾人中的某一個人。只不過通過藝術方式,將他們身上某些東西放大了而已。這部作品以兩個青春少年為主角,探討了年輕一代對於愛情、階級、生活的態度。愛爾蘭女作家Sally Ronney以自己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設計了一個成長故事,關於兩個年輕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成長。

不同於美劇將金錢擺在檯面上那樣明晃晃的直白,這部BBC改編的電視劇,展現了英國人內斂而含蓄的表達方式。其中,我們不難看出,貫穿在每個畫面,穿梭每個故事節點的,那些原生家庭的影響。

女主角Marianne看似家庭富裕,我行我素,一副「懟天懟地」,不想承認自己是「普通高中生」的樣子,實則掩飾了自己內心的自卑。出生於破碎的上流家庭,她習慣了用冷漠來偽裝自己。而在家裡,面對母親的忽視,哥哥的冷漠甚至暴力相向,她都是默默忍耐的。從本質上來說,她內心是自卑的。這樣的她,在一開始就對友好陽光的男主角Connell產生了強烈的崇拜。


哥哥對於Marianne在餐桌上大出風頭,感到憤怒


打了她,而母親卻在一旁冷漠看著


最後回到小鎮,母親也沒有跟Marianne打招呼


而男主角Connell,雖然看起來是開朗自信的,但由於家庭出身的緣故,內心其實也是自卑的。他是媽媽未婚生下的孩子,雖然在別人看來,「他是他們家族的異類,他聰明、正直,很受歡迎。」但其實,在人口稀少的小鎮,每個人的家庭情況都是一清二楚的。就算如何掩飾,他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他沒有爸爸,他的家庭是下層家庭。他需要一輛車,就得自己打工去掙得。他在學校表現優秀,其實只是想獲得別人的認可。這樣心境下,導致他對別人的看法特別在意。就因為他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才會害怕別人知道他跟Marianne在一起。他的家庭環境,造成他自卑的性格。

所以,到了大學,再跟Marianne舊情復燃的時候,他變成了患得患失的那一個。

因為在三一學院,他跟Marianne的情況跟高中完全發生了倒轉。他脫去了高中風雲人物的光環,變成三一學院中毫不起眼的一名學生。他無法適應自己的大學生活。別人可以自由暢所欲言,而他連自信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沒辦法。別人都是花著父母的錢,享受著輕鬆自由的大學生活,他卻要與別人合租,還要每個周末回家打工。

他性格中的自卑在這裡就完全展現出來,因此就算吃醋,他也只會生悶氣。最後,由於經濟拮据,他連跟Marianne開口同居。這樣,假期住在她的公寓,不必回家。可這樣的話,他都開不了口。

潛意識裡,他跟Marianne大學的相遇,讓他再一次清晰地意識到了兩人原生家庭的家世差距。

兩人分分合合,最後又走到了一起,其實都源於兩個人對彼此的「知根知底」和相似的性格底色。Marianne從一開始,就不在意他的家世,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崇拜他的才華,並鼓勵他遵從自己的內心,考取三一學院的英文系。而connell也隱約了解,Marianne從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會在她從家中鬱郁而歸時,撫慰她,也會在她哥哥打傷她的時候,為她挺身而出。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他們都不介意呈現在對方面前,也不害怕對方會因此看不起自己。就像connell所說的那樣,兩個人在一起,他們就是完整而私密的自己。可能就是由於這一份「知根知底」,兩人的愛情才能走到了最後吧。

相比Marianne而言,我覺得connell更加幸福。他的母親雖然沒有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庭,但至少給了他良好的教育。她教會了connell良好的價值觀和極贊的問題處理方式。

在connell萬般糾結下,由於種種壓力,邀請了學校的女神瑞秋參加畢業晚會,而選擇讓ma落單的時候,她憤怒地指責他。在安慰Marianne的時候,她溫柔地為兒子道歉,並說「是他配不上你。」


受到Lorrain邀請,去Connell家過聖誕的M


正常的聖誕節----M


原生家庭完整與否,不是看形式,而要看內在。或許對很多人來說,三口之家完整就是幸福。但如果這個家已經內裡分崩離析,那麼這樣的「完美」家庭,其實對孩子來說,未必就是好的。而如果單親家庭,都能給與如lorrain一樣的用心和指導,你能說,比那些「三口之家」差嗎?

