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談:「或將揭開「愛」的謎底。」

2020-11-05 最後一米陽光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豆豆·《遙遠救世主》

作者丨謝丹儒

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

封面來源丨匿名


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我覺得有必要事先聲明一句:

無論你是否單身,閱讀這篇文章之前你得先想好關於「愛」的謎底,它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如果不是,我勸你還是離開好。如果你是堅定的,我自然也無法拒絕,但也請你最好做足充分準備,這不是一篇能夠讓你治癒的文章,甚至它的殘忍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你已經準備就緒,那我們就開始吧。

1.

實際上,關於「愛」這個主題,我自從在《遙遠的救世主》中讀到了那句「愛不可說,一說就錯」之後,我便停止了對它的思考。

不因為別的,僅僅是越想越覺得這其中的複雜性似乎就如這句話所說。無論我多麼想要證明「愛」的存在、以及我愛某個人時,我所能給出的理由它總是經不起推敲的。

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我愛的是這個人,不是這個人的優點、財富、智慧,是非這個人不可,我愛他是因為他是他。」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麼想,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這壓根經不起推敲。

可以想像,當我得知這一結論之時,我內心的感受是多麼的複雜,百感交集,甚至還有些懊惱,因為自己的清醒而倍感懊惱,因為理性而加倍感傷,也因為這「愛」使我尷尬、狼狽和痛苦。

這就是思維的力量了,遠超於自己想像,遠不是自己這脆弱、敏感、多疑的人所能夠承受的。

尤其是當你置身於愛河之中,因為胡思亂想,因為某一天突然清醒的想要探討一下關於「愛」的真諦,或因為凡事都想一探究竟的性子,懷著幾絲好奇,想要弄明白對方為什麼愛自己,或自己為什麼會愛對方之時。經過仔細推敲,你很可能會悲哀的發現,那些所謂「愛」的證明和自己的心智同樣脆弱不堪,簡直不堪一擊。

所以,我覺得實在有必要再次重申一遍,你是否真的非要明白「愛」的謎底不可?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你實在有必要認真的思考,需要十分的慎重和清醒,需要足夠的理性和勇氣。

因為——

「伸展至新思想的心靈,絕不會再回歸其原先的視界。」

這一點就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那般,真的很難。尤其是我深知「過慣了好日子的人比窮一輩子的人還痛苦」。

同樣,還因為——

「單身的人可能因此永遠的單身,情侶可能因此分手而陷入永遠單身,甚至已經結婚的人也可能陷入同樣的境地(永遠單身)。」

這絕非危言聳聽,這是實實在在的忠告。

誠如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所言:「難得糊塗!」

真的很難。

所以,無論如何,請慎重考慮!

2.

如果你確實準備好了,咱們也不著急。

實在是,我深知「好奇心」重的人可能並沒有那麼輕易的就放棄。所以,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我先說說我的感情經歷吧。

可能是因為早熟的原因,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便開始了暗戀。

暗戀一個人,暗戀了許久,長達八九年之久。

在這期間,我初心不改,始終最喜歡的人還是她。

注意,我說的是最喜歡,這也就意味著,期間我可能遇到有好感的、欣賞的、喜歡的,以及暗生情愫等等。用現在流行的話術來說,我明顯就是個「渣男」、「花心大蘿蔔」。

然後,關於戀愛、暗戀的那些小心思,毫不誇張的講,我清楚得很!

其中就包括自我安慰、自欺欺人,以及自我欺騙。

說白了,這就有點像「狗皮膏藥」,怎麼趕也趕不走,又臭又硬,頑固不化。沒有希望,就自己創造希望;有希望,便開始「想入非非」;若是能更近一步,無疑便會將想像力發揮至極,甚至連將來的孩子叫什麼名字我都想好了(這裡表程度副詞,而非實質)。

結果是什麼呢?絕大多數的情感都無疾而終。

其中包含各種因素,譬如喜歡的人喜歡上了別人、熟悉之後發現對方的魅力大不如從前、還有我的善變、自卑、怯懦、無能(自認為配不上)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我壓根不會想到家長層面、老師層面,往大了說就是大環境的影響。

不過,就這些也夠用了。

比如:但凡某個同學暗戀誰,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但凡誰和誰曖昧,好吧,我就默默的不吱聲就好,心裡卻跟明鏡似的;甚至很多人還未戀愛,我便能窺見一二,他可能和誰在一起,可能喜歡誰等等。

