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都是自找的(悟世明理小故事)

2020-10-10 紅塵弄潮客

煩惱都是自找的

周鬱鴛

從前,一個青年在人生事業上不那麼順心,十分煩惱,看人家生活都有滋有味,十分羨慕,於是想解脫心中的煩惱,過上快樂的日子。

這一天,他來到一塊綠草茵茵的草地上,只見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悠揚的笛子,跟鳥語流水和鳴,好不快樂。

這煩惱青年人也想試試,騎在牛背上,吹著橫笛,心裡感到仍不快樂。

他告別了牧童,繼續走,下決心一定要找到快樂。他一路行走,來到一條河邊,只見河水清清,微風拂煦,岸柳隨風款擺,一位鶴髮如雪的老人在一葉小舟上捕魚,真有「漁家生活樂陶陶,撒網捕魚月兒高」般的詩意,覺得這個漁夫很快樂。

他對漁夫說自己很煩惱,漁夫說:「你來跟我捕魚,保證你不煩惱。」

這煩惱青年人試了試,心裡沒有什麼變化,仍然是煩惱滿腹。漁夫聽說他無法解脫煩惱,於是對他說:「你去名山大剎找得道高僧吧,他能開導你解除煩惱。」

他打算去名山大剎,找一位得道高僧,走到一條大河邊,碰到一個在外面化緣的佛陀,跟他打聽哪裡有得道高僧,佛陀問他找得道高僧有何事,他說自己很煩惱,走到很多地方,無法解脫煩惱,想求得道高僧給他指點迷津解脫煩惱。

佛陀問:「如果你找不到得道高僧你打算怎麼辦?」

煩惱青年人說:「我就找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快樂,解除心中的煩惱,不然這一輩子白過了。」

佛陀問:「天涯海角在哪裡?」

煩惱青年人啞口無言了。

佛陀說:「你口口聲聲要尋找解脫煩惱的辦法,你是被人捆住嗎?」

煩惱青年人回答說:「沒有。」

佛陀說:「沒人捆住你又何談解脫呢?」佛陀見他默然無語,接著又說「其實天涯海角就在你自己心裡,解脫你精神枷鎖全靠你自己,如果自己一直執迷不誤,你心中的天涯海角是無邊無涯。你回家去吧,這個世界全在你心裡,心裡煩惱,看到的就是個煩惱的世界;如果你心中快樂,看到的就是個快樂的世界。」

