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安家》中高學歷的985為什麼沒有成功?

2020-09-05 豬豬家貓貓

我很喜歡《安家》裡魚化龍,也就是大家說的「985」這個角色,他有夢想,有能力,有學歷。也許學歷代表不了什麼,但至少,他是高智商,高學歷,肯打拼,也喜歡分享——對於媽媽寄來的各種零食,他毫不猶豫的就分給了門店裡的其他人。

但是,985性格相比小樓和王子,偏內向,平常有什麼事也不太和大家說,相比於其他人和徐姑姑,房似錦的關係,他反而有些距離感,做事猶豫不決,對自己目前從事的工作是否適合,他沒有很清晰的認識,年輕好勝的他,如今在職場更多的是一種不甘心的堅持。

提高自己我意識,認識自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問問自己做每一件事的目的、經常反思和自省,也是做人的黃金法則,但是這些方法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埃米尼亞·伊貝拉在《能力陷阱》這本書中提到,雖然思考很大程度上能幫助你認識到你當前的能力以及領導方式,但是當前的想法,恰恰是阻礙你前行的絆腳石。人們大多的想法是,不在其位不謀其事,所以,我們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思考方式,而改變思維方式只有一種方法:就是改變我們的做事方式。

埃米尼亞·伊貝拉,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之一,哈佛商學院巡視委員會成員,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成員,職業與領導力發展方面的專家,主要研究領導力發展、人才管理以及女性事業發展,著有暢銷書《職業身份:非常規策略重塑你的事業》。

亞里斯多德發現,一個人如果表現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終會成為一個有美德的人,即多做好事就會變成好人。這一說法得到了諸多社會心理學家的認同和證實:改變是由外而內,而非由內而外產生的。

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不需要表現得像一個領導,但是在我看來不是這樣的,書中提出的:避免能力陷阱、人際關係陷阱和真實性陷阱,這三個顛覆常規認知的「陷阱」思維,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需要的,它會告訴我們,這三個「陷阱」到底是怎麼樣阻礙普通人的發展的。

001 能力陷阱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同時也許會在這個領域內有自己的成就,我們願意去做自己擅長的事,並為此重複著,做的越多就越擅長,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閉環。但是我們卻為自己的能力深深的快樂和自己信著,因為我們在這個擅長的領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樣,我們也認為這是最值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於是,我們就被這些擅長的技能禁錮住了,可能一輩子就會做這一件自己擅長的事情了。這就是「能力陷阱」。

在飛速發展的現金社會,變化隨時隨地的產生,就像疫情發生的現階段,大部人在家辦公,學生在家上課,如果你對電腦、網絡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有限,那可能就很不容易適應在家辦公,這時你所具備的這個擅長的技能可能暫時沒用了,於是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我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之外,還要不斷的學習,不要懼怕變化。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想學習,就會找到方法和突破口。

002 人際交往陷阱

生活中或工作中,你有沒有見過這樣一類人,他們能很快的融入到任何群體當中,很快地能與大家打成一片。這說明什麼?當然是人家社交能力強,情商高。能隨時的融入社會群體當中去,在當今多變又複雜的社會環境下,非常需要這樣的人。如果你想被社會肯定,你就要有說出自己意願的勇氣,就不能懼怕與他人的社交,並且社交的對象不要設置為同一環境下的同一類人。

俗語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藉此尋求安全感並獲得肯定。而不喜歡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交往。之前的我,一直都是這樣認為的,人嘛,要活出真實的自己。

《能力陷阱》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書裡把這種現象稱做「人際交往陷阱」。是人們出於「自戀原則」與「懶惰原則」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自戀原則」是指只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懶惰原則」是指只和自己距離相近的人交往。但是,如果一個人拒絕離開舒適區,拒絕與自己圈子以外的人去建立人際關係。這會陷入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人際交往陷阱」中無法走出來。

LinkedIn(領英)的創始人裡德·霍夫曼曾經說過:「擴展人際關係就像使用牙線清潔牙齒一樣,一點也不好玩,但是很重要。」因此,優秀的人,都會在自己社交圈之外的各個領域裡不斷的尋找和建立人際關係,尋找自我發展與提升的機會,因為他們都能意識到人際關係網絡力量的強大。

003 真實性陷阱

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在哈佛大學給MBA學生上的第一堂課完全是一個災難。缺乏教學經驗的她向許多老教授請教,得到的建議是:做真實的自己。她依言而行,用了與真實的自己相匹配的教學方式:學術、嚴謹、嚴肅。但是課堂效果越來越糟糕。備受打擊的她聽了老教授們的課,發現他們課生動、風趣、課堂氛圍熱鬧活潑。而這樣的教學風格不是作者「做真實的自己」能表現出來的。但是作者嘗試放棄「真實自我」轉變風格,一段時間後,效果越來越好,課堂氛圍也愈發有趣輕鬆。

