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平府(今邯鄲市附近)有馮姓父子二人,家窮運氣又不好,家裡的老妻和兒媳先後去世,只剩下馮老頭和馮生兩個光棍一起過活。
馮老頭為人耿直固執,一心供馮生讀書,期望兒子將來能考個功名,給家裡改改運氣。
馮生年少喪妻,眼瞅快30了,父親因為家裡窮,也不考慮再給他張羅娶媳婦的事,每當夜深人靜,馮生常寂寞苦悶。
這日夜晚,馮生讀書疲累,走到院子仰望夜空,夜風清冷,繁星閃爍,馮生想起自己孑然一身,不禁又長籲短嘆起來。
他突見一美貌年輕女子,立在他家東牆院頭向這邊看,馮生問她是誰,女子只是微笑著不搭話,馮生叫她過來,女子害羞低頭不動,但也似乎也捨不得走。
馮生再三邀女子,終於說動她,女子借步梯子下到馮家院來,只見她面容嬌俏,身材苗條,自稱是東邊鄰居的女兒,名叫碧玉。
馮生見她嬌俏可親,喜愛異常,便跟她說個不停。碧玉也非常傾慕馮生的學問,低著頭害羞地聽他講話,兩個年輕人像久別重逢的老友般,聊個不停。
從此後,碧玉常晚上過來跟馮生相會,沒多久兩人陷入了熱戀,恩愛無比。
一天夜晚,馮老頭起床解手,經過兒子窗前,聽到裡面有男女談笑的聲音,扒窗戶一看,本該讀書的兒子正跟一個不認識的美貌女子聊得熱火朝天。
這下可把馮老頭氣著了,把兒子叫出來大罵:「你這逆子,不好好刻苦攻讀,到學會了浪蕩,被外人知道,不壞了你一輩子的名節!」
馮老頭罵完自己兒子,又轉身罵房間裡的碧玉說:「你是誰家的姑娘?不守婦道!大半夜跑男子房裡聊天,成何體統!我們家不要這種既玷汙自己,又玷汙別人的女子!」
以後這馮老頭便留了心,碧玉再來,他就辱罵不止,兩個正在熱戀中的年輕人,哪經得起這樣辱罵。
碧玉流著眼淚對馮生說:「你父親這樣說我,讓我很慚愧,我們這樣既無父母之命又無媒妁之言,私相授受不能白頭到老,你我以後還是不要再見面了。」
馮生哪裡捨得,忙說那我去你家提親,明媒正娶你進門。
碧玉一副一言難盡的樣子說:「我家家境不好,你父親肯定看不上,勉強進來少不了他朝打暮罵的,鄰村衛家有一女子跟你很相配,這有紋銀40兩,送你做聘禮,我們有緣再見吧。」
碧玉姑娘放下銀子,不顧馮生的一再懇求,傷心地決然離去,從此再未出現。
馮生後到東邊鄰居家打聽,鄰人卻說從沒見過叫碧玉的女子。馮生如失了財寶一樣,痛苦很久。
遍尋不著,便對碧玉姑娘死了心,馮生跟父親商量去鄰村衛家提親之事,並不敢提碧玉給銀子的事。
父親一聽連忙擺手,說那衛家姑娘出名的賢惠美麗,那衛老頭就等著嫁姑娘賺聘禮呢,咱家一窮二白,拿什麼當聘禮呢?
馮生一聽內心不免埋怨:明知家裡沒錢給我娶媳婦,那還把送上門來的好姑娘罵跑了。
沒辦法,馮生不指望父親,自己借了一套好穿戴和馬匹,到隔壁衛家提親。
果然馮生在衛家見到了溫柔美麗的衛女,滿心歡喜,而衛老頭也果然提出要豐厚的聘禮。
馮生趕緊將40兩銀子奉上,說這是給衛家的聘禮,衛老頭很高興,當即答應了這門親事。
馮生回家後跟父親謊稱衛家看上了馮生斯文有才,願意把女兒嫁過來,滿足了馮老頭既想娶清白人家女兒,又不想出聘禮的願望,如願把衛女娶進門。
衛女過門後,孝敬公爹,體貼丈夫,一年後又生下一兒子,取名叫福兒,闔家大小,無不歡喜雀躍。
然而,好日子沒過幾年,馮家便遭到了滅頂之災!
福兒半歲時,這年清明節,衛女抱著福兒與馮生到山中祭掃祖墓,不想回城時路遇宋御史。
這宋御史原在朝廷當官,因貪贓枉法被撤職,但他回到老家後,仗著財勢在當地欺男霸女,搞得老百姓天怒人怨。
他看那衛女花容月貌,不禁動了歪心思。
馮生與衛女剛到家,宋御史的管家帶著銀子就進門了,大模大樣地跟馮生和馮老頭說:「我家御史大人,看上了你家小娘子,想娶她到府裡享清福,這些銀子是給你們的補償。」
馮生跟馮老頭氣得不知罵啥好,馮生罵道:「我們家貧,也不至於賣妻求榮,哪來的無恥之徒,竟這樣言語放浪,給我滾出去!」
馮老頭更是氣得渾身發抖,這爺倆一起連罵帶打將管家和銀子,一起轟出家門外。
不想,那宋御史早就派了家丁埋伏在馮家門外,等管家出來一揮手,就如狼似虎闖進院內,對馮氏父子一頓拳打腳踢打倒後,將衛女直接搶走。
馮生一邊抱著哇哇大哭的福兒,一邊扶著被打得鼻青臉腫的老父,眼瞅自己的妻子被搶走,卻無力救助,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馮老頭被打成重傷,加上氣憤悲痛,不到三天就撒手人寰。
馮生安葬了父親後,為救衛女,他抱著福兒到巡撫、總督各級衙門告狀,結果這些當地官員一看是告原御史大人,連狀紙都不接,直接叫衙役將馮生轟出去。
而這期間,衛女在御史家命懸一線,那宋御史一開始還裝模作樣的派女眷來勸慰衛女,衛女每每大罵不止、寧死不從。
宋御史最後撕下偽善嘴臉,一夜,闖入衛女房間想強行侮辱她,衛女早已準備好,用茶壺砸到御史頭上,叫著馮生和福兒的名字,轉身從幾丈高的樓上跳下,墜樓自盡了。
馮生在外面得知衛女已死,恨得牙都咬碎了,怒氣衝衝,拎著把菜刀找宋御史尋仇,但人家高門大戶的,他連門都進不去就被打出來了。
就這樣,不到兩年,馮生父死妻喪,又無處伸冤,每日抱著嗷嗷待哺的福兒,愁腸百斷,恨自己真是百無一用的書生!
