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親情,無關血緣

2020-10-11 安冬悅

文/安冬悅

註:真實故事,整理成文。


01.

在她很小的時候,村裡就有傳言,說她不是父母親生的,而是從另一個很遠的村子裡抱來的。

她以為,這都是逗小孩的話,當不得真。直到八歲那年的一天,家裡忽然來了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她才知道一切都是真的。

母親讓她管那陌生的中年男人叫爸,那一刻,她又生氣,又憤怒,說什麼也不願相信。

這時候,父親拿出了兩張字據。那是她生父親手寫的證明和保證書,白紙黑字,清清楚楚。

其中有這樣一句:「願將小女孩變為260元現金,並再三表明永遠脫離血緣關係。」

那時她才八歲,弄不懂事情原委。但也明白,這事是真的,由不得她信或不信。

她是後來才弄清楚自己被抱走的原因的,那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02.

她的親生父母生了兩對雙胞胎,一胎兩個男孩,二胎兩個女孩,她是雙胞胎姐姐。

80年代初,物質相當匱乏,家裡實在太窮了,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要養活四個孩子實在艱難。於是,她生父就想將兩個女孩都送人。

那時候,人們普遍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要送自然是送女孩。

養母去抱孩子的時候,她和妹妹只有八個月大,因長期營養不良,非常瘦弱。養母怕養不活,不敢要兩個,就挑了看上去稍微硬實一些的她。

就這樣,她成了養父養母的女兒。她一直管他們叫爸媽,即便後來知道了真相,對他們還是一樣親。

養父養母還有一個兒子,大她14歲。小的時候,由於她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診所,養父養母為她操碎了心。

養父養母對她非常好,甚至比對他們的親兒子都要好,導致哥哥經常說他們偏心。而他們的偏心其實是有原因的,那是另一個悲傷的故事。

03.

養父養母原本兒女雙全,兄妹相差三歲,哥哥調皮搗蛋,妹妹乖巧懂事,是爸媽貼心小丫頭。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妹妹十歲那年,有一天像往常一樣去放鵝,結果不幸溺水,沒了。

一年後,養父養母抱養了她。他們將對女兒的愛與虧欠,全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所以對她非常好。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養父養母給了她人世間最溫暖、最美好的親情。

小時候,她想買什麼,得不到就坐在地上耍無賴,養母就會給她買。

她還經常坐養父的人力板車去趕集,一路有說有笑。養父拉板車的背影,高大偉岸,多年後她依舊記憶猶新。

她出嫁那天,養父竟然哭得像個孩子,他拉著她丈夫的手說:「她以後就是你家人了,你們一定要好好待她……」

那是她長這麼大,第一次見養父哭。

04.

對於親生父母,她一開始充滿了恨意。恨他們生而不養,也恨他們不夠絕情。

既然都脫離血緣關係了,幹嘛又突然出現,來擾亂她的生活?說什麼想看看她好不好,好不好與他們何幹?她不過是他不要的棄兒!

那時畢竟年紀太小,無法理解為人父母的心情,他們所謂的生活艱難,現實無奈,在她看來全都是藉口。

在她的記憶裡,有一年春節,養母說要帶她去親生父母的家。她一聽就很抗拒,說什麼也不願去。後來是養母連哄帶騙,才把她帶去的。

後來她也去過他們家幾次,但間隔時間長,一般幾年才去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她每去一次,走時親媽都要哭一次。

可儘管如此,她仍然沒辦法與親媽親近,好像她們之間永遠隔著一道屏障。即便後來成熟了,懂事了,心中的怨念也漸漸消散了,卻還是沒辦法與她像正常母女一樣相親相愛。

05.

時光匆匆,歲月蹉跎。如今,養父養母已經70多歲,他們老了。

她的婆家離娘家本來不遠,可後來定居外地了,加上丈夫孩子等諸多牽絆,縱然心裡萬分掛念,終不能長期陪伴他們。

每次回去,看到他們花白的頭髮和溝壑縱橫的臉,她都非常難過。

眼前這對老人,與她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卻給了她第二次生命,給了她人間最溫暖的親情。在她心裡,他們就是她的親生父母。

「父母在,人間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老了,而且會越來越老,終有一天,他們都會永遠離開她。

唯願時光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那一天來得晚一些,再晚一些。

有一種親情,無關血緣,只有愛與陪伴。

只要有愛與陪伴,這份親情便無可替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願天下兒女都能珍惜父母恩情,及時行孝。

