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冬悅
註:真實故事,整理成文。
01.
在她很小的時候,村裡就有傳言,說她不是父母親生的,而是從另一個很遠的村子裡抱來的。
她以為,這都是逗小孩的話,當不得真。直到八歲那年的一天,家裡忽然來了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她才知道一切都是真的。
母親讓她管那陌生的中年男人叫爸,那一刻,她又生氣,又憤怒,說什麼也不願相信。
這時候,父親拿出了兩張字據。那是她生父親手寫的證明和保證書,白紙黑字,清清楚楚。
其中有這樣一句:「願將小女孩變為260元現金,並再三表明永遠脫離血緣關係。」
那時她才八歲,弄不懂事情原委。但也明白,這事是真的,由不得她信或不信。
她是後來才弄清楚自己被抱走的原因的,那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02.
她的親生父母生了兩對雙胞胎,一胎兩個男孩,二胎兩個女孩,她是雙胞胎姐姐。
80年代初,物質相當匱乏,家裡實在太窮了,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要養活四個孩子實在艱難。於是,她生父就想將兩個女孩都送人。
那時候,人們普遍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要送自然是送女孩。
養母去抱孩子的時候,她和妹妹只有八個月大,因長期營養不良,非常瘦弱。養母怕養不活,不敢要兩個,就挑了看上去稍微硬實一些的她。
就這樣,她成了養父養母的女兒。她一直管他們叫爸媽,即便後來知道了真相,對他們還是一樣親。
養父養母還有一個兒子,大她14歲。小的時候,由於她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診所,養父養母為她操碎了心。
養父養母對她非常好,甚至比對他們的親兒子都要好,導致哥哥經常說他們偏心。而他們的偏心其實是有原因的,那是另一個悲傷的故事。
03.
養父養母原本兒女雙全,兄妹相差三歲,哥哥調皮搗蛋,妹妹乖巧懂事,是爸媽貼心小丫頭。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妹妹十歲那年,有一天像往常一樣去放鵝,結果不幸溺水,沒了。
一年後,養父養母抱養了她。他們將對女兒的愛與虧欠,全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所以對她非常好。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養父養母給了她人世間最溫暖、最美好的親情。
小時候,她想買什麼,得不到就坐在地上耍無賴,養母就會給她買。
她還經常坐養父的人力板車去趕集,一路有說有笑。養父拉板車的背影,高大偉岸,多年後她依舊記憶猶新。
她出嫁那天,養父竟然哭得像個孩子,他拉著她丈夫的手說:「她以後就是你家人了,你們一定要好好待她……」
那是她長這麼大,第一次見養父哭。
04.
對於親生父母,她一開始充滿了恨意。恨他們生而不養,也恨他們不夠絕情。
既然都脫離血緣關係了,幹嘛又突然出現,來擾亂她的生活?說什麼想看看她好不好,好不好與他們何幹?她不過是他不要的棄兒!
那時畢竟年紀太小,無法理解為人父母的心情,他們所謂的生活艱難,現實無奈,在她看來全都是藉口。
在她的記憶裡,有一年春節,養母說要帶她去親生父母的家。她一聽就很抗拒,說什麼也不願去。後來是養母連哄帶騙,才把她帶去的。
後來她也去過他們家幾次,但間隔時間長,一般幾年才去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她每去一次,走時親媽都要哭一次。
可儘管如此,她仍然沒辦法與親媽親近,好像她們之間永遠隔著一道屏障。即便後來成熟了,懂事了,心中的怨念也漸漸消散了,卻還是沒辦法與她像正常母女一樣相親相愛。
05.
時光匆匆,歲月蹉跎。如今,養父養母已經70多歲,他們老了。
她的婆家離娘家本來不遠,可後來定居外地了,加上丈夫孩子等諸多牽絆,縱然心裡萬分掛念,終不能長期陪伴他們。
每次回去,看到他們花白的頭髮和溝壑縱橫的臉,她都非常難過。
眼前這對老人,與她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卻給了她第二次生命,給了她人間最溫暖的親情。在她心裡,他們就是她的親生父母。
「父母在,人間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老了,而且會越來越老,終有一天,他們都會永遠離開她。
唯願時光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那一天來得晚一些,再晚一些。
有一種親情,無關血緣,只有愛與陪伴。
只要有愛與陪伴,這份親情便無可替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願天下兒女都能珍惜父母恩情,及時行孝。
-END-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