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黎道人,變驢

2020-10-07 滄海一粟247791399

黎道人

《夷堅志》

黎道人是溧陽人,他年少時離家,足跡踏遍秦魏等地。政和年間,他路過陝西某地,走夜路的時候被虎追趕,逃入三宮廟,藏在紙錢堆裡。

三更後,突然亮起燭光,看到三個道士飲酒,旁邊還有幾個人侍候。一個道士說:「這裡怎麼有生人氣?」侍者到處尋找,把黎道人找了出來。道士們問了他姓名,又問:「能喝酒嗎?」回答說能。於是讓他一起喝酒,並給他一個棗梨吃。吃完後仍舊讓他回紙錢堆裡躲藏,道士們不見了。從此黎道人不用再吃飯,只喝水就可以了。

宣和年間,他來到邢磁村,聽到四周民宅裡不斷傳出哭聲。詢問旅店主人,主人說:「這裡有野狗肆虐,夜晚到人家搶孩子吃。」黎道人說:「我給大家除害。」另外一個晚上,他住在某家,又聽到哭聲,這家人說:「野狗來了!」黎道人拿起根棍子追去,野狗跑的很快,他在後緊緊追趕。狗過河,他也過河,狗跑過山岡,黎道人也追過山岡。一晚上跑了一百多裡,但是兜兜轉轉沒出這個村落。

東方漸漸發亮,野狗有些驚慌,跑進一個廢棄的窯洞裡。黎道人大聲喊周圍的住戶,進窯捉狗,只見一個老嫗,臉上塗著炭灰,沒穿衣服。有認識她的人說:「這不是某村的某老太婆嘛,家裡兒孫俱全,怎麼變成了狗妖害人?」眾人上前打了她一百多下,老太婆並不出聲,只是吐白沫。

眾人把她送到官府,官府把老太婆的家人也一併抓來。她兒媳到了後,責備婆婆說:「總和你說別這樣,現在果然惹禍了!」官員讓那兒媳婦詳細說,她回答到:「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每天黃昏,老太太就到灶門前用碳把臉塗黑,脫下衣服出門,天亮才回來。」郡守下令把老太太斬首,狗妖不再出現。

建炎年間,時事混亂,黎道人回到家鄉,在官道旁建了草房賣藥為生。如果有兵匪火災等,他都提前和鄉親們告別離去。時間長了,人們看他離去,大家也外出躲避。宗室弟子集資給蓋了一個廟,對他非常恭敬。一天晚上,縣裡起火,黎道人也去幫忙救火,四個城門前都出現一個黎道人,從此人們更加尊重他。但黎道人對大家的敬重很不安,某天無病而逝。後來有人在健康遇到他,好事的人聽說後打開他的棺材,發現裡面只有一隻草鞋。

【原文】黎道人者,溧陽人,少落託去家,足跡遍秦魏。政和間,走陝西沿道,中途值夜,為虎所,竄入三宮廟,伏紙錢中。

半夜後,燈燭光明,見三道士飲酒,數人侍立。一道士云:「此中安得有生人氣?」侍者以告,命呼出。問鄉裡姓名畢,又問:「能飲乎?」曰:「能。」使酌酒飲之,並與一棗梨拜謝,復入紙錢中,道士侍人皆不見。自是不飢,唯飲水。

宣和間,到邢磁村落,聞四畔哭聲相續,扣店,媼曰:「此中有野狗為暴,夜至人家,搏食孩稚。」黎曰:「然則我為殺之。」他夕,宿一處,正聞哭聲。其家叫云:「狗來也。」黎持梃追逐。狗行甚疾,走渡水,黎亦渡水;狗穿岡,黎亦穿岡。約百裡,然只旋轉此一村。

