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峰地名故事之徐村

2020-09-21 清風0明月

徐村

唐朝末年,徐氏先祖經由浙江新安江遷至江西德興黃柏。經世代繁衍,至清朝中葉,已是人丁興旺,枝繁葉茂。一日端房的榮康公放鴨子至橫峰的脈山腳下,心中感嘆脈山之地風水: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盛,田不廣而肥饒。遂在脈山腳下結廬而居,成為橫峰青板脈山徐氏之始祖,譜稱脈山徐家,外呼徐村。衍至三代,兄弟分家,兄留徐村,弟遷3裡外的何山塢西面灣裡,建村後叫西山灣,當地人習慣把這兩個村子叫上徐村和下徐村。徐村地肥人勤,民風淳樸,建村以來,族人勤儉持家,崇文尚書,安居樂業,有不少故事在民間流傳。

話說張果老在蓬萊得道成仙之後,一日閒著無聊便想雲遊四海。想起隱居在靈山上的老友曾經有約,便騎著毛驢往江南而來。一路走走停停,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一日遊過龜峰沒走多遠,路過橫峰青板徐村時,見兩座高山之間仙霧繚繞。張果老喝住毛驢停下,走進雲霧之中,卻是一座不高的石山,山頂有幾根高大的石筍,矗入雲端。張果老正看的驚奇,忽感口渴,便牽著毛驢下山去尋水。他穿過一片古樟翠竹林,來到山腳,看到一汪深潭,長寬丈許,潭水清澈見底。

張果老正要俯身喝水,卻見潭中一青一紅兩尾鯉魚正搖頭擺尾歡快地遊著。這張果老原本是山廟裡的一個小和尚,因偷吃了人參果而成仙。這會兒他又犯了嘴饞,便撈起鯉魚,走上山去,架起鍋碗瓢盆,準備打盤享用一頓。

再說那潭邊有一棵山慄樹,樹下正酣睡著一個小孩兒。這小孩原是個孤兒,有點傻,被張天師路邊撿來送給靈山老母撫養,大家叫他張傻兒。因王母娘娘壽誕將至,靈山老母見石潭那兩尾鯉魚頗有靈性,就讓張傻兒前去守護,養大了好送給王母娘娘做壽禮。

卻說這張傻兒忽的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到潭邊看那鯉魚在不在?這一看嚇出他一身冷汗,好好的魚兒卻不見了!這還了得!張傻兒趕緊四處尋找,也該他運氣不絕,正巧張果老要將魚兒開膛破肚,被他看到,他大喝一聲:「偷魚老兒,快還我魚來!」嚇得那張果老趕緊將魚扔了。心想這事要是傳將出去,顏面何在?便趕緊將鍋碗瓢盆打翻扔掉,毀滅證據。他跳上毛驢就跑,不想起跳那一刻,一隻腳因用力過猛,在石頭上留下了腳印;那毛驢慌亂中被張果老壓得四腳亂蹬,也在石頭上留下了足跡。正可謂:仙子騎驢何處逃,至今足跡尚昭昭。

如今在徐村的石頭山上,張果老和毛驢的腳印依然清晰可見。如果你有心,還可以找到不少他扔掉的鍋碗瓢盆的印跡呢。

張果老石潭偷仙魚的醜聞傳開之後,他自己也覺得臉面無光。在某個深夜,他將石潭悄悄變大,放入魚苗,因這石潭之水源於石縫之中,吸天地之精華,清甜甘醇,故魚兒肥美味鮮,養得這方土地上的兒女個個俊美無比,羨煞鄰村多少眼光。那張傻兒也因護魚有功,長大後又一直守護在徐村,保護村子平安,後封為張將軍,至今仍在徐村的山廟裡被供奉。

徐村還有一座被過往司機稱作「神山」的脈金山,常年封禁,植被豐茂,古木參天。從青板去徐村,翻過恩長嶺,脈金山頓時躍入眼帘,它濃密的喬木林與周邊長滿灌木的山林截然不同,顯得特別高大神秘。以前常有過路司機說「這是一座神山。」

