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西遊》之: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是英雄還是熊孩子

2020-09-10 凱文1981

記得我小時候,大約還沒上小學,有一次過年期間和年長我一歲表哥放花炮。有一支花炮名叫「大鬧天宮」,上有一個硬紙片做成的孫悟空,做得挺鮮豔生動,點起來之後,「孫悟空」能飛速旋轉起來,他的「金箍棒」把各路「神仙」打得火光四濺,到處亂飛。看得我們都拍手叫好。放完之後,雖然這個「孫悟空」早已經黑不溜秋,我倆還是不約而同地爭著要「收藏」它,因此還發生了口角,甚至差點打了起來。要不是我們的家長給來拉架,可能我倆恐怕真就上演現實版的「大鬧天宮」了。

當然了,沒過多久這個東西就不知填了哪裡的溝壑。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我們,這都是經典電視劇《西遊記》惹的禍!

86版《西遊記》可能是像我們這樣的八零後永遠的童年回憶,而孫悟空無疑成為了我們的童年偶像。那時的我們都認為齊天大聖是個天不怕地不怕、敢於反抗強權的英雄。

現在已經步入中年的我,對《西遊記》的喜愛依然不減,案頭的百回本《西遊記》原著,不知道翻看了多少次。然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對它的看法卻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比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究竟是反抗強權的英雄,還是任性胡鬧的熊孩子?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孫悟空要反的玉皇大帝,是不是一個像夏桀、商紂、周幽王那樣的「無道昏君」,是不是應該反。

細讀原文,我們發現似乎不是這樣。此時玉帝對他的手下眾仙,包括孫悟空,應該來說還是不錯的(後文中對犯了錯的天蓬元帥、捲簾大將和小白龍的處理,確實過於嚴酷,但這是後話,姑且不表)。比如,孫悟空明擺著鬧了龍宮和地府,他沒有對猴子進行任何懲處;接見猴子時,對他的「失禮行為」,玉帝也並不見怪;相反,還官封「弼馬溫」,讓他從「妖仙」升級為「天仙」。雖說官職寒磣點,但是畢竟讓他「位列仙班」,也算不錯了。如果玉帝真像桀紂那樣,面對犯了錯的猴子,直接拿下,上「炮烙之刑」,其實也未可知。

不但如此,對於已經和天宮集團對著幹過一次的猴子,玉帝居然能夠容忍,讓他當了正式的「齊天大聖」;以及「囚困五行山」後,玉帝都沒有再下令懲處他,「齊天大聖」的稱號也沒有就此剝奪,我覺得也算是仁至義盡了,至少比對他兩個師弟強多了。

那麼玉帝既然不算是昏君,孫悟空跟他鬧顯然就缺少了合理性。那他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猴子就也跟不懂事兒的小屁孩兒一樣,別人的東西都想要,別人不給就開鬧。

比如,他覺得養馬官太小,立刻就撂挑子不幹了。這種做法,是不是非常像在職場中動不動就「裸辭」的小青年?

而「亂蟠桃大聖偷丹」的情節,猴子就連「裸辭小青年」都不如了。監守自盜偷吃仙桃不說,七仙女給他介紹都哪些神仙能夠參加蟠桃盛會,其實並沒有說大聖你沒資格參加,只是說你能不能去赴宴,我們不知道。就因為這個,就「亂蟠桃大聖偷丹」。這些行為,猴子一下子就從「小青年」退化成了「學齡前」。

再往後,經過太上老君八卦爐的鍛鍊,孫悟空不但練成了「火眼金睛」,武力值似乎一下子增加了好幾個數量級。接下來的一場大鬧,真箇是「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似乎厲害到無人可擋的地步。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還真不一定。與其說他此時武力值非常高,倒不如說是他已經瘋掉了。這也不難理解,被火燒了這麼多天,一旦從八卦爐中放出來,可能確實是容易精神失常。按照原文的說法,猴子此時就像「癲癇的白額虎,瘋狂的獨角龍」。想要將瘋子制服,似乎比較困難,必須要出動「防暴警察」,否則難以奏效;何況這個「瘋猴子」還如此厲害。