東方漸明,狗窘甚,奔古窯喘息。黎大呼旁近居,壞窯取之,乃一老嫗,煤面裸身。眾有識之者曰:「是某村某婆也,有子、有婦、有孫。」眾擊之百數,不作聲,唯口吐涎沫。執以奔郡,郡逮其子婦。婦至,詬之曰:「累向阿家道,莫須作這般相態,今果了不得。」郡使婦具言之,婦曰:「不知其它,但見每夜黃昏,必至灶前以火煤塗面,脫下衣裳而出,天曉復還。」郡積其宿愆,斬之,狗禍遂絕。

建炎多難,黎歸故鄉,結廬官道側,買藥乞食。若有兵寇火疫,率預知之,輒告別邑人而去。蹤跡稍露,人視其去留以卜安居。宗室子共為營庵,事之甚謹。一夕,縣市災,居民鼎沸。黎助之救火,同時四門各有一黎。自是人愈崇禮。黎心不能安,忽奄然而逝,宗子買棺葬焉。後乃在建康,有遇之者,猶寄聲謝溧陽人。宗子與好事者開棺,存草履。後隱不出。


變驢

《清尊錄》

建炎年間,陝西西南路駐軍傳令各郡,百姓家凡是囤積了三年以上的糧食,都送到軍營做軍需。金州石泉縣居民楊廣,平時欺壓鄉鄰,巧取豪奪,家裡囤積了很多糧食。這次聽到官府的命令,非常著急,很快就得了病,躲在房間,家人的面也不見。

家人從縫隙裡偷看,只見他不斷的吃囤積的稻米,一天吃很多。死後入棺不久,棺材裡傳出掙扎聲。他的家人想打開看,工匠說:「聽聲音不像復活,恐怕有怪異,不要打開。」

他兒子不忍心,打開棺材,一頭驢子跳出來,叫聲響亮,衣服像蟬蛻一樣落在一邊。楊家人把它關在一間空屋子裡餵養。

某天,他兒媳婦餵驢,驢子忽然跳著咬了兒媳婦的胳膊,咬出血來。兒媳婦性格暴躁,拿起鐮刀把驢砍死了。楊廣的妻子到縣裡告狀,說兒媳婦殺公公。縣裡派修武郎王直臣去勘察現場,得知了這件事。

【原文】建炎初,關陝交兵京西南路,安撫使司檄諸郡。凡民家畜三年以上糧者,悉送官違者,以乏軍需。論金州石泉縣民楊廣鉅萬積粟,支三十年,因是悒得疾廣,故豪橫兼併,其鄉鄰甚患苦之。既病篤,絕惡見人,雖妻子不得見。

