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00個故事計劃」第五個故事
全文約3300字,閱讀需要7分鐘
他送走最後一個學生,慢慢收拾著學堂裡散亂的東西,鏡子裡的自己略顯疲憊。
這一天依然忙碌而充實,坐地鐵回家的路上,他腦子裡復盤著一天的課,想著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動作可以改進,更適合孩子,想著想著忍不住旁若無人的比划起來,引來一陣斜視。
比起在北京那段日子,現在雖然辛苦,不太賺錢,但至少離夢想越來越近。
唯一的遺憾是在2018年沒能找到合適的地方,創辦「漢正武學館」。
幾年前,我認識漢正兄的時候,他已是一名傳統武學傳播者,在好幾家學堂教學,經常受邀到各種活動上分享。
在他郫縣的工作室裡,堆滿了各種武學、兵法和教育書籍,其中一個房間鋪了泡沫地板,豎了電影裡葉問練功專用的詠春拳木樁,是徒弟、朋友過來習武,切磋的地方。
「以後的武館,也不用很大,四面鑲嵌大鏡子,地板鋪厚厚的墊子,隨便摔;最好再有個小房間,可以喝茶聊天,探討武學和教育。」這是漢正兄眼下的計劃。
從小想成為武打明星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一個夢想,科學家,明星,太空人,作家……
漸漸長大,很多人被歲月的洪流裹挾著往前走,大部分向生活妥協,忘了自己童年時許下的宏願,他們羨慕著別人可以做想做的事,卻有一堆的理由繼續著身不由己的生活。
殊不知,那些被羨慕的人,曾走過怎樣一條艱辛的路才能一路披荊斬棘,站在夢想的面前。
不是因為夢想格外眷顧某些人,只是有些人,從不輕言放棄。
「很多人習慣為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找藉口,『我有責任』,『家裡安排』,但18歲,你成年了,你的人生得自己負責。」漢正兄最近搬了新家,他邊整理著書邊接著說道,「從18歲到28歲,再從28歲到38歲,一直過得不容易,但從沒想過放棄,人終究要死的,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為理想做了什麼,為自己做了什麼,為社會做了什麼......」
漢正兄的武學夢,從很小的時候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李小龍,就開始了。
初二的時候,古天樂、李若彤版的《神鵰俠侶》熱播,班裡來了個轉校生,長得很像小龍女,幾乎成了學校每個男孩子的夢中情人。
「包括你麼?」
「不,贏得美女芳心的是我當時的鐵哥們。」好友和那個女孩戀愛後,三人經常一起上學放學,形影不離。
沒想到,有一天放學,他和朋友被幾個女孩的追求者圍起來打了一頓,毫無還手之力。這件事加深了他習武的決心,為以後有能力保護自己喜歡的人。
「那時候,剛好播趙薇的《一夜成名》,我想成為像李小龍一樣的武打明星。」
18歲到28歲的明星夢
第一個經常被找來當藉口的是「家裡不同意」,漢正兄的方法極端了些。
他背著父親,拿了母親枕頭底下的100元,跑去武校習武。後來家人見他決心很大,也就沒再說什麼,學費是姐姐出的。
爾冬陞曾拍過一部電影《我不是路人甲》,講述那些懷揣演員夢的人在橫店的生活百態,漢正兄也曾那些人中的一個。
他帶了300元隻身去了北京,每天守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門口等群演的機會。那筆少得可憐的錢,居然還被假中介騙去了100。
「零幾年,當群演一天20元,北京最便宜的地下室15一晚。最慘的時候,為了生活,一年賣三次血,睡大街,每天吃一個饅頭,撿礦泉水瓶子......但從未喪失信心。」
講起那段經歷,他自己都有些不可思議,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就憑著那股子勁兒在北京城的影視圈找到了位置,只是不是武打明星。
「人生的低谷,只要你想爬,一定能爬出來。」
他從一個小小的群演,到賣力氣的場務,到後來的現場製片,如果就這樣走下去,也會是一條很不錯的路。
如果是這樣,大概世上就少了一個武痴。
2013年,是一個轉折年,十年的影視圈生涯似乎離小時候的夢想越來越遠。我們在聊起那段經歷的時候,他總是要想很久才想起某個演員和那檔節目的名字。
「不管是演員還是替身,好像沒有靈魂的傀儡,按照劇本去演出悲歡離合,我好像沒有那麼想成為一個明星了。」
很多人,經歷了一個十年,大概會選擇認命,他沒有。近30歲的年紀,漢正兄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價值到底何在,是要繼續工作還是停下來去尋找想要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這個時候,發生了另一件對他影響深遠的事。
2012年,漢正兄在繼光書院做了一段時間武術老師。書院有不少問題少年,高年級有四個孩子更是學校一霸,逃學,打架鬥毆幾乎是家常便飯,讓學校老師很是頭疼。
有一次,四個孩子又闖了禍,剛好被漢正兄逮個正著,但他們氣焰囂張,完全沒有悔改的意思。
