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孝順兒媳蒙冤而死,新任縣令為她沉冤昭雪,還了她清白

2020-09-17 詩文書畫匯

話說在古時候的山東壽縣,有一個李氏。故事發生那一年,李氏剛剛22歲。她嫁給了離家20裡外的王才,王才自幼沒了爹,只有一位老母親。

王才的家境很是貧苦,李氏為人本本分分,自打進了王家後,勤勤懇懇打理著這個小家。

王才在外務工,不常在家。伺候母親的擔子就落在李氏肩上。李氏不知勞苦,任勞任怨,街坊四鄰皆誇讚李氏的為人。

話說有一天,王才回家路上遇到劫匪。身上銀子被搶了不說,還身負重傷。王才強忍著疼痛回到了家,他受傷嚴重,自知自己時日不多,便懇求李氏幫忙照顧老母親。

李氏潸然淚下,答應了王才。王才會心一笑,不多時便沒了氣息。

王才死後,李氏的日子更加艱苦。農活要打理,家務要做,老母親還要贍養。

婆婆看李氏太過辛苦,勸她要麼回娘家,要麼就改嫁。但李氏卻對婆婆不離不棄,一如既往照顧著婆婆。

在王才死後的第三年,老母親實在不想拖累李氏,便在一個晚上偷偷上了吊。

王才有一妹妹,嫁到別處。得知母親身亡後,便說是李氏害死了母親,遂將李氏告到了衙門。

縣令升堂斷案,李氏不善言語,有苦說不出,妹妹則在公堂上信口雌黃。那縣令只聽一面之詞,便要定李氏死罪。

有人上前和縣令小聲耳語道:「那李氏乃是孝順之人,縣令明察,切莫斷了冤案啊!」

縣令思忖片刻後,還是判了李氏死罪。第二日,李氏被押赴刑場。

李氏本是孝順之人,卻被蒙冤。李氏死後連續三年,壽縣方圓百裡內遭遇大旱,不曾下過一滴雨。

人們皆說:「那李氏乃是孝婦,最後卻落了個如此下場,她冤啊!」

百姓莊稼顆粒無收,人們紛紛燒香祈禱。第四年的時候,縣令犯事被查辦。

新任縣令剛到壽縣,眾人便為李氏喊冤。新縣令重審此案,終於水落石出,還了李氏清白。

新縣令讚嘆李氏的孝心,特意在鎮子外為她修了一座「孝」祠堂,也提醒世人要盡孝道。

作者心得:

孝道乃是中華民族之美德,人人皆應盡之。那縣令玩忽職守、草菅人命,必遭報應呀!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文中故事源自於民間,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讚、轉發,謝謝!