脈金山雖不是「神山」,卻也有著神秘的傳說。自古以來,在脈金山的古木林中,不允許任何人在山上葬墳。村民也不允許上山砍伐樹木,但流浪者和乞丐卻可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徐村本地人要到十幾裡外的高山深谷中去砍茅柴,卻讓流浪者和乞丐在自家門口的來龍山上撿拾粗壯的棍子柴,體現了徐村人悲天憫人的情懷。徐村人對脈金山的這種情懷讓外界難以理解,無形中也增加了脈金山的神秘色彩。

脈金山更神秘的是藏寶的傳說。有人說,脈金山其實就是「埋金山」的諧音。徐村以前是一個富裕之地,有「九代沒穿過蓑衣」之說,至今在當地仍流傳著「水流水不響,黃金三萬六千兩」的故事。說的是祖上為避戰亂,將三萬六千兩黃金埋在一個有水的地方,但具體在哪裡,誰也不知道。歷代以來,不光徐姓子孫在尋找這個寶藏,凡是知道這個傳說的人都對此頗感興趣。甚至連先祖的墳墓都被盜墓賊光顧,幸好層層疊疊的青石板壓得嚴嚴實實,盜墓賊才沒有得手。脈金山因山高林密,陰暗瘮人,平時膽小的人不敢單獨上山,儘管有「埋金山」之說,盜墓賊卻也無從下手。

其實徐村本地人更傾向於寶藏埋在某個井裡。因為「水流水不響」,應該是泉水噴湧的地方。但村裡幾口老井也沒發現異常,幾次把老井裡的水抽乾,也未見井壁上有什麼暗道機關之類的東西。時間久了,人們對寶藏一事就漸漸淡忘了,只當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直到有一天,村裡有個人提出了「水流水不響,黃金三萬六千兩」的新解,人們才恍然大悟。他說:「祖上流傳下來的並不是真的有黃金埋在地底下,而是告誡子孫後代要好好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原來「水流水不響,黃金三萬六千兩」是要求我們低調做人,踏實做事,埋頭苦讀,博取功名。

不管脈金山有沒有寶藏,它永遠是徐村人心中的一座「神山」。(徐和生)

