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生活中扮戲,在黑暗中落淚

2020-10-10 墨雪慕兮

他於是同傀儡一個樣子坐在地上,計數身邊的銅子,一面向白臉傀儡王九笑著,說著前後相同既在博觀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話。

老漢以傀儡戲謀生,終日扮戲給別人看,十年如一日,可是觀者從來不會知道傀儡戲中的王九是他的兒子的名字。趙四殺了老漢的兒子,老漢只能在戲中一遍遍地上演王九殺了趙四的故事,以此來吸引觀者,而兒子離去的消息,卻成了他心中永遠無法排解的鬱結。#

老漢是沈從文小說《生》中的人物,很多人都讀過沈從文《邊城》中翠翠的悽慘命運,卻鮮有人讀過《生》中老漢的故事。

小說不直接寫老漢的悲慘遭遇,而是以熱鬧的老北京市井生活為開頭,引出扮傀儡戲的老漢,通過大學生、普通民眾、巡警等不同的人看傀儡戲的反應來反映當時社會人情的淡漠,最後才揭示老漢戲中真正的意味,達到很好的警醒效果。

沈從文通過選取扮傀儡戲這一場景來引發對老漢這一普通人的命運的思考,進而表現當時社會人的無奈。我們在唏噓老漢的傀儡戲的故事的時候,又何嘗不是覺得老漢早已與戲融為一體,戲中的故事是他內心的映射,而老漢,也活成了戲中的傀儡。

傀儡戲,明朝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中有記載:「南方好傀儡,北方好鞦韆,然皆胡戲也。」 民間藝術的一種,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又名「絲戲」,「嘉禮」,最早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


現在的傀儡有兩層含義:

  • 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縱的人或組織

李漁 《憐香伴·歡聚》:「這等看起來,把我當做個傀儡,從那時節掣到如今,還不知覺。」

  • 比喻鬱結在心中的悶氣或愁苦

廖仲愷 《雙清詞草》:「右詩詞若干首,為予幽禁中窮極無聊之作,藉以排遣胸中傀儡,工拙不計也。」

我想這兩層意義恰好可以和老漢的人生契合。老漢在扮傀儡戲的同時,也在扮演他的人生,戲裡戲外,老漢早就把傀儡戲融入他的生活,而他的生活,也如這傀儡戲一般,不得自主、終日以別人眼色為生,同時心中有著鬱結的悶氣:老漢扮演的傀儡戲中的王九,是他的兒子,而趙四是殺死他兒子的人,他兒子在十年前被趙四殺死,十年來,他的戲中一直在扮演王九殺死趙四,以此來求取心中片刻的安慰,似乎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念想:兒子沒有死去,被殺死的人是趙四。

老漢被命運束縛的人生——生活有太多不得已,看別人眼色生存,終是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傀儡

老漢以扮傀儡戲為生,可是老漢所扮演的傀儡戲與小說開頭提到的各種小把戲無異,都是片刻的消遣,求取新鮮度罷了,就像沈從文在小說裡提到的「並不是因為他做得特別好,就因為他在做,故大多數人皆用稀奇憐眼光瞧著」,只要有了另外的新鮮事,便會忘記老漢以及他的傀儡戲。

我們人生有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像一場戲碼一般,戲外人不知戲中人為何況味,只是抱著吃瓜的心態看著,可是戲中人卻要努力活給看得人看,看別人眼色做事,強忍著心中的情緒,給旁人書寫一個可讀的故事,可是最後卻沒有幾個人記得我們和我們的故事。

小說以「笑」為聯結,觀眾的笑裡包含著不同意味,可是並沒有人能真正理解這場戲。

古斯塔夫在評價《烏合之眾》一書時說到:「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沈從文《生》中的閒人便是這樣一個集體。

觀眾只知道老漢是扮傀儡戲的,而他們要用老漢那獲取的也是片刻的歡愉,於是即便有人可以聽懂老漢戲中的一點點味道,也裝作全然不知,附和眾人的笑。

  • 大學生的笑——憂鬱

花條子襯衣下角長長地拖著,有著老去民族憔悴顏色,前來觀看傀儡戲的大學生代表的是當時的知識分子,他能讀懂老漢戲中故事的心酸,卻也只是憂鬱地笑了,之後想起自己該做的事情便離開了。