「這樣吧,你們四個人一起上,能碰到我,以後我一句廢話沒有;碰不到,以後我說了算。」他索性不按常理出牌,既然孩子們一心混社會,那他也照江湖規矩來。
四個孩子摩拳擦掌,準備把這個老師揍一頓。
結果,當然是漢正兄贏了。
這件事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書院低年級有個13歲的孩子,竟帶著其他孩子去偷看女孩們洗澡。想到「教不嚴師之惰」的祖訓,漢正兄向校長提議陪孩子們去跪孔子像。
他沒有對孩子們說教,只是陪著他們跪著。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那四個高年級孩子看到後,竟然也陪著他們一起「罰跪」。
終究是孩子心性,他們打心眼裡服氣這個耿直,善良的老師。
後來8個孩子,都過得還不錯,人生路沒有走歪,他們有了理想,知道了選擇的後果,也樂於承擔。
這件事,讓漢正兄第一次意識到,當父母的角色缺席時,老師是可以產生很大作用的。
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但身體力行,用行動同樣可以給孩子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28-38歲:重返武林
「如果什麼都不考慮,不考慮現實,不考慮金錢,最想做什麼?」
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著自己,答案從記憶深處慢慢浮現。
習武。
2012年,他前往深圳,跟隨李恆昌學習詠春拳。14年到成都,拜在倫佳系詠春傳人阿龍師傅門下,潛心學習。
重新回到武術的世界,他像離水太久的魚兒終於回到水中,褪去了年少輕狂的浮躁,武術的魅力帶來無窮無盡的樂趣。不僅如此,武學讓漢正兄在個人修為和處事上都有了很大轉變。
成都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教育行業氛圍良好,在這裡,他結識了許多好友,因為機緣,接觸了國學。
「回歸武學之本源,傳揚武學」的念頭就是這個時候有的。
他決定創立「漢正武學」,並慢慢向武學教育發展。
我跟他相識兩年,從最開始欽佩他是詠春拳傳人,到繼續接觸,欣賞他身上的江湖氣,到後來,為他的真誠,善良,耿直折服。
他從不會因為怕得罪人而不直言己見,更不會純粹為了迎合市場而降低底線和原則。如果不是知道他在北京影視圈混跡十年,很難相信這是一個社會人。
比如,他在書院教孩子,總會提前跟書院說好,「我會體罰孩子」,家長送孩子來習武時,他也要先跟家長確認三件事:
「家長的態度很關鍵,否則孩子送過來也堅持不下去,習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需要毅力耐力和吃苦精神」
只要是為孩子好,或者有益於傳播傳統武術的事兒,他都會不計回報地去做。他會因為孩子家庭情況不好,不收孩子學費;也曾為了幫助朋友,每周倒貼路費來回兩個小時,坐大巴去很遠的地方給孩子們上課。
漢正兄是個孩子王,打從心底裡喜歡和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他所謂的體罰也並不是真的體罰,不過是傳統習武中為了練下盤功夫和專注力的基本功而已。
所以漢正兄有一批很忠實的小粉絲,孩子其實最能辯善惡,他們能在漢正兄的嚴謹、認真裡識別到真正的尊重和好意。
有一次夏令營活動,其中一個小朋友晚上經常不睡覺,影響其他孩子的休息,漢正兄陪那個孩子蹲了一個小時馬步。
那個孩子後來一直堅持跟著漢正兄學習武術,直到搬家。
如今的他,近40歲的年紀,卻依然有著18歲時候的激情,仍然沒有向現實妥協,仍然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求;
雖然十幾年來,他幾乎沒有儲蓄的概念,有時候甚至需要朋友們的接濟才能度日。
但賺到了錢,他卻總是很慷慨地資助朋友們,買各種好書,做公益。
我曾跟他一起拜訪抗戰老兵爺爺,親眼見到他陪老人們互動時的真誠,還有老人們見到他時臉上抑制不住的笑意。
他猶愛收藏《孫子兵法》,看得最多的也是這本書。除此之外就是和教育相關的書了。
我曾笑話他是現代版「葉公好龍」,愛書卻不看書,後來才知道,他可以把《孫子兵法》背出來,也會反覆讀許多遍一本兒童教育的書。
2019年,漢正兄的夢想是打滿80場實戰,提高自我;同時,仍在尋覓著合適的場地,要將『漢正武學館』建立起來……
如果你剛好有合適的場地,或者剛好想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武術,請戳下面這個耿直漢子的微信......
更多精彩故事
「100個故事計劃」·壹|檾,生日快樂
「100個故事計劃」·叄|走遍貴州,訪山尋茶,他從茶痴變成茶人…
「100個故事計劃·肆」如果你40歲,還有勇氣再一次重新開始麼?
「100個故事計劃」·貳|打磨手藝16年,他在成都開了顏值逆天的理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