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家族群裡傳出一個消息,我堂叔因病去世了。我的心裡頗有些難受。
我有好幾個叔叔,就數這個堂叔年紀小。他比我只大三歲。由於年齡相仿,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玩,因此,我對他的性格比較了解,關係也不錯。這麼多年了,我回趟老家總是匆匆忙忙,很難撞上他,也沒有和他聯繫過,可以說,我們彼此都比較陌生了。
堂叔是個憨厚老實的人,有一門手藝在身,是個泥水匠。現在,泥工在老家那邊工資也挺高,幹一天活也能掙兩三百,比在城裡混不會差。他沒有和我們一樣進城安家,聽說閒時還是會背著電瓶去電魚,但電不到什麼魚了。
記得在年輕時,我們都在老家待著,就數堂叔最勤快,一有閒就背著電瓶在小溝小河裡電魚。他們家每天都有魚吃,吃不完的還可以賣點錢。相對而言,我們這些看他電魚的人就顯得要懶一些。我母親對我說過:「你看人家禾根,多勤快,田裡一上來就去電魚了。」
曾經,我也萌生過買一個電瓶來電魚,但膽子沒他大,看他電魚時聽見帶電的杆子在水裡噼噼響,總覺得不安全。有的人就是在水裡電魚時觸電身亡的,對此他不以為然,說只要穿了絕緣的靴子就沒事。
可能是他在電魚方面確實有經驗,從沒見他觸過電。
有老年人在背後說,像他這樣電多了魚不好。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電魚不像用網撈魚,不管大魚小魚一觸到電就活不成,有些小魚還沒指甲大,堂叔是不要的,讓它們漂在水面上。還有,電魚時凡是觸到電的小蝦、青蛙、水蛇,都難逃一死。也就是說,高壓電所到之處,水下生物,難有生者。
老年人心慈,說電魚不好,大概指的是殺生太多吧。
自從有了堂叔一樣的電魚人,小河小溝裡的魚的確是越來越少。之前,只要稍微勤快點,隨便在一條小溝裡都能捉到半桶魚。家家都有魚吃,還吃不完,賣也賣不到錢,只好曬魚乾。如今,電魚人都不用下水,不用一身泥,站在坎上伸長竹竿便能把水裡的魚電死一撈,再多的魚也會被電光。
老年人說電多了魚不好,這是委婉的說法,不像有的人心直口快,說這樣殺生會遭報應。報應一說,當然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想這樣憤然的人應該是覺得魚都被電魚人電去了,自己沒得魚吃的緣故吧。
堂叔不到五十歲就患病死了,這讓信奉「人在做,天在看」的人發出了感慨,說這是必然。對於這種說法,我不以為然。如果真有報應,當年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屠殺了多少無辜的百姓,他們那個小島早就荒蕪人煙了。
不說這個,此時,我所想的是,要不要回老家給堂叔上柱香呢?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就此事,我特意打電話徵求了一下母親的意見,到底她一直在農村生活,對於現在農村人的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比較了解。
母親是這樣回答我的:可去可不去。
在農村,沒上六十歲的人去世被稱之為命不好的人,願意去燒柱香的人也少,而在輩分上,堂叔還是堂叔,到底是我的長輩,要不要回老家一趟呢?母親給我這道選擇題讓我有點為難。
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母親時,母親似乎有些不屑。她說,現在這類事情大家都不怎麼在意了,家屬也不希望村裡人全去,簡簡單單安葬了事。
聽母親的口氣,那就是說,而今的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淡泊了。母親說,那有什麼情感,村裡沒幾個在家,一年到頭也難打個照面。別說是堂叔,就是親叔叔過世有的侄子都沒有回老家。
我愕然了。
母親直截了當地說:如果這次你回老家去燒了香,等我們百年之後,他們也就會回來了。這就是相互之間的事,感覺沒什麼意思,也沒必要這麼麻煩。
接下來,母親又給我說了件事情,令我更加無法理喻了。
母親說,我大娘過世了,那邊都沒一個人到娘家吱一聲,就這樣安葬了。
大娘就是我母親的同父異母的姐姐,也是血親。小時候,每年春節我們都會去大娘家做客,最喜歡喝大爺釀的老酒和炒的黃豆。只是大娘和舅舅處不來,早年就斷交了。我家和大娘家沒鬧什麼矛盾,漸漸地也少有來往。
再怎麼樣關係不好,大娘過世了,這麼大的事都不向我們說一下,我感覺大娘的兒女們做得不對,甚至有點過分。
大娘過世了,但我依然記得她的音容笑貌,她是個和藹可親的老人。我就是不明白,為何親兄弟姐妹到頭竟然成了陌路人,竟然到了如此冷漠的程度。
相比大娘而言,我們家和堂叔家的親緣關係自然更要遠一些。大娘過世沒通知我,堂叔過世他家裡人也沒通知我,只是群裡在說這件事,我有必要回老家燒柱香嗎?我很猶豫。
猶豫不決的同時,我又有所感嘆,如今的農村真不像以前了,人與人之間缺少交流,親情在流失,隔膜越來越深,何時能破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