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小城,我家的故事

2020-10-19 吉人吉言吉祥68

今年國慶探親,聽說很多以前的故事……感覺真是應證了那句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圖中風車前留了大片的空地,因為那裡曾經是祖上的房產院子……[捂臉]這裡是祖上的票號產業,就在大境門門口處。

粉碎「四人幫」時,我還是個小孩子。後來,知道父親在幫助大姑撰寫大姑父的平反申訴材料。也是在那時候,聽父親說起在大境門門口處那個票號宅子裡的故事。

當時的大姑父是年輕的國軍軍官(黃埔六期畢業,家是山東某地望族),英俊瀟灑的年輕軍官騎著高頭大馬執行搜查任務到祖宅,一眼瞥見閨中大姑,便託人求親要明媒正娶做太太。

爺爺一不敢得罪兵爺,二來覺得也算是不錯的家事婚姻,又有大媒人便同意了,於是大姑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國名黨軍官太太。我見過大姑當年的彩照:旗袍、口紅,波浪大捲髮,扶著花盆、花架,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

好像是七歲的時候,見過一次大姑父,高高的個子,挺拔極了,進門的時候要低一點頭才不至於碰到門框,頸肩部從來都是挺拔的身姿。文革期間被趕回山東老家,當地人也沒有為難他。他跟著傅作義將軍起義,還認識烏蘭夫,可惜沒有等到最後的平反……

大姑和姑父,一生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後來抱養了一個女孩。

只是知道,大姑帶過的手套、穿過的襪子,一般都是白色的,即使舊的不能再舊,也從來都是乾乾淨淨的白色。她還做得一手好菜,是個講究人。父親和大姑的關係特別好,一樣地講究和乾淨。

這次回家才聽說,爺爺曾經是當地商家說一不二的會長,和日本人談判的首席代表,為談判喝過辣椒水……

據說爺爺口才好,會算盤,一度被推崇為民間法官之稱,經常說和各種糾紛問題。家裡是有幾個行當的生意,比較有底蘊,還養著戲班子,所以家裡無論男女都很會臭美一下啦[捂臉]

或許,只有張家口老城區的居民,才知道「鬧不機密」的語義。

張家口市內,大境門、堡子里(現在的張家口堡),都有我祖上的房產。堡子里的房子後來是小姑姑住著,我們小時候常常去玩的。

這次,我和老王同學還特意去看了看,但記不清幾號院了。在那年那月的張家口,堡子里的房子,相當於北京中南海附近的CBD……[捂臉]

小時候見過的場面,這個叫煤坯,還有帶模子的那種。這種勞動一般要安排在五一、十一的日子,叫做脫煤坯。

再之前的祖上,據說可以和山西某家一樣生意通達內蒙。但到了爺爺那一代已經在衰敗,又趕上了戰爭年代……

這裡是「四門洞」,上圖是頂部,下圖是其中的門洞的一個方向。

呵呵,歷史就是這樣的厚重,而對於個人來說,生命又是那麼短暫、那麼脆弱,仿佛只是那麼一瞬間…

工業文化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是小城老火車站附近改造工程,有詹天佑的塑像,有百年京張鐵路的真跡,還展現了小城機械工業的歷史。

工業軸承

一代商賈會長之後,不會討價還價,慚愧;

一代機械央企之後,不明機器設備,慚愧;

一代地礦系統之後,不懂地質礦產,慚愧;

…………

我們傳承了什麼?我們又失去了多少?

