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衛將軍,敢為天下先。手握七尺劍,定鼎天地間。
最近半個月都在看《覆漢》,這本書我是去年發現的,當時有幾本女頻小說都在追更,所以沒有同時追更這一本,雖然錯過了和書友一起談論的熱鬧,卻也體會了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
從小被公孫大娘教育的男主,對於大漢的未來,從最初的疑惑到逐步確認,這個過程寫的很漫長,在我看到二分之一還多時,才進入三國亂世,真應了小說《覆漢》二字,漢一半,覆一半。
男主劫持曹節弟弟解救陽球四家家眷這一段,返回洛陽,在尚書臺與曹節對峙,不僅是行動上的勇敢,也是心理成熟的一個關鍵點,從此內剛而外鋒,可為天下冠。不再是投機取巧的小聰明,也不再是依靠他人而保全自身,沒有了那種考慮利弊,為了「名聲」而誅宦的動機,為了救人孤身入險地,謀定而後動,對峙大長秋曹節也不落下風。
不是轟轟烈烈的戰爭場面,卻寫出了戰場的緊迫感,兩者之間引經據典,互打機鋒,從語言到心理描寫都分外精彩!
董卓進軍洛陽,行廢立,殺太后,霸朝堂,亂世正式開啟。遠在幽州的公孫珣,搶的先機,傳檄天下,「清君側,伐董卓」。以衛將軍在此時漢末的名聲,地位,軍事力量,如果他處於洛陽附近,那就沒別人什麼事了,此處作者安排了一系列困難給男主,先是塞外叛亂,引軍塞外鎮壓異族,還經歷了一場險死還生的敗仗,接著春耕,更有兩千裡的遙遠距離,且未免後路被阻,繞路并州。
千辛萬苦趕過去,董卓卻帶領著全洛陽百官和百姓去了關中,可主角沒有選擇更簡單有利的洛陽攻打,而是直奔潼關,決心攻入關中的意圖一目了然。真大丈夫,敢為天下先,因為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潼關之難攻。
我今天上午就看到這裡了,潼關之下,立營紮寨,風蕭蕭,旌旗搖,這既是一場武力的對決,也是一場智慧的較量。
《覆漢》是一本既嚴謹又不失幽默的歷史架空小說,書中人物刻畫生動,戰爭場面宏大,市井民俗也多有涉及,更是真實的描述了漢末時期,世族,豪強對於亂世的影響,英雄豪傑也不是誰王霸之氣一現,納頭就拜的,反而更講究出身,名聲等多種原因。當然也有很多有趣又活潑的劇情,使這本小說讀起來並不枯燥,我心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