四大名著中的另一本《水滸傳》中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情節,可以拿來作參考。就是魯智深第二次醉鬧五臺山,打壞了山上的亭子和門口的金剛。寺裡的長老聽說之後,說「自古天子尚且避醉漢,何況老僧乎?」神仙們對瘋狂的孫悟空也是這樣,採取了迴避政策,所以才「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才讓猴子顯得厲害得沒邊兒。

其實玉皇大帝遠沒有像電視劇中演的那麼狼狽,都嚇得鑽桌子底下了,其實人家做得穩著呢。因為「瘋猴子」被王靈官擋在了凌霄殿外,根本沒打進來。他此時派人請如來佛祖,有點像打110的意思,請如來佛當這個「警察」。

面對「警察」的盤問,猴子繼續說「瘋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自己要當玉帝。這就讓我想起了我們小時候玩打仗遊戲,先「封官」:我是司令,你是團長,他是小兵,然後大官指揮小官,小官指揮小兵去打仗。公平起見,當官是輪著當的。當然「公平」也是相對的,有時候為了當上「司令」,小孩們也難免鬧將起來。

「上帝要讓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我懷疑玉帝對孫悟空的態度,除了「大棒加奶糖」,似乎還類似當年鄭莊公對他弟弟叔段一樣,有「釣魚執法」、「請君入甕」的嫌疑。其目的,是將這個刺兒頭打發給西天佛祖。

在此時,以玉帝為首的天宮集團可能因經營不善將要裁員,而以如來為首的西天集團因為業績突出正在擴招,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孫悟空後來被如來收編,進而成為取經團隊的重要成員,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身上我們不難看出,人的修養不一定與他的身份和本領成正比。對於猴子,他的本領越大,身份越高,野心和脾氣也就越大,這個「熊孩子」就越「熊」。所以在五百年有期徒刑和取經過程中,他需要修行,更需要修心。五行山、緊箍咒、十萬八千裡漫漫長路和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練,對於他來說,就是這樣一個修行和修心的過程,也是他個人的成長和成熟的過程。

所以我們看《西遊記》,是非常有代入感的。哪個大人小時候沒「熊」過呢?每個孩子也都要成長,走自己的修行和修心之路,也要經歷屬於自己的「八十一難」。我想這就是孫悟空這個經典角色,能給我們提供的啟示吧。