說到底,這是因為我曾經喜歡過他人的經驗足夠豐富,豐富到我幾乎是「圈子裡」的「情聖」了。

說句難聽的,我要是想勸誰別戀愛什麼的,我分分鐘搞定。當然,要觸發某人談戀愛的心思同樣如此。毋庸置疑,這樣的事情我沒少幹過,是有成功案例的,而且是百分百成功的案例。

尤其是在後來,我開始研究心理學、社會學、哲學、邏輯學、生物學,甚至兵法、戰術、策略等等之後,這種事情的成功率就更高了。

怎麼樣?可怕不?陰暗不?

說到這,可能很多人會有疑惑,為什麼我最終失敗了呢?而且時至今日我還依舊單著?這顯然是沒有道理呀!

有套路不用,那麼多的技巧,那麼多豐富的經驗……難道我是自願單身的?

好吧,說實話,我得承認我過不了心裡這關。

純良?偽善?虛偽?套路?……我只能說,「你必須懂得很多很多,才能簡單的生活」。

是的,以上這些理由在某一層面都是合理的,甚至是主要原因,但它們都不是導致我如今局面的因素,我之所以單身的原因是,我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永恆的類似於真理的愛。

也就是說,唯一性和排他性。

這麼說,是不是覺得很離譜?但事實就是如此。

我是個懶人,平日裡,能坐著我絕不站著,能躺著我絕不坐著,我就是希望找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是的,我想尋得一份永恆不變的愛,亙古不變、永垂不朽的愛。這一點和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永葆青春是一樣的,一樣的狂傲,一樣的自不量力。但這確實是我的真實想法(說來,這和那些年我所看過的愛情故事,和影視劇是脫不開聯繫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心智尚不成熟之前,這樣的事情是時有發生的)。

而這樣的愛存在嗎?但凡稍有理性的朋友也應該明白,這樣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尤其是在我身體健康,尚年輕,還沒有什麼意外發生的情況下。

言至此,好奇心重的朋友可以走了,因為我馬上要切入主題了。

3.

正式進入主題——

前面我之所以說那麼多,聰明的人(自作聰明)可能會有所感悟。

無疑,我先前所講的那些都涉及具體的場景,而且在某個限定的圈子內才有可能發生。而情感、愛,它隨時都可能發生。

而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呢?這和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是分不開的。

須知道,「問題任何事情,靠它自己是沒法定義的,再準確的概念也不行,我們必須給它一個背景,而且還能用一個簡潔的標準把它從背景中清晰地區分出來,我們才算理解它啊。」

所以,毫無疑問背景很關鍵,往大了說是大環境很關鍵。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不給某件事圈定一個範圍,那它只會越說越大,且越加模糊了邊界。

這就有點像「你知道的越多,你所不知道的就越多」是同一個道理,因為你的維度在不斷的散開來,橫縱、深淺、因果等等,甚至從普適性到特殊性。

簡單舉個例子,比如在學校,你可能會面臨同學、老師、家長方面的壓力,以及學習,個人成長,責任、安全感、攀比、虛榮心等各方面的矛盾。而步入社會,又會是不同的局面。比如地位、權力、金錢、顏值,以及辦公室同事、領導,還有家長層面的壓力。

這樣一來,人們是很容易將愛和需求、需求和欲望、欲望和功利等混為一談的。

簡單說來,就是心思複雜了,複雜到連自己也難以判斷的局面。

我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愛,很可能只是因為一時衝動,而且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說到這,很多人可能迫不及待想要揭開謎底了。

那麼,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別急,答案馬上揭曉!

4.

愛,說白了,愛的從來不是別人或是別的,愛從始至終都是——和別人在一起時的自己(不過是換個形式愛自己而已)。

何以見得呢?

就拿那些「愛戀中」的人們所說的那些理由開始分析。

比如有人說,「我愛他,是因為我是我,他是他」。

如果要在兩者之間找一個核心點,那會是什麼呢?

顯然,我是我更為重要。

否則的話,沒了自我的愛,那麼愛他的那個人是誰呢?這愛又為何存在呢?其核心還不就在於「我是我」嗎?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舔狗」這個詞兒了。

這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為了愛奮不顧身,甚至達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各種卑微,各種討好,各種犧牲。

如果他們真的得到了女神/男神的親睞(基於大環境考慮,一般是男性對女神的行徑),他們能夠堅持多久呢?這份愛能夠堅持多久呢?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這無私奉獻的精神、近乎大公無私的愛)?其結果會如何呢?

