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是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裡,有能忍的人,司馬懿隱忍十年,磨刀十年,忍受低潮,諸葛亮送女人的衣服,司馬懿照穿不誤,終於等到,一日之間掌管國家大權。
但司馬懿潛龍在淵,隱藏自己心思,蟄伏十年等待風來,司馬懿這樣的人,畢竟少數。
大多數的人,都是忍不住的。尤其是真性情之人。
三國演義裡蔡邕就是這樣一個讓人讀了覺得真性情的人。
吹火讀到潸然淚下。好些感慨,慢慢說來。
先說說什麼是真性情,大概是本性的感情,內心的喜怒哀樂,真性情就是關照心,以人為本,以人心為大,心之所至,天然淳樸,真誠坦蕩,無所畏懼。
可是這三國,偏偏是一個利益至上的狡詐狡詐的亂世,有曹操假意做夢夢中殺人,有呂布認了兩個義父殺了兩個義父。
蔡邕之死與董卓之死息息相關。
司徒王允用貂蟬設計呂布與董卓,成功策反呂布殺掉董卓。王允也是殺死蔡邕的人。
董卓該不該死,該。
董卓是為了手中權力,不顧普通百姓死活的人,為了避開袁紹大軍,董卓拉扯著百姓遷都,士兵奸淫擄掠,富商全部殺死,財產充公。放火燒了都城。和當年日本侵華一個行徑。
董卓死後,那些失去了親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人,都走上大街,踩踏董卓死去的肉身,可以說非常慘烈。
但就在所有人都高興的時候,有個人卻在大街上大哭。
為董卓。
這個人就是蔡邕。
全天下與董卓為敵,而蔡邕獨哭。
司徒王允是殺掉董卓的人,這時候已經掌管了大權,立馬把蔡邕抓過來了。一番過問,就把蔡邕殺了。
問蔡邕為什麼哭呢,你不知道董卓什麼行徑嗎?
蔡邕說,我知道,天下大義,我懂的,只是感恩董卓對我的知遇之恩,不覺為之大哭,知道自己已經犯了很大的錯。
這個知遇之恩,為什麼讓蔡邕大哭呢?
有很多人就說,蔡邕之哭是作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吹火不這麼認為。但先解釋一下為什麼別人這麼說。
要解釋前,先把蔡邕前因後果說清楚來龍去脈。
蔡邕在三國演義裡是怎麼樣出場的呢?出場過幾次呢?
三國演義開篇,蔡邕就出場了。蔡邕總共出場過三次。一本80萬字三國演義,三次出場加起來沒有超過一千字。
第一次出場是三國演義開篇,種種災難,五嶽山崩,皇宮裡一條大青蛇飛下來,母雞變公雞,說到這裡,就隨口一說這個大青蛇,有個說法,說漢高祖劉邦斬了白蛇白娘子,小青躲在深山裡修煉了很久,來報仇了。
但事實上呢,是宦官太監掌權,禍亂天下。
蔡邕上書,直言太監掌權民如水火之中,這封書信寫得多好呢,皇帝看了嘆息,睡不著了,深夜更衣。
但在一旁伺候皇帝的太監,給皇帝更衣時,就覺察了,見皇帝這麼怪,就去看了一眼,看到了蔡邕的奏摺。
於是宦官集團就用手中的人脈,陷害蔡邕,蔡邕直接免職,放到去種田了。
可以說,蔡邕這輩子都很難再出來做官了。
但很明顯,這個人是有大志向的,有才華的,是要做出一番偉業,青史留名的,比如所有人都被宦官遮天蔽日之勢拿住的時候,蔡邕卻站出來向皇帝說明情況,這是直言啊,不顧自己,也是真性情的一面,當王允要殺蔡邕的時候,蔡邕乞求說,如果砍斷手腳,能留命,把史書修完。蔡邕要學司馬遷。
知遇之恩就是蔡邕第二次出場了。董卓掌權後,聽說蔡邕,立刻叫蔡邕來當官,蔡邕不來,董卓威脅說,你不來,殺了你全家,蔡邕害怕了,只得來。這是一個擔心家裡人的安全的人。一個直臣,為了家人,做了這樣的選擇。
董卓見了蔡邕,非常高興,一個月升了三次蔡邕的官。