相關焦點

  • 橫峰地名故事之劉客人家
    劉家是個小村莊,坐落於青板鄉西北方向3.5公裡處,葛溪河東岸田畈上,屬徐村村轄,只有二十幾戶人家。別看它村子小,卻是徐村建村最早的村子。村人大喜,在此安家落戶,開墾河灘,村子以姓取名,叫劉家,河灘改造成良田,叫劉家畈上,對面的山就叫木魚山。
  • 橫峰地名故事之蓮塘
    清初,建昌府蘇氏遷入,因野水塘長滿蓮藕而得村名。 蓮塘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植被豐茂。嶺上曾建有涼亭,傳說涼亭竣工以後,青板鄉的金雞、霞陽兩村雞不鳴狗不叫。兩村族長找來懂山水流向的先生,先生說是天堂嶺蓋的涼亭壓住了龍脈,於是兩村便花錢將涼亭買下拆掉,從此兩村又聞雞鳴狗叫了。
  • 橫峰地名故事之二:劉源坑
    秀才就對大家說:「我知道你們不相信秤的神奇,今天我送一桿秤給你們村,你們要大秤還是要小秤?大秤可以把山上的大石頭稱起來,小秤只能稱細小的金銀。」大家聽秀才要送秤給村裡,不約而同說大秤好,因大秤可以稱很大的東西。秀才讓老者代表村民挑選,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這桿秤大,一會兒又說那杆更大。這時候有個眼尖的人看到秀才用來掛旗子的木桿也像是秤,就問秀才是什麼。秀才說這桿秤可以稱很重的東西,需要幾個人一起抬著稱。
  • 故事:民間故事聽友詭事兒-徐女士的故事
    大家好歡迎收聽民間故事聽友詭事兒徐女士的故事,徐女士的小女兒初中畢業那年暑假期間,女兒覺得在家呆倆月很可惜,就和同學一起找了一份發廣告的工作,七月十四那天她的同學家裡有事沒能去工作,到了下午下班時她說她感覺膽小,她們的經理說把她送到葛村橋那裡,讓徐女士去葛村橋那接她,徐女士早早的就在橋頭等她,等接到了女兒,就往家裡走,可剛剛過了橋,徐女士的女兒指著橋頭西邊的河堤上的楊樹說,那有很多人在說話,有穿長袍的也有穿現代服裝的,男女都有,差不多有十來個人,可當徐女士看去的時候,一個人都沒有,她說那些人說話聲音很大
  • 膠東地名故事精選之三:棲霞縣城的南門裡舊事
    ▶編者按:地名文化博大精深,一個看似平常的地名背後,往往承載著一段深厚的歷史。接下來這段時間,我們會精選一些膠東地名故事,以饗讀者。郝懿行還是一位圖書收藏家,一生收藏圖書達萬冊之多。其夫人王照圓也是一位熱愛經史和癖好校書之士,曾以「平生要做校書女,不負鳥衣巷裡人」詩句自勉。
  • 從「白田」到「玉田」的地名由來
    「玉田原名白田,有關玉田地名的由來,民間曾有這樣一段傳說且說此時的北平有個姓徐的員外,為閨女訂親,欲覓一佳婿。雍伯素聞其千金賢淑,欲要為妻室,於是請媒人前往說親。從此以後,「玉田」這詞風光無比,文人墨客愛用此詞入句,地方命名者用之為祥
  • 民間故事:徐先生
    石家的二弟媳某氏,向來狡猾,暗地裡在銀子中夾了不少銅錢,不讓徐先生看見。不一會兒,炭火通紅,屋上響起風雷,屋頂上的瓦被劈碎了好幾片。徐先生罵道:「這爐中肯定有假銀子摻雜著,以至觸怒了鬼神。」經過仔細盤問,果然如此。這時石家上下因此驚駭折服。接著,徐先生將銅盤放在空中,口中呼道:「丹來!」
  • 故事:古代故事——鄭任,徐信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裡說,京城有個姑娘嫁人後總是尿床,被婆家退了婚,改嫁後還是一樣。於是沒人願意娶。,盧生聘之矣。母怪而叩之,答云:「見女奴攜朱紅餘桶至,誠不自覺其遺也。」後嫁一客官為晚妻,此官位至尚書,女封夫人。以恭賀事,隨眾命婦入宮。盤桓良久,偶腹脹。宮女引至便處,見朱紅餘捅,方悟其夢。徐信建炎三年,皇帝去健康,軍校徐信和妻子晚上出來逛街,在茶館裡稍事休息。有個人多次偷看他妻子。徐信有些奇怪,就帶著妻子離開。
  • 地名及傳說(老家記憶之二)
    這裡面嵌了老家的五個地名。當地最高的山叫鶴山,山上有廟,曾經香火鼎盛,在我縣東部的雲筆鎮一帶頗有名氣。山下平壩裡一個小山頭叫鳳凰包,曾建有道觀,就在街道的北面。我的老家就在壩下二道臺階的河谷裡,後邊的山叫青頂山,大約是遠看山頂上樹林茂盛吧。山下有梁,逶迤延伸,酷似一匹彎腰的馬,當地土語就叫騸(音)腰馬,而且都說這是我們那裡的好風水。
  • 鐵西地名故事之:瀋陽鼓風機廠
    【瀋陽地名故事】好一陣兒沒寫老廠子了,因為吧,有人說啦,說小旮你成天說這些東西,怎麼發現全是廠子沒了的呢,成天整陣悲壯好麼?你能不能整點兒人家現在廠子還有的?我合計半天回了一個:我吧,膽兒小,說人家現在有的廠子好吧,肯定老多人說我,收人家多少廣告費啊,我還冤。然後我說那些沒了的廠子吧,是不落埋怨,但是人家又說我悲壯。可咋整。
  • 地名故事:仙子腳的傳說
    地名故事仙子腳的傳說
