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錦衣之下的坑,成了聲勢浩蕩的錦奶一員,一遍遍地刷劇嗑糖,看到陸廷對交代後事時卻悲從中來,忍不住落淚。
「繹兒,這是我幾年前就給嚴嵩下的套,」陸廷喘了口氣,艱難道,「藍道行已死,中官翻供,正是聖上對嚴嵩對厭惡的時候……我知曉你手上還有嚴世蕃勾結羅文龍通倭的罪證,現下就是扳倒嚴家最好的時候。」
事情都交代畢了,陸廷疲憊地閉上雙目,口齒含糊道:「交代給你,我就可以放下了……你去吧,讓我歇歇……」
眼看陸廷臉色愈發灰敗,陸繹忙替他把脈,脈搏弱而無力,時有時無,竟已是油盡燈枯之照。他大驚,連聲喚人去把大夫喚來,又趕緊命人趕緊去煮參湯……
參湯未煮好,陸廷便已撒手人寰。
陸繹那個權傾天下、為他遮風擋雨、為他實現理想各種買單的嚴苛的父親死了。臨死,父親還指導他心底最珍重的人今夏為她祖父翻案,還拜託靠得住的部下照顧他。
看到陸繹在白色的靈房裡遊蕩,一遍遍地回憶父親的訓導,想到以後這世上再也沒有人喚他「繹兒」了,耳邊再無人給他敦敦教誨了,忍不住跟著劇情嗚咽。
撇開陸繹和今夏的感情線,再翻找陸廷陸繹父子倆的情感糾葛,我發現,陸廷是劇中唯一一位育兒成功也是最成功的父親。
陸廷一直是個典型的事業狂,年輕時可以不顧自己性命衝進火場救皇帝,掌管邢獄及巡查緝捕大權後,對權勢的追逐更是登峰造極。
直到兒子陸繹8歲那年,仇家破門而入,殺他全家,妻子不幸一刀斃命,才讓他開始隱藏野心。
料知兒子未來也將踏上生死無保障的錦衣衛這一不歸路,從此暗自為陸繹籌謀,並將籌謀規劃融入日常教養中。
在電視劇裡,陸廷的鏡頭不多,但他的幾條教育理念很值得探討一番。顯然,陸廷的這套教養方式,也成就了陸繹:即使在漆黑一片的環境裡,也未曾泯滅良心,用盡全力地讓那個時代更好一點。
一、立定長遠,因材施教,親自精心教養
陸廷對陸繹是從小貼身教養的,除卻教會他高超的武學技藝外,為人處世軍事言傳身教。連去夏府跪求首輔夏炎繞自己一命時都帶著陸繹,讓他一早見識真實的世界。
公事上將自己的公務交於陸繹處理,放手讓他幹;人情往來上,教他如何察言觀色、守拙藏功;通古達今,知識淵博。
陸繹在皇帝面前不爭功、在仇家面前不怕事,有別於一般的京城高官子弟。除錦衣衛職業帶來的心狠手辣特點外,無不良嗜好或性格缺點。
因此,即使只有22歲且七品官階的陸繹陸經歷,也心機深沉、處事老練、處亂不驚,因此深受皇帝老兒的信任和喜愛。
陸繹做事胸有成竹、極有分寸,沉穩的個性是對自己、對周圍環境深入洞察和思考的折射,他清楚知道父親的過去,也知道自己現在的局勢,更是不斷籌謀將來的布局。
這一份清醒來自於其父陸廷十幾年孜孜不倦的影響和教養。
在此,必須拿兩個人進行比較:稍微年長的嚴嵩之子嚴世蕃和同齡的楊成萬之子楊嶽。
同為官宦子弟的京城公子哥兒嚴世蕃足智多謀、智力超群,很多事情皆替其父籌劃布局,對皇帝對大臣對人性洞若觀火,有不可多得的政治才能,身為文官卻有武官的功夫且武藝高超。
但紈絝子弟的壞毛病嚴世蕃也做到了極致,兇狠陰翳甚至殘忍到讓淳于敏手刃至親,令人對他聞風喪膽。
嚴侍郎最讓人不齒的是,在其母去世後應該守孝的時間,他專跑去蘇杭搜羅美女享用,聲色犬馬、晝夜荒淫。
可見其父對於嚴本人的教育縱容到極致,連基本人倫道德都無從談起,令人髮指。
再說說底層小官楊成萬之子楊嶽,楊成萬前錦衣衛出身、現為六扇門捕頭,輕功卓越、追蹤技術無人能及,然而培養出來的楊嶽呢?
