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哭死自己的蔡邕,看哭了三國演義的讀者

2020-08-26 藜杖吹火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是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裡,有能忍的人,司馬懿隱忍十年,磨刀十年,忍受低潮,諸葛亮送女人的衣服,司馬懿照穿不誤,終於等到,一日之間掌管國家大權。

但司馬懿潛龍在淵,隱藏自己心思,蟄伏十年等待風來,司馬懿這樣的人,畢竟少數。

大多數的人,都是忍不住的。尤其是真性情之人。

三國演義裡蔡邕就是這樣一個讓人讀了覺得真性情的人。

吹火讀到潸然淚下。好些感慨,慢慢說來。

先說說什麼是真性情,大概是本性的感情,內心的喜怒哀樂,真性情就是關照心,以人為本,以人心為大,心之所至,天然淳樸,真誠坦蕩,無所畏懼。

可是這三國,偏偏是一個利益至上的狡詐狡詐的亂世,有曹操假意做夢夢中殺人,有呂布認了兩個義父殺了兩個義父。

蔡邕之死與董卓之死息息相關。

司徒王允用貂蟬設計呂布與董卓,成功策反呂布殺掉董卓。王允也是殺死蔡邕的人。

董卓該不該死,該。

董卓是為了手中權力,不顧普通百姓死活的人,為了避開袁紹大軍,董卓拉扯著百姓遷都,士兵奸淫擄掠,富商全部殺死,財產充公。放火燒了都城。和當年日本侵華一個行徑。

董卓死後,那些失去了親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人,都走上大街,踩踏董卓死去的肉身,可以說非常慘烈。

但就在所有人都高興的時候,有個人卻在大街上大哭。

為董卓。

這個人就是蔡邕。

全天下與董卓為敵,而蔡邕獨哭。

司徒王允是殺掉董卓的人,這時候已經掌管了大權,立馬把蔡邕抓過來了。一番過問,就把蔡邕殺了。

問蔡邕為什麼哭呢,你不知道董卓什麼行徑嗎?

蔡邕說,我知道,天下大義,我懂的,只是感恩董卓對我的知遇之恩,不覺為之大哭,知道自己已經犯了很大的錯。

這個知遇之恩,為什麼讓蔡邕大哭呢?

有很多人就說,蔡邕之哭是作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吹火不這麼認為。但先解釋一下為什麼別人這麼說。

要解釋前,先把蔡邕前因後果說清楚來龍去脈。

蔡邕在三國演義裡是怎麼樣出場的呢?出場過幾次呢?

三國演義開篇,蔡邕就出場了。蔡邕總共出場過三次。一本80萬字三國演義,三次出場加起來沒有超過一千字。

第一次出場是三國演義開篇,種種災難,五嶽山崩,皇宮裡一條大青蛇飛下來,母雞變公雞,說到這裡,就隨口一說這個大青蛇,有個說法,說漢高祖劉邦斬了白蛇白娘子,小青躲在深山裡修煉了很久,來報仇了。

但事實上呢,是宦官太監掌權,禍亂天下。

蔡邕上書,直言太監掌權民如水火之中,這封書信寫得多好呢,皇帝看了嘆息,睡不著了,深夜更衣。

但在一旁伺候皇帝的太監,給皇帝更衣時,就覺察了,見皇帝這麼怪,就去看了一眼,看到了蔡邕的奏摺。

於是宦官集團就用手中的人脈,陷害蔡邕,蔡邕直接免職,放到去種田了。

可以說,蔡邕這輩子都很難再出來做官了。

但很明顯,這個人是有大志向的,有才華的,是要做出一番偉業,青史留名的,比如所有人都被宦官遮天蔽日之勢拿住的時候,蔡邕卻站出來向皇帝說明情況,這是直言啊,不顧自己,也是真性情的一面,當王允要殺蔡邕的時候,蔡邕乞求說,如果砍斷手腳,能留命,把史書修完。蔡邕要學司馬遷。

知遇之恩就是蔡邕第二次出場了。董卓掌權後,聽說蔡邕,立刻叫蔡邕來當官,蔡邕不來,董卓威脅說,你不來,殺了你全家,蔡邕害怕了,只得來。這是一個擔心家裡人的安全的人。一個直臣,為了家人,做了這樣的選擇。