城市地標

花盆裡種了香菜,疫情改變生活

親情永遠在身邊

家用烤串機

小城的京城元素

小城的京城元素

奧運小城的藍天白雲

冬奧小城秋景

相關焦點

  • 我的小城故事
    在新和小學時上到二年級,老師參加文化大革命,整天不是鬥這個就批哪個,對上課好像沒有什麼興趣,倒是對整像我父親這樣的人和出我家的洋相蠻有激情。我對學校發給的課本沒什麼印象,則是對母親訂的"小朋友"雜誌情有獨衷,刊物上那些同齡小朋友畫的畫讓我如痴如醉,母親也因勢利導讓我學畫,加上她睡前總給我講一下"白蛇傳"裡的許仙,描述她所理解的凡人仙境。
  • 小城的故事
    小城有個名字叫新區,新區很小,小到只有五平方公裡,但卻是一個市府所在地。小城叫新區,當然就年青,上個世紀的1984年才有。在那之前,這個地方只是一片荒郊野嶺的所在。在那之前,小城所在的縣城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地方,叫興寧,但那邊只是山窩中的一小塊平地。縣改市時,因那邊全是大山,政府就決定在這個傍鐵路、通公路、有水路的地方建市區。
  • 小城故事,巴江生活
    石林是座小城來石林,我帶你在巴江邊走走,講講這小城的故事,如果你不嫌嘮叨與瑣碎的話……
  • 冠軍就要喝奧運之酒
    這些古希臘的神話故事,輝哥自然是知道的,此時,看著站在眼前的大力神,他知道,古希臘歷史上第一屆「奧運會」就要舉行了,這一年是公元前776年,也是古希臘紀年的開始。當晚,底比斯國王在王宮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慶祝酒神與大力神的勝利,並宣布將女兒嫁給大力神,並且規定,從此以後,每四年舉辦一屆「奧運會」,得到冠軍的人可以飲奧運冠軍之酒……
  • 大理故事 | 棲居小城
    他們似乎已經從更高的層次和意義上,懂得了如何珍愛生命、珍愛生活、享受人生,成了幸福棲居小城的新一族!是啊,能揮手告別到處漂泊四海為家的日子,安定地棲居到小城裡來,當然不失為一種幸福。也許是因為受到別人的影響吧,有時候,我也曾想:當時自己購房時,市場上為什麼就沒有一百四五十平方米的單元式套房呢。
  • 冠縣小城夜故事·擺攤兒
    小城城西有一條小河,小河兩岸是此起彼伏的高檔小區,附近有一個新建的「美術灣廣場」,它的原名好像不叫美術灣,而這個名字卻很容易讓人記住,所以很多人也管它叫美術灣廣場。 在這座小城裡擺攤,人們始終都是圍繞著小孩子賺錢,幾乎每個廣場都離不開小孩子的身影,更離不開關於孩子的吃喝玩樂。 初五偶爾在想,下一個風口會是什麼?抓住了風口,才能抓住機遇,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可惜初五沒有那麼好的經商頭腦,既不聰明,也不會算計。
  • 北方小城,一個過來人的回憶(之三)
    松江悠遠,小城淳厚。歲月可以改變小城的容顏,但淳厚依然,美好依然!小城的城南,就是那條著名的大江。不知道小城有沒有過南城門、南城牆,反正小城裡的人呢,都愛叫緊挨著大江的那一片兒地兒為城南。大江啊,他信步的從北方省的東南方走來,不曾做過盤旋和停留,但卻單單的在小城的城南這裡,多情地慢下了腳步,似乎探頭探腦的在窺視著小城。並且就在這裡彎了過去,一頭向著北方,而後,又在離小城城北不大遠的地方向東去了。
  • 我42,小鮮肉28,小城充斥我們的傳說
    還沒遇到劉帥前,我就是小城一大焦點,不管走哪,婀娜細腰上都會落滿男人們的眼球。我披著玫紅色披風往街頭一站,就是別人眼裡的有故事神秘女人。一方面色男們誇我漂亮性感,另一方面,關於我這個中年美婦的各種流言蜚語也開始飛遍小城每個角落。
  • 揚奧運精神展風採 植名校夢想育英才——閬中市川綿外國語學校第一屆冬季運動會開幕
    閬中市川綿外總校長唐德富等候在火盆旁,親自點燃熊熊烈火,將奧運精神播種在川綿外的熱土上,將奧運精神植入川綿學子的心中,挑戰自我,追求卓越。揚奧運精神,圓名校夢想。
  • 故事:小城相親故事(尾聲)
    人們無不專注地聽著,像是聽著一個個離奇的故事。這些故事本身並不新鮮,往往是就地取材,在本縣內人人皆知。但經過她的一番述說,讓那些零零碎碎的邊角料形成了一個個有頭有尾的整體,時間、地點、人物在她口中被正式統一起來。缺失的部分得到了補充,完整的情節被進一步延展,有些謠傳在她口中被證實,而某些事實又被宣布為謠傳。每個故事都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極強的時代感。
  • 故事:小城相親故事(5)
    一夜之間小城就被大雪覆蓋,他們在雪裡玩起兒時的小遊戲,手腳變得熱乎乎的,相互把熱量傳給對方。在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關係當中,激情與安全感同時並存,劉娜常常沉浸在激情裡無法自拔,從不敢審視那由熟悉建立起的安全感。它仿佛是被默許的,註定的,天然存在的,同時也可能被輕易摧毀。
