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下午,大概五點多,我帶孩子們買菜回家。走到小區的滑滑梯路口,兒子不走了。我以為他要去玩滑滑梯,就對他說:「我們今天不玩滑滑梯,快回家。媽媽拿的有東西,很重。」
但是,無論我怎麼哄他,他都執意要去。最後不耐煩的我揚起手,打了他屁股。他頓時哇哇大哭,一邊哭一邊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話。最終拗不過他,只好拉他去。
走著走著,他又不走了,也不去玩滑滑梯,只是看著天空,手指著雲彩,奶聲奶氣地對我說了一大串話。那不就是一片一片的白雲嘛,有什麼好看的。我想。因此也沒有放在心上,不搭理他。但是他還是很堅持,咿咿呀呀地,意思是讓我帶他看,雖然我沒有聽懂他說的什麼。
「看什麼!快點回家。」我沒好氣地說,三伏天,又熱又累。
「媽媽,他說月亮。他說他要看月亮。」在一邊玩滑滑梯的女兒說。女兒幾乎能聽懂兒子說的所有話。
我吃了一驚!咦!這傢伙鬧騰了半天原來是要看月亮。我有些懊悔方才的粗暴。
原來,幾天前,我帶他們姐弟來玩滑滑梯。那天下午大概也是這個時候,彎彎的月亮掛在天空,那時候我曾把月亮指給兒子看。他應該是記住了這美好的時刻,我猜想他一定以為只有在這裡才能看見月亮吧,好天真的兒子。
彎彎的月亮一定給兒子留下了美好的體驗。也許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月亮,也並不知道月亮意味著什麼。但是,由此可見,人天生是想親近大自然,親近世間美好的事物。
古人云:「天有三寶,日月星。」月亮為天上三寶之一,照耀萬物。千古以來,三寶之一的月亮就已經深深地印在人類的心靈中。月亮是人類心靈情感的寄託,文人騷客們寫下了無數千古名句。從婦孺皆知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憂愁,無不讓人共鳴。
兒子如此,我小時也是如此。
小時候,家住大山深處。想見月亮並不是什麼難事。開門是月亮,關門也是月亮。這一點,我比兒子幸運的多。
想當初,每當夜幕降臨,月亮就神奇的鑲嵌在靜謐的天空,把院子照的通亮,房前屋後恍若穿上了銀紗,如夢似幻。整個小村莊也都沐浴在月光中,遠處的山巒在月光下若隱若現,讓小村莊越發溫柔越發靜謐。
晚上,尤其是夏天的晚上,我們在月光中吃飯、搖著蒲扇納涼、嬉戲玩耍、講故事。晚上睡覺,月亮恍惚掛在窗戶上,月光灑進房屋,就像睡在月亮的懷抱一樣。
因此,對我小時候來說,月亮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過兒時,我對月亮既喜愛又懼怕。
有一次我用手指天上的月亮,大人對我說:「用手指月亮,夜裡你睡著了,月亮會割耳朵。」不管大人是有意還是無心,反正那時,單純的我,信以為真,從此對月亮多了一絲懼怕。
噢!這美麗的月亮也有令人費解的一面。它為什麼不讓人指呢?它真的會夜裡割耳朵嗎?難道是因為住在月亮上的嫦娥仙子不高興?百思不得其解。
夜裡遲遲不敢睡,生怕睡著了,耳朵不見了。第二天早上起來,連忙摸耳朵,嘿!耳朵還在!
月亮讓我的童年流光溢彩,月亮讓我的童年搖曳多姿。如果沒有月亮,我的童年一定會黯然失色不少。
只是我的孩子們,他們又有幾次看見月亮?即使能看見,也總是匆匆一瞥,再難有我童年那樣美好的體驗。不僅是兒子,我也越發離月亮遠了。再沒有出門是月亮,開門是月亮的美好體驗。住在城市的我們,終究是離月亮遠了,離大自然遠了。
《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天人合一的自然狀態難道只是一個憂傷的理想嗎?今天的人們如此容易空虛、浮躁、憂鬱,也許是因為遠離了大自然。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豈不悲乎?
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月亮。只是,那月亮在哪兒呢?(2020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