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2020-07-31 嚴Sir讀書

《小偷家族》這本書,是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桐獎得主電影《小偷家族》的原著小說。是枝裕和親自執筆,通過文字的方式,完整的講述了一個社會邊緣群體的故事。

電影固然有其自身的優勢,但也有不足。與讀書相比,讀者的焦點和思考,很大一部分會被演員的形象、演技和光影畫面所吸引,進而忽略是枝裕和的創作意圖。

重讀小說之後,突然對是枝裕和創造這個臨時拼湊的組合,有了不同的理解。在劇情上,書籍並沒有大幅超越電影。但人物內心獨白和心境變化,是枝裕和用文字,給出了更詳盡的詮釋。

在文字當中,是枝裕和將焦點對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透過這個特殊家族的命運,質疑血緣關係對羈絆的阻隔。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人:血緣觀念的質疑,代際關係的矛盾,是對現實的妥協

《小偷家族》這本書所構建的故事並不恢宏,也沒有複雜的劇情。是枝裕和把焦點投注在人與人之間,從代際關係入手,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的折射出,當今高速發展的日本社會裡,那些隱藏在角落的「瘡」。

①母女關係:對血緣觀念的質疑

在我們過往的認知中,信代第一次和阿治準備將「誘拐」回來的小女孩有裡歸還回去時,就從年幼的有裡身上,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有裡的父母這樣看待有裡:

「那小東西也不知道是誰的種。」

「我也不是自己想把她生下來的。」

而信代的母親對信代如出一轍:

「不得不生下來養大的孩子,不會是這樣的。」

儘管與母親血脈相連,兩個人都仿佛源自於一個成年人失誤產生的後果。哪怕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但自己的存在,是不被對方承認的。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幼時遭受母親的家暴,成年後遭受丈夫的家暴。信代寧死都不願意看到有裡再走一遍自己走過的路。儘管信代竭力保護,有裡最後還是被發現,並被送回原先那個殘酷的家庭,繼續遭致漠視與體罰。

最後面對警察的審訊,信代發出了直指核心的質問:

「把孩子生下來就算母親了?」

《小偷家族》通過母子之間的關係,無情的揭示了一直以來人們深信的血緣關係,在時代車輪下的不堪一擊。單純的血緣關係,不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般堅固與可靠,有時反而被利用,成為人對人實施暴力的權力和藉口

華裔女作家在她的小說《小小小小的火》中,提到一對上流社會的夫妻和一個社會底層的單身母親,通過打官司爭奪一個女嬰的撫養權。最後,法庭將女嬰判給了在經濟和社會地位佔有絕對優勢的夫妻。

小說的最後,同樣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母親的定義是什麼?是血緣關係還是愛決定了母親的身份?」

信代和有裡的悲慘命運,映照出了當今時代的陰影。在這個陰影之下,母女之間的親情,逐漸被人的私慾、經濟條件、社會地位當外在條件所稀釋。人性中的善與愛,沒有跟上社會與時代高速前進的步伐。

這是這個時代的軟肋,是枝裕和藉助信代與有裡,戳中了它。在這個高速發展,物慾橫流的社會裡,維繫親情紐帶,創造人與人之間羈絆的血緣關係已經力不從心。是枝裕和在警醒世人,僅有血緣,遠不夠定義羈絆。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②父子關係:被時代遺棄與尋找出路

時代的軟肋,不止於母女關係下的親情缺失,還有依託父子關係暴露出的,子一代與父一輩之間的牴觸與轉變:父一輩被時代遺棄,子一代尋找出路。

這種牴觸與轉變,是通過兒子祥太心境的變化一路鋪展開。

父親阿治人已到中年,卻無一技之長,偶爾去工地清潔垃圾。他唯一會的就是偷竊,於是便教還是孩子的祥太一同行竊。

祥太起初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是非意識,在一次教妹妹有裡行竊的過程中,被店主的一句話,點燃了內心質疑的火苗。祥太后來拒絕再與父親阿治一同行乞。

為了保護妹妹,他獨自行竊,結果被超市員工發現。他逃跑過程中受傷,被送往醫院,最終導致整個小偷家族的暴露。事後,祥太自己被送往孤兒院,小偷家族徹底分崩離析。

細細品來,會發現,是枝裕和將子一代與父一輩之間的矛盾衝突,隱藏在了這對溫情的父子關係之下。

科技迅猛發展,上一代人的知識水平,被社會遠遠拋在了後面。阿治所代表的以偷竊為生的社會邊緣群體,他們面臨的喪失家庭、丟失工作等問題,日本社會無法解決。他們淪為了社會機器的廢棄零件。被拋棄,成為這類邊緣人群的命運。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作為子一輩的祥太,無法繼續依靠已淪為社會邊緣人群的父輩想要獲取新的人生機遇,必須踏過前人。

