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人物系列:柳放歌(小說)

2020-10-10 三少爺的鑑


從初夏開始,每天早晨六點,小城辰河大橋上便會走來一個老人。他肩上挎著一個小包,步子不快,背微駝,遠遠看去,仿佛扛著一個魚簍,極像是到河邊去的釣魚者。

這個人就是柳放歌。


柳放歌不是去釣魚,他是去鍛鍊身體,或者準確地說是轉悠。肩上的「魚簍」,其實是個小音箱;雖然聲音放得特別大,但在他聽來,也是縹緲輕柔,一點也不擾民。然而,附近的人卻受不了,特別是有些愛睡懶覺的年輕人,都塞了耳朵,或者把頭蒙在毯子裡,甚至從靠窗邊的臥室跑到客廳的沙發,心中雖然刀槍並舉,卻懶得伸出窗子來大罵。

——柳放歌的名字就是這麼得來的。

最難受的,是柳放歌放的歌曲不是港臺天王天后們唱的,更不是《中國好聲音》,而是山歌和紅歌,除了時間隔得非常遠的《南泥灣》或《一條大河》,便是空間隔得非常近的本地民歌《太陽出來紅滿坡》或《桅子花兒開》。

好在柳放歌雖然走得比較慢,但總有走過去的時候,只要不遇到熟人——因為柳放歌會停下來聊天,——大約十分鐘左右,柳放歌便走遠了,音樂聲就消失了。

剛開始,還有人誤以為是晨起的大媽們在音樂聲鍛鍊身體,便推開窗子看,想找到地方然後出去跟著鍛鍊。然而,看到是柳放歌后,人們心中便不免有些失望。


不過,無論是罵也好,埋怨也好,柳放歌都聽不見。無論是多麼清脆響亮的尖叫唾罵聲,都無法穿越小音箱發出的「歌聲」,何況柳放歌年齡大了,耳朵還有點背。

柳放歌最愛去的地方,是河邊的旗山。山不高,坡度卻有些陡,他只好走兩步停一下,走得久了,就坐在路邊亭子的座椅上喘氣,然後喝兩口水。

就像能掐會算一般,柳放歌爬到山頂時,太陽便升起來了。他就坐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望著山下的小城,顫顫巍巍地打開自己挎的小包。包是「百寶箱」,有手機、礦泉水、手電筒、老花鏡、降壓藥,一個毛巾,兩件衣服,一團揉得皺巴巴的餐巾紙,甚至還有一張寫著大字的紙條,寫的是親人的電話號碼。

柳放歌摸到了老花鏡,戴上了,開始眯著眼睛尋找自己的住處。他覺得看不大清楚,便放下眼鏡,把身子往前傾,似乎這樣就能將眼前的景致看得清晰些。他首先找到的是山下河邊的良玉廣場,廣場上塑著小城明末巾幗英雄秦將軍的塑像。提起秦將軍,可是當地著名人物,據史料記載,她是唯一載入二十四正史並單獨作傳的女將軍,曾三次北上勤王,四次平定周邊叛亂,將小城打造成遠離戰爭之苦的世外桃源,保護了附近州縣將近二十萬人的生命。據說,戰爭最終停息後,整個四川省剩下的人中,小城人口就佔了將近三成。

柳放歌把目光往右邊移動,最後再確定自己在城南社區的租賃房。幾分鐘後,他的目光會從那個租賃房出發,沿著新車站、桃花大道往東走,翻過那些高低不一的大山。雖然他的眼睛看不清遠處的風景,但他的目光依然在移動,最後他會盯著一個地方,雖然陽光刺得眼睛直發疼,但他依然瞪大眼睛看著那裡。