不難想像,大部分「舔狗」的結局都是無疾而終,稍好些可能是「備胎」,再理想一點那就是「相敬如賓」了。

究其原因,沒了自我,在愛中迷失,這樣的人,這樣的愛,來得太輕易,也太輕巧。而人的欲望、需求,怎麼可能輕易被滿足呢?何況,人們往往會有一種太容易得到的就不懂得珍惜的心理。

而且,這樣的人,這樣卑微的愛,在女神面前是抬不起頭的,更是缺乏魅力的,而吸引力在情感中又是多麼重要的存在啊!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指不定對方會因為感動而慢慢轉變為愛呢?別逗了好嗎?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長大都不見得每個人能夠幡然醒悟,何況是享盡寵愛的人,他們怎麼可能因此而改變呢?

更多的不過是權衡利弊之後進行的取捨罷了。

所以,這是否也從側面說明——

「愛一個人,很可能是愛和這個人在一起時的自己而已。」

5.

當然,我知道如果僅僅只是個例,顯然是缺乏說服力。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戀愛」的種種,以及所謂「愛」的種種,「愛對方」的種種。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休謨就曾在《人性論》(下冊)的「第二章」《論愛與恨》中說過:

「要給愛與恨這兩種情感下定義,這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為它們只產生一個簡單的感知,而沒有任何其他的混合物和構成物。我們也無須根據其本性、本源,原因與所指向的對象試圖對其進行任何描述。」

說白了,這和「愛不可說,一說就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那我為何還敢臆斷「愛」的謎底呢?

究其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大可以說什麼不是什麼,而關於什麼是什麼卻需要足夠的證據和考量。反面、側面、正面,這些也不過是維度的某些方面罷了,怎敢如此妄言呢?

好吧,我承認,確實存在著某些異類,或者說特殊性。

比如,在熱戀時,兩人紛紛死亡。這一刻即為永恆。那愛的永恆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是,這不能稱之為是常態的不是嗎?)。

這終究是特殊的存在,而我所探討的是普適性、一般性原則。或者稱之為相對而言是準確的。

畢竟,再精妙的科學結論也不過如此而已。

就如休謨《人性論》中《引論》所述:

「一個有很強判斷力和淵博學識的人往往很容易發現這樣的事實,即最為世人所稱道,並自認為已經達到精深推理程度的各家體系,它們的基礎同樣是非常薄弱的。」

那麼,就來驗證一下吧。

比如很多人所說的「愛」的證據,無非是通過形式(行為),以及結合其背後的內心活動(心理),然後得出結論。

而這背後的內心活動我們是無法知曉的呀!就像我們撒謊是普遍現象一樣。這麼說,似乎只要對方這樣想著,然後輔以相應的行為,那就證明了「愛」呢?

顯然,這缺乏說服力,而且不是真正的「愛」(這是行為、形式上的愛的破滅)。

再比如很多人說喜歡的是這個人。假設,這個人變心了,變醜了,變勢利了,變壞了,總之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個人了,你還能保證自己的「愛」一如之前那般一往情深嗎?而誰又能保證對方不變心呢?(這是心理層面的,愛的破滅)。

再比如說,有些人覺得自己愛的是對方的優點。好吧,別逗了,但凡多去世界走走看,跳出自己現有的環境,多去深入了解幾個人,相信你會發現總會有那麼些人他們身上同樣具備這樣的條件,甚至更好的條件,但你還是愛和那個他在一起。

所以,這裡的關鍵很可能是大環境、小圈子局限了你的選擇,另外加上你的懶惰,或對此差不多達到了自己滿意的水平了(將就的選擇),你和他是目前而言較為搭配的而言。

再說說時間吧,很多人覺得愛一個人就是和一個人在一起很多年。

我對此表示理解,但同時,我也覺得難過。

時間是什麼,時間的存在本就虛妄啊(你能感覺到時間的存在嗎?還有時間的流逝?如果沒有計時器,你所謂的時間該怎麼理解呢?)!時間能證明什麼呢?