董卓見了蔡邕,非常高興,一個月升了三次蔡邕的官。

董卓這個人,雖然三國演義裡刻畫了他殘暴奸雄的一面,但是在對待人才上,卻是真得敢於付出,千裡馬送呂布,甚至呂布愛上貂蟬的時候,差點把貂蟬也送給了呂布,如果不是貂蟬以命表達忠誠,抽出一把寶劍,你若送我給呂布,現在就死,這樣的感情,怎麼讓董卓送得出去。

三國演義裡權謀爭鬥,感情似乎是最大的弱點。

就連呂布要殺董卓的時候,還說,只是董卓是父子,不能。呂布殺第一個義父丁原,卻是眼也不眨,董卓的說客李肅說呂布的父親,呂布說家父已經去世多年,壓根沒想過丁原。

可見董卓的籠絡人心,是很真誠的。

蔡邕第三次出場就是要離開這個三國亂世了。

蔡邕哭董卓。司徒王允殺蔡邕。所有人都勸,但都沒留下蔡邕。

以至於三國演義裡有首詩感嘆,諸葛亮為什麼躲在隆中不出來呢,就是像蔡邕這樣的結局啊。

蔡邕看到那個看到自己大喜的董卓,賞識自己的董卓,一個月連升三次自己的官的董卓,一個因為直言被陷害去種地以為此生無望的蔡邕,忽然又平步青雲,才華得以賞識,這是什麼樣的心情。

當看到董卓暴屍在街市上,被百姓踩在腳底,屍身不全,四肢流落,被野狗叼走。

就算見到一個普通人,遭遇了這樣的事情,也是過于震撼吧。

更何況,這個人有知遇之恩。

蔡邕一個真性情之人,必然無法考慮到利害,傷心之處,大哭。

有的讀者說,蔡邕是哭給王允看。

從蔡邕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應該不是這樣的人。

直言勸諫。

有說董卓提拔的,董卓死了要遭殃。蔡邕哭給王允看,我是一個忠於主的人,你收下我,我也對你忠誠。

從士大夫聽到同類中人蔡邕的下場,都流涕落淚,可見蔡邕並不是這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是本不同的人看到不同故事的書。

吹火看到的,相信的,就是蔡邕這個人是個真性情的人。

心之所動,悲傷不自禁,大哭,是因為心裡真得難過。

蔡邕可能是個膽小的人。懼怕生死。董卓威脅殺他全家,他不得不來,王允殺他,他又乞求說修史書做一件大事。是怕死。但這也更說明他是一個沒有心計的人。從直言勸諫獲罪到鄉裡去種田就可以看出這個人腦子沒有那麼陰謀算計。從哭董卓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有時候就是真心流露。

真情流露時,往往無法顧及利害。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是不是也有呢。

是不是也像蔡邕這樣,明明是為了自己的心,明明是善良,善良的人往往也沒有雷霆手段,看起來啊甚至有些怯懦膽怯,但是遇到了國家大難時,蔡邕偏偏能上書直言,哪怕得罪整個宦官集團,遇到了董卓暴屍菜市場,董卓要是看到了這個為自己哭的人,因為哭自己而丟了命的人,在他處相逢,又會是怎樣的眼神相見呢。所有人都恨董卓,但蔡邕卻哭董卓。

善良,性情,遵從內心,又有些畏懼膽怯,這樣的蔡邕,讓吹火看得潸然淚下。

這樣的人,在三國這個亂世,也出場不了太多次吧。

荀彧,為漢朝殉葬。

三國演義,看了太多的狡詐,為了利益你追我奪,用盡計謀,英雄煮酒,各個都是人心狡詐,但是在這些裡面,又有善良又有直言,又有像蔡邕這樣、荀彧這樣,還有值得大哭的典韋這樣的人。

若讀三國,只見狡詐,不見真心,那就是越讀越黑暗,越看不下去。

讀三國,要從裡面讀出一些義來。

桃園三結義,劉備為關羽,與江東為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個三國亂世,真得就找不到一點點溫暖的關於人性的東西了嗎?

