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都的最直接印象,來自於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很多人在這書上看到了青春,愛情,世故等等,可是,他們說的這些我都沒看到,只知道這書引爆了我的荷爾蒙,並把它歸入《燈草和尚》《少fu白潔》《廢都》(沒人管我我能湊滿5000字)系列進行收藏。在此,向宿舍的垃圾桶致以八一的問候!
然後就是連炸油條大爺都會哼幾句的「成都,帶不走的是掙扎的自由」,瞬間玉林路的小酒館,春熙路的轉角處就火了。特納悶,怎麼就帶不走了?怎麼就掙扎了?哦,如果把「成都」換成「老婆」,一切都通暢了,那是一個男人最後的倔強,共鳴啊!
春熙路
還有那獨具辨別力的川普,恩,不是川普,是四川普通話,目前能夠在抖音快手上與東北話爭個高低的地方語種,也就只有四川話了。「你個瓜娃子,我日你個仙人板板,你曉得個錘子噻,哈戳戳滴龜兒子」,就這些話,我覺得跟人吵架都會笑出來,如果是個風情萬種的川妹子說這話呢?是不是特銷魂蝕骨?更可愛的是,和東北話一樣,成都呆久了,一樣偏得妥妥的。我一戰友老鄉小廖,退伍後來這裡做生意,娶了個川妹子,這次見面才發現,胡建的標籤就這麼給撕了換成了大四川。
再加上成都的「慢」節奏。這個「慢」,也有點誤解,肯定不是屬於那些寫字樓精英的,而是屬於四川土著。用小廖的話說,30塊錢能整一天。10塊錢租張躺椅,10塊錢午餐包子,10塊錢蓋碗茶,搖著蒲扇,一嘬嘬一天。公園裡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拖家帶口的躺那兒,這小日子過得……巴適滴很。
巴適滴很
不得不說說採耳。成都的大街小巷,有人的地方就有採耳師傅,而且很多還是美女技師(別想歪)。拿著幾根微型刀槍劍戟,擺上兩張靠背椅,就這麼開張了。雖然說我覺得耳朵這玩意兒挺隱私的,但架不住誘惑,也坐下來試了一下。隨著小棍子漸漸深入,小心肝撲通撲通的加快,生怕手一抖,世界安靜了。然後輕輕的攪拌,深入淺出幾下,再偶爾換個工具,各種動作又來一遍(別拉我,我還能寫……)我覺得耳朵是我的G點,一邊提心弔膽,一邊渾身酥軟,哎呀,好討厭……從此,街上看到美女在那邊被採耳時,我都能腦補出幾個G的種子。
瞬間高潮
對於三國,算是東亞文化圈裡最有代表性的歷史了。少時讀三國,總覺得義憤填膺,意猶未盡。等到中年讀三國,看英雄的角度又不一樣了。所以這次來蓉,也是特地過來憑悼那讓我背前後出師表背得欲仙欲死的人。武侯祠實際上是漢昭烈帝廟,劉備的陵墓就在這裡。作為帝陵,這個陵墓的格局就很小了,也說明當時的蜀漢只能算是中原王朝的割據勢力。祠裡供奉著蜀漢各個時期的高級官吏,塑像則是清朝時期重塑的。我特地跑去找了我最愛的錦馬超。我了個去,是不是大辮子對我大漢男兒的帥氣理解不能?世代公侯、銀甲白袍、容貌過人、姿儀出眾,打的老曹滿地找牙的驃騎將軍,五虎上將之一,竟然被塑成了一白臉小胖官吏,看起來跟我們領導似的,淚目……(不放照片了,心裡藍獸)
不予評價三國各英雄了,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種三國,選個自己喜歡的就好。祠裡還供奉著劉諶,老劉家最後殉國的皇族,一句定場詩概括: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川人從不缺血性,或者說,川人是家國觀念最強的群體。古有明末大西軍意圖力挽狂瀾於微末,雖功敗垂成卻在漢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大西軍的主力就是川人和秦人。近有壯士出川抗戰,打下了「無川不成軍」的名號。從出川作戰到抗戰勝利,川軍參與了大大小小所有的戰役,用最差的裝備,用最強的意志,用最多的血肉,捍衛了中國的尊嚴。
出川抗戰
前赴後繼
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是我心中的聖地。向無數前赴後繼奔向戰場的川軍們致以後輩的軍禮!
陣亡將士紀念碑
懷著敬畏的心情,把死字旗的內容體現出來:「(左邊)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右邊)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死字旗
勸君少看抗日神劇,多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
這次本來還想看看能不能見到我的通信員棋哥,無奈造化弄人,他在宜賓,沒辦法上來,甚是無奈,還好,看到了我那在拉薩服役的戰友小馮,喝著小酒聊著家常罵著領導,真爽!
這座2000多年的古城,承載的東西又豈止這些,可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以後的以後,我們的後代還記得嗎?那厚重的歷史,會不會被現實狠狠的扇了一記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