祥太對父親的形象越來越牴觸,因為他明白,唯有擺脫這樣畸形的家族關係,拋棄親情,才能進入新的生活階層。

「我的故意被抓到的········」

祥太的忍受著失去親情,失去父愛的巨大痛苦,做出了「離開」的決定。既保護有裡,同時又不惜承受家族消散的代價,主動結束這種生活。

那種悲傷,從文字中撲面而來。這是被拋棄的父一輩的蒼涼與悲傷,被時代拋棄的群體的悲哀。而父親阿治與兒子祥太,在車站的訣別,暗示著被拋棄的父親和獨自前行的兒子。

祥太所代表的子一代,對社會規則做出了妥協,被逼著走上了絕路。

這種子一代與父一輩之間的矛盾,是時代更迭的產物。父輩所象徵的權力,被時代和科技無情地拋棄,而適應時代的子一代,只能獨自前行。《小偷家族》中的這對父子,意味著社會問題的解決,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父親角色,註定被埋沒與遺忘。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02 家:臨時拼湊的家族,並非永恆的「烏託邦」,卻能孕育僭越血緣的「超家族」

①小偷家族的「烏託邦」,散漫遊離的「偷」生,最終會被制度收編

這個小偷家族的每個邊緣人,起初相聚在一起,都是因為生存。

奶奶初枝年輕時被丈夫拋棄,兒子遠離她。阿治為了保護遭受丈夫家暴的信代,來到這裡。亞紀是初枝的丈夫後來組建的家庭中的孫女,妹妹出生後,獨佔了父母的愛,別家庭排斥。祥太被親生父母遺棄,有裡被母親大罵,遺棄在門口走廊不管。

都是各自家庭裡那個多餘的人,是他們最大的共同點。他們就是社會中的一群遊牧民族,獨立與這個現代社會體系之外,聚集在一起過著散漫遊離的生活。

儘管躲在同一個屋簷下,當作一個彼此生存的烏託邦,卻也滋生了憂患:缺失了對彼此之間的互相約束。臨時拼湊的這個烏託邦,脆弱到一點點現實的壓力,都會加速群體成員之間紐帶的斷裂。

當有裡剛剛加入時,眾人皆高舉反對的旗幟。面對亞紀的白吃白喝,信代意見很大。亞紀甚至一語道破這個家族的天機:

「每個人不都在啃奶奶嗎?」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書中有一個小黑魚的隱喻,一群小黑魚齊心協力,幹掉金槍魚。祥太一直以為大家是一群彼此團結的小黑魚。然而,當奶奶突然去世,阿治一番思量後說:「

「這裡一開始就沒有奶奶,我們家裡一共只有5個人。」

公然抹殺自己曾經親人般的存在,讓祥太感受到這個生存的「安全區」受到了侵犯。隨後,阿治毫不留情的侵佔了奶奶的退休金,並翻出了自己窺覷已久,奶奶生前藏著的「私房錢」。

小黑魚的故事,變成了一種諷刺:一條魚的死亡,身體會成為其他同伴的養分。現實的冷漠與無情,已經侵蝕到他們的「烏託邦」。這群小黑魚,依然生活在冰冷的海洋深處。

而這個不依託合法婚姻與血緣關係的「烏託邦」,最致命的隱患,是它不被制度允許的現實。

隨著祥太故意被抓,這個隱藏的家徹底暴露。信代入獄,亞紀和有裡被送回以前的家庭,祥太自己也被送往孤兒院。

這個偷生的家族,最終被制度收編。擊碎這個「烏託邦」的暴力,是人們對散漫的恐懼,和對成為被規訓的社會個體的渴望

《小偷家族》的難得之處在於,是枝裕和不從人倫道德層面評判,他通過書寫一個集體的消亡,向我們展示個人與社會的矛盾,和生命個體的無奈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②臨時的拼湊,也能孕育新的羈絆

在這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裡,無論是個人或是家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敵人。6個不符合家庭基礎,無血緣關係的人被撮合在了一起。看似不合理的家庭,卻在相互包含和諒解下,不僅形成了一種妙不可言的共存,而且孕育出了新的羈絆。