年輕似有所悟,上了岸邊一葉扁舟,一看沒船夫,只有槳和舵,於是大喊:「誰來渡我?」

佛陀回答說:「請君自渡,想去哪裡,全在你自己。」

青年人一手划槳,一手掌著舵,雖然划船不是很嫻熟,還是划過了江,上了岸終於大悟,高興地大踏步回家去了。

相關焦點

  • 小故事,大道理(八)
    (57)只管衣服有人到一家廳上會話,見一僕人捧茶出來,渾身竟無衣服,只有瓦二片,用繩束於腰胯,將下身前後遮蓋。主人怒曰:「有客在堂,這奴才為何將這粗厚衣服穿出來,成何體面?快去換輕軟衣服來,好見客。」僕人答應去了。少刻,僕人將瓦解去,又將荷葉兩塊束在下身出來。客見而謂主人曰:「尊府的用度太奢華了,恐非居家所宜。」主人曰:「舍下並不奢華。」
  • 《擺地攤的女人》(小故事)
    楊姐也不例外,她從服裝廠下崗以後自找出路,擺地攤賣服裝。楊姐三十多數,家中有個兒子在上學,還有一個木訥的老公,給人開車。但大家不自覺地都效仿起來。由於她光彩照人,大家都願意到地攤轉轉,臨走捎帶買幾件衣服。她的人氣越來越旺,生意是越來越火。
  • 小故事,大道理(十三)
    (97)吃水有一人請道士祈禱,不肯買三牲,道士說:「不必,只用淨水三碗,就可供養。」主人甚喜。少刻,道士焚香畢,念起:「天地三界諸神,都請站著。」主人問曰:「一切諸神,如何請站?」道士曰:「你叫他們坐下來轉吃水罷。」(98)偷鋤有告狀者曰:「小人明日不見鋤頭一把,求爺追究。」官問云:「你這奴才,明日不見鋤頭,怎麼昨日不來告狀?」
  • 人在天涯(6)楊必笑的煩惱
    ,只要是活人都會有煩惱,唯一的不同的是有些人煩惱多,有些人煩惱少,還有些人總感覺天天有煩惱,有些人的煩惱睡上一覺就忘了。 當然,最怕的就是你快要忘記一些煩惱時,別人又懷著一片好意,勾起了你的煩惱,而你又實在不好意思對一片好心的人噴發自己的一腔怒火。 楊必笑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 楊必笑一向覺得自己的運氣不錯,但也不是天天好運,甚至有時候好運還沒到他睡覺的時候麻煩就來了。
  • 中國版「少女筱雅之煩惱」
    【內容節選】序一 少女筱雅之煩惱長篇小說《好姑娘光芒萬丈》以16歲的筱雅為第一人稱敘事主角,通過她(「我」)的眼睛,將高中最後兩個學年以「一切為了高考」為絕對方針的高考校園文化一一鋪展開來。在機械而高速運轉的備考—迎考「工廠」中,鮮活的生命依然勃發:瘋狂刷題,初戀的悸動與不安,班頭(即班主任)的嚴厲與慈愛,校園霸凌,體育比賽,觀看流星雨……雖然說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子,雖然「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但是,作者以親歷者的身份將一股地氣注入全篇小說,使之具有一種區別於在此之前甚至是在此之後的高考校園文化的質素。這部青春小說以清新的文字拓展出嶄新的而又不脫離生活的想像世界。
  • 故事:牛調研的煩惱(小說)
    不過,他的新任職務是副處級的副調研員,沒有實職,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同事們從此都改口叫他為「牛調研」了。他自己對這一稱呼很有些不如意,因為這「牛調研」畢竟沒有那些稱姓後帶有「總」或「長」的稱呼帶勁,俗話都說,當官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嘛,叫什麼牛調研,聽起來都有些彆扭。
  • 《知否》原著常年的成功常嬤嬤功不可沒:家人明理有分寸有多重要
    書香門第的盛家都要靠姻親壯大,像常年這樣沒有任何背景的,如果不是娶了蓉姐兒,娶個小門小戶的女兒,仕途上是不會有大的發展的。常年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的天資和勤奮,但更多的是祖母的明理和有分寸,為他爭取到了以他們常家的家世,永遠都不可能會有的資源。千裡馬尚且需要伯樂,縱然你再有天分,沒有名師,沒有好的引路人,也可能一生都鬱郁不得志。
  • 罪犯的諾言(悟世明理小故事)
    他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在一年內,也許我要死,也許皇上要死,也許馬要死,只要我們幾個死了一個就不要擔心了;假設都不死,一年後再處死我
  • 人要懂得量力而行(悟世明理小故事)
    可是就這樣放棄了,看到跟自己差不多的人都事業有成了卻很不甘心。聽人說得道高僧可給人指點迷津,能祛疑解惑,於是就去拜訪一位得道高僧。 幾年後,這個年輕人事業有小成了
  • 翻過這重山(二十一)
    (二十一) 獨自來夜店消遣人的並不多,他們不是為情所困就是被事業所惱 作為寬慰的問候,貞醇邀請老餘喝了一杯雞尾酒,貞醇很長時間沒有喝酒了,她覺得眼前這個男人有點讓人痛惜的,算得上事業有成,但肩上的重任很沉,男人的世界她不懂,大軍屬於小男人,雖沒有掙錢的勇氣和決心,但他安於小家庭的陪伴,求求在他一段時間的陪護下,變得明理和懂事多了,貞醇雖不了解老餘,但從他對事業的在乎來看,他應該是個有追求的人,但如果一味追求個人光環而冷落了家庭和生活,這個光環也沒有什麼意義
  • 《狗的煩惱》
