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謊 言
張金霞
三丫之所以叫三丫,一是父母都是農民,沒多少學問,取的名字也就比較隨意;二是姊妹中排行三;三是用父親的話說就是丫頭命,理所當然叫三丫了。三丫十歲的時候,因家中缺勞力,三丫接二姐的班,回家放羊。那群羊一共有七隻,可能是羊頭憐憫三丫年紀小,自是很乖巧聽話,不亂跑,三丫讓它們到那個山頭,它們很齊整的就到那個山頭,黃昏的時候,三丫一吆喝它們就自動迴圈了。一來二去,三丫只需按時把羊趕到山上就行了,到了黃昏它們自己就迴圈了。
這天如往常一樣,太陽下山了,三丫也直接回家了,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這次回家後,三丫沒有到羊圈裡看看她的羊們是否回來,直接和小夥伴們玩耍去了。直到晚上,父親黑著臉問三丫,你放的羊呢?三丫心裡一驚,可能壞事了——羊沒有回來,但三丫仍硬著頭皮犟嘴道:我把羊趕回來了。父親又大聲問道:你到底趕沒趕回來,三丫依然堅持著趕回來了。氣惱的父親二話沒說,掄起巴掌就向三丫招呼了過來……
結果就是大晚上的,左鄰右舍都陪著迷迷糊糊、抽抽噎噎的三丫上山找羊,因為那七隻羊就是三丫們一大家子的全部希望,家裡日常開銷、爺爺奶奶的買藥錢、哥哥姐姐們的學費,還有需要上交的稅款統籌款都指望著這群寶貝呢。三丫直到現在都認為那群羊比她的命重要,因為在上山找羊的過程中,那該死的瞌睡蟲竟然讓三丫想不起來在哪個山坡上放的羊了,父親看著跟著奔波的鄉親們心裡更是氣憤,又一巴掌把三丫直接給扇呼「睡著了」!那晚父親著實氣急了,揚言要三丫的小命,嚇得母親把她偷偷放在王家表嫂家裡。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時候,睡夢裡的三丫被母親驚喜的聲音叫醒:三丫頭三丫頭,羊找到了,在白龍爺廟前古樹下齊排排地臥著,七隻都在,一隻都沒少,感謝白龍爺,都是白龍爺保佑的呢。三丫一聽羊找到了,心中甚是竊喜,一咕嚕爬了起來,睡意全無,跟著母親回家了。
回去後,父親又對三丫嚴厲教訓了一番,雖然沒有再挨打,可是比挨打更痛的事情影響了三丫一生,那就是父親用粉筆,在堂屋的牆上寫下了「三丫說謊一次」幾個大字,此後每個到家裡來的人都要誦讀一遍,三丫的光榮事跡就連帶著再被述說一遍,每每那個時候三丫都羞愧得抬不起頭來,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好幾次三丫一個人默默地瞅著那幾個字,真想把它給擦掉,可又害怕受到父親更嚴厲的懲罰;有時趁沒人的時候,偷偷用手捧些水往上撒,每次也不敢撒多了,怕被父親發現,可少許的水灑在老土牆上根本無濟於事,只有狠狠的瞪它們幾眼,然後默默走開。
那些個時日,內心盼著老天下場特大暴雨、讓屋頂漏雨的那種,剛好把那幾個字給衝刷掉,或是衝刷模糊也行,可惜的是秋冬季節哪有大雨。就這樣,等啊等,三個月後,小年這天,父親外出掙了幾個小錢,全家終於又能過一個比較寬鬆祥和的團圓年了,父親那晚心情很好,三丫瞅著機會,用盡心思哄父親開心,在三丫撒嬌賣萌之下,終於把那幾個字給擦去了,三丫瞬間感覺輕鬆暢快了許多,放在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那晚三丫特別嘴甜勤快,笑的像花兒一樣,走路都是帶風小跑的,家裡氣氛無與倫比的好!
這件事給三丫的教訓尤為深刻,自此後三丫不敢說謊,也不會說謊了!參加工作後的三丫依然實誠不會說謊,一說謊就結巴臉紅。現實生活中,三丫因為不會撒謊也不善於委婉變通表達某些個意思,因此領略了不少教訓、受了不少委屈。每每這個時候三丫在恨自己的時候,也有些埋怨老父親!其實三丫內心裡很是羨慕那些能說會道的人,僅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黑的說成白的,死的說成活的,別人做的事情說成是自己做的等等,並且描述得活靈活現、有聲有色,那真真一個口吐蓮花、舌燦若蓮!讓三丫更佩服的是那些說謊話的人,不僅能把謊話說的擲地有聲,而且還理直氣壯,說出了氣吞山河的非凡態勢!這樣的人不僅為人八面玲瓏、各方友愛,而且深得領導、上司賞識,這些都讓三丫仰慕極了,佩服的更是五體投地、不要不要的!
三丫思量著自己碌碌無為走過的這些個春秋,憶往昔,也曾豪情滿懷,也曾求得飄逸,也曾希冀張狂,結果只是入世流俗、甘庸痴想,謹小慎微的做事做人,終是負了韶華、蹉跎了歲月。這些年的忙忙碌碌究竟是為了哪般?混跡於塵世自己得到的僅有那賴以養家餬口的微薄薪水和額頭的滄桑、心裡沉澱的無法訴說的努力和辛酸!「活到老,學到老!往後餘生我要用心慢慢學、細細體會,我要努力學會說謊、委婉說話!肆意張揚自己,活出一份屬於自己的灑脫!」三丫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今正在努力學習改變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張金霞,商南湘河人,是一名機關公務人員。工作之餘,喜愛侍弄文字、詩詞,偶有詩詞發表於金絲峽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