  • 呼蘭河傳:小團圓媳婦死了,因為她在一座生病也不看醫生的小城
    這確實不是一條河的傳記,依照我看後的感覺,更覺得它是一部控訴這河邊小城——呼蘭河人們愚昧無知的小說。呼蘭河本是一座相當封閉的小城,唯一的進出就是:老胡家的大孫子媳婦跟人跑了、有二伯說的關於俄國毛子進入小城,胡亂砍殺的事情,其實一點新意也沒有,但正是因為它的封閉,恰好保留了當時中國一些落後的思想及風俗,能給我們提供資料,讓我們當時中國落後挨打的根源……團圓媳婦,它是舊社會封建婚姻制度的產物,通俗來說就是童養媳。
  • Better:每一個故鄉裡的小城
    不禁慨嘆,這些年,這座小城經歷了什麼?記得小時候,每一條河都會在暖陽的照映下格外的「流光溢彩」,那潺潺的水聲和著蟬鳴,是童年裡最動聽的回憶。而今,這一片又一片的長草,霸佔著大大小小、寬寬窄窄的河,硬是讓這些河退變成了枯燥無味的深溝。
  • 北方小城,一個過來人的回憶
    燈塔的下面,是流過小城的松花江,與江依偎的,是昔日的小城。江水過後無痕,小城的記憶常在! (註:阿蘭的紀實小說系列,在本期起,暫告一段落,待作者陸續整理出來,會同讀者見面。在這裡,代作者感謝今日頭條的編輯老師,感謝各位熱心的讀者。作者的聯繫方式附後。)
  • 故事:小城相親故事(2)
    劉娜聽著後方傳來的腳步聲,穿過這個她在此生活了29年的小城,一切都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縣城有過半人口都在外打工,城市的建設與其說是當地人服務,不如說是為了在這短暫的幾天給返鄉人員營造一種置身大都市的感覺。可它終究是留不住人的,留在這裡人時刻想要逃離,在掙扎彷徨之中熬過無數日夜,久而久之也便悉聽尊便了。「父親」,她在心裡默念了一聲,轉而又把他當成一個死去已久的人。
  • 小城人物系列:柳放歌(小說)
    從初夏開始,每天早晨六點,小城辰河大橋上便會走來一個老人。他肩上挎著一個小包,步子不快,背微駝,遠遠看去,仿佛扛著一個魚簍,極像是到河邊去的釣魚者。這個人就是柳放歌。他就坐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望著山下的小城,顫顫巍巍地打開自己挎的小包。包是「百寶箱」,有手機、礦泉水、手電筒、老花鏡、降壓藥,一個毛巾,兩件衣服,一團揉得皺巴巴的餐巾紙,甚至還有一張寫著大字的紙條,寫的是親人的電話號碼。柳放歌摸到了老花鏡,戴上了,開始眯著眼睛尋找自己的住處。他覺得看不大清楚,便放下眼鏡,把身子往前傾,似乎這樣就能將眼前的景致看得清晰些。
  • 小城故事之——我居然愛上了越劇
    那氛圍,瀰漫著濃濃的小城大愛的文藝味兒。縣城有兩個電影院,相距三百米左右,好看的電影得兩個影院接龍似的放映,才能勉強滿足如饑似渴的觀眾需求。可這是我和我的同學的真實故事。我這個愣頭青呢,買票帶混入,看了五場《紅樓夢》,說不出個所以然,就是覺得好看好聽,院子裡小夥伴看兩三場的不在少數。這得益於小時候隔壁一個躲避著街政(即居委會)和紅衛兵監督,偷偷給我們講了無數遍《紅樓夢》的「舊知識分子」許婆婆,讓我們可以輕鬆「入戲」。
  • 採擷古驛小城的記憶(8)
    採擷古驛小城的記憶(8)——鄭義研(8)大黑山上的那口井的傳說在古驛小城通遠堡,沒有人不會知道大黑山,因為她就那麼雍容壯美地矗立在我們的視線。必須把井口填上,否則按照這種情形流下來,整個小城必將成為一片澤國所在地方將招致滅頂之災。於是日本人便請來雙泉寺的和尚在此做起了道場。他們焚香擺祭,磕頭跪拜,並且專門從當地糧庫調運大量的白面,並混合著當地的黃土,經過好一番折騰,終於把這個海眼堵住了。並立碑留念,以示後人。
  • 九十年代北方小城裡的高中生和跑車及通緝犯的小故事(上)
    三十年前,我在北方的一座小城裡讀高中。對此,小城裡的人們也似乎司空見慣,處變而不驚了。沒什麼大不了的,日子還不是一樣的繼續著。那時候我就是操場上談話的中心,這和我從小喜歡講故事多少有點關係,今天我依然有這個習慣,可惜聽眾遠沒有當初那麼執著了。那天晚上,夜風還是像以往那麼吹著,空氣中還殘留著一些白天的燥熱,可是我多少感覺到了有些不同。
  • 短篇小說:小城詭事
    小城詭事4月28日勞動節假期前夕,安宜這個小縣城從縣內堵到縣外的高速,汽車挨的密不透風,半個小時都沒開出十米。堵車的長隊不時炸起一聲鳴笛,焦急煩躁的情緒在滋生蔓延,每一秒被拉長到了極致。車門一個個打開,不少人出來透口氣,來一根煙解乏或者稍微遮擋放一下水。太陽罩頂,沒喘幾口氣整個人就被烘熱了,悶熱煩躁下抱怨粗口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