    鄉下鄰居小紅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前幾年養了一隻小母狗。後來小母狗長大了,懷孕了生了四、五個狗崽;一開始村裡的人東家抱走一個、西家要一個,沒覺得成問題。近年來,村裡的人都到城裡去了,常住的人越來越少。狗的繁殖力卻仍然旺盛,下的狗崽沒人要,小紅只好自己養起來。好傢夥!一大群能有十幾個。有人說這也構不成多大的煩惱啊?你不想一想。狗也是可以自由戀愛的,而且又沒有法令限制近親結婚。小紅又是一個掃地恐傷螻蟻命的人,殺狗吃肉那是萬萬不能的。有一段時間,把她鬧得寢食難安。好在同街的幾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把剩飯剩菜都捐獻了出來。
  • 煩惱的家事(三)
    剛接通,很響很刺耳的聲音一下子讓我完全醒過來:曉燁,你為什麼把謝東(我老公)照顧爸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你什麼目的?你太陰險了!我驚訝地問:怎麼啦,我怎麼陰險了?她回答:你發朋友圈是不是為了跟大家說爸媽都是你們照顧的,難道我們就沒照顧過?我蒙了:不是的,莉莉,我發朋友圈是鼓勵謝東的,我真沒那個意思,你想多了吧。
  • 《紅樓夢》之靖藏本(之二十一)
    第四十二回102.應了這話由好批書人焉能不心傷獄廟相逢之日始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實伏線於千裡哀哉傷哉此後文字不忍卒讀辛卯冬日(眉)103.也算二字太謙(眉)104.男人分內究是何事(眉)105.讀書明理治民輔國者能有幾人(眉批)
  • 解決煩惱的方式?/暖故事,第一千顆星星
    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情緒調節器,有的人生來區間就在5到10 ,開心時是10 ,難過時是5,可有的人生來只能在1到5徘徊。阿宇想,這對於後者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於是年輕的少年開始努力學習,努力發光發熱,努力地變成一個小太陽,他好想溫暖那些需要的人。人都是矛盾的,不是嗎?這是阿宇剛工作不久意識到的。
  • 爸爸講的小故事(松樹精)
    全靠爸爸給我們講些小故事來豐富夜生活!松樹精在一個村子裡發生著一些奇怪的事情,村子裡每天都有人家裡會丟些東西(小到丟針線,大到丟豬丟牛),丟針線的還好說不怎麼值錢再買一個就算,但是丟豬丟牛的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肯定要東家找西家的,找不到也要努力的罵一場出出氣才行。罵過的人昨天你罵啥了第二天就你成了啥樣。
  • 我親小姑(續)
    我以為她除了留下一個兒子什麼都沒留下,直到我結婚生子,慢慢經營自己的家庭,跟公婆,姑姐、小叔子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相處的各種狗血事情(以後有空會爭取把它們用文字記錄下來)再到自己弟弟結婚慢慢跟自己隔閡關係僵硬起來,才時常地想起我的小姑,發現其實她一直都在影響著我。
  • 【感悟】運送犯人(小故事)
    【感悟】運送犯人(小故事)有一段時間,英國政府僱傭私人船隻運送犯人,按照裝船的人數付費,多運多賺錢。很快弊端出現了: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政府官員絞盡腦汁想降低罪犯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員上船監督,限制裝船數量等等,卻都實施不下去。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將付款方式變換了一下:由根據上船的人數付費改為根據下船的人數付費。
  • 小故事,大道理(一)
    (1)黑齒妓,白齒妓有二娼妓,一妓牙齒生得烏黑,一妓牙齒生得雪白,一欲掩黑,一欲顯白。有人問齒黑者姓甚,其妓將口謹閉,鼓一鼓,在喉中答應姓顧。問多少年紀,又鼓起腮答年十五。問能甚的,又在喉中答會敲鼓。又問齒白者何姓,其妓將口一呲音資,答姓秦。問青春幾歲,口又一呲,答年十七。問會件什麼事,又將口一大呲,白齒盡露,說道會彈琴。
  • 心存感恩苦也樂,走過來的都是路(160)
    本文作者:阿信看見(阿信看見的新體神話小說,純屬文學創作,若有雷同,實屬巧合。)商小軍說:「我找過很多堂口給看,但都看不了,最嚴重的的時候,幾天幾夜不睡覺,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只好把她送進精神病院了!」此刻的程紅梅依然眉頭愁雲緊鎖。任憑我連續唱出好多的接引歌,就是看不見絲毫光景。徒兒阿偉說:「你過來,坐到沙發上來把手給我一隻,靜心,啥也別想,我給你助一助緣。」程紅梅很聽話地坐到了沙發上,把一隻手伸給了阿偉。
  • 從《小花》到《芳華》從《剪梅》到《夏洛特的煩惱》想到的
    凡是經典的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從《小花》與《芳華》,再從《一剪梅》到《夏洛特的煩惱》,最相通相似的地方,無疑就是老歌的運用了。八十年代的電影《小花》代表了一代人的記憶。這部根據小說《桐柏英雄》(作者前涉)改編的電影,講述了1930年桐柏山區一戶趙姓貧苦人家賣掉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又收養了一個紅軍後代的故事。雖然環境艱苦,紅軍留下的女嬰在養父母和兄長的關愛下,還是健康地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