身為官家人,武功不如江湖女流之輩的上官曦、追蹤技術不如小自己幾歲的師妹袁今夏,頭腦簡單、遇事魯莽,極容易感情用事且幾次壞事兒,堂堂大男兒行走江湖不過是稍微破了點兒相,就尋死覓活不顧親友擔憂,躲藏不見人。
楊嶽對自己父親的過去一無所知,在今夏身世問題楊成萬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的處理態度上,也可以看出楊父日常教養也是只說其一、話不講透的方式。
能否成才就全靠個人悟性,足可見楊成萬糊塗之處,也導致楊嶽庸庸碌碌不招人待見、遇挫折就經受不住而自怨自艾了。
編劇給了一個不錯的結局,但在當時的情勢時局下,楊嶽的結局大多是還未成親就早早成了朝廷的炮灰。
陸繹在發現今夏在追蹤技術上市可造之材,同時發現其性格不穩重,於是策略性對其進行打擊,以壓壓今夏的毛躁性子。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想必也是從其父親的教養方式中習得而來。
二、業務熟練、事必躬親、做好表率
陸廷鏡頭不多,一半的鏡頭在面聖,一半的鏡頭在咳嗽著或規勸或指導陸繹。
陸廷在朝中的八面玲瓏,不光是因其在多方勢力下誰都不得罪,也不光是因其錦衣衛指揮使的官位,更多的是凡事事必躬親,任何時候朝中任何異動他都瞭然於心,與嚴嵩總是一副老邁糊塗、多次徵詢兒子意見的形象截然不同。
因此,我們才在劇中看到陸繹一次又一次鋌而走險、親歷現場去辦案,比如親上鬼船探秘、下水冒著生命危險救當時還是闖禍精的今夏、下海引爆倭船等等,而非像嚴世蕃一般聲色犬馬。
三、人性的正直良善
陸廷性情涼薄,但人性的良善仍在。而這一份良善引領陸繹在黑暗中不斷探索,找到更光明的道路。他的良善之處,在劇中有三點體現。
雖然他一直勸陸繹和楊成萬「死者已矣」,然而妻子的死他也備受打擊,並將這份負疚深藏於心中。
夏然案後十多年的愧疚,也讓他寢食難安、身體每況日下。他保留了當年的案宗以備給夏然翻案,慶幸夏然還有後人活著,為保今夏這唯一的夏家後人交出重要證人顏紹瓊的口供,並為救出今夏從旁協助,這是其一。
隱忍多年籌劃布局,找到王氣之地,費盡心機給嚴嵩嚴世蕃父子下套,期間面上與嚴嵩父子較好,表現得攀附嚴家的勢力不敢作為,暗中卻幫助正直良善的徐達、於大勇等將臣。這是其二。
沿海抗倭戰役中,陸繹要親自下水引爆倭船、達到一舉殲滅倭寇的效果。此舉自然危險萬分,一不小心便屍骨無存,於大勇自然不允,怕陸繹一旦丟了小命,自己沒法向陸廷交代,要找水性好的士兵去引爆炸藥。
然而陸繹正色拒絕了好意,稱:這是看輕了了自己,也是看輕了爹爹!足可見,陸繹對陸廷的責任擔當意識高度認可,並引以為傲。這是其三。
陸廷說,官場有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的確身處官場多年,陸廷如若像夏然一般孤傲、固執,下場也必然像夏然那樣樹敵眾多、不得善終。
於是他用十多年的隱忍布局、調查取證,終於找到最合適時機一舉擊垮嚴黨!
陸廷的死對陸繹的打擊很大,然而他也從父親的死中汲取了極大的力量,他明白了父親對自己多年的苦心栽培,有了父親多年的籌謀布局和自己手中掌握的證據,讓他對於扳倒嚴黨的決心更加堅定!
任嘉倫最後那果敢剛毅的「抬眼殺」傳神到極致:他陸繹勢必承父業,一舉扳倒嚴黨,創造更為清明的政風!
陸繹亦如陸廷期待的那樣:他做到了!
陸繹對父親也只有兩件事極為不滿,一是父親對母親去世的冷漠,二是誤以為父親攀附嚴黨在朝中不作為,而這正是陸廷多年隱忍籌劃的表現。除此之外,陸繹對父親充滿了信任、敬重和依賴,也足可見陸廷日常教養上的用心。
父愛如山,陸廷是當得起《錦衣之下》劇中最成功的父親的。
陸大人,您是不是也高度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