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也就這樣,值得相信,也不必過分拔高

2020-08-27 千夏的秋


早在看原著前,已看過改編後的電影。這意味著可怕的劇透副作用,閱讀興趣減了大半。因此去年冬日買下的書,才又跨了一個冬日稀稀拉拉地讀完。這本書不像老馬另一部奇書《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有著懸疑推理小說一般,處處挖坑引人入勝。《霍亂》寫的都是細碎的生活瑣事,娓娓道來。

誠然,影視化的藝術作品終究有它的局限,文字傳達的諸多幽微細膩之處,遠遠非影視能及。

因此,看了電影後,一個巨大的疑惑困擾我。主人公弗洛倫蒂諾在等候費爾明娜的半個世紀中,睡遍滿城女人,有何底氣對費爾明娜說出那句:「我為你保留了童貞。」

再次閱讀原著,字字句句如傾盆而下的瓢潑大雨,逐漸清洗掉過去關於這場曠世之戀的認知。我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原以為自己將走進一場浪漫的童話樂園,殊不知,馬爾克斯以客觀從容的筆觸,呈現了真實殘忍的愛情百態。

我最初只是懷疑弗洛倫蒂諾有關愛情的童貞,現在,我徹徹底底不認同倆人之間的愛情本身。

我並不為之感動。

這場看上去驚天動地的愛情始於將愛情對象理想化。弗洛倫蒂諾與費爾明娜直到確定婚姻關係前,都只是書信往來,費爾明娜對弗洛倫蒂諾的了解僅限於他是電報員,會拉小提琴而已。頗像當今的網戀,線上聊得熱火朝天,線下卻是見光死,由衷感慨一句相見不如懷念。

弗洛倫蒂諾將費爾明娜稱為「花冠女神」,他愛的,只是他想像中的美好模樣。而費爾明娜,我不認為她愛弗,她愛的不過是有人喜歡她,有人追求她這件事帶來的新鮮刺激感。

儘管費爾明娜的父親多般阻撓,但他偏偏是費爾明娜的神助攻。張愛玲說過,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得不到總是在騷動。父親越不看好的,她偏要做。

遮一層薄紗的愛情,看似美好,可待揭下來的那日,暴露了真實的坑坑窪窪後,是否還能抵抗命運的殘酷。

回到之前的疑惑,為何弗洛倫蒂諾有底氣說出「我為你保留了童貞。」

很簡單,男人的嘴,騙人的鬼。童貞是絕對沒有了的。他不這麼說,如何與費爾明娜舊情復燃。

私以為,文學所做的事情,不是聽從道德指南,而是真實地呈現人性的種種可能性。

因此,馬爾克斯筆下的主人公弗洛倫蒂諾幹盡了天底下男人的可能會做的事情,誠然,包容複雜多面的文學人物形象,並不代表,我們沒有立場。

我終究無法喜歡弗洛倫蒂諾。他的面孔是真實,卻也爛得千瘡百孔。才驚覺,真實與美麗,太難兩全。

比如那場不倫之戀,他最後的情人,阿美利加,十四歲,因為他的拋棄,選擇了自殺;又如,養鴿女,因為和他的婚外情,被丈夫活活砍死。而這些情人的死亡,我沒看見他任何的自譴。

從前,我會被「多年過去,她已嫁做人婦,而他終身未娶」的瑪麗蘇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

但大師就是大師,同樣的愛情題材套路,一般言情作者只會寫「他終身未娶」的浮華浪漫,而大師則看得更深更透,「終身未娶是真的,滿城情人亦是真的」。

就如網傳的林徽因與金嶽霖。金嶽霖並非為了林終身未娶,不過是他同居的對象過世了。那,就不相信愛情了嗎?