大學生帶給老漢是一種微弱的希望,老漢將大學生稱作「幫場的福星」,大學生的饒有興趣給了老漢開始傀儡戲表演的欲望,也為他吸引來了更多觀眾,可是大學生最後也像眾人一般失了新鮮感而離去。

  • 眾人的笑——冷漠

眾人只知道拿老漢戲中的角色來尋樂子,在傀儡與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齊倒在灰土裡後一場鬨笑。對眾人來說,老漢只是他們利用的工具,但失去了價值,便會被忘得一乾二淨。

眾人在看戲的同時,殊不知戲中的故事也在他們身上上演,因為,或悲或喜,這種麻木的生活早已成為了習慣,傀儡戲上演著老漢的故事,也在上演著那個時代的人的故事:麻木的人性,冷漠的人心,然後很多人的人生,都成了別人眼中的劇場。

  • 巡警的笑

巡警代表的是當時的軍官,在老漢扮演傀儡戲的時候,一共出現了兩位軍官,而兩位軍官的笑也不盡相同。

巡警1——略帶理性

第一位巡警也許是對老漢的行為略感憐憫,所以在老漢扮戲的時候只在一旁默默觀看,臨了還只說了句「王九王九」,便含著笑走開了,這位警官理解老漢的行為,所以也沒有對老漢有太多的為難,那一抹笑意裡摻著幾分善意。這位巡警代表著當時尚有幾分良知的官員,遇見這樣的官員,老漢這樣子的也不至於被壓榨得太厲害。

巡警2——狡黠

第二個巡警頗有幾分狡黠,「笑眯眯地站在那裡」,「望著系在那老頭腰邊的兩條假腿痴笑,搖搖頭走開了」,他代表的是當時的腐朽勢力,殘忍,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老漢最可悲的是,他的傀儡戲贏得了觀眾的笑,給觀眾帶來了歡樂,可是這種笑,或是嘲弄,或者冷漠,或是憂鬱,卻沒有一個笑是真正為他而笑的。

小說開頭以老北京的熱鬧氣氛開頭,以樂寫哀,看似熱鬧,卻給人一種窒息感。老北京有一圈沒事做的閒人,整天尋各種樂子,他們抱著典型的看眾心理,到處尋找新鮮感,麻木不仁。

而小說中的老漢便是那種要靠逗別人歡樂生存的人。這類人可憐卻也可悲,他們成了時代最大的犧牲品,他們的生活不自主,要靠別人主宰。

而放眼我們現實生活,又有多少人活成了老漢一般模樣?

我們心中有苦,但是翻遍了通訊錄,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於是我們選擇把痛苦深埋心裡,在臉上掛上強擠出來的笑

我們有很多想要追求的事情,但是最後還是迫於生計放棄了,為了柴米油鹽我們整天過著枯燥的生活,卻還要裝出一副熱愛生活的樣子。

我們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目光,於是放棄了心中很多真實的想法,把大眾的想法強加到自己身上。

人生有太多不得已,如果人生最後只剩下靠旁人的粘性生存,那人生真的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了。餘華說過:「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活著」,活著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活著應該為活著而活著。

老漢心中難以排解的鬱結——當心中的悲痛成為生存的戲碼,一次次上演,一次次心痛

王九在十年前死去,王九死後,老漢便在北京城圈子裡外表演了十年的王九打倒趙四。十年前,趙四殺死了他的兒子王九,而戲中,即便在搏鬥過程中趙四佔上風,老漢還是讓結局扭轉,讓王九掰倒了趙四。

傀儡戲中的場景,是老漢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他多麼希望十年前就如戲中扮演的一般,即便趙四佔上風,最終也是他兒子掰倒了趙四,也不會留得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在世上,終日靠別人眼色度日。