自隙窺之,則時捽所藉稻槁而食,累日所食方數尺。乃死,斂畢棺中,忽有聲若搥蹋者,家人亟呼,匠欲啟棺。匠曰:此非蘇活,殆必有怪,勿啟。其子不忍,啟之,則一驢躍出,嘶鳴甚壯,衣帽如蟬蛻,然家縶之隙屋中。一日,其子婦持草飼驢,忽跳齧婦臂,流血。婦粗暴忿怒,取抹草刀刺之,立死。廣妻遂訴縣,稱婦殺翁。縣遣修武郎王直臣往驗之,備得其事。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大約有幾十個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比如我昨天發的《王子珍》。每個故事都用「昔有」開頭,比較少見,一般古代志怪開頭都直接說年號,主人公的名字。句道興版《搜神記》錯字很多,有些語句錯亂,看來是修訂了,但某些地方還是不確定是什麼意思。比如北鬥呵斥彥子,我懷疑前面有脫漏的地方,是不是北鬥在前面曾驅趕過彥子,而原文脫漏了呢?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不孝逆子變驢
    周振醒來後與妻子說:「自己要死了,因罪惡深重,下世變驢。」次日周振果然死去。周振死後,他家中母驢不久便產下一驢駒,小駒成長迅速,不久就給主人家幹活,遮眼推磨拉車等事樣樣都做,而且十分溫順聽話。鄉親們都說這驢是周振變的,是回家贖罪的。
  • 視頻 |「思泉語文」與「樂樂課堂」聯合製作的《古代寓言》
    這次又帶來《樂樂課堂》與《思泉語文》的《古代寓言》系列視頻,共14集。,所謂志怪小說,就是記錄神仙鬼怪內容的小說。志怪小說《搜神記》搜集了古代神異故事共400多篇,是研究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寶藏。
  • 重口味故事兩則,清代的志怪小說其實是搞笑段子呀
    前面我們講到,清代的志怪小說《子不語》其實是一本匯聚了眾多段子的有趣故事集。.誤嚐糞這一回,故事發生在江蘇常州。所以,這個故事大概是想告訴我們,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最好不要亂做決定,以免留下某些不可挽回的損害,比如大家一起乾杯喝糞水!悔之晚矣。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聽途說》,因為較長,下面只摘錄原文開頭的一段。)【原文節選】郎中某,武林人,能憶宿世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張氏怪,妖人
    張氏怪我家鄉有個秀才張某,喜歡談論鬼怪學說,也經常讀志怪小說。某天,他聽到房梁上有人喊他相公。起初只聞其聲,後來妖物現形,有時候是個高大的男子,有時候是十一二歲的小童,還有時候是丫環的形象,全家人都能看到。有一天,張某起早讀書,妖怪也變成他的樣子來搶著讀。不但樣子完全相同,連衣服上的破洞都完全一樣。爭奪了一會兒,妖怪回到房梁上。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王良娶妻
    據說這是一個流傳於山東的民間志怪故事。看下來有一個感覺,古人的邏輯真的不是現代人能夠理解的。不過朋友們姑妄讀之,不必深究。故事開始。從前有個戲子,名叫王良,三十多歲,眉目清秀,非常英俊,長年在外跟班唱戲,難得回家一趟。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窮措大(古代對讀書人的蔑稱)讀了兩行書,動不動就冒迂腐氣。假如你生在嚴相國的年代,想要拜見相國,看到牛太爺還不知道出什麼諂媚的樣子。再者說,人各有主,秀才們供奉文昌公,不過也是希望中舉得官,商人們供奉財神,是盼望財源廣進做富翁。我們這些人供牛公,和你們供孔子有什麼兩樣?」張某知道這些人無法說服,就稟報縣令,毀去了這座廟。但是信奉牛二的風氣卻不是毀廟就能杜絕的,照樣流傳天下。
  • 故事:志怪故事:鬼畫
    他非常喜歡妖魔鬼怪的故事,偶爾也讀讀佛經。某天突發奇想,立志寫一本志怪集。雖然不能以此為生,萬一流傳下去,也算不虛度一生。他開始留意民間傳說,也到些陰森恐怖的廟宇、廢墟去尋求靈感。回來後就閉門不出,徜徉在妖仙神魔的世界裡。無奈才疏學淺,不久就江郎才盡,想放棄又實在不甘心。於是更加去找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遊覽。
  • 中國古代民間志怪故事四則:第三個故事必須是穿越了啊
    這幾個故事都不是憑空杜撰,要麼出自古籍,要麼見於地方志。不過朋友們看個熱鬧即可,大可不必追根究底。第一個故事有一人姓劉名常,已過四旬,嗜酒如命,常常不管認不認識,便拉人喝酒,如果不喝,必勃然大怒。他一喝酒就喝得天昏地暗,醉生夢死。
  • 聊齋系列《美人皮》|改編志怪小說後的現代愛情觀:一世一雙人
