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童話嗎?
你相信愛情嗎?
你會為自己寫一部童話般的愛情嗎?
張愛玲會。
「這柄扇子是給你的。」
他湊近看看摺扇上有什麼東西讓她著迷。
靠得這樣近,兩人都有些恍惚。
他吻她,一隻鹿在潭邊漫不經心啜了口水。她暈眩地墜入黑暗中。
仿佛是長程。
她發現自己走在一列裹著頭的女性隊伍裡,她妻子以及別的人?
但是她們對於她沒有身份。
他歷劫歸來,這對於她是他們倆故事的一個恰當結局,從此兩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這是張愛玲筆下他們的故事。
短短幾句,相遇,相識,相戀,磨難,團圓。
讀之,仿佛一個童話。
歷史是公平的,所有過往都匯入它的洪流之中;
歷史也是不公平的,被載入史冊,為後人所知的往往不過冰山一角。
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成為了秘密;
那些記入史冊,為人所知的又眾說紛紜。
在《少帥》中,張愛玲這樣寫道:
「現代史沒有變成史籍,一團亂麻,是個危險的題材,絕不會在他的時代筆之於書。真實有一千種面相。」
那些筆之於書,口耳相傳的經典愛情,是否也會隨著時間的沉澱漸漸幻化成讀者眼中的童話?
夜幕降下,蔡公館華燈初上,流光溢彩,滿天的繁星都黯然失色了。[1]
這裡是達官顯貴的地盤。
當時北洋政府中有些達官貴人,嫌在北京過私生活有些拘束,便常常溜到天津在交際場。
在這裡的人選擇性的遺忘
遺忘那些遙遠地方的戰火紛飛,
遺忘國家危亡的煩惱,
遺忘在他們眼中像臭水溝一樣的現實。
肆意的玩樂,忘卻煩惱,享受短暫的快樂。
她不過是好奇,便偷偷跟著姐姐們來一開眼界。
她生活在一個標準的富裕家庭,她的父親趙慶華是北洋政府的交通副部長。
在家庭中她排名第四,所以很多人習慣稱她為「趙四小姐」。
她看著眼前燈火輝煌,置身其中,讓人恍惚。
她眼神掠過那些西裝,軍裝,長裙,短裙,高跟鞋,酒杯……
她偶然瞥見一個身影,軍裝筆挺,英俊瀟灑。
他和別人不一樣,她心裡對自己說。
一時間這酒會中的其他人都黯然失色
她看得出那人年長自己很多,
她不敢看他,但還是忍不住,時而偷偷看一眼。
四目相對,霎時間,仿佛呼吸都停止了。
她沒有想到他會邀請自己跳舞,
她也不知自己如何答應了。
她仿佛身在夢中,身體憑自己的記憶舞動著。
優雅的舞曲飄散在這座「宮殿」的每一個角落。
整個公館仿佛只剩下了他們二人,沒有喧囂,只有他們的來言去語。
初次的相遇,初次的悸動,久久消散不去,就這樣陷入愛河。
一切都那麼突然。
他的父親出事了,他突然走了。
她毅然要隨他一起,
為此放棄了一切,不惜與父親鬧翻,來到了東北。
她知道他有妻室,
作為一個女人任誰都無法容忍,但她別無選擇。[2]
她接受了各種條件,無名無分當了他36年的秘書。
原以為未來就沿著這樣的軌跡進行下去。
一件大事發生了,
她不知命運為何總是捉弄她。
他要被幽禁,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陪著他,
也許一切都要結束了,她已決定要放棄,
卻收到了她妻子的電報,詢問她是否願意陪他。[3]
她無比欣喜,幽禁又如何
在他囚禁的幾十年裡,她始終不渝的陪伴左右。
張學良被幽禁臺灣期間的生活場景
1964年7月4日,這是一個她永遠不會忘的日子。
她終於等到了夢想中的婚禮。
雖然她已經50多歲了,風華已逝,但她終於能夠以正式的身份陪伴在他的身邊。
過往風雲,成為歷史;往後餘生,安穩相伴。
時間一晃,36年又過去了。
2000年6月22日,她終於卸下重擔,帶著和他記憶離開了這個世界。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72年的光陰,36年的風雨漂泊,36年的照顧陪伴,歷經波折,相濡以沫。
張學良是個名副其實的花花公子.
他自己在晚年的回憶錄中說:生平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不然也不會在回憶錄中,對那些情婦如數家珍般念念不忘。
趙一荻也曾對張學良說:
「不是西安事變啊,咋兩也早完了,我早也不跟你在一塊堆玩了,你這個胡三仔,我也受不了。」[5]
如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成全了一段愛情:
戰亂成全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
西安事變成全了趙一荻和張學良的愛情。
「現實是不可理喻的,沒有人知道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全世界的歷史被改寫,就只為了讓一個女人守住風流的丈夫。」[6]
他們的愛情是命運的成全,也是趙一荻始終如一的選擇:
毅然決然與家庭決裂,甘願做36年沒名沒分的秘書,危難時刻不離不棄,
這樣的付出與犧牲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的到。
張愛玲聰明睿智,高傲冷漠,文筆犀利,看穿人性,
卻還是一頭扎進泥潭裡,卑微求愛,最後愛而不得。
也許她悲慘童年早已預示了她的愛而不得的悲劇人生。
她在張,趙二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胡蘭成的品行與張學良有一點一樣,都是風月高手,好女人;
而自己和趙四一樣為愛情可以付出一切。
但結局卻迥異:
趙四雖經歷磨難卻最終得以和愛人相守一生;
而張愛玲卻在愛情中遍體鱗傷。
因此她把自己帶入到周四小姐中,並深陷其中。
她飽經世故,
卻仍是一個富有浪漫主義和童話精神的人,
童年時的幻想和渴望依然在她的小說裡:
她曾幻想有這樣一位英雄,在她十七歲被囚禁時能夠千山萬水趕來,克服重重險阻拯救她。
因此她在小說中寫到
「她希望自己被囚禁,那麼他就會為了她而來。」
她渴望被救贖,卻無人救贖,於是她為自己寫了一個童話:
小說中,
周四小姐最後得到了父親的允許,「從此兩人幸福快樂」;
然而現實是,
趙慶華在趙四私奔後一連五天在報紙刊登啟事,並把她從祠堂中除名。
歷史的真相多少有些殘酷:
戰火紛飛的年代,與家人決裂,無名無分地追隨一個男人。
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更願意相信這樣的童話故事。
張愛玲
一個自我救贖的人
一個在自己的故事裡不斷的輪迴的人
一個試圖用文字讓灰撲撲的人生幻化成彩色的童話故事的人。
【1】有關於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相識的時間與地點,眾說紛紜,廣為流傳的是1927年蔡公館舞會。這也是採訪過張學良的郭冠英的說法。
【2】1928年,張學良的父親遇刺身亡。趙一荻想跟著他,但是被趙慶華擋住了,趙慶華把她關在家裡,後來在六兄弟的幫助下逃跑了。
【3】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監禁。于鳳至在許多方面四處奔走,試圖營救她的丈夫,但多次碰壁,最終患上乳腺癌,不得不去美國接受治療,臨行發了一封郵件給趙四,希望她能照顧張學良。
【4】參見張愛玲《少帥》
【5】參見唐德剛《張學良口述歷史》第三章,臺北遠流二○○九年,第一一二頁
【6】摘自張愛玲《傾城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