那裡,有他的老家,也有他太太的墳墓。

在鄉下,柳放歌是個文化人,出身書香門第,祖上幾輩都有人考取功名,雖然最強的只是考了個舉人,但最差的也是秀才。60年前,柳放歌在南京一所大學畢業後,回到鄰縣縣城當了中學教師,娶了一個美麗的女教師。柳放歌稱女教師為太太,女教師也稱他先生,這都是文化人的稱謂。兩人說話也是輕聲輕語,似乎生怕影響了牆上灰塵的睡眠;偶爾還會來句洋話,像英國人說的「達令」,還有日本話中的「沙揚拉拉」。總之,兩人非常恩愛,一唱一和,互相尊重,日子過得甜甜美美。柳放歌做飯,太太便拿著普希金的詩歌朗誦,看到忙不過來,就放下「普希金」去當下手;太太洗衣服,柳放歌也會拿著一本小說,跟電臺播音員廣播連載小說似的,讓太太也能洗衣共聽。


不過好景不長,沒過一年,柳放歌被打成右派,整天被人批鬥,遣送回到小城鄉下「勞動」。美麗的女教師似乎嚇壞了,非常堅決和他劃清了界線,離婚後迅速嫁給了一個大字不識的屠宰場工人。

回到家鄉後,雖然純樸的鄉親們不再批鬥柳放歌,對他也比較關照,看到他典型的書呆子相,拿不慣鋤頭、掄不動犁頭,便讓他跟一幫小孩子放牛,工分不像孩子們折半,一律記滿分,這可是鄉下最輕鬆的農活——因為放牧的孩子,最小不過才四五歲。但柳放歌心情很是糟糕,特別是和美麗的女教師離婚後,柳放歌更是萬念俱灰,和鄉親們說話,經常說的都是一句讓人聽不懂的臺詞:「希望,猶如肥皂泡一般地破滅了。」

這時,柳放歌遇到了相伴一生的太太。

太太當時正是二八年華,剛從小學畢業,因為家窮,父親去世,就沒再上中學,回到家裡當了農民,幫助母親掙起了工分。從大人嘴裡,太太也聽說過柳放歌的遭遇,但她關注更多的,是柳放歌的大學生經歷,還有他放牧時經常拿的書,關注的次數多了,不免就多了幾分仰慕。

其實柳放歌放牛是不稱職的,因為經常拿本書,雖然認真放牛,但也常常沉醉在書上,忘記了照看好牛。那牛很有靈性,初到山林時,吃起林子裡的草,顯得十分認真,一旦柳放歌看書入了迷,它便悄悄地溜到附近的莊稼地,吃營養更豐富的莊稼。村子裡專門負責照看莊稼地的張果老遠遠看見,便會迅速飛過來,旁邊放牛的孩子也會拍起手板唱起山歌找樂子:

「牛吃莊稼不要錢,

今年吃了明年賠。

……」

往往這隻有兩句的歌還沒唱到三遍,柳放歌也沒完全反應過來,張果老便氣喘籲籲地跑來了。被抓住現行的柳放歌只好把書一扔,自認倒黴,在張果老皺巴巴的記錄本上簽字畫押,承諾年底分糧食時扣除。

等張果老一走,柳放歌就開始用言語教訓那牛,那牛卻湊上頭來,用鼻子拱那本書,瞪起一雙銅鈴大的眼睛看著那字,這下倒讓柳放歌發愣了,隨後恍然大悟:「你是說,你喜歡莊稼就像我喜歡書一樣?」旁邊看熱鬧的孩子,頓時笑得幾分鐘都伸不直腰。

在孩子們眼裡,柳放歌就是這麼好笑有樂子。久而久之,村子裡的人也覺得柳放歌離婚後神經有些不正常。但在二八年華的太太眼裡,柳老師並不好笑,他只是對讀書太認真了些,就像自己的母親想多掙點工分,多在自留地裡種點莊稼,天黑了都還不回家一般。