不要。不要。

這個世界也不要。

謝謝你的閱讀和喜歡,謝謝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劉備只會哭、會跑,他真的是英雄麼?
    早期的劉備不但沒有像樣的軍隊,他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很多英雄豪傑都靠穩固佔據一個地盤來發展自己的勢力,但是劉備沒有,他早年就是顛沛流離,在投靠各個諸侯的夾縫中生存過來。好不容易得到一兩塊根據地,很快又要失去了,只能反覆無常地投靠別人,看盡別人的臉色。歷史上說劉備五易其主,四失妻子。生活居無定所。確實也不像英雄的生活。
  • 活下來比吃雞難,三國演義十位頂層太監淘汰局
    如今我們不去評論太監這個群體的是非,就單看生存遊戲吧,如果回到東漢末年,穿越成了一個太監。成了太監中的龍鳳,成了十個頂層太監之一。是不是就可以安心享樂嗎?買自己想買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擺布那些曾經擺布自己的,想要擺布自己的。不能。這樣的話,這日子長不了。
  •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死了,為什麼就沒人看了
    《三國演義》從東漢宮廷內鬥開篇。由於漢室逐漸衰微,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短短幾十年裡,各個利益集團彼此混戰,各路英雄紛紛「出山」,使這一時期的歷史如風雲變幻,波瀾壯闊,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特別是從諸葛亮出山到關羽死前的章節,更是緊扣心弦,異彩紛呈。讓人看得熱血澎湃,盪氣迴腸。
  • 哭吧,使勁哭,看你能哭出來個啥!
    一天中午,女人洗衣服,突然肚子疼了,一陣比一陣疼,再一看,褲腳流出了血,女人騎自行車來到了衛生院,前幾次孕檢一切正常,沒想到孩子要提前一個月降生了,並且還是難產。接生的醫生看到孩子先出來一隻腳,急得滿頭大汗,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痛苦掙扎,一個渾身黢黑的女嬰出生了,醫生說,孩子死了,保住了大人。
  • 為什麼坐牢吃黃豆會哭?
    要是我媽知道,我在裡面每天就吃水煮白菜和黃豆,一定會傷心死的。每次,為了安慰她,律師會見的時候,我都說自己吃得很好,吃肉吃到吐。 可是餓到半夜肚子叫的時候,只有自己知道。 所裡是不能倒剩飯剩菜的,打多少,不管多少,都得一點不剩全部吃完! 這一天,我接到了一兜滿滿一兜的黃豆,哭了。 你知道這一兜黃豆有多少嗎?至少有三四斤!
  • 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三國演義》中有載:「魏兵大敗,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三國之中,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名將眾多,為逐鹿天下,戰爭頻發。
  • 三國演義中呂布為何被黑的那麼慘?正史中的呂布應該是這樣的
    恐怕這結論就要反過來調整一個很大的角度,結論幾乎完全是不一樣的; 就這麼說吧,在正史當中,呂布的形象是因為個人性格的問題才命喪白門樓,明明他是一個悲情的豪傑,即便算不上是豪傑,但至少不是小人,為什麼《三國演義》偏偏對呂布有這麼大的偏見呢?這還得從呂布剛剛踏入仕途開始講。
  • 小說:是我哭了嗎,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淚,還是還有誰哭了?
    我這樣的人,連恨的權利都沒有,只有死的權利。在每一記重撞下,我的臉上滿是水滴。是我哭了嗎,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淚,還是還有誰哭了?我聽到了傾盆大雨落下的聲音,原來是下雨了……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嗎?昏迷之前,我聽到慕向北反覆說著,「許一念,你別想離開……」許是太悲傷了,才會覺得這句話,聽起來也那麼悲傷。
  • 天蠶土豆筆下最悲傷的一本小說,大結局女主獻祭,看哭百萬讀者!