可是戲終歸是戲,即便老漢上演上千次王九掰倒趙四,博得了一次又一次觀眾的鬨笑,現實生活還是,王九已然不在這世上了。而老漢即便心中苦悶,也只能對著傀儡戲中的白臉,那個他也稱著王九的人一次又一次地訴說。臉上顯得無比輕鬆的樣子,心裡卻不知道壓抑了多少苦水。

而老漢在長期中形成了內心的保護層,他不願讓人知道他戲中的角色便是他的兒子,因為他知道,即便說出來,別人也只是當他的故事為笑話。

他只能通過長期重複王九打倒趙四,通過行為重複表達潛意識的陰影痛苦。而讀的人都知道,老漢一次次地扮演傀儡戲,扮演王九殺死趙四的故事,卻是一次次地掀開傷疤,新傷蓋舊傷,早就忘了何為疼痛。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亦是如此,向別人重複著她孩子被狼吃掉的故事,卻淪為別人的把柄。

別人永遠不會懂得經歷過的人的傷痛,有時候說一個時代的人是這樣子,倒不如說一直都是這樣子,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被生活挫得傷痕累累,我們試著去逃避這種傷痛,於是通過重複類似的事情來做心中片刻的安慰劑。

與其這樣,倒不如直面我們的痛苦,懂得跨過它,而不是一次次掀開它。只有從痛苦中真正走出來,我們才能明白活著的意義,才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老漢終活成了一個傀儡那般,博取觀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