相關焦點

  • 新聊齋:縣令為官清廉,卻遭誣陷身死,託夢好友終沉冤昭雪
    可胡生堅稱自己是被冤枉的,犯罪者另有其人,可惜人死罪成,無人再能幫自己去伸冤,只好報夢求蔣生念在好友一場,速來滁州,替自己沉冤昭雪,以便在陰間脫離十八層地獄,重新投胎做人。蔣生看完書信,確定是胡生的字跡,遂百感交集,思慮一整夜。
  • 婆婆偷情被兒媳發現後死去,兒媳:我殺的!縣令:不是她
    大家好,我是帶你讀毛選,一個講述優質故事,偶爾胡扯金學的帳號。歡迎大家常來閱讀,感謝三連!在家庭生活中,婆媳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今天講的這個故事就與婆媳之間的故事有關,雖不涉及什麼矛盾,但是卻鬧出了人命。
  • 婆婆誣告兒媳,兒媳越衙上告,婆婆不義兒媳改嫁
    婆婆顛倒黑白婆婆來到公堂,便向官老爺哭訴,她喪夫失子,兒媳又不孝順,時常在雞毛蒜皮之事與她爭吵。這就罷了,現如今竟做出如此下作之事,與他人有染。兒媳大呼冤枉,分明是婆婆與人有染,被她撞見,這才誣告於她。婆媳二人在公堂之上,各執一詞爭吵不休。縣令驚堂拍案,喝止兩名婦人爭吵,問那兒媳,婆婆與何人有染,可知姓名,兒媳回道,乃是無賴鄭某。
  • 明月說《聊齋》之《太原獄》,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
    張氏的兒媳看不慣,又不好和婆婆挑明,就只能暗地阻擋王七上門。婆婆見兒媳常壞她的好事,十分惱恨,就總想沒事找了個茬要把兒媳休了趕出家門。兒媳無處可去便不願走,因此婆媳二人為此經常吵架。婆婆更加憤怒,於是就和王七商議,決定反咬一口,去向官府誣告媳婦有姦情,如果事成,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兒媳趕出家門。
  • 重溫聊齋《太原獄》:遭反咬兒媳蒙冤,巧用計縣令釋疑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婆婆惱羞成怒,竟然反咬一口,將兒媳告上了太原府公堂,誣告她與人通姦。官府訊問她姦夫姓甚名誰,婆婆故意說:「那人總是夜裡來,天亮就走,民婦如何知道?大人嚴加審問那淫婦,她一定交代!」大人又讓傳喚兒媳,一問之下,兒媳果然知道姦夫的姓名,但又苦苦分辨說是婆婆與那人有姦情,並非自己。二人在堂上爭論不休。
  • 兒媳婦搭茅屋給她住,給剩稀飯喝,她竟還說兒媳孝順
    老人名叫陳娟,成天背著個爛皮包,一瘸一拐的遊蕩,聽老一輩經常說起這個老太太年輕時的光輝故事。後來沒人理她,她便開始罵自己男人,就跟罵自己娃一樣,男人比較懦弱,無主見,一天就知道幹活。陳娟生了兩個兒,老大小時得了小兒麻痺症,瘸腿了,在加上老大腦袋反應慢,被人俗稱為傻子,由此特別討厭老大,再加上俗話說,百姓愛么兒,那陳娟家的這個老二就相當的享福了,啥好吃的好穿的全都是老二的,老大冰天雪地裡凍得哆哆嗦嗦,都沒多餘的衣服穿。
  • 《型世言》婆婆逼兒媳改嫁,愚孝毀了一家人!兒媳堪比竇娥
    這是《型世言》中第六回的故事,主人公貴梅死前寫下四句話,這四句話就是這個故事很好的主題。貴梅比竇娥還冤,婆婆荒淫無度,為了八十兩銀子,逼迫她改嫁給自己的姦夫,最終,氣死兒子,逼得兒媳上吊自盡,以至於家破人亡。
  • 這部劇一開場主角就死了
    這部劇的第一集男主角就死了!2010年,律師張超攜帶一個龐大的行李箱企圖逃避安檢乘坐地鐵,意料之中地他被攔下了,在一系列威脅恐嚇後,警方發現他所帶的行李箱中是一具屍體。張超坦白他殺人了,殺了他的學生江陽,警方調查證據確鑿,開庭審理此案,在庭審過程中,張超用不在場證明推翻了之前的口供,所有人口瞪目呆。隨後警方也證實了張超的不在場證明,他,的確不是兇手!
  • 聊齋:淫婦通姦反構陷兒媳,清官巧斷冤案
    婆婆不能自守,村中有個無賴常到她家與其私通。媳婦看不慣,便設法阻擋無賴上門。婆婆惱羞成怒,要找碴兒休掉媳婦。媳婦與她吵架,婆婆反咬一口,誣告兒媳有姦情。官府問姦夫是誰,婆婆說:『那人黑夜來天明走,不知是誰。』傳喚媳婦,媳婦果然知道姦夫姓名,說是婆婆與該男私通。見二人爭執不休,官府便將無賴拘來。無賴申辯說:『是她們婆媳不和,所以冤枉我!』挨了一頓痛打後,無賴又謊說與媳婦私通。
  • 《聊齋志異》:惡婆婆污衊兒媳不守婦道,智縣令使巧計辨別真偽