在一起九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那又能說明什麼呢?這就是「愛」嗎?別搞笑了。

你要知道,如果有更多的選擇,如果多出去走走看,如果真的時間能成全「愛」,那麼,公司的同事,同學、朋友,甚至家人,他們的愛遠比和愛人在一起的時間還更長久呢!

但是,如果不加上時間又該如何證明「愛」的存在呢?這是否也在說明「愛」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呢?(如果是這樣,那這愛挺「水」的不是嗎?)

再說個極端的情況吧。

如果切斷自己的各種聯結,情感聯結,利益聯結,心理聯結,本能、本性等等的聯結,你能保證愛就只發生於彼此之間嗎?我想沒有人敢作出這樣的斷言吧!

說難聽點,這關自己屁事啊!對方一廂情願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就像暗戀、舔狗)?這不過是對方自作自受罷了。

綜上所述,所以,我斷言:

愛一個人,愛的從來不是別人或是別的,愛從始至終都是——和別人在一起時的自己(不過是形式不同罷了)。

6.

最後,再舉個例子吧。

現在的離婚率挺高的。

至於其中緣由,似乎各有各的緣由。

但是,仔細想想,這其中關於自己的部分是否佔據主要呢?還是說,只是因為對方的原因?

我想,從始至終,前者都是最主要的因素。

試想一下,如果自己能忍,能讓,能夠承受和接受,大不了委曲求全,大不了曲意迎合,大不了不要自己了唄(做個糊塗的人)。

關於離婚,其中有一點很是被經常拿來說,那就是對方變了。

然而,這明顯是缺乏說服力的。

因為如果足夠愛對方,這點變化又算什麼呢?(殊不知,「舔狗」的底線是多麼的低呀,愛的是多麼卑微呀……)

當然,很多人都可能會說自己沒變什麼的。好吧,我敢肯定這不是真的。就像我在說自己沒變時,我也只是在說自己的行為,表達愛的形式沒變而已,至於內心的真實活動,只有自己最清楚不過了。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誰能保證第一次戀愛和無數次戀愛的感覺是一樣的呢?誰敢保證在一起之後和第一次在一起時的那種感受是一樣的呢?

所以啊,除卻一般情況,其實我們大多數人所謂的「愛」都是經不起推敲的。關於「愛」的形式、「證明」同樣如此。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

「愛一個人,很可能是愛和這個人在一起時的自己而已。」

7.

寫在最後:

嗯,就說這些,可能它也是錯的。

那就當是提供一個視角吧,就像這很可能被認為人性是自私的、人的本能是自私的,那就時常警惕自己的自私吧。

還有,我想說,能遇到一個自己愛的人本就不容易,愛就是愛,別瞎琢磨,有這瞎琢磨的時間不如好好珍惜在一起時的幸福的感受吧,多體驗,多享受,多些快樂吧。

另外,我還想說,別聽那些什麼亂七八糟的言論,雖然可能是有理的,甚至是有理有據的,但還是那句話,別太相信這些東西。

你活生生的存在著,愛的人就在身邊,至於理論什麼的,謎底什麼的,以及這些背後指向哪些方面哪有人就站在你身邊重要!

那溫度,那心跳,那臉紅,那羞澀,可是理論能夠解釋的?怕是最優秀的語言家也無法完全描述下來吧。何況,不一不異,誰敢說哪有什麼通用的道理、一本萬利的原理呢?

最後,最好是我說的這些也別信。好好生活,好好的,嗯,想愛就去行動,別動不動分析這分析那,想這想那,因為人們極擅長自欺欺人的同時,也往往傾向於自己願意相信的,和願意被說服……簡言之,容易被蒙蔽雙眼和心智。