相關焦點

  • 《摩天大樓》:哪個女人,從黑暗中來又從黑暗中離開?
    可是,從她們出生那天開始就要面對這樣悲催的生活。她們錯了嗎?剛出生的孩子,何錯之有。別人可以快樂成長,她們卻活在恐懼當中。從黑暗中來,又從黑暗中離開。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是是她,還有她們。難道鍾美寶沒有奮力抵抗嗎?有。她甚至也不想死,誰能猜到這樣的結果?既然如此,她何必苟延殘喘直至今時今日?就像每個積極向上,卻只能一次次卑微低頭的人們。生活太可怕了,被打擊太多、被壓迫太多的後遺症。你賠著小心,生怕自己說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然而,還是被指責得無以復加。
  • 《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段小樓扮的霸王和程蝶衣扮的虞姬在回答多少年沒在一塊兒唱霸王別姬也有著不同的回答,為下面他們的回憶鋪下了伏筆。重點拍攝程蝶衣經歷了清末、北洋政府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文革之後的幾個特別重要的場景,每一個場景大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悲劇,即使是他成角了的那天,也許就是他人生最大的悲劇吧。
  • 烽火戲諸侯小說中的尷尬:配角比主角出彩,讀者往往更喜歡配角
    文|鳳皇 讀了這麼久烽火戲諸侯的小說,從他的《極品公子》《雪中悍刀行》,再到如今的《劍來》,我們總會發現這樣的尷尬:烽火戲諸侯的小說中配角總比主角要出彩。如果這種情況僅是個例,那也就罷了,可是在烽火戲諸侯的很多小說中都出現這種情況,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
  • 在黑暗中敲門的男孩
    聽黑暗中持續的敲門聲。單調的聲音令人覺得無望。 我們都在黑暗中,敲擊著什麼門。門裡沒有聲息。身邊一片黑暗。我們覺得害怕,用力敲門,期待進入自己的牢籠。自己的牢籠裡,才有無法移植的安全感。每天在牢籠之間穿梭。
  • 小說:父親讓兒子蒙上眼睛在黑暗中生活,兒子30歲才明白父親苦心
    這也是父親讓我這個兒子蒙上眼睛在黑暗中生活的第30個年頭。而我這個做兒子的30歲才明白父親的苦心。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先讓我們說回來。我對這類事情都是不感興趣的。但是父親也不是這麼有儀式感的人,一時間也不懂父親什麼想法。但是父親這麼重視就依他想法吧,。畢竟父親也一大把年紀了,能盡孝自己就盡最大的能力吧。
  • 《三體2:黑暗森林》:宇宙社會學中蘊藏的「黑暗森林生存法則」
    其實,這是一招置死地而後生的險棋,意思是要把三體人拉到談判桌上,你要逼我,我就毀滅自己。這四個條件聯繫在一起便會得出宇宙社會學中的核心思想:黑暗森林法則。生存在宇宙中的所有文明就像深處黑暗森林中,互相的信息並不是共享公開的,但是為了要保持自己的存續,就一定要有效打擊對方。
  • 東野圭吾《大雪中的山莊》|精彩的戲中戲,從似曾相識到吃驚不斷
    談到這部《大雪中的山莊》,作者東野圭吾曾說:「那時候我開始喜歡上戲劇和音樂,《大雪中的山莊》一書的靈感就來源於此。我相信這次的詭計肯定會讓人大吃一驚。」《大雪中的山莊》是東叔的中期作品,作者這個時候的作品基本是在努力走出單純的本格推理派,向社會派的轉型。
  • 小說:父親讓兒子蒙上眼睛在黑暗中生活,兒子40歲才明白父親苦心
    雖說是要舉辦生日,但是仍是必不可少每天蒙眼生活。今天叫父親來吃飯,父親戰戰兢兢的說:「兒啊,一定要記得蒙上眼睛習慣黑暗中生活啊。每天有空都要練習啊。」我一看父親這擔憂的神情是平時叮囑時沒有的,不禁疑惑:父親這是怎麼了,我雖說不是很情願,但也從來都是認認真真完成,他也是知道的啊。
  • 小說:父親讓兒子蒙上眼睛在黑暗中生活,兒子38歲才明白父親苦心
    雖說是要舉辦生日,但是仍是必不可少每天蒙眼生活。今天叫父親來吃飯,父親戰戰兢兢的說:「兒啊,一定要記得蒙上眼睛習慣黑暗中生活啊。每天有空都要練習啊。」我一看父親這擔憂的神情是平時叮囑時沒有的,不禁疑惑:父親這是怎麼了,我雖說不是很情願,但也從來都是認認真真完成,他也是知道的啊。
  • 小說:父親總讓兒子蒙眼睛,教他在黑暗中生活,兒子38歲才知真相
    雖說是要操辦生日,但是仍是必不可少每日蒙眼生活。今天叫父親來吃飯,父親戰戰兢兢的說:「兒啊,一定要記得蒙上眼睛習慣黑暗中生活啊。每天有空都要練習啊。」我一看父親這擔憂的神情是平時叮囑時沒有的,不禁疑惑:父親這是怎麼了,我雖說不是很情願,但也從來都是認認真真完成,他也是知道的啊。
  • 紅樓夢戲中人與演員的聯繫——湘雲篇