  • 故事:他出手幫助了一對夫妻,幾日後村中遭遇大火,他卻毫髮無傷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6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一則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夥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李財主一看是鎮子衙門裡的徐某,也不敢再為難,便應了此事。眾人對徐某的慷慨相助是讚嘆不已。不久,人群散去。徐某在農村老家多留了幾日,本打算第4日一早就回衙門。
  • 山陽地名故事「高壩臥牛山與石頭人」
    山陽地名故事【高壩店的由來】!縣城東邊的高壩店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鎮,它的名字是怎樣得來的?這還要從明朝說起。以上圖文摘自山陽地名故事一書編輯:蕭十一郎 劉衝
  • 閬中地名故事——大屏山
    閬中地名故事這下蒲巡官就質問「老道」:「你身為修道之人,是以慈善為本,怎麼懂得兵法呢?你到底是什麼人?」這「老道」沉著冷靜地說:「蒲巡官,你問我是什麼人?現在我就實話告訴你,我就是你要抓的那個共產黨人。」蒲巡官頓時緊張起來,不知所措。「老道」卻不慌不忙地說:「蒲巡官,你現在要抓我,要殺我都隨你的便,反正我這條命就在你蒲巡官的手裡了。」稍時「老道」又說:「不過你蒲巡官也應該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哇。」
  • 流傳襄陽的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故事 原型 地名
    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傳說故事在襄陽,不少地方都傳說有金黃(金華 金花)小姐的故事。網絡配圖與金黃小姐有關的地名現今,襄陽有不少與金黃小姐有關的地名俗話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之說。營盤村東南邊有琵琶山、虎頭山,西邊有萬山等,是襄陽城的天然屏障,營盤村處在要塞之地,是過去兵家必爭之地和安營紮寨最理想的地方。傳說,官兵採取「圍而不打」的戰術把金黃小姐的人馬圍困在襄陽城內三年零六個月。義軍糧草所剩無幾。金黃小姐想出了一條退兵計策。
  • 于都縣小溪鄉的地名故事
    第二節 需巖需巖,位於小溪鄉桃枝村東南,與利村鄉洛村村交界處香臺寺之南有涵虛洞,之北有木犀巖。木犀巖所在懸崖上有數款崖刻,猶顯珍貴。之東有天然形成的「太極」,分指東西,魚體是陰山的巖石互相咬合而形成。其溪流從期間划過,真鬼斧神工。在其間的崖壁上有鑿刻的「釣巖」「釣臺」,且見數米長的小字崖刻。
  • 大東地名故事之:追憶「新光機械廠」
    【瀋陽地名故事】又挺長時間沒寫瀋陽這些大廠子了,說實話有點兒吃力,因為現在當年廠志留存的並不多,而小旮還不喜歡上來就沉芝麻爛穀子的講一大堆,這樣年輕人也根本聽不懂,我說了除了說誰誰看以外,對所有人了解這些廠子好像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 民間故事:張富貴和徐半仙 故事很精彩 看故事的你更j精彩
    非凡說說,每天分享民間小故事今天我們講一個張財主與徐半仙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在河北省武安市有一個大財主。大財主姓張,算是富甲一方,方圓幾百裡的土地都是他家的。張財主真是高興在城裡邊有一個算命的先生,人稱徐半仙
  • 【南曉鄉野故事】很少人知道的南曉託天坡故事!
    (託天坡村頭)託天坡在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的西北部,是曉元村的一個小村屯,人口約250人,與大塘鎮的那徐、初時王姓兄弟最多,共有九兄弟,因而佔據的田地最多,村裡常因田地不均而大吵,甚至大打出手,從沒安寧之日,何、馬、曾姓人口最少,苦爭不下陸續搬遷而去。
  • 聊齋故事:村中怪事頻發,先有蛇妖化形入村,後有嬰孩離奇失蹤
    女子雖然全身髒兮兮的,但看上去並不像逃荒之人,反倒是像自己刻意為之。雖然有很多疑惑,但村長還是讓她進了村子,並將最接近村口的空房子安排給了她,自從女子一進村,村裡的狗就叫個不停,叫喊聲中夾雜著一絲恐懼,村子罕有生人,引起狗吠也是正常的事情,此事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