一天,馮生趁福兒睡著後,正手忙腳亂做飯時,一個絡腮鬍子、赤裸上身的粗獷大漢走進家來,直通通問馮生:「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你為何不報?」
馮生怕他是宋御史派來試探他口風的,囁嚅著不敢說話。那大漢勃然大怒說:「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報,你枉為人一世!我原以為你是知書達理的讀書人,誰知竟是個軟骨頭!」說完轉身就要走。
馮生忙拉著粗獷大漢說:「壯士留步,父死妻亡,片刻不敢忘卻!只是孩子年幼,壯士若能幫我託人撫養,我立即前去報仇,雖死無憾!」
那大漢才轉怒為喜說:「孩子你自己好好撫養吧!仇我替你報,早晚讓那無法無天的御史身首異處!」馮生忙跪地向他磕頭不止。
壯漢轉身就走,馮生追出去問他姓名,壯漢只留下一句「不必留姓名,報不了仇不受你埋怨,報得了仇,也不受你感戴!」便揚長而去。
當天夜裡,壯漢飛簷走壁跳入宋御史家高樓大院裡,潛入御史臥室後,一把將宋御史拽起來問:「你奪人妻女,殺人老父,陷害賢良,你還有什麼話說嘛?」
宋御史看到從天而降的莽漢,渾身抖得如篩糠一樣,忙說:「好漢饒命!好漢饒命!要錢、要官、要女人,隨便你提,我都能幫你實現。」
壯漢哈哈哈大笑說:「我想要一命償一命!你來幫我實現吧!」說完手起刀落,那個囂張跋扈一世的宋御史,轉眼間就身首異處!
隔日整個縣城都沸沸揚揚傳說,宋御史夜裡被人宰了,大家無不拍手稱快。
那御史家管家跑到巡撫衙門告狀說,近日只跟馮家有仇,定是馮生殺的人,並行賄巡撫很多銀兩。
巡撫得了好處,便派出一幫衙役去追捕馮生。
馮生得知御史被殺,知是那壯漢已得手,感激之餘忙抱著福兒奔到深山逃命。
但半路福兒啼哭叫餓,引來衙役將福兒搶過扔到草叢裡,鎖住馮生將他帶走。
待到馮生在巡撫衙門過堂,巡撫認定馮生殺人心虛,所以帶兒潛逃,將他重刑伺候,並革除秀才巾服,收監待命。
馮生在牢中想,自己大仇已報,死而無憾,只是福兒無罪,怎就被扔在深山裡餵了虎狼,想起這就淚流滿面。
當夜,那巡撫回到臥室剛熄燈安息,只聽「噹啷」一聲,床板震動。
點燈一看,一把寒光凜凜的匕首插在床框上,上面還有一紙條,上寫:殺人者,虯須客也,與馮生無關,若再胡作非為,定取你頭!
巡撫一想,那宋御史平時也幹了不少為害一方的事,再說他人走茶涼,自己沒必要為這死人冒生命危險,遂第二天巡撫就說馮生殺人證據不足,把他放走了。
那御史家如今已徹底失勢,見巡撫不管,無奈只好不了了之。
馮生回到家中,看家徒四壁,福兒不知去向,不禁悲從心來,每日在思念妻兒的痛苦中度過。
這晚,忽聽門外有女子小孩聲音,開門一看,一個女郎帶著一個小孩說:「你大仇已報,真是可喜可賀。多年未見,你過得還好嗎?」
馮生見女子很眼熟,一時想不起來,請她進來說話,仔細一看居然是多年不見的碧玉,兩人抱頭痛哭,碧玉拉來孩子給馮生看,居然是福兒,馮生又驚又喜問碧玉哪裡得來的福兒?
碧玉慢慢坐下與馮生細說,原來碧玉是一隻狐仙,當年仰慕馮生才華和相貌,才來與馮生夜夜相會。
但後來被馮父訓斥後,想自己身為狐狸,馮父肯定不同意她與馮生成親,便不想耽誤馮生前程,遂留下銀兩悲傷離去。
這些年來她一直關注馮生的生活,本以為他婚後能大展宏圖,沒想到他一家居然遭到這樣的無妄之災,便讓哥哥虯須客來助馮生報仇。
那日馮生在山上被衙役鎖走,她便把福兒抱走撫養,一直等他出來。
從此,這分別多年的情人,終於走到了一起 ,碧玉紡布種田,馮生讀書考功名,兩人與福兒一家三口,快快樂樂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馮生36歲時鄉試中了舉人,碧玉自稱已38歲,但體態婀娜多姿,皮膚細膩如玉,看起來才二十出頭的樣子,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