    天蠶土豆筆下最悲傷的一本小說,大結局女主獻祭,看哭百萬讀者!不知道你們還記得武動乾坤的女主應歡歡嗎?大結局自我獻祭的冰主讓人感動!北荒之丘,萬墓之地,不死之主鎮天地。少年自北靈境而出,騎九幽冥雀,闖向了那精彩絕倫的紛紜世界,主宰之路,誰主沉浮?大千世界,萬道爭鋒,吾為大主宰。
  • 我吃西紅柿筆下最悽慘的一本書,結局女主未復活,看哭百萬讀者!
    今天推薦我吃西紅柿筆下最悲傷的一本書,大結局時女主未復活,看哭百萬讀者!
  • 辰東筆下最悲傷壓抑的一本小說,結局無一人圓滿,看哭百萬讀者
    今天推薦辰東筆下最悲傷壓抑的一本小說,結局無一人圓滿,看哭百萬讀者!不知道你們看過嗎?《長生界》簡介:世上誰人能不死?
  • 辰東筆下最悲壯絕望的一本小說,結局億萬人族隕落,看哭百萬讀者
    辰東筆下人族最慘的一本小說,結局億萬人族隕落,看哭百萬讀者!《長生界》簡介:世上誰人能不死?
  •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要安排關羽死後顯靈還魂這樣的情節?
    有復仇的,有幫助後人的,有回魂會見老友的,那麼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其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故事情節,所佔篇幅來看,說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角之一,這個大家應該都認同吧,生前忠義無雙,實力非凡,而且是作為褒劉抑曹的作者筆下的正面人物,被偷襲一下子就死掉,有點虎頭蛇尾的,畢竟從開篇就存在的角色,譁啦一下子從最高處掉下了,讓讀者接受不了,後面也難寫,有始有終,加上一些死後的篇章,既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突出主角,也符合整本書的發展需要
  • 它是辰東筆下最悽慘的小說,大結局時無一人圓滿,看哭百萬讀者
    今天推薦辰東筆下最悲傷的一本小說,大結局時無一人圓滿,看哭百萬讀者!1.長生界》辰東簡介:世上誰人能不死?回想往事,再看今朝,祖神夢想中的理想國度真的實現了嗎?幾人覺得還遠沒有,重建長生界任重而道遠。2.
  • 你哭也會死,不哭也會死,為何不高高興興的死,哭哭啼啼死更快
    主任說,別看他老,可他威望可高了,只要街上走過,所有想打架鬧事作怪的統統收斂。說著說著,老頭又開始喝酒,主任說了句「老溫頭,你胃都沒有了,少喝點」又和我們說,這老頭胃癌切除術已經5年了,還活得好好的。護士來給老人家做術前準備,叮囑老人手術前一天不能吃東西,禁食禁水24小時,這怪老頭尋思:我明天要上手術臺,萬一死了,豈不是要做餓死鬼。
  • 電視劇中那些令人感動的橋段,會哭真的是好事
    最近在看老版《三國演義》,已經不記得是第幾遍刷了。其實論故事情節,論場面,老版三國還是不如新《三國》,然而看老版的時候,到關鍵部分,鼻梁骨後面總是熱熱的,那眼淚啊,就呼之欲出。有時候我真覺得,能哭出來就好了,被感動著哭和被傷害著哭,就好比吃糖和吃鞭子,可到關鍵時刻身體自己就做出反應了,往往就搞混淆了,好像只要是哭,就很羞恥。
  • 小說:她為什麼會哭
    她為什麼會哭,她不是應該恨的嗎?付鬱無聲地看著她。「付鬱,你愛過我嗎?」陳雨薇問。「愛過,否則怎麼會千辛萬苦娶你!」付鬱淡淡地說。「你從什麼時候知道的?」「江玫被劫持以後。」「那個時候你就想要利用我?」「是的。沒有人敢玩弄我,而且還是我的感情和真心,我的真心本來就少。」付鬱自嘲。
  • 新版《三國演義》獲易中天特別推薦
    新版部分恢復羅貫中原筆文字後世讀者讀到的《三國演義》,並不完全是羅貫中的原筆。《三國演義》成書後,又經過後人多次的整理和潤色,才變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早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等,經後人數次整理修改。至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進行大規模修訂和精琢,語言更加流暢生動,並重新批註,使之成為流行三百多年的通行本,俗稱毛本。易中天在他的公眾號推文中表示,後來出版的《三國演義》都以毛本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