由於不存在血緣關係,這個小偷家族中的尊卑秩序被打散,這等於消解了父權家族中森嚴而牢不可破的等級觀,模糊了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支配與被支配的地位。

比如,這個家裡有奶奶、孩子與父母,他們也各自身處不同的年齡層,但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他們大多時候仍然直呼對方的名字。這是普通家庭裡是不被允許的。

初枝、亞紀、阿治、信代、祥太、有裡,這一個個鮮活的名字,賦予了他們更多的自由。正因如此,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與尊重,更容易在這個家庭的成員之間蔓延、滲透

又比如,在日常家庭裡,少男少女們更願意將自己對異性萌生的性慾,向自己的朋友吐露心聲,而不是對父母坦白自己的私密。因為家人會更多以長輩的姿態說教、橫加幹涉甚至嚴厲禁止。

但在這個小偷家族裡,阿治與祥太,像朋友一樣,肆無忌憚地談論這些話題。

「用不著害羞·····男人都喜歡咪咪,老爸也超級喜歡。」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阿治並沒有扮演一位古板而嚴厲的「監護人」角色,而是以平等的姿態,與祥太互動溝通,解除他在這個年齡段的煩惱。

由於信代有著和自己及其相似的疤痕,有裡在她手臂的疤痕處輕輕的揉。兩人的疤痕,不僅代表了身體上的傷痛,更隱含了殘酷而不堪回首的過往。

能夠如此彼此之間,不忌諱的展示自己的傷疤,等於與對方分享彼此身體和心靈最柔軟的地方。

信代想著自己30年前的經歷,緊緊的摟著有裡,臉貼著臉說到:

「愛你的話,應該這樣。」

彼此的傷痕,讓她們成為同類。同類的意義,不在於區分彼此,而是探索能關聯彼此的方式。傷痛,也能締結超越血緣與倫理的羈絆。

就如同阿治邊指著胸口,邊笑著對亞紀說的那句話:

「我們是這裡連在一起,不是這裡。」

6個人拼湊出的小偷家族,表達出了隱藏在現實的縫隙間的溫情,創造出了與現實世界背離的親密。打破父權的尊卑,分享彼此的傷痕,這些都成為孕育超越傳統家族的新羈絆的土壤。


《小偷家族》:為了這份羈絆,請讓我做回一個小偷


結語

是枝裕和的這本《小偷家族》,極大的克制了對日本社會的不滿態度,沒有赤裸裸的強烈抵制,也沒有誇張的讚美,而是通過一個奇妙的社會邊緣人組合,透視人與人的關係變化,一個家族的消亡,冷靜客觀的批判現實。