漸漸地,太太莫名其妙愛上了柳放歌。天長日久,這種單相思便催發了膽量,山村少女的潑辣與大膽便顯露了出來,經常找柳放歌借書看。

再後來,有些羞澀的太太將心裡話給母親說了,母親自然不同意。但太太鐵了心,非柳放歌不嫁,甚至還和母親大吵大鬧。母女倆對峙了整整大半年,最後做母親的不得不退步。

一年後,柳放歌和太太結婚了。雖然太太文化低,但柳放歌讀的一些書,太太還是能看懂的。不過,那都是小說,對於普希金之類的詩歌,或者唐詩宋詞甚至元曲,太太就一點也不懂了,只是偶爾能和柳放歌談談小學時學到的幾首詩,比如「輕舟已過萬重山」「一歲一枯榮」。

但在柳放歌看來,太太也有文藝細胞,擅長唱山歌和紅歌。於是,柳放歌便向太太拜師要學歌。太太的臉一下子紅了,心裡卻十分滿足。

柳放歌是典型的歌盲,不僅音唱得不準,還經常忘記歌詞。不過,柳放歌學歌的態度是端正的,每天都要求太太教他唱幾遍,雖然常常是一年學不會兩三首,但看到太太很滿足的樣子,柳放歌心裡便找到了當初跟女教師一起的甜美感覺。

就這樣,在歌聲的薰陶下,柳放歌和太太始終恩恩愛愛。在最艱苦的日子裡,即使春節沒有肉香,但兩個人的歌聲始終會響起——雖然吃的是青菜豆子,柳放歌也會笑眯眯地說:「孔老二聽到一種叫《韶樂》的歌聲後,三個月都不去想肉的味道是啥子味道。我是聽到太太唱歌,就像是在吃肉一樣甜蜜。」

後來,柳放歌平了反,回到城裡繼續當了教師。柳放歌便要太太一起到城裡生活,太太卻不同意,說:「你那點死工資,還不如我在家餵幾隻雞、幾頭豬?何況孩子們要讀書,上大學,怎麼夠?」

太太死活不肯進城,要在鄉下做農活。柳放歌急了,拉起太太滿是幹繭的手,笑著說:「正因為工資少,我買不起收音機,所以要太太免費唱歌。」


準備進城讀書的孩子們也在一旁起鬨:「就是呀,有媽媽在身邊,我們每天才能吃到好飯菜。您總不會那麼狠心,讓我們每天吃著老爸的麵條去學習吧?」

太太一聽,也笑了。因為她知道,柳放歌經常自稱會做飯,特別擅長做一種飯菜,那自然就是煮麵條。

太太進城後,一家人全靠柳放歌的工資過日子,生活自然很艱苦。但一家人在一起,還是過得有滋有味。每到周末,柳放歌便會帶著一家人到野外,專程慰問太太,讓她在龍河邊、旗山下開一場歌唱會。

後來,幾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再後來,孩子們在外地找到了工作,成了家。

但這時太太卻病了,患上了喉癌。聽到消息後,柳放歌立刻就呆了,痴痴亂亂地想:「要是當初不要她給我唱歌,是不是就不會得喉癌呢?」

手術後不久,在清明節前一天,太太還是去了。臨死前,她拉著柳放歌的手,說:「柳老師,我知道你肯定不會再娶,但我要你發誓,你一定要好好活著,好好照顧自己。沒事,就聽聽我愛唱的歌。」

柳放歌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說的話也沒有頭緒:「這是什麼天理啊?原以為我大你十多歲,我會走在你前面的。太太,我……我……我……」

柳放歌就像做錯了事的小孩子一般地哭著,任由太太用手慈愛的摸著他的腦袋。幾分鐘後,柳放歌覺得太太的手不動了,立刻哭得更厲害了。

太太去後,孩子們要柳放歌搬到重慶、成都去生活,但柳放歌拒絕了。孩子們又問他需要什麼,柳放歌便要了一個小音箱、幾盤太太愛唱愛聽的紅歌和山歌。

從此,柳放歌便一個人在城裡獨自轉悠。他似乎沒有太多的朋友,不打麻將不跳舞,也不愛和一幫老爹老太一起散步逛街、聊天吹牛。除了爬山看家鄉,他只在大街小巷裡走來走去,樂此不疲。到了晚上,回到家裡,他便輕輕哼著民歌,實在記不住歌詞了,便翻箱倒櫃地找出一本文化館編的小城民歌集,跟著歌詞慢慢地哼。