可能對父母而言,家庭可以是最後的港灣,也可以是一個過渡的港口。但對孩子而言,卻是一輩子的歸宿。他一生都擺脫不了這個家,給他帶來的影響,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原生家庭沒有得到的關愛,一生都會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就是一輩子的殤

相關焦點

  • 《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田曉霞是路遙《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塑造得最為美麗動人的一位少女。田曉霞家境優渥,雖然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幹部家庭子女,身上沒有一點幹部家庭子女的架子,她聰明伶俐、美麗大方、活潑開朗、平易近人、積極向上,是近乎於完美的存在。田曉霞與出身貧苦的孫少平有一段浪漫而感人的精神之戀,兩個互相傾心的年輕人,從相知到相戀,一切都如水到渠成一般。
  • 看《壞小孩》有感,原生家庭之殤造成的「壞」小孩
    是原生家庭的殤。朱朝陽的單親環境,普普與丁浩在福利院掙扎生存。假如朱朝陽的爸爸的溫情能多一點,假如丁浩與普普都生長在普通環境,那麼他們的「壞」是否會少一點。當然沒有這樣的實驗,關於人性的實驗總是那麼反人道,所以一直在被擯棄,那麼到底是人性禁不起實驗,還是人們承受不住實驗結果。現實總是殘酷,讓我想起奉俊昊《寄生蟲》的臺詞:他們有錢,所有他們善良。
  • 讀懂了張愛玲才知道:女人的終極安全感,就這8個字
    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是中年人。出身貴族,是父母給的;但像張愛玲這樣,不是貴族活成貴族,她的安全感,就來自這8個字。2讀透了張愛玲,你就讀懂了中國女性扎心的一生為什麼說讀懂了張愛玲全集,你就讀透了中國女人扎心的一生,即使再讀10年,20年,100年,也有著不過時的意義?張愛玲寫書最讓人上癮的,是她對人性漫不經心,卻又刀刀見血的解讀。她寫女人,透著讓人心酸的兩面性,既卑微又堅強。
  • 黑色燈塔:邁入鏡子的彼端——原生家庭帶來的悲傷!
    我想這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悲哀。審判王海在案件審判的最後,我們從何學斌的口中了解這一切發生的背景。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原生家庭,後來組成的家庭稱為再生家庭。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讀懂了劉慈欣的《三體》,你就讀懂了人性的醜惡與光輝
    兩個文明對決背後的人性在《三體》一書的三個部分之中,無一處不能讓人對「人性」兩個字深有所感,每個人因「人性」做出的選擇及其帶來的後果讀懂了劉慈欣的《三體》,你就讀懂了人性之中的醜惡與光輝,這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一部人性小說。
  •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田曉霞家境優渥,雖然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幹部家庭子女,身上沒有一點幹部家庭子女的架子,她聰明伶俐、美麗大方、活潑開朗、平易近人、積極向上,是近乎於完美的存在。田曉霞與出身貧苦的孫少平有一段浪漫而感人的精神之戀,兩個互相傾心的年輕人,從相知到相戀,一切都如水到渠成一般。
  • 兩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凌霄與明玉的不同命運
    帥氣的宋威龍有網友說陳家三代無論男女都是那麼的無理取鬧,只能說明,一個原生家庭的教育深深的影響孩子的一生。《都挺好》中的原生家庭,媽媽的過分寵溺與嬌慣,教育出來的兩個男孩子,大哥蘇明哲遇到事情優柔寡斷,大包大攬但是也做不到盡善盡美,還得妻子在後面收拾爛攤子,動不動還得教育弟弟妹妹你們太讓我失望了,其實你這個做哥哥的也沒有做好,何來對弟妹失望可言。
  • 讀懂肖恩才算讀懂《慶餘年》,原來這是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直到再刷的時候,才讀懂了《慶餘年》爽劇外殼下所包裹的悲涼,而讀懂肖恩才算讀懂《慶餘年》的悲劇。肖恩出場的時候,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很有大反派的排場。
  • 《歡樂頌》告訴女人的五個愛情道理,讀懂了,少走很多彎路
    每次看《歡樂頌》,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部劇不管是從職場還是感情,都能給人帶來啟發《歡樂頌》中五個女人告訴你的這些愛情道理,讀懂了,少走很多彎路。安迪:如果發現對方不是合適的人,一定要及時止損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
  • 以《白夜行》男女主人公為例,解讀原生家庭給子女帶來的傷害
    而造成這一切惡果的原因,要追溯到他們各自成長的家庭。原生家庭是社會的最小一部分,它是一個人所接觸到的最早的社會環境,父母則是孩子成長發展的第一任老師。人們常說一個孩子身上帶有家庭的影子,也就是指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之深。
  • 原生家庭之殤|被綁架的凌霄