民間有句俗語叫「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聽著好像很不順耳,但這何嘗不是一種變化,一種適應環境的變化。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們只要保留本心,去適應環境,就可以做一個「隨機應變者」。我們要願意且能自如地適應環境的需求,同時內心不會產生一種覺得自己很虛偽的內疚感。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給自己去嘗試的勇氣。如果的新買的手機掉坑裡了,你想要撿回手機,就必須得下到那個坑裡,這時我們是不是就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下到那個坑裡,撿回自己的手機。

通常我們都是先想再做,或為不想做而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但是埃米尼亞·伊貝拉在《能力陷阱》中提出的理念是:先做後想。要想改變,最佳的時機是現在,最佳的方式是去做。

共勉:改變,最佳的時機是現在,最佳方式是去做。

孔子對宰予說:「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意思是:如果真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做到一半才會力不從心而放棄;你卻根本沒有開始,這不過是畫地為牢。不要羨慕那卓有成就的人,只要你肯付出努力,肯改肯做,相信下一個卓有成就的人就是你。

相關焦點

  • 沒有高學歷,就沒出路嗎?
    01最近《二十不惑》熱播,劇中的姜小果本科學歷,沒顏值,也沒有家庭背景,她看上去雖平平無奇,可身上有一股難得的不服輸的勁,敢闖敢拼。面試的時候,她還沒介紹完自己就被淘汰了,以為面試官刁難她,但面試官告訴她針對的也僅僅只是她的能力,那一刻她挺挫敗的。
  • 平凡的榮耀:高學歷的高思聰,低學歷的孫弈秋,形成互補的組合
    在《平凡的榮耀》裡學歷相差最大的實習生,一個是最高學歷的高思聰,一個是高中學歷的孫弈秋。原則上這兩個人互不幹擾,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二人開始了碰撞。從一般的邏輯來說,學歷高能夠進大公司做高職位,學歷低只能去小公司當個小職員。而在電視劇裡,把這兩個相差甚遠的兩個人放到了一起。這個組合不僅沒有相互排擠,反而出現互補互成的局面。
  • 《平凡的榮耀》:高學歷的高思聰為什麼比不過低學歷的孫奕秋
    文/奈特莉莉在《平凡的榮耀》中,孫奕秋、蘭芊翊、高思聰、郝帥這四個實習生中,恐怕差異最大的就是孫奕秋和高思聰兩個人了。一個是高學歷、高智商的金融才子,一個是高中畢業、幹過無數體力活的年輕人,就從學歷這一點上來說,孫奕秋根本就無法和高思聰相比。
  • 學歷在古代重要嗎 看看宋江的情況就知道了
    缺的就是學歷,《水滸傳》中宋江非科班出身,胸懷大志,只落得在縣衙門當押司,論其工作能力和人際關係,以及在官府、江湖上的威望,絕對是一流的人才,具有「及時雨」的尊稱。但未能考取進士,功成名就,用今天的話說由於缺乏學歷,只能在潯陽樓上獨自一人飲酒感嘆寫下《西江月》一首:「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也是差點因此丟了性命。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太扎心:學歷低的人都不配擁有姓名
    (《二十不惑》電視劇截圖)很多人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以學歷為門檻,其實有人公司為了高效率性的工作,每天面對海量的簡歷只能先以學歷來篩選,他們覺得:名牌的大學就代表著優秀的學歷能力、素質、勤奮和自律。三十歲,有人還不能甦醒;三十歲,有人悄悄的綻放;三十歲的職場中,
  • 重慶"最牛"農民家庭:丈夫是博士,妻子是碩士,還把兒子"送進"了985!
    在重慶市潼南區有這樣一個花農家庭,丈夫何泉是化學博士,妻子李鶴是發育生物學碩士,夫妻倆擁有著令人羨慕的高學歷,卻選擇回鄉當了農民。而且更奇妙的是,這一家三口兩代人本科都就讀於同一所高校:何泉是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1991級校友,妻子李鶴是他的同校師妹,而他們的兒子東冬也於2017年順利考入蘭州大學地理專業學習。
  • 從《二十不惑》中看學歷
    ,來自東北」,這已經是感覺在學歷上就已經不如其他人了。 但現實上比電視劇更殘酷,學歷、學校、技能這些因素都是成為衡量你價值的標尺,一張本科學歷證書,最起碼是踏入社會的敲門磚。 確切來說學歷就是敲門磚,你沒有學歷,連門都進不去,還怎麼展示自己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什麼樣的磚敲什麼樣的門。
  • 《三十而已》中顧佳被太太圈坑,她掉進了哪些決策思維陷阱
    茶廠是一個陷阱,常年虧損,還有兩個官司纏身。為什麼聰慧的顧佳,在決定接手一個茶廠這麼大的事情上,如此草率匆忙?是她在不經意間掉進了兩個做決策時的思維陷阱。《做出好決定》這本書是專門教授人們如何理性做出好決定的。作者史蒂芬·P·羅賓斯是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博士,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管理學榮譽教授,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大家。