    志怪小說之所以受歡迎,最重要的,自然離不開它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志怪小說大部分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但是對妖神鬼怪和情節的的大膽想像卻是滿足了人們對荒誕離奇之事的好奇心和嚮往。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志怪小說流傳至今,雖然不像詩詞歌賦一般受人尊崇,卻也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妖怪故事》:孩子,乖!否則就會被老馬猴吃掉
    於是,老馬猴吃小孩的恐怖故事,便成為了老人們手中的戒尺。 其實,不止童年世界,即使人類文明,也藉助鬼故事的力量,教化萬民,澤披萬世。 當然,我們現在稱老馬猴之類的故事為鬼故事,但是在古代,這些鬼故事,被稱為志怪故事。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古城夜宴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裡的一章。一個月夜,尼爾斯在海邊的沙灘上散步,鞋子踢到一個金屬小東西。撿起來後,是一枚銅錢,但鏽蝕的很厲害,幾乎看不清上面的字跡。尼爾斯就把它扔掉了。一抬頭,發現前面出現一座城池,城門守衛的士兵穿著嶄新的鎧甲,把兵器放在一邊,正聚在一起賭博。他走進城裡,大街上特別繁華。兩旁商鋪林立,街上的男男女女穿著華麗的古代衣服,在各店鋪前穿梭。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劉士範
    (這個故事比較俗套,但是開篇瘟疫橫行的描寫吸引了我。這和今年春天的情景很相似。雖然劉生很讓人欽佩,但我和作者有些觀點不同。瘟疫不是別的,會傳染,我們響應國家規定,不探視,不聚集,才是對的。不然,我們國家怎麼控制住的疫情?另外,我對吹哨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敢於擔當,早發現,早預警固然是值得讚揚的,但是發現疫情,應該逐級上報,不能在朋友圈,微信群亂發。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白馬寺,支法衡
    我摘錄的這個故事出自《冥祥記》,敘述的很簡單。由此看出,佛教漢代傳入中土。我看別的資料說,原始佛教以說「空」為主旨。傳入中土後,為了加速傳播、迎合中原文化,逐漸加入孝道,向善,等等。釋迦牟尼圓寂後,弟子們聚集一起根據回憶錄下的經文。傳到中國,又過了兩千年,摻雜的東西很多了。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高舜臣,錢齋郎
    (故事出自《括異志》,宋代。以前看過幾個故事,都是因為不吃牛肉,所以妖邪不敢近身。這次是因為吃牛肉,被妖怪瞧不起,反而起到了闢邪的作用。總的來說,都是勸人不要吃牛肉。這是源於古代農耕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
  • 古代志怪故事二則
    出自清.李慶辰《醉茶志怪》2 守貞小陳是河南人氏,從小雙親棄世,寄養在叔叔家,弱冠之時,叔叔替他操辦了親事,小夫妻恩愛和睦,更因為小陳遠行在即,更珍惜彼此在身邊的光陰。叔叔長年在京城做生意,身邊缺個可靠的幫手,料理了小陳的婚事後,便囑咐他來京,學一學生意經,將來也好獨當一面。小陳婚後不久,就不得不戀戀離開溫柔鄉打拼事業,這一去就是十年。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王玉英
    作者(明代馮夢龍)說:「這個故事有些不符合邏輯。女鬼王玉英既然能生孩子,為什麼又要扔掉?能抱著去,就不能抱著回來嗎?而且衣帶上預言十八年歸來,也沒實現。還有,她能用一句話就治好韓生的疾病,卻保佑不了其他的,這麼大的神通,連四十兩銀子都沒辦法。這個故事很一般,為了告訴大家掩埋屍骨功德大,所以我把它保留下來。」
  • 古代志怪故事:鞏生遇狐女
    故事出自清代《益智錄》,後面馬竹吾等三人都是作者朋友,其中一人提到了聊齋裡的《狐諧》。這個故事肯定受了聊齋影響,但的確和《狐諧》大不相同。《狐諧》裡重在描述狐女的詼諧多才,有一段寫到,某次酒宴,眾人和狐女鬥嘴,狐女說,狐字左邊是一個小犬,右邊是一個大瓜,邊說邊用手比劃左邊和右邊的人。鞏生的故事重在後面部分,表達作者淡泊的人生觀。兩個故事裡的狐女最後都一去不返。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嚴壽珠
    這個故事裡的嚴壽珠,更是有道高僧轉世。有一點不太了解,他描述的清代的名妓都比較自由。另外,王韜藉故事給當時的人講了蒸汽機大致的原理。看來,瓦特發明蒸汽機的事,他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