它值得相信。

只是無需將愛情看得太過重要。愛情不過如此,也無需過分拔高。更無需苛求另一個人眼看自己出嫁,還為自己單身未娶。

畢竟「世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了。」


相關焦點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51年談662場戀愛,原來這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你認為真的有七年之癢,時間是殺死感情的兇手嗎?你覺得愛情重要還是道德重要?在感情世界裡,總有很多說不清楚的為什麼。
  • 《霍亂時期的愛情》:從小說到電影
    《霍亂時期的愛情》創作的直接起源,是馬爾克斯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一對來到四十年前的故地,重溫蜜月旅行的老人,竟被載他們出遊的船夫用槳打死了,為的是搶走他們身上帶的錢。妄圖用一切他能到手的女性來代替費爾米娜·達薩的位置,真可謂用愛情的名義來褻瀆愛情。他在老態龍鍾之時依然熱烈追求費爾米娜·達薩並終於贏得她的愛情。應當說,既有出自衷心能真愛,也有出自補賞失敗的執著,只有在費爾米娜·達薩真誠待他,愛他的感召下,他的愛才日益純真起來,從而在垂暮之年品賞到了幸福愛情的甜蜜。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到底是要光鮮還是要歷經千帆的初心?
    加西亞.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四年後又憑藉《霍亂時期的愛情》打破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再無作者可以寫出偉大作品」的定律,雖然《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延續上一部的魔幻主義,但是現實,依然會令人嘖舌、永遠令人津津樂道。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究竟是什麼?
    說到描寫愛情的小說,真的是數不勝數,幾乎所有作家都窮盡畢生精力,試圖描寫愛情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動人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文學界有一部公認的作品,它寫盡了愛情的各種模樣,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這本書就是加拿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愛情》當愛情患上了瘟疫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它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創作。《一本好書》中王洛勇的演繹讓觀眾動情落淚,今天要帶你走進的是電影版的《霍亂時期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病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這部《霍亂時期的愛情》,就像他那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一樣非同凡響她對阿里薩說道:不,請別這樣。忘了吧!當天下午她讓女傭交給阿里薩一封信,上面寫著:「今天,見到您,我發現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場幻覺。」並要求阿里薩歸還她之前贈送給他的所有東西。
  • 愛與永恆——讀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 》是被譽為「繼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天才們之後, 繼巴布洛·聶魯達之後最偉大的天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第一部作品這一光輝時期產生了具有國際水準的敘事文學, 質量極富的詩作和極高活力和社會影響的劇作。這一時期的拉美作家填補了前輩作家留下的空白, 並在當代文化舞臺上贏得了主角的地位。」
  • 《霍亂時期的愛情》: 人,能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
    於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構思破土而出。感人之處,恰在於,路易莎最終大膽而衝動地答應了那位小夥的求婚。而理解與信任,恰是愛情所最需要的。但馬爾克斯,恰是要藉助《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們看到愛情本質,愛情的尊嚴,理解與信任的重要。
  • 《霍亂時期的愛情》:在氣味裡,瀰漫著不可捉摸的"愛情與死亡"
    當談到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感源自何處時,馬爾克斯說:&34;在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寫了《霍亂時期的愛情》來講述他心目中的愛情,馬爾克斯動情地將它稱之為&34;。這本書在探討人的生命中必不可缺的東西:愛情、死亡和永恆的孤獨。
  • 《霍亂時期的愛情》:在生命的倒計時,愛情才得以真正綻放
    其中,《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多次提及:因為題目與「霍亂」相關,同時,它還是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而馬爾克斯,在中國一直屬於知名度較高的幾位獲得諾獎的作者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 馬爾克斯著但實際上,本書其實與霍亂關係甚微,因為霍亂只作為意象而存在著
  •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有感(下)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在馬爾克斯憑藉 《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一部專門描寫愛情的小說。 這本書的基調正如著作開篇談到的:「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我們總說愛情的滋味,但不知道是何滋味!看完這本書,我想愛情的滋味大概就是苦杏仁的味道!
  • 霍亂時期的愛情亂了我的神經
    記得是2017還是2018年,讀了《百年孤獨》,被小說裡的人名徹底搞炸,當時還寫了一片書評吐槽說這小說光是研究人名就花費了我一半精力,沒想到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再次讓我感受到讀小說時,外國人名帶來的痛苦爆炸感。更沒想到,一看作者,竟然是一個人,加西亞.馬爾克斯,絕了!難怪!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渣男的執念?還是高於現實的浪漫?
    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有人評論為愛情的百科全書,也有人評論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小說的大概內容就是男主在人群中看了女主一眼,便情定終身,一直等待女主等了50多年。沒看過小說的人,可能覺得這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如此偉大。然而,當得知男主在這50多年中有600多個情人,便認定這是三觀不正的渣男。到底是渣男的執念,還是高於現實的浪漫,以下通過創作背景和西方的愛情觀念來分析。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丨大半世紀盪氣迴腸的苦戀?其實只是各取所需
    然而這部《霍亂時期的愛情》顛覆了我的印象,絲毫找不到丁點「魔幻」色彩。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出生於哥倫比亞,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1967年《百年孤獨》問世,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85年出版《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說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紐約時報評價「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 霍亂的愛情,愛情的霍亂:相思於悽美的純真,相守於溫暖的承諾
    文|心靈餘白《霍亂的愛情》是我看過名著中最晚的一本,源於不喜歡小說的名字中「霍亂」一詞,因為新冠病毒席捲全球,讓人們第一次有談虎色變的感覺。不過閒來無事的我還是捧了起來,這是讓我心痛的一本書,有為愛情成全的開心,也有為這份53年遲來太久的愛而遺憾。
  •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成人的童話
    但霍亂時期的愛情,卻在人生盡頭之處更改了結果,讓已然不完滿的人生完滿了。男主因為一眼定情,然後用五十二年的時間執著地緊緊地追隨著自己的鮮花女神。女主和男主在情竇初開的年紀相遇,階級的差距讓兩個人連說一句話的機會都沒有,只有通過一封封情書表達愛意,文字是最容易給人幻想的東西,兩個人在長達兩年的書信來往之中,彼此在心中幻化了一個彼此,甚至私定了終身。
  • 《霍亂時期的愛情》| 不怕時間的愛情,難得可貴
    喜歡這個東西太不堅定,所以在常人眼中喜歡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而愛情也是那樣的不值一提。可有些喜歡,一直不變,無論歲月怎樣變遷,時光怎樣更替,這份喜歡一直屬於某一個人,這樣的愛情是偉大的,更是難得的。在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就有這樣一份偉大的愛情。
  • 愛情又不是路,能用長短來衡量麼?《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書評如果這半個多世紀守候只是單純空白的數日子,那這個男人可被當之無愧地稱為痴情種,但情況不是這樣,他用濫情與風流無盡地沾惹各種花草來給他的等待添色加彩,也增加了別樣的趣味。 大多數的愛情故事總不能免俗地涉及主體雙方的家世、金錢及地位的權衡。
  • 一個男人和623個女人的故事,霍亂時期的愛情
    是的,這個是偉大的愛情故事,被世間稱之為愛情故事的經典。這本書就是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也是《百年孤獨》的作者。今天胡亂言語《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的相思就像染上了霍亂費洛倫蒂諾(男主)相思費爾米娜(女主)時他是怎麼樣呢?「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突然暈厥。」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三個男人的愛情歷程,折射出的生死觀
    「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這是人們對加西亞·馬爾克斯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的評價。在小說開頭,作者這樣寫道:「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