    他們心中的鬱結在此刻得以化解,原諒與被原諒,寬恕與被寬恕,可以看出凌霄壓在心裡的大石,終於消失不見了,為他感到高興,也真心希望他和李尖尖能有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因為,這輩子有陳婷這樣自私的媽媽,是他人生的不幸。
  • 《隱秘而偉大》:從丁放的雙面人生,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因為丁放的原生家庭中,只有父母眼中的利益和權勢,只有父母的熱鬧交際和自己的孤零零。她本心善良,奈何父母無情。在無邊無際的冷漠與孤寂中,丁放選擇了逃離和寫作,把自己的烏託邦情懷留給了小說。在我看來,是丁放的原生家庭的悲劇。
  • 原生家庭:我拿什麼來愛你
    近年來,原生家庭的概念頻頻出現於電視、電影之中,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和思考。其中,引起熱議的代表作品有電視劇《歡樂頌》、《安家》、《都挺好》和電影《狗十三》等等。這些影視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娓娓地詮釋了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引人深思、發人深思。
  • 《許三觀賣血記》:讀懂了父愛,你就讀懂了人生
    許三觀家和其它所有家庭一樣,每天一日三餐的喝著越來越少的稀粥。眼見著,兒子們臉色越來越差,個個無精打採的。許三觀對自己說:「我要去賣血了,我要讓家裡的人吃上一頓好飯菜。」於是,許三觀第四次走進了醫院。​[玫瑰]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
  • 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
    >近日大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在記錄犯罪與懸疑的過程中,同樣深層次地剖析了原生家庭和不良的親子模式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如何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現如今也是大眾頗為關注的話題。不和諧的原生家庭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1父母是怎樣的,未來的你很可能也是怎樣的一般來說,父母的互動模式決定了未來孩子自己婚姻的互動模式。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的原生家庭問題,給父母們帶來警示和教訓
    他們在與殺人犯張東生不斷周旋的過程中也將自己的家庭捲入了不幸的命運之中。劇中的種種細節似乎也在暗示主角朱朝陽也隨之不斷黑化,原劇中朱晶晶和原作中嚴良的死也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向品學兼優,在一般人眼中一直是乖孩子的朱朝陽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這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原生家庭問題。
  • 與原生家庭和解,才能救贖自己
    無論是太宰治,還是葉藏,都飽受原生家庭的苦楚。成年後他們依舊活在童年的陰影下,他們若能與原生家庭握手言歡,治癒內心的傷痛,也許會書寫不一樣的人生篇章。,很難找尋幸福許多人跟葉藏一樣,一生都困在原生家庭裡,很難獲得快樂。
  • 原生家庭問題之——安迪
    那既然我們的主題是說原生家庭,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安迪的原生家庭。其實這就是原生家庭的一個魔咒。如果你去追溯這樣的父母,他們的父母肯定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他們也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如果這個孩子成年後有這樣的覺知,有意識到家庭關係問題,那他只有在認識到這個事實的基礎上,才能明白他的人生經歷了什麼,這些經歷給他帶來了什麼,他只有在充分接受真相的基礎上,才足夠有力量去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要怎麼做。
  • 解讀《白夜行》,看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一生都無法擺脫的傷痛
    整個故事圍繞著畸形愛戀、贖罪、陷害、殺人、推理,但一切的根源都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傷始終糾纏著男女主。 書中有句話:「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 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
  • 房似錦又一個被原生家庭拖累的樊勝美
    而房似錦卻又無能為力改變這一切,這是她的原生家庭,不管她怎樣努力,原生家庭的影響都會跟隨她的一生。每天都是一身工作裝,租著最便宜的房子,看見自己喜歡的絲巾都不捨得給自己買。以房似錦掙錢的能力買這些應該不成問題,這都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