-END-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心有真情,無關血緣,無關房子
    為什麼偏偏血緣深厚的人,恨不得把你的所有都拿走,而萍水相逢的朋友為你傾盡全力? 血濃於水的親情不一定使人感到幸福,安家靜宜門店的員工們相互幫助和支持在這裡,幾乎很少有完滿的家庭,對於一些人來說,這裡或許才是他們的家吧。他們共同戰鬥,一個同事有難,全體挺身而出。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啊。
  • 《以家人之名》:超越血緣的親情陪伴,治癒童年之殤
    如果是曾經,你告訴我,家人之間可以無關血緣,我很難認可。中國人最重血緣,它仿佛有一種無形的魔咒,桎梏著我們。好像不管是倫理道德層面,還是基因遺傳層面,我們都無法輕易捨棄它。所以才會有「不管父母對你再怎麼不好,你都要孝順他們」,「孩子就應該圍繞著父母轉」,「父母再怎麼錯都是父母,孩子永遠要原諒他們」......
  • 《大宅門》白佳莉不認楊九紅:有一種親情,錯過是必然的
    有很多人認為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易的感情,它不像愛情,有時會求而不親情與生俱來,以血緣為紐帶,一生一世都不會更改。所謂的父母子女講究得就是個緣分,只要有幸成為了一家人,就是一輩子的事。然而有一種親情,也會錯過。
  • 《以家人之名》當親情大過血緣,愛如何療愈3段不同的傷
    雖然兄妹三人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的親情超越了血緣。本來3個家庭缺失的小孩,因為有了李家的溫暖,他們在陽光雨露下長大,互相治癒,互相溫暖。 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愛護的人,一定可以。沒有血緣又怎麼樣,母親不要他又怎樣,三姑六婆嘮叨他又怎樣。李爸待他跟親生兒子一樣,他子秋有爸爸,有妹妹,有兄弟,他擁有全世界。爸爸的愛,給他層層包裹,化作片片盔甲,將他保護起來。他賀子秋有家人這麼愛他,從此以後,再多的流言蜚語,也傷不了他。
  • 《以家人之名》:別用「血緣」道德綁架他人的幸福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爸爸,以家人的名義生活在一起,不是家人,勝似家人。而另一方面,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以家人的名義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強行介入和破壞他們的生活。十年前,陳婷自私的拋下凌霄,十年後她們全家又家人的名義來找他,以家人的名義要求他盡孝。
  • 《以家人之名》:有血緣的未必是家人,沒血緣也能組成家
    看完這個劇,整個腦海中就只浮現著這樣的一句話:【家人】這兩個字是不能單純的被血緣來定義的,有血緣的未必是家人,而沒有血緣的人卻可能比家人還要親。武志紅有一本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講的就是明明應該是避風港和溫暖的懷抱的家,為何總是傷人於無形之中。正是因為有著這一層血緣關係,似乎就等於有了一塊&34;——無論自己做了多過分的時候,都可以被原諒。
  • 《以家人之名》警醒為人父母者:真正的親人,可不是血緣決定的
    情感作家晚情說過一句話:「真正的親人,不是靠血緣關係決定的,而是以待你的心決定的。這世上的親人只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不管和你有沒有血緣關係,都是你的親人。反之亦然。」有一種人是很自私的,她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出事竟是抱怨,覺得什麼都是別人的錯。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表白李尖尖,與愛情無關,只是把親情看得太重
    賀子秋的告白就帶點搞笑,讓人捧腹大笑之後,再思考賀子秋的動機,或許這才是真愛,無關愛情而是親情。賀子秋被李爸收養,賀子秋感覺他搶了李尖尖的父愛,所以對李尖尖是完全的寵溺,李尖尖做什麼壞事他都是幫兇。如果只是日常生活,賀子秋對李尖尖之間的情只有親情,並不是什麼真正的愛情,兩人在一起也能安穩的過一輩子,不爭不吵,還有個寵溺自己的丈夫。其實也可以理解賀子秋,李尖尖和李爸給予了他家的感覺,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他不想失去這份親情,他認為跟李尖尖結婚,才會更好地照顧李尖尖和李爸。賀子秋,你只是想報答李爸的養育之恩,報答李尖尖給你家人的恩情,你這不是愛情。
  • 《家族實驗》:血緣在家庭中的意義是相互依存還是互相折磨
    普通人的故事沒有那種跌宕起伏、大開大合、非凡超群的人生經歷;有的是各家的喜怒哀樂、蠅頭微利、小奸小詐的世情冷暖,涼薄親情。其中任一個故事,都可提拎出一個人物或事件與自身家庭,以及其周圍的親朋鄰居對號入情入座。有一種讀之人置身其中的代入感,這也可能是世情小說被很多讀者親近的緣由吧!