最難得的是,柳放歌學會了做飯。他模仿的是太太的鄉村菜清淡做法,步驟和作料的分量都跟太太完全一致,以至於孩子們回來吃了一頓,根本不相信柳放歌是才學會的,開著玩笑埋怨他深藏不露。

——因為在孩子們看來,老爸那飯菜的味道,跟母親做的味道幾乎一模一樣。

柳放歌傻傻地聽孩子們「批評」,心裡像被什麼刺了一下。

偶爾,在小城轉悠的時候,柳放歌也會遇到前妻也就是那位退休回到小城居住的女教師。在柳放歌看來,雖然歲月流逝,但女教師的外貌一點都沒變,只是聲音變得出奇地大,好像隨時要找人吵架打架似的,並且在偶爾引用唐詩宋詞之餘,常常漏出幾句屠宰場才聽到的粗話髒話。

柳放歌從不覺得孤獨。只是有一次在小城將軍廣場看人們跳壩壩舞,他突然從旁邊的板凳上站起來,顫顫悠悠地直往隊伍裡擠,擠到最中間的明末巾幗英雄秦將軍塑像下,揉揉眼睛一看,才發現周邊沒有一個人像太太,心裡便空空落落的。

回到家裡,柳放歌戴上老花鏡,寫下了一首七絕,隨後付之一炬。

夜空中,那首七絕隨風飄逝:

孤城陋室皆音容,

白髮入心相思濃。

比翼連理隨夢來,

此愛綿綿萬千重。

(如有喜歡寫作、歷史、地理、旅遊和電影的老師朋友,歡迎有空關注我,謝謝!)