董卓這個人,雖然三國演義裡刻畫了他殘暴奸雄的一面,但是在對待人才上,卻是真得敢於付出,千裡馬送呂布,甚至呂布愛上貂蟬的時候,差點把貂蟬也送給了呂布,如果不是貂蟬以命表達忠誠,抽出一把寶劍,你若送我給呂布,現在就死,這樣的感情,怎麼讓董卓送得出去。
三國演義裡權謀爭鬥,感情似乎是最大的弱點。
就連呂布要殺董卓的時候,還說,只是董卓是父子,不能。呂布殺第一個義父丁原,卻是眼也不眨,董卓的說客李肅說呂布的父親,呂布說家父已經去世多年,壓根沒想過丁原。
可見董卓的籠絡人心,是很真誠的。
蔡邕第三次出場就是要離開這個三國亂世了。
蔡邕哭董卓。司徒王允殺蔡邕。所有人都勸,但都沒留下蔡邕。
以至於三國演義裡有首詩感嘆,諸葛亮為什麼躲在隆中不出來呢,就是像蔡邕這樣的結局啊。
蔡邕看到那個看到自己大喜的董卓,賞識自己的董卓,一個月連升三次自己的官的董卓,一個因為直言被陷害去種地以為此生無望的蔡邕,忽然又平步青雲,才華得以賞識,這是什麼樣的心情。
當看到董卓暴屍在街市上,被百姓踩在腳底,屍身不全,四肢流落,被野狗叼走。
就算見到一個普通人,遭遇了這樣的事情,也是過于震撼吧。
更何況,這個人有知遇之恩。
蔡邕一個真性情之人,必然無法考慮到利害,傷心之處,大哭。
有的讀者說,蔡邕是哭給王允看。
從蔡邕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應該不是這樣的人。
直言勸諫。
有說董卓提拔的,董卓死了要遭殃。蔡邕哭給王允看,我是一個忠於主的人,你收下我,我也對你忠誠。
從士大夫聽到同類中人蔡邕的下場,都流涕落淚,可見蔡邕並不是這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是本不同的人看到不同故事的書。
吹火看到的,相信的,就是蔡邕這個人是個真性情的人。
心之所動,悲傷不自禁,大哭,是因為心裡真得難過。
蔡邕可能是個膽小的人。懼怕生死。董卓威脅殺他全家,他不得不來,王允殺他,他又乞求說修史書做一件大事。是怕死。但這也更說明他是一個沒有心計的人。從直言勸諫獲罪到鄉裡去種田就可以看出這個人腦子沒有那麼陰謀算計。從哭董卓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有時候就是真心流露。
真情流露時,往往無法顧及利害。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是不是也有呢。
是不是也像蔡邕這樣,明明是為了自己的心,明明是善良,善良的人往往也沒有雷霆手段,看起來啊甚至有些怯懦膽怯,但是遇到了國家大難時,蔡邕偏偏能上書直言,哪怕得罪整個宦官集團,遇到了董卓暴屍菜市場,董卓要是看到了這個為自己哭的人,因為哭自己而丟了命的人,在他處相逢,又會是怎樣的眼神相見呢。所有人都恨董卓,但蔡邕卻哭董卓。
善良,性情,遵從內心,又有些畏懼膽怯,這樣的蔡邕,讓吹火看得潸然淚下。
這樣的人,在三國這個亂世,也出場不了太多次吧。
像荀彧,為漢朝殉葬。
三國演義,看了太多的狡詐,為了利益你追我奪,用盡計謀,英雄煮酒,各個都是人心狡詐,但是在這些裡面,又有善良又有直言,又有像蔡邕這樣、荀彧這樣,還有值得大哭的典韋這樣的人。
若讀三國,只見狡詐,不見真心,那就是越讀越黑暗,越看不下去。
讀三國,要從裡面讀出一些義來。
桃園三結義,劉備為關羽,與江東為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個三國亂世,真得就找不到一點點溫暖的關於人性的東西了嗎?
不要。不要。
這個世界也不要。
謝謝你的閱讀和喜歡,謝謝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