  • 《以家人之名》凌霄和尖尖結婚,賀梅嫁給李海潮,感悟家在血緣前
    在子秋這裡,家是一種感覺,家在血緣前。或許血緣就是這麼不講道理!有血緣的地方,沒有家的感覺。看似凌霄放不下血緣親情,更多的可能是他選擇直面最大的心結,去完成自己的心靈和解。這是血緣強加給他的心理救贖。這是凌霄的真實想法,因為那裡雖然沒有血緣,卻真有家的感覺,是令他魂牽夢繞的地方。
  • 《知否》盛老太太:有一種愛沒有血緣,卻足以讓子孫「以命相酬」
    娶了王家嫡次女王若弗,有了親家的助力,這才使盛紘在官場上一路前進,步步高升。顧廷燁一生都在尋找父愛,哪怕自己被打覺得那也是父親的一種關注。而盛明蘭則不同,她接受了父親的不愛「一家人糊裡糊塗地過,何必說那麼明白呢?」明蘭年幼喪母,父親漠視,是盛老太太的愛治癒了她原生家庭的痛。
  • 《以家人之名》:凌霄出國照顧母親,血緣關係就這麼重要?
    難道血緣關係就如此重要嗎?自古以來的宗法制度就印證了這一點,天子根據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來分配政治權利,人們會把重要的職位交給自己親近的人,一方面是因為便於掌控,另一方面是因為絕對的信任。血緣關係真的很神奇,但是這也因情況而定,並不是絕對的。
  • 故事:裙子有價,親情無價
    親情突然間,氣氛有些尷尬,我還是把笑憋回去。02二姨,還沒生病之前其實跟我們這一大家庭關係相處得並不和諧,因為她的三個子女都有出息,兒子最有出息,在深圳羅湖有房有車,年薪上百萬。兩個女兒,也爭氣一位是重點中學的老師,一位是有名的律師。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愛你與你無關,是一種病!
    奈何妾有情,郎無意!痴情女人已經心滿意足了。上天還是眷顧著她的,給她留下了一個孩子。 她獨自生下了孩子,經歷了貧困,受盡了委屈。為了孩子有體面的生活,她周旋於不同的男人之間,賣身養子。有人說這是一種高尚的愛,還標榜著什麼「我愛你與你無關!與他人無關!」的格言,彰顯自己的愛有多高調。 而在我們身邊也總有一些這樣的「悲情人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雖然並不愚鈍,卻常常陷入某一個絕對沒有好處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憑周圍的親戚、朋友、旁觀者如何勸說,他們總是堅持已見,甚至還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來欺騙自己。
  • 《黑千金》: 三個沒有血緣的人組成的家庭,誰是誰的救贖
    大家好,我是霞姐✧٩(ˊωˋ*)و✧今天推薦一本比較特別的書,沒有太多愛情,主線圍繞親情,友情展開,很溫暖感人的一本書。整體來講,這本小說還是很不錯的。類型: 現言,都市,爆笑,千金精彩書評沒有血緣的三個人因緣際會組成了一個幸福的一家人
  • 已是親情,止於愛情
    我個人認為是,已是親情但是《瞄準》中蘇文謙和秦紫舒畢竟在一起生活了三年,感情一定是有的,只是更多的是親情在蘇文謙被曹必達帶走時,秦紫舒知道,可能蘇文謙就這樣離開不會回來了,所以她在送別蘇文謙的時候,有一種追上去的感覺
  • 別讓偏愛,把原本溫暖的親情變成冰冷的枷鎖
    吳清在旁邊看著,氣的渾身發抖,要知道,這些年,吳清他媽兩家這邊兩頭跑,既要是不是照顧自己的母親,也要照應吳清這邊一大家子,吳清外婆有啥不舒服的,都是第一時間趕過來,逢年過節,東西也沒少買,可如今倒好,就憑吳清舅舅這上下嘴唇一碰,吳清她媽倒成了不孝女了。外婆病危的時候,還是吳清她媽忙前忙後地照顧,那個時候,舅舅也不知道在哪。
  • 《十年一品溫如言》 有一種愛叫溫衡,有一個人叫言希
    親情的牽絆,對手的阻攔,擋不住溫衡的勇敢。在那段黑暗的歲月裡,阿衡是言希唯一的精神支撐,她照亮他黑暗的人生,溫暖他的生命。愛的力量可以創造奇蹟,在醫生都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溫衡帶言希走出了生命的低谷,他們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言希久久握住手心的家。
  • 《大宅門》楊九紅:有一種人,就不能給她出頭的機會
    作為妓女,楊九紅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七爺這個有擔當有能力還有錢的男人,就算是做姨太太,也可終身享受榮華富貴了。然而成為白景琦的姨太太,只是說明楊九紅的起點不錯,至於她人生的高度和終點,還需要她自己來決定。
  • 《以家人之名》:趙華光強迫賀子秋認祖歸宗,我看到親情中的惡
    沒錯,親情中也有惡,這種惡,便是扛著「血緣關係」的旗幟,強制性地讓人屈服、接受,不管你願不願意。這種惡,在趙華光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趙華光是誰?趙華光是賀子秋的親生父親,賀梅的前夫,曾經的窮光蛋,現在的暴發戶。久貧乍富的人,最容易暴露人性的醜陋,這一點用在趙華光身上一點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