相關焦點

  • 北方小城,一個過來人的回憶
    燈塔的下面,是流過小城的松花江,與江依偎的,是昔日的小城。江水過後無痕,小城的記憶常在! (註:阿蘭的紀實小說系列,在本期起,暫告一段落,待作者陸續整理出來,會同讀者見面。在這裡,代作者感謝今日頭條的編輯老師,感謝各位熱心的讀者。作者的聯繫方式附後。)
  • 北方小城,一個過來人的回憶(之三)
    歲月可以改變小城的容顏,但淳厚依然,美好依然! 南 城 的 那 些 事(紀實小說) 阿 蘭小城的城南,就是那條著名的大江。不知道小城有沒有過南城門、南城牆,反正小城裡的人呢,都愛叫緊挨著大江的那一片兒地兒為城南。
  • 採擷古驛小城的記憶(8)
    採擷古驛小城的記憶(8)——鄭義研(8)大黑山上的那口井的傳說在古驛小城通遠堡,沒有人不會知道大黑山,因為她就那麼雍容壯美地矗立在我們的視線。必須把井口填上,否則按照這種情形流下來,整個小城必將成為一片澤國所在地方將招致滅頂之災。於是日本人便請來雙泉寺的和尚在此做起了道場。他們焚香擺祭,磕頭跪拜,並且專門從當地糧庫調運大量的白面,並混合著當地的黃土,經過好一番折騰,終於把這個海眼堵住了。並立碑留念,以示後人。
  • 「小說閒談」《三體》人物系列1(葉文潔、白沐霖、汪淼)
    接之前的經典詞句賞析,現在開始人物系列葉文潔一切由她開始一切的一切從眼睜睜看著父親被打死,到後來自己經歷的一系列事情,葉文潔對這個世界絕望了,她不認為人類自身能夠解決現有的問題。既然世界已經腐壞,那就讓其他文明來拯救我們吧,打破重建也無妨!
  • 「小說閒談」《三體》人物系列2(史強、伊文斯及ETO)
    繼續人物系列……史強史強是書中的一個亮點,作為前兩部當之無愧的第一配角,相信他在粉絲中的人氣不會低。史強這個人,當過兵、打過仗,退伍後做了二十年的警察,舉止粗魯,差點被開除出警隊,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了不少壯舉。
  • 「小說閒談」《三體》人物系列4(羅輯、莊顏)
    繼續人物系列……羅輯玩世不恭的智者是歷史造就了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歷史?每次想到羅輯,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句話。對於這樣一個英雄人物,誰還有理由去斥責她?累了,就放下吧。 莊顏誰沒有夢中情人?可你愛的那個人,是真實的嗎?
  • 「小說閒談」《三體》人物系列3(三體人、面壁者)
    繼續人物系列……三體人思維透明的世界是怎樣的?但是ETO沒看到三體人的精神已經發展到一個極端(或許ETO知道,但他們自己也是極端)。三體人為了整個文明的生存,從來不怕犧牲,他們會因為自己的某種行為拖延了文明的步伐而感到愧疚,自動請求死亡。三體人中那位和平主義者說過,他們是金屬般的精神,沒有感情,只是理性地去做任何事情。
  • 「小說閒談」《三體》人物系列5(章北海、維德)
    接上,人物系列……章北海沒有被選中的面壁者如果說有人是面壁計劃之外的面壁者,那無疑是章北海,從來沒有人真正猜透他的心思有人說羅輯、章北海和維德是《三體》中三個靈魂人物,暫且不說這說法合不合適,維德的人氣非常高,這是肯定的。如果是平時生活中,我肯定不會喜歡維德這樣的人:固執、冷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是在小說中的那種情況下,這些偏偏成了他的優勢。
  • 「三生三世」系列中出現那些神獸妖怪(上)
    唐七所創作的「三生三世」系列,構建了一個顛覆我們固有認知的神仙體系,他筆下的人物原身有的據說脫胎於《山海經》,作為一個從小就被各種妖怪故事洗禮的「亂彈君」決定對將這樣的著名IP下手,整理「三生三世」系列的那些大小神獸妖怪們的前世今生,一窺他們的真實起源。
  • 奧運小城,我家的故事
    當時的大姑父是年輕的國軍軍官(黃埔六期畢業,家是山東某地望族),英俊瀟灑的年輕軍官騎著高頭大馬執行搜查任務到祖宅,一眼瞥見閨中大姑,張家口市內,大境門、堡子里(現在的張家口堡),都有我祖上的房產。,有詹天佑的塑像,有百年京張鐵路的真跡,還展現了小城機械工業的歷史。
  • 北方小城,一個過來人的回憶(之五)
    小城不大,熱鬧不少。比如,在街頭賣"大力丸"的。雖然不見得有什麼療效,但人家也確實在推銷過程中,下了一定功夫。比如「油錘灌頂」「仙人摘桃」,不下點真功夫,還真的很難引來看熱鬧的人們,當然,也就無法賣出「大力丸」.
  • 隋唐英雄系列小說中三大絕世高手:姜松、薛英、東方伯
    隋唐英雄系列小說塑造了眾多的英雄人物,諸如賈柳樓四十六友,四猛、四絕,隋唐十八條好漢等,個個英姿颯爽,武藝高強,徵伐沙場,戰績輝煌。這些英雄人物,有的歷史上真有其人,有的則是虛構而出,隨著隋唐英雄系列小說、評書、戲曲的傳播與流傳,他們被大眾所知曉,成為世人在茶餘飯後閒暇之餘所津津樂道地聊天對象,將他們的英雄事跡一代代往下相傳,如此一來,使得世人誤將許多虛構人物當作歷史人物看待,崇拜有加,諸如羅成等。
