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華蘭的逆襲離不開這三個背後的功臣

2020-09-19 等風歸來去

在《知否》原著中,長女華蘭自從遠嫁京城後,多年未曾見過娘家親人,直到六年以後,父親盛紘升官遷到京城,才得以見面。

多年間華蘭都是通過書信和娘家聯絡,雖然她過的並不好,但是也怕娘家親人惦念,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說自己過得很好。

這次回娘家與眾姐妹親人相談甚歡,十分熱絡,說了好一會兒話之後,祖母盛老太太摒退眾人,由房媽媽和翠屏掩上門窗,守在門口,祖母直接問華蘭這些年日子究竟過的如何。

華蘭被祖母慈愛的摟著,心裡一陣惶恐,還是說了實話。到底是老太太見多識廣,處事老練,談話過後,華蘭精神舒展了許多,把祖母的告誡告訴了母親王氏。

老太太仔細給華蘭分析了管家對自己的不利,首先大媳婦是婆婆的外甥女,婆婆十分偏心大兒媳婦,捨不得外甥女持家操勞,而且忠勤伯府以後是歸大兒子的,管家這個事做的再好,也是替他人做嫁衣賞,自己還費力不討好的,還貼補不少銀子。操心勞力的,婆婆也不認可自己。

而且自己當務之急還是要生個兒子,祖母的閨蜜賀老夫人,娘家祖上三代都是御醫院正的張家,而且她自幼在娘家跟著家中長輩學習醫術,並且十分精通婦人內症這方面的治療,只因為是閨門中人,不如男兒可堂堂正正的行醫濟世,她也從不張揚自己這門手藝,尤其嫁人以後,世人更是知之甚少了,這次為了華蘭,祖母會親自去託她來。

後來華蘭聽從祖母建議,稱病推託了管家之責,而且經過賀老夫人的診治,悉心調養,如願懷孕了,生下了一個兒子。

由此可見第一個貴人,便是祖母盛老太太,沒有祖母的幫助,華蘭不會那麼快就喜得貴子,並且擺脫了管家還不落好的這個燙手山芋。

這第二個貴人嘛,自然是明蘭。華蘭有好多委屈都不願給別人說,哪怕是自己的娘親王若弗,或者是自己的妹妹如蘭,她們畢竟都是直來直去壓不住事兒的性格,說了也是沒有什麼幫助,反而徒增煩惱,只有明蘭最懂她,幫她出主意,寬慰她。

華蘭生了第二個兒子,洗三的時候,明蘭如蘭和嫡母王若弗一起去看華蘭,看到憔悴不已,臉色蠟黃又毫無精神的華蘭,只有明蘭問出了緣由。

原來是婆婆找藉口生病,說華蘭的兒子八字旺她,要把孫子搶走養在身邊。這時候的華蘭有孕在身,還很虛弱,也不知道肚子裡懷著的是男是女,婆婆把唯一的兒子搶走了,華蘭怎麼能不擔心?更何況婆婆並不是善茬,一而再再而三的為難華蘭,拿捏華蘭,何況有孫子在手上,她有什麼吩咐,華蘭怎麼敢不聽從呢!

在婆婆帶實哥的兩個多月華蘭茶飯不思,每日擔心孩子,突然在洗三前的十多天,婆婆只顧著吃茶聊天,把孩子獨自放在屋裡睡覺,也不留人看著,結果孩子醒了從炕上跌落,還打翻了燻爐,被爐灰燙的好幾處傷疤,最要緊的就是眼皮上,差一點孩子的眼睛就瞎了。

明蘭知道緣由以後,直接給華蘭出了主意,暗示華蘭,嫡母王若弗想給兒子長柏納妾,結果沒有成功,反而父親盛紘收用了幾個通房丫頭,結果是太太沒功夫管兒媳婦了。華蘭何等聰明,當即明白什麼意思了,明蘭還指點她要去找壽山伯夫人幫忙,她可以找一個袁夫人不能隨意打殺的人納妾。並且讓華蘭如何說動姑母,就用春秋鄭莊公和共叔段的故事,本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卻因武姜太后偏心,一意偏袒共叔段,終於釀成兄弟鬩牆!最後鄭莊公親手殺了他弟弟共叔段!明蘭一下子讓婆媳紛爭,變成了影響家族兄弟團結的高度。

後來華蘭成功的說服了姑母,這裡面可見明蘭的功勞有多大。

下面我們接著說第三個貴人,便是袁文紹的姑母,壽山伯夫人。

在華蘭喜得貴子擺滿月酒的時候,婆婆拿話刁難華蘭,多虧了這位明事理的姑母,當時就替明蘭回懟了袁夫人。也直言弟媳太過偏袒外大媳婦,皺下眉就當大病伺候著,卻不心疼小的,上次華蘭七八個月的身