    一個道德敗壞的婆婆,給兒媳潑髒水,趕她出門,兒媳不服,狀告婆婆。《聊齋志異》:太原獄,看縣令如何斷案,辨真假。婆婆剛剛人到中年,難耐寂寞,與村中的一個無賴有些首尾,那無賴經常偷偷到她家裡與其私會,兒媳人品端方,見不得此齷齪之事,於是提著棍棒在門口,牆頭攔下無賴,阻止他進門。婆婆為此怨恨不已,為了能撇開這塊絆腳石,硬是找茬要休了兒媳,兒媳不肯走,女子無故被休,娘家人也會被指指點點,抬不起頭。婆婆就天天挑釁,兩人日日吵架,勝負各半。婆婆更加忌恨,來了個惡人先告狀,誣告兒媳與人通姦。
  • 兒媳搭茅屋給她住,給剩稀飯喝,她卻哭著說:兒媳真孝順啊
    所以每次我都會偷偷幫她。我家煮雞蛋的時候,我就會偷偷的把雞蛋給那老太太的幾個。老太太很有禮貌,每次接過雞蛋都會樂呵呵的笑,還會跟我說:「謝謝。」這樣一個好婆婆可比我的婆婆強多了,但是卻遇不到好兒媳。後來,我看天氣越來越熱,也沒什麼好幫忙的,也就送了幾把自己編的小扇子。老太太還是那樣和藹的笑著。
  • 兒媳給她破茅屋住,給剩稀飯喝,她卻哭著說:兒媳真孝順啊
    所以每次我都會偷偷幫她。我家煮雞蛋的時候,我就會偷偷的把雞蛋給那老太太的幾個。老太太很有禮貌,每次接過雞蛋都會樂呵呵的笑,還會跟我說:「謝謝。」這樣一個好婆婆可比我的婆婆強多了,但是卻遇不到好兒媳。後來,我看天氣越來越熱,也沒什麼好幫忙的,也就送了幾把自己編的小扇子。老太太還是那樣和藹的笑著。
  • 兒媳冷落婆婆,算命先生卻說她很孝順,在門外聽兒媳說話淚流滿面
    先生接過八字掐算了一會後說道:你這媳婦很是孝順,是個明事理的人。劉姐納悶了,這兒媳整天板著臉還教唆兒子找自己要錢,哪裡孝順了,於是又問道:先生,那你再幫我看看我這兒子如何。先生接過劉姐兒子的八字又算了一會後說道:你這兒子隨生性聰明,但卻好投機取巧,若不注意以後怕是要吃虧啊。
  • 婆婆進城看兒子,兒媳竟讓她在廚房吃飯,看到飯菜,婆婆:兒媳比女兒還要孝順
    一把搶過飯碗,看也沒看,往地上一摔,然後跑出來指著我兒媳婦蔣雨婷就開罵:「你這個婆娘,平時在我面前裝得乖巧孝順,我一不在面前,你就又是另外一副嘴臉。我媽多久才進城來一趟,你敢讓她呆在廚房裡面吃飯?」正當他罵得起勁的時候,我從裡面出來直接給了他一巴掌,怒氣衝衝地說:「你這個愣頭青,事情都沒搞清楚,你在這裡起吆喝,你知道什麼,兒媳婦比我女兒還孝順。」直接把兒子給打愣了。
  • 民女被汙與人私通,公堂剖腹以證清白,究竟何人如此剛烈?
    今天講的是一個把走街串巷的婆子引進門而導致家門慘劇的故事。這天,江婆跑到江家賣珠花,正好江母在家,兩人閒聊間,江婆故意說:「現在這年頭,真是世風日下,前幾日我賣珠花給一個姓賈的姑娘,說是結婚的時候用,我看她這身形起碼四個月身孕了,唉!嘖嘖嘖……」「我聽她鄰居金婆子說,這姑娘還經常讓她私下帶信給某個男子約會呢!」
  • 小說:你兒媳很孝順,為什麼要離婚」「她的工資不願給俺兒子管」
    在周圍鄰居看來,隋菲菲這個女人很孝順,平時在婆家任勞任怨,家裡大小家務事,幾乎全都是她承包了。在這個遠嫁的婚姻當中,她承受了很多,也奉獻了很多。她跟丈夫陸遠是在大學之中戀愛認識的,當時自己娘家父母就一再反對,可是她卻無論如何不願意放手。後來她父母退而求其次,讓她就算是想要保留這份感情,也得要求男方在她娘家所在的城市定居、工作。但最後這個想法也落空。
  • 沉冤得雪!肖戰同人文《下墜》首被官方定性,粉絲舉報沒有錯
    創作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迪迪出逃記,由於本人就是肖戰除了使用真人名字以外,容貌細節上的描寫也是直接照搬倆人的真實樣貌,還有同為cp粉的畫手也為這篇文創作配圖,傳播廣泛直到近日有官媒刊登了一篇有關小說設定邊界的普法文章,內容表示公民確實享有創作自由,無論是小說還是其他短文作品都應該抱著鼓勵支持的態度,但是如果內容以真實社中的人和事為創作對象
  • 聊齋故事:只因目睹一事,狐妖甘願放棄飛升,留在人間冒充縣令
    山賊走後,紅狐狸幻化成人形摸了摸林正 脖子,確認林正已經死了。林正雖然只是一個三甲進士,但是為人正直,不趨炎附勢,就連石橫叔叔的面子也不給,更別說石橫了,如果在林正手底下幹事還不知道會如何。石橫想到一個計劃,他決定殺掉林正,通過「頂缺」爬上縣令的位子,只要消息到了京城那就是自己的叔叔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