  • 「萬物」系列小說改編劇《萬物生靈》,豆瓣評分9.2
    英國Channel 5(英國第五頻道)播出的6集電視劇《萬物生靈》,由冰冰字幕組翻譯壓制。目前該劇豆瓣評分9.2。《萬物既偉大又渺小》是「萬物」系列小說之一。他所著的「萬物」系列小說,榮登《紐約時報》榜首暢銷書。
  • 【初中名著《西遊記》重點情節+相關人物形象點評】(上)
    :歡迎大家來到 ,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西遊記》中的重點情節概述+主要人物形象點評【關於作者】吳承初中語文名著《西遊記》重點情節概述及主要人物形象點評】(上),明代小說家。這部小說奠定了吳承思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與價值。
  • 金庸先生筆下的真實歷史人物(《鹿鼎記》篇)
    金庸先生的小說,蘊含了歷史的同時也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學;借組獨特的武俠文化語言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歷史終歸歷史,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鑑於現今許多人將《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來述說,因此寫下這篇文字,以區別真實的歷史中與金庸筆下人物的真真假假。
  • 安利:熟男熟女系列 《惹火》
    《惹火》——何繾綣書評:最近新追的小說之一(連載),熟男熟女系列,人物形象的設定挺有意思的,外科醫生✘鑑情師,剛開始我也不知道鑑情師具體是做啥的,後來才發現,就是表面意思,女人在結婚之前請鑑情師檢定是否可以結婚,本文的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排雷:俗世男女,七情六慾,雙潔黨慎入(文案如題)。
  • 閒書推薦(一) 奇幻巨著《時光之輪》
    一提到奇幻小說,普通人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到《冰與火之歌》。由書改編的電視劇 權力的遊戲大火,大大提高了《冰與火之歌》的知名度。我們學校裡的《冰與火之歌》可是熱門中的熱門,光看每本書的破損程度就能直到同學們對這套書的喜愛。然而,在國外知名度不低於《冰與火之歌》的《魔戒》系列、《時光之輪》系列,借閱的人卻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是全新的(更不用說其他系列的奇幻小說了),真是令人唏噓。
  • 故事:小城相親故事(尾聲)
    但經過她的一番述說,讓那些零零碎碎的邊角料形成了一個個有頭有尾的整體,時間、地點、人物在她口中被正式統一起來。缺失的部分得到了補充,完整的情節被進一步延展,有些謠傳在她口中被證實,而某些事實又被宣布為謠傳。每個故事都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極強的時代感。她終於軟綿綿地倒了下去,滿臉幸福地躺在他懷裡,聽著他熾熱的胸膛發出的催眠曲,酣然入睡。
  • 理想境人物系列:張亦仙(中國作協扶持小說《九仙橋》之一)
    坊城人覺得柳橋下的張醫生很像穿越而來的那個縣誌上的人物,加上張醫生偶爾也說自己叫張義先,便把這個古色古香的名字戴在他的耳朵邊一直晃蕩。張亦仙的中草藥,除了在小城醫藥公司批發外,還有幾味藥的採制十分嚴格,必須親自到鄉下去採藥。出坊城往東十九裡,有個村莊叫葫蘆灣,村外狐狸大坡上,有一片據說種於民國初期的止咳樹。每年四月清明節前後,張亦仙必定會在頭天晚上關了藥鋪門,和高橋月背著口袋來到葫蘆灣,找農戶借宿。第二天一大早,當太陽剛剛從東邊露臉,老兩口便和僱來的農戶一起,採摘樹上的新葉。
  • 《鬼吹燈》系列作品的巔峰對決
    主要內容是盜墓尋寶,是一部極為經典的懸疑盜墓小說,這部小說也迅速成為了圖書銷售排行榜的榜首。這部小說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大概就是書中一個系列形式的文字冒險故事,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它是網絡文學中最好的作品,也是網絡小說的巔峰之作,字裡行間帶著濃濃的專業範兒。作者在盜墓考古方面專業知識之豐富,讓人嘆為觀止。真假混雜,作者虛構了一個盜墓的傳統和一套行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