  • 《羋月傳》:大女主的成功人生,都是從深淵中爬出來的!
    重溫了這部大女主戲的小說,讓我有了一種深刻的感受:雖然羋月在還未出生時,就被命為可以統一天下的「霸星」,但是,即使她被賦予了這樣高的名頭,她的出身也僅僅是莒姬身邊的媵從之女,沒有雄厚的家庭為背景,也沒有身份尊貴的母親為依靠。
  • 為什麼沒學歷沒背景的孫弈秋火到出圈?因為像極了我們自己
    進入金辰資本的有這麼4個人物:高思聰,高學歷、高智商,背景硬,能力強;學歷一般,經歷是一張白紙,能力呢也平平。但就是孫弈秋這樣的小透明,卻在這部劇裡活出了平凡的精彩。1、無人可靠,只能靠自己。孫弈秋只有高中學歷,卻能進金辰資本,這不是靠什麼關係,而是弈秋媽媽的一次善心,救了金辰資本老大曲光輝的父親。他進入金辰後,無人可依,主管吳恪之覺得他沒能力,還靠關係,也更看不上他。
  • 成功背後的陷阱長篇勵志傳記小說《當今奇人周興和》連載之三十一
    周興和成功了。成功的面前有鮮花和掌聲。由於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全國各地引進周興和發明專利、生產設備的客戶逐漸多了起來,進而絡繹不絕,星河建材廠的產品銷量也開始大增,經濟效益大有改觀。但成功的前面更有暗算和陷阱。
  • 黃金時代:高學歷的陳清揚,為何會跟王二發生關係?友誼只是藉口
    高學歷的陳清揚,書中開篇就寫了陳清揚去找王二證明自己是不是破鞋的理論,隨後在幾番探討下,想變成真正男人的王二就以「偉大的友誼」,讓陳清揚破上了他的床,真正地成為了破鞋。在《黃金時代》裡,王二是一個渾身帶著痞氣的青年,長得醜還很不合群,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小人物」了。反觀陳清揚,是一位來自城市的高學歷的醫生,長得還特別的美。
  • 三十而已:為什麼最沒有存在感的鐘曉芹是最成功的
    至於說他的話題度高,大概是在三個女人身上,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嚮往的樣子。或許他們能力很強,但是說到成功,就一定是鍾曉芹,那個最沒有存在感的女孩,幾乎是躺贏。為何如此說呢?羨慕有沒有,嫉妒有沒有,就因為他的家庭背景就抵得上我的努力?我想告訴你的是,職場上從沒有公平可言,一切可以利用的都是資本,如果沒有大樹可靠,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為大樹,讓別人來依靠你。2、成功從來不是一個人鍾曉芹的成功是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 同樣是高段位綠茶,為什麼人人唾棄林有有,凌玲卻成功翻身了?
    《三十而已》中林有有的極品行徑成功引發網友對她的深惡痛絕。上一次這麼令人討厭的小三,還是《我的前半生》裡的凌玲,沒錯,就是那個處處為你好其實全是自己小算盤的經典綠茶凌玲。可為什麼現在林有有成了過街老鼠,而凌玲卻翻身農奴把歌唱了呢?
  • 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學歷的普通人是如何成為大老闆的。
    從這三個老闆的故事中,我發現了幾個成功的規律 :一、專一加堅持他們都是幹一行愛一行,雖然傘廠的老闆只是經我媽的推測而已如果他們不是幹一行愛一行,一直堅持下去,而是今年進鞋廠,明年幹服裝,後年又做起了餐飲,那麼說不定他們最後會什麼都沒有學會又或者什麼都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我想對於一些沒有背景,也沒有高學歷的人,或許很難成事,最終都很有可能只是虛度光陰一事無成;最多讓自己的人生停留在溫飽線上而已。
  • 《隱秘而偉大》冷知識,顧耀東是唯一大學生,其它警員什麼學歷?
    都20集過去了,顧耀東還在成長,依然沒有接到主線任務,好在也快了,夏處長離開上海,再有楊會計的事情一發生,顧耀東就可以成為沈青禾的搭檔,替代白樺所做的工作,作為警隊的精英,顧耀東確實成長得太慢了,畢竟是唯一的大學生,要知道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含金量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
  • 《三十而已》暴露的學歷差別
    小文看完以後呢也陷入了沉思,其實三大女主角的生活現狀也可以呈現了不同的學歷顧佳肯定是研究生以上學歷,做事果斷有方法,尤其是在兒子上幼兒園面試那一集完美展現了自己的英語能力,能夠與老師全英文溝通。在後期經營茶廠以及幫助許幻山處理煙花廠的問題,也是有一定的觀察能力,讓人特別有安全感。
  • 書評《圍城》(上)|狠戳青年人痛點,關於學歷戀愛和價值的陷阱
    >方鴻漸後來才知道學歷的重要。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對文憑的描述,即便是現在看,也是非常準確的。有了好的學歷,別人一上來都會讚美,哪怕這個人有著其他很多缺點。而沒有學歷,所有的缺點都被展露無疑,什麼懶惰、愚笨,難怪拿不到文憑。這段描述應該是在諷刺那些迷信學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