相關焦點

  • 大鬧天宮的竟然有五人?孫悟空是最失敗的一位?
    ,主要是因為他是西遊的主角之一,而且作者對於這一情節也是著墨眾多,殊不知悟空只是五分之一,而且還是這五個裡面最差勁的崽。今日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大鬧天宮的相關人員。第一名就是我們的孫大聖。孫悟空嫌棄玉帝給出的官職太小,小到連蟠桃大會這樣盛大的宴會都不允許他參加,於是猴哥控制不住他自己內心迸發出來的野心,攪鬧了王母的生日宴,從煉丹爐裡出來後更是大鬧了天宮,只是後來他被玉帝請來的外援如來給鎮壓了而已。若是沒有今日的齊天大聖鬧天宮想來日後也就不會有鬥戰勝佛。
  • 孫悟空為什麼大鬧天宮?都是天庭的錯,這個鍋孫悟空不背……
    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1.與天庭的第1次接觸:一出生就驚動了天庭孫悟空,本是一個天地育化的石猴。他出生於東勝神洲的傲來國,是花果山頂的仙石迸裂之後,從裡面蹦出來的。孫悟空怎麼忍得了這口氣?一怒之下打死兩個鬼差,勾了猴屬的生死簿,大鬧閻羅殿。死亡的威脅就此作罷!
  • 孫悟空的三個徒弟,一個稱王稱霸,一個大鬧天宮,一個西行取經
    孫悟空是我們童年回憶裡最重要的一個角色,他不畏強權,他實力通天,他懲惡揚善,可以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個大聖夢!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有關孫悟空和西遊記的影視劇一直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其實我問那不可一世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還有著三個徒弟,一個稱王稱霸、一個大鬧天宮,還有一個西天取經!
  • 孫悟空為何大鬧天宮,原來背後都是他們做的局,孫悟空卻將計就計
    看了西遊記也不下五遍了,每次也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也滿滿的都是童年的回憶,今天不說歷史,看過西遊之後,細細思量總有些奇奇怪怪的感覺,讓人細思極恐,今天就來給大家細談一下西遊。山中孕育一石卵,吸收天地日月精華而孕石猴,那麼是如此嗎,看過封神或許會有聯想,孫悟空或許就是袁洪。袁洪也是修煉了八九玄功,且殺之不死,最後被封於一石頭內,也就有了後來的孫悟空了,那麼其實從此時開始一場大局就已經設下。
  • 孫悟空一個太乙散仙憑什麼能大鬧天宮 王母玉帝道祖哪個他惹得起
    在影視劇中相信大家都忘不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場景,可在原著中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頂多是個太乙散仙,他憑什麼能大鬧天宮?《水滸傳》中的宋江,估計都會罵忒沒骨氣,但其實換位思考,都會和孫悟空一樣選擇的,凡間的妖王和當仙界的神仙讓誰選,都會選後者,因此不要鄙視孫悟空的二次招安,我們應該感到奇怪的是,孫悟空被封為齊天大聖后憑什麼敢大鬧天宮?
  • 屢被妖怪「打臉」的孫悟空,卻不知「大鬧天宮」名頭另藏玄機
    許多熟悉西遊故事的人,常有一個疑問:取經路上,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居然打不過下界妖怪?無論是神仙菩薩的胯下坐騎,還是他們的思凡門徒,甚至是委身下界的草根妖怪,只需要盜得主人一二件法寶,就會讓孫猴子麻煩連連,甚至好幾次有性命之虞。
  • 孫悟空有6個拜把兄弟,皆自稱大聖,大鬧天宮時他們去哪了?
    文|飛魚說史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 孫悟空大鬧天宮卻能屢屢逃脫殺局,原是有此人在暗中出手相助
    上回說到孫悟空的金箍棒在西遊武器排行中,頂多排第二位,當之無愧排在第一位的乃是圈圈,也就是老君的金剛鐲,無物不套,孫悟空的金箍棒說給你套走就給你套走,然而金剛鐲與孫悟空的緣分卻遠不止如此,在大鬧天宮的時候,就已經與金剛鐲有過接觸了。
  • 孫悟空為什麼在人間打不過眾妖怪?
    所以,西遊西遊,取得的佛經又是什麼真經?無非是作者給社會寄予的一場美好空想。孫悟空的「西天」之行作為劇中的第一主角孫悟空,他的出生是萬物孕育而來的靈猴,它的修為造化卻被天帝不容,所以被神仙定義為妖。而妖的範疇是什麼?是神仙掌控不了的靈物。這一個設問的背景其實也應和了當時明朝的時代背景。
  • 為什麼文娛爆款總是西遊IP
    火焰山、白骨夫人、大鬧天宮,國人對於《西遊記》始終有一種天然的情懷與親近感。無論時代怎麼變化,歲月如何消磨,攪動天地的齊天大聖仍根植於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哪怕現在大行其道的文化 IP 其實是日本武士、西部牛仔,最流行的還是超級英雄、劍與魔法。《西遊記》IP在密集的、反覆的過度消費後,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而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後,大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 IP 的態度,也逐漸從一種期待變成了「算了吧」。