所以,有眼睛就多去看看,有心就多去感受,別輕信,別盲從,被蒙蔽了心智。

嗯,就這些:「了妄唯真,不一不異,如是如聞。難得糊塗。」

相關焦點

  • 千倍奉還的「上班族歌舞伎」:《半澤直樹》之日本金融時代劇!
    《半澤直樹》奠基於原作者池井戶潤的小說《我們是泡沫入行組》系列,為日本「經濟小說」類型的代表作之一。自己就是銀行員出身的池井戶,筆下的創作故事雖然多半有金融與中小企業的舞臺背景,不過與其他聚焦在「經濟金融」本身的作品不同,池井戶更喜歡描繪在金融巨輪底下的人性面貌,甚至於更為戲劇化的「勸善懲惡」的類型。
  • 中國女孩都被「霸道總裁」騙了
    彈幕裡和社交網絡上:「好霸道、好喜歡!」「這種暗搓搓的佔有欲我太迷戀了!」而無數國產劇正在把霸道總裁們塑造成了「控制狂」和「除了有錢一無是處」的代表。當年道明寺成為無數女孩的夢中情人,貌似多金和「霸道」是一些人的加分項。但我們都誤解了,道明寺不是這樣被人喜歡的。
  • 「淫亂」與「驕傲」,下地獄的都由此而來
    無意中有個聲音向我說:「摘下來吃吧!」賈禮樂神父看見了這些美好的葡萄,不禁嘆道:「多麼美麗的葡萄呀!」說罷,走上前去摘下幾粒放在嘴裡嚼,可是見他眉頭一皺,連續吐了兩三次說道:「阿真糟!酸得要命!」個個神父們只望著不講話。正當此時,從祭花空門,走出一位道貌岸然的陌生人來到我身邊,我問他說:「這有什麼意義?那麼美麗的葡萄卻有那麼壞?!」
  • Netflix 接手「三體」
    近日,Netflix 宣布將拍攝「三體」三部曲劇集,由「權力的遊戲」主創等人打造,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顧問製作人,本劇已預訂整季。該劇涵蓋了「三體」三部曲的所有三本書——「三體:地球往事」「三體: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Netflix 已與三體宇宙和遊族達成協議,獲得製作該系列的英文改編權。
  • 那個在紙上寫下「我會死」的孩子,徹底改變了我的金錢觀
    每次跟小琪爸媽談病情涉及到升級治療的時候,他們都會仔細地詢問每一筆花費。但他們並沒有表現出任何要放棄的跡象,反而總是很堅定地告訴我們:「該用的就要用,只要小琪能儘快好起來就行了」。小琪這次入院後,已經停了她之前用的免疫抑制劑,激素也在減量。
  • 為了一個包,她向談了三年的男友提出分手
    她給男友發微信:「陳希,我們分手吧!」撇開經濟條件不談,陳希的家庭不是不幸福的。陳父是知足常樂的計程車司機,陳母是熱衷打麻將的家庭主婦,老兩口和和樂樂、恩恩愛愛,一把年紀了,還像小年輕一般出門也要手牽手。陳希有輕微的潔癖,外出回家必得先去衛生間衝澡換衣,方能回房上床。
  • 大家已經逐漸忘了那個禁忌但「它們」可沒忘…《夜半洗頭》
    我覺得奇怪,又多看了一會兒,越看越覺得情況不對勁,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華哥,你怎麼了?」華哥也沒睡,我還以為他是作惡夢,他回我:「不太舒服,有點想吐。」「你要不要去廁所?」我擔心他吐在帳棚裡,那今晚就別睡了。「嗯。」華哥勉強起身,看他的樣子是真的不舒服。「我去跟長官說一下。」「不用啦。」他拒絕道。
  • 「天下第一劍客」張丹楓的隔世弟子——孟華
    天下第一快刀孟元超與雲紫蘿之子,「點蒼雙煞」和崆峒派第一高手丹丘生之徒,三百年前「天下第一劍客」張丹楓的隔世弟子; 在《彈指驚雷》、《絕塞傳烽錄》等書中已隱然有「天下第一劍客」的風範。 自小拜得三位當世高手「點蒼雙煞」和「崆峒派」第一高手丹丘生為師。
  • 「童話」青蛙王子與忠僕海利希
    公主手裡拿著一個金球,那是她最喜歡的玩具,她總是愛把球拋得高高的,然後再用手去接。有一次,公主把金球拋得太高了,當她高舉雙手去接時,一不留神就讓金球滾進池塘,沉入了水底。 公主嚇了一大跳;她蹲在池塘邊看著水面,試圖搜尋金球的蹤影。可是池塘的水深不見底,什麼也看不到。
  • 「11.17新聞速遞」港人不遵守檢測指示將被罰;拜登揚言在貿易上壓制中國;傳世衛總部65名員工染疫
    警方最終在當晚拘捕其中兩男兩女「非法集結」及「阻差辦公」,其後四人拒絕擔保。警方指,經深入調查及詢律政司意見後,於16日以「非法集結」及「抗拒執行職責的警務人員」的罪名重新拘捕並落案控告兩男兩女。警方稱,4人將於‪11月24日在屯門裁判法院提堂。警方表示,絕不姑息任何違法行為。警方強調,踢保不代表終止調查,被捕人踢保後仍有可能被起訴。
  • 《何以為家》:「童年」是現代文明最大的仁慈