《小偷家族》的願望,並非想要構築一個簡單、掙脫現實的理想世界,而是重新梳理何為家族,羈絆的本質。

如果沒有真實的羈絆,哪怕擁有血緣關係,我也寧願做回那個家族裡的小偷。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我們一無所有,只有愛
    就這樣,我邂逅了是枝裕和。其實比是枝裕和更火的,是他的作品。《小偷家族》可以說是與《霸王別姬》並肩齊名的作品,同樣得到了金棕櫚最佳影片的加冕。一在觀看《小偷家族》時,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放下三觀。因為在這裡,真的很難說清誰對誰錯,人人都有難言之隱。
  • 《小偷家族》:貧窮不是人生的悲劇,喪失了愛的能力才是
    --《小偷家族》折磨人的除了痛苦,還有希望。是枝裕和真的是一個很會折磨人的作者。我在看《小偷家族》這本書時,貢獻了自己生平看書最多的一次眼淚,書的後半部幾乎都是哽咽著看完。《小偷家族》實在是擁有希望與痛苦的兩大折磨。作為人間三部曲之一的《小偷家族》,沿襲著是枝裕和前面二部關於家人與愛的淡淡述說。
  • 我是一個小偷
    每次走到街上,街上的小孩會拿石頭砸我,嘴裡喊著「小偷,趕緊走。」 我確實是一個小偷,上次我在藥店偷了一盒藥,藥店老闆追著出來大喊抓小偷,然後我被幾個人抓住。 他們掐著我的脖子,大罵著小小年紀學人偷東西,在我的屁股上踢了幾腳後就走了。
  • 我與小偷鬥智鬥勇的故事
    第一回,我上車,除了坐車的一塊錢什麼都沒帶。從起點站坐到終點站,自我感覺一路平靜。但是在終點站下車時,發現褲子裡多了張字條:「一個大人出門一個子兒都不帶,丟不丟人啊。小偷公司敬上。」第二回,我揣了個破錢包,裡面裝了一毛錢。到了終點站後,發現錢還在,錢包裡被塞了張字條:「我們不是乞丐,請不要侮辱我們的職業,謝謝。——小偷公司敬上。」
  • 一個小偷帶來的美好夜晚
    自從寫作老師推薦了「觀止」這個APP,每天都要讀上幾篇,我就像個書蟲,一頭扎在這些文章裡,不想出來。今天讀的是黑井千次的《小偷的留言》,是篇短小精悍的小說。原本開頭寫的有些嚇人,配上文章題目,先入為主的覺得內容可能不太友好。但越往後看,越覺得歡樂,原來是來偷東西的小偷,東西沒偷成,卻幫這家主人收拾了房子,讀完之後,不禁笑出聲來。
  • 小偷與失主的通訊
    愛人下班知道我手機被盜就安慰我,沒事,或許是落在家裡哪個角落了,我打個電話叫叫它,沒準兒就找到了。一邊說一邊撥通了我的電話。額?怎麼還能撥通!我搶過愛人的電話準備好好羞辱一下小偷,沒等我說話對方就撂了。
  • 小偷和奇葩男
    某天,清晨,我在擁擠的西二旗換車,車上已經水洩不通了,還有人往上擠,我站在司機邊上,戴著耳機,自得其樂。突然有人喊,師傅(司機)把門關好了,別開!說話的是車外一個年輕的帥哥,他拿出證件一類的東西在司機面前一晃,公交車聽話的變成了一個與外面隔絕的長方體,車內的人茫然、疑惑、也有人竊竊私語。
  • 小偷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我鄰居被偷,小偷和屋主卻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我鄰居家進了小偷,家裡沒什麼好偷,他就把煤氣瓶給偷了。當他扛著煤氣瓶就要出家門口時,剛好遇到屋主回來。他也不像普通小偷一樣,扔了煤氣瓶,撒腿就跑。而是鎮定地說:"大哥,這是你房子啊,我還不知道呢。"接著,他不慌不忙返回廚房,把煤氣瓶放回原處,然後把煤氣管接上:"大哥,煤氣瓶弄好了,你可以繼續用了。
  • 故事:聊齋故事:一個小偷以及一個大盜的故事
    (重溫聊齋系列268篇《某乙》) 話說城西的某乙,曾經是一個小偷。因為在《聊齋志異》裡,不光彩的人為了避諱,都不留姓名,故此叫做某乙,但是為了敘述方便,姑且給他取個名字,叫做聊齋乙。 聊齋乙的老婆擔驚受怕的,害怕某一天聊齋乙被抓住,不但要坐牢遊街,而且一輩子的名聲也壞了,還會連累她受辱。她常常規勸聊齋乙金盆洗手,改行幹一些別的正經事。
  • 「被陽光遺忘的角落」:三個關鍵詞解讀《小偷家族》的三重深意
    :這裡有一位年輕時被小三奪去了家庭的奶奶,還有一對幹著偷盜營生的夫妻,以及他們「偷」來的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外加一個得不到原生家庭關愛,離家出走做援交工作的女孩。這個跳脫人們理解之外的「家庭」,還有這幾個心中有愛、卻道德感缺失的人物,都出自是枝裕和筆下的《小偷家族》,在小說發表之前,這個故事已經在之前一年先搬上了大熒幕。
  • 我是小偷的故事
    朋友注意了些日子,接下來好幾天沒有發現口袋裡少錢,過了一段時間又少了,朋友氣急了,在確認了仍然是雙胞胎弟弟拿的錢,就選擇了下班、放學的時間,給雙胞胎弟弟的胸前掛了個紙板,紙板上寫了四個字「我是小偷」,然後就把雙胞胎弟弟推到門外,說讓大家都看一下,你是小偷。
  • 小說:老人進城錢包卻被小偷偷走,不料,小偷打開錢包卻泣不成聲