  • 西遊:以年齡算,孫悟空是老君的哥哥;以輩分計算,悟空要矮三輩
    《西遊記》第十四回中孫悟空脫了五行山之難,隨同唐僧投宿在一個姓陳的老者的莊院。老者問及孫悟空的年紀,孫悟空說:「我那生身的年紀,我不記得是幾時;但只在這山腳下,已五百餘年了。」孫悟空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年齡,我們卻不妨幫他理一理。
  • 孫悟空翻不出如來的掌心,卻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大鬧天宮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大鬧天宮多次被搬上熒幕,相信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橋段。小的時候看電視劇版的大鬧天宮,前面看得很過癮,後面看得很「窩火」。當時天真的認為,孫悟空在如來佛祖的五根手指停下後,只要再往前走幾步,就能走出如來的手掌心,贏了賭約,成為天宮新主人。
  • 講西遊系列(1)
    西遊,無論你是那一代人,我覺得都會被異性,無論是今天大話西遊,王者農藥,還是今天的穿越網文,西遊都是離不開的話題。看看下邊的猴子,你最熟悉哪一個?有個人在我心裡在我心裡留下了一些東西,如果你要殺我的話,請把我的心拿出來,夠快的話我就能看到了。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 燒麥讀西遊
    到了青春期,《西遊記》對我的吸引力逐漸變弱。再後來的交集是大學裡的古代文學課以及終於讀了原著。成年以後再看有了截然不同的感覺,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毀三觀」,但是並不妨礙我的興趣。及至給各個國家的孩子們講「孫悟空」的故事,又得返璞歸真,提取最初的記憶。 現在,燒麥也「入了坑」。 燒麥的《西遊記》啟蒙是兩周歲時帶她去黃果樹瀑布遊玩。
  • 孫悟空最厲害的法術到底是什麼?這個法術悟空也只用過兩次
    而現代小說的主人公和孫悟空的成長總有一些異曲同工之處。而這也奠定了孫悟空的天賦異於常人,出世之後沒有任何人的教導,完全就是一隻野猴子。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懂,在機緣巧合之下孫悟空獲得了自己最重要的一件法寶,金箍棒。而金箍棒的來歷一點也不簡單,太上老君親手打造,法寶威力巨大無比。頗有一種開局「神裝」的感覺。
  • 大鬧天宮亂象的背後,其實是天庭的管理頑疾
    如果說看《西遊記》最喜歡哪個角色,必然是孫悟空。如果說最喜歡孫悟空的哪個故事,那必然是大鬧天宮。大鬧天宮也被孫悟空視為自己的成名大作,後來在西行路上向妖怪作自我介紹時,更是屢屢重提,為的就是顯擺自己的威風。那麼問題來了。大鬧天宮代表挑戰最權威的天界,真的是孫悟空的本意嗎?
  • 再看西遊記動畫片,發現孫悟空和七仙女真正關係,以前太單純了
    ,當時我們沒有發現二人的關係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20年後再回去重看這部動畫片,終於發現孫悟空和七仙女的關係似乎沒那麼簡單。因為她知道自己惹不起這個猴子,還不想跟孫悟空因為蟠桃事件撕破臉皮,於是只是嚴厲處置了紫衣姑娘,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孫悟空得知紫衣姑娘被關的消息後,勃然大怒,將蟠桃園桃樹全部打斷,還砸掉了天牢,救出了紫衣姑娘,大鬧天宮。
  • 《西遊記》之12——孫悟空的實力真的可稱得上「齊天大聖」嗎?
    《西遊記》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除了經典老版的《西遊記》外,還有很多關於孫悟空個人的電影,比如前兩年很火的動畫片《大聖歸來》,以及周星馳演繹的《大話西遊》系列。看老版《西遊記》電視劇,或者看原著小說,就會感覺,五行山之前和之後的孫悟空,為什麼能耐差的那麼大?
  • 西遊記中孫悟空吃蟠桃為啥吃一個扔一個?桃子放大後你就明白了!
    西遊記作為這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國民度還是蠻高的,因此在之後也有不少的西遊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問世。但是能夠發現最經典的依舊86版西遊記,雖說當時特效和拍攝條件並不是最好的,但是依舊是最經典的。西遊記中孫悟空吃蟠桃為啥吃一個扔一個?桃子放大後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