    富貴榮華又何為,瀟瀟灑灑樂中悲。而小編最喜愛的就是湘雲,以及87版《紅樓夢》中她的扮演者郭宵珍。她很想留到北京,但是幾次報考中戲,都在文化課上失足,不得已只能回到安慶老家。郭宵珍家裡父母都是殘疾人,所以小小的郭宵珍很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 黑暗中的利劍 長城上的守衛
    我是黑暗中的利劍,長城上的守衛。我是抵禦寒冷的烈焰,破曉時分的光線,喚醒眠者的號角,守護王國的堅盾。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當時看完這段,頓覺精神振奮,被這股信念打動到。就好像原著《冰與火之歌》,兩極相對的書名,一場驚心動魄的史詩,每個角色都在裡面遭遇人生困境,痛苦與仇恨是他們對權利追求的最強動力。
  • 趙麗穎知否:祖母是明蘭不幸中的大幸。我們明蘭有人疼,至今落淚
    明蘭本是才華橫溢,卻從不敢冒尖兒,小心翼翼的在盛府中默默長大。幼年喪母,種種不幸下,祖母是明蘭不幸中的大幸。林小娘雖為妾氏,卻得到了同為妾氏所生的盛紘的無限偏愛。在林小娘的軟磨硬泡下,盛紘竟然有意將盛墨蘭(林噙霜之女)寄養在祖母名下。盛家祖母-勇毅候獨女,心思縝密,有大家之風。這樣的人自然是看不上林噙霜矯揉造作,綿裡藏針的齷齪手段。
  • 知否:祖母是明蘭不幸中的大幸。我們明蘭有人疼,至今都會落淚
    明蘭本是才華橫溢,卻從不敢冒尖兒,小心翼翼的在盛府中默默長大。幼年喪母,種種不幸下,祖母是明蘭不幸中的大幸。林小娘雖為妾氏,卻得到了同為妾氏所生的盛紘的無限偏愛。在林小娘的軟磨硬泡下,盛紘竟然有意將盛墨蘭(林噙霜之女)寄養在祖母名下。盛家祖母-勇毅候獨女,心思縝密,有大家之風。這樣的人自然是看不上林噙霜矯揉造作,綿裡藏針的齷齪手段。
  • 《為奴十二年》:從黑暗的歷史長河中,我看到了自由的渴望
    主人公所羅門·諾瑟普就是不幸被迫成為黑奴的一員,在長達12年的黑暗生活中,他終於重見天日,獲得自由。今天我以影片中的故事情節為分析點,淺析時代背景下揭露的人生哲理。01我命由我不由天,認為悲慘的話就反抗在我看來,所謂的詩和遠方,就是對更高的精神層面的追求。
  • 《三十而已》:為你生娃顧家,也不及「綠茶」可憐落淚
    看了許幻山的種種表現,只想說:老婆為你生娃顧家,也不及「綠茶」可憐落淚。顧佳,人如其名,相當的顧家。為了她和許幻山的家庭,她捨棄了太多。事業處於上升期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成就,甘心做一個全職太太,安心生娃。許子言出生之後,顧佳為了孩子讀最好的學校,靠著一點點關係搭上了王太太,又是陪聊天又是陪逛街,隨叫隨到,只為了自己的孩子,她稱這是當媽的修行。
  • 《消失的女孩》:黑暗中的光
    但是金伯莉與薩米幼年時酷似的模樣,基因的高度匹配,繼父聽聞這個消息時震驚又曖昧的態度,以及總是困擾金伯莉的那個身處黑暗之地的噩夢,這些都促使著金伯莉跟斯圖爾特回到美國去尋找真相……《消失的女孩》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但是沒有硬拗的痕跡。其中一些黑暗的場景讓人有真切的窒息感。而主人公——兩歲的薩米——激起了讀者內心的同情及保護欲望,讓人讀起來不忍釋卷。
  • 《牧馬人》 : 從男主許靈均的四次落淚解析堅定信念的建立
    曹禺在《日出》中說,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 蠟燭也需要有火星才能夠燃燒,沒有火星,它便無法與黑暗對抗,只能聽之任之,漸漸被黑暗吞沒。 殊不知,在那段黑暗的歲月中,許靈均早已找到了人的價值,還找到了人的溫暖。這溫暖,是敕勒川牧場的牧民們給的。
  • 微小說:黑暗中的力量
    這之前並沒有這樣的經歷,僅憑腦子裡記憶中的路線便上了路。其實路線並不複雜,其中都是幾段路一直前行,沒幾個拐彎,到鎮上之後的路線就熟悉了,找到家是沒一點問題。就這樣,我信心滿滿地蹬著自行車走了。黑暗和恐懼吞噬著我,那一刻,我真後悔騎自行車回家,如果坐車早就到家了。尤其那個時候通訊並不發達,沒有手機,家裡只有一部座機。那個漆黑的夜晚,我在近乎黑暗的土路上高聲唱著跑了調的歌給自己壯膽,滿臉的淚水,拼命蹬著自行車。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終於到家了,我用力拍打著已經在裡面上了門栓的破舊的木門,邊拍邊哭邊喊。
  • 《陳情令》之忘羨作為,正是生活中我們想要的模樣
    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的大多數人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沒錯,這就是生活。人們常說「人生如戲」,亦或是「戲如人生」,也就是這個道理吧!要知道,在電視劇中,人們許下的誓言,就一定要向著這個誓言而努力的。只可惜,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是有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