    可在去城裡的路上,他的錢包卻被一個小偷給偷走了。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個小偷打開錢包後,卻突然失聲痛哭起來。這件事還得從頭說起。王大爺做了一輩子農民,每天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靠著幾畝薄田養活老伴和三個孩子。王大爺是三代單傳,所以一心想要個兒子,兩個女兒的相繼出生不僅讓王大爺格外失望,還加重了家庭負擔。
  • 大道理---小偷的好意
    有一天,一個小偷盯上了一個富裕人家,他想去盜竊一些值錢的東西,最近他窮得手上一個子都沒有了。他到富人家看了一圈,發現這家人養了一隻非常兇悍的駒。大凡富裕人家都是如此,他們將狗視為財產的保護神小偷沒有放棄,打算再去觀察一下地形,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下手的機會。他故意從富人家門口經過,可是那隻狗特別警惕,沒等小偷靠近就躥了出來,虎視眈眈地注視著他,衝他狂叫不止。
  • 我在七十年代看到對待小偷的經歷
    這幾天新聞有針對媒體「昆明一超市員工抓小偷致其輕微傷,被索賠6.6萬,且被控非法拘禁」的報導,我來說說我的經歷。記得小時候七十年代吧,抓住小偷扭送到派出所,那會的派出所不像現在設施齊全,也沒有汽車,得市局派車將小偷拉走,這段時間,把小偷銬在派出所大鐵門鋼筋棍上,遇到大夏天太陽光曬的小偷受不了,人們誰路過都可以打小偷耳光,經常是你一個B鬥我一個B鬥地抽,打得多了,派出所的人說別打壞就行。這種行為會讓看到的人不敢動賊心,有以一懲百懲千的作用。
  • 遭遇小偷的故事
    1今夜刷抖音,三個小偷覬覦一個單身女生的房子,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前來偷盜,突然報警器鈴聲大作,小偷落荒而逃。可能是對單身女生的擔憂,對在黑夜使壞的小偷的厭惡或一絲絲恐懼的情緒的刺激,我的思想意念突然回想到多年前發生在我家舊屋的令我卻後餘生之感。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個暑假,老公到天津去出差,我和女幾本打算放假休息幾天,便去天津和老公會合,一家三口去旅行。
  • 小說:小偷半夜入室盜竊,家中只有一個小女孩,小偷卻驚叫著逃跑
    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結果後來有人說,那個小偷當天晚上就去公安局自首了!這件事真的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小偷去自首,說明那天晚上聽到動靜的人沒有聽錯,那,到底發生了什麼?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一定要查出真相。我先去被竊的那家,看看能不能從小孩子嘴裡知道什麼。當時可能是人多,小孩子膽子小,就算知道什麼也不會說。
  • 為什麼把小偷叫做「三隻手」?
    我們現在把「三隻手」稱為那些偷雞摸狗的小偷一類型的人,三隻手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為「偷東西的人」。幹這些偷雞摸狗勾當的小偷被人們稱為「三隻手」,這是為什麼?但是,他認定金子一定被他們中的一個藏了起來。尤克裡奧說:「把你們的第三隻手都給我伸出來。」伴隨著普勞圖斯喜劇的流傳,「三隻手」也就成了對小偷的稱呼。
  • 小偷也戀愛
    我進入一個陌生的聊天室跟一個陌生人無聊的聊了起來,他說他叫楊彥沙,他告訴我這是他的真名,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相信他,他告訴我他在江南的一個小城。他告訴我他的身高體重,還說他長得很帥。我們聊的很一般,他告訴我他是一個小偷,我相信。我就問他,做小偷怎麼樣?他說沒什麼意思,他說他不想以此致富,他不參加任何盜竊團夥,從來都是獨立作業,很小心,每個月他只偷七、八百塊錢,比工薪階層收入少。
  • 清代老人一念之仁放走小偷,幾年後小偷移走一個屍體,救了他全家
    人有善念,天必從之,明代時有一個人叫俞仲良,天性善良,為了坦蕩。有一次家裡大宴賓客,酒席中有一個窮人,偷偷把宴中的銀酒杯藏在袖子裡,準備帶走換錢。俞夫人在屏風後面看到這一幕,就去告訴了俞仲良,這是當場抓住,想必也無法抵賴。但是這個窮人名聲可就毀了。俞仲良對夫人說,你看錯了,咱們的銀酒杯我昨晚弄壞了一個,這不是咱們家的,夫人將信將疑,沒有派人抓住這個窮人。
  • 小說:小偷偷走殘疾大爺的錢包,打開錢包的那一刻,小偷後悔不已
    劉大爺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進城來看病,卻在公交車上的時候不幸被一個小偷給盯上了。結果一個不注意,錢包就被小偷給偷走了。可那錢包裡裝著的可是他的救命錢啊!而與此同時,那個偷走他錢包的小偷,卻在打開老人的錢包後,看到裡面的東西,頓時捂住嘴巴,失聲痛哭起來,然後後悔不已。而這邊,老人的女兒聽說了此事,趕緊報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