    我聽說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我住在這裡的地獄,像一堆腐爛的肉,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能做個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贊恩提醒了我們,原來中世紀離我們並不遙遠。
  • 求求「三觀黨」,放過國產片吧
    更出現了一群來勢洶洶的「三觀黨」,隨時對主人公做道德審判。多情善感的賈寶玉,被指「中央空調」「媽寶男」。性情乖張的林黛玉,被批「婊」「作精」。賢淑明達的薛寶釵被罵得最多,「綠茶」「心機婊」都用上了。雖然被愛,但這種柴米油鹽的平庸生活不是她想要的。於是她開始偷情,為了維持浮華的生活而債臺高築,抑鬱自殺。作家蘇童評價本書是一本關於人性弱點的百科全書。「它幾乎不帶評判色彩地描述了一個女人在追求愛情和物質享樂時的可愛與可氣、激情與痴狂以及任性與墮落。」
  • 「情劫」是什麼意思
    既然是劫難,就有很多種,「情劫」也是其中的一種。顧名思義,情劫就是經歷在男女情感方面的磨難。而現在「渡劫」或者「天劫」這個詞的運用,主要存在於各類修真小說中,並引申出了第二層意思通常,很多人都會卡在一個「劫」上,即達到了能力上限無法突破。這樣主角人物因為天賦異稟或離奇遭遇,就能通過「渡劫」超越大多數人難以逾越的難關。
  • 《燃燒》劇情走向明朗,又一個謎底被揭開,楊衡是關鍵
    為了能夠抓住許達的把柄,許家福給趙月娥出主意,讓許達去將許廣義滅口。就在這時,女友馬蘭來看他,告訴他自己有了身孕,並且決定要將這個孩子生下來。從羅紅英遺骨被發現,直到最後揭開全部謎底,《燃燒》這部劇採用現實與大量回憶片段相結合的手法,一層一層抽絲剝繭
  • 《三十而已》「糖黐豆」之意,但真閨蜜,遠遠不止糖黐豆
    〈閨密〉閨中密友,女人同性好友,大概有「糖黐豆」之意,但真閨蜜,遠遠不止糖黐豆。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談過,30+歲女人的出路如何,撇除自身,先談身旁。我認為要擇友慎交,「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輕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HBO+克蘇魯,這新作要「爆」
    他就是「克蘇魯神話」的創始人,美國著名怪奇小說作家 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人稱愛手藝大師)。 他創造的「克蘇魯神話」堪稱20世紀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 然而這還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南方盛行的「私刑」。
  • 汕頭「跑偏創作者」故事會
    「我們最近在開發小遊戲。」他說。「呃?小、小遊戲?」「對,就是那種,怎麼說呢,就是很好玩,然後很簡單,還有點養成,然後就……反正就很牛逼。」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想著趕緊奉承一下,然後說回文字創作的事,於是我隨口說了一句:「哇!這也太棒啦!」沒想到這成了跑偏的開始,他立馬說:「那這麼棒的話,我就來分享遊戲創作吧。」
  • V4.2更新前瞻 | 「失落迷迭」角色活動情報介紹
    通關線索EX關卡還可以獲得「特殊EX加成」,「特殊EX加成」將幫助艦長更快通關「每日調查」關卡。 ★「失落迷迭」聖痕獲取★在4.2版本更新後,作戰憑證精英工坊將上架「失落迷迭」推薦聖痕——「艾琳·艾德勒(上、中、下)」,艦長可以通過作戰憑證產出的全新代幣「迷失純晶」進行兌換~「迷失純晶」同時也可以換取「失落迷迭」角色碎片,艦長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
  • 《海的女兒》啟示:別讓寒門貴子成為「蘇明哲」
    女人只要用身材,眼睛和輕盈的步態就可以迷住男性了,甚至不用說話,這看起來確實是把女性貶低成不會說話的玩物,只能靠性和美貌取悅男人,但是我們知道,這句話出自一個反面形象,「巫婆」的嘴裡,而最後的小美人魚,其實並沒有選擇用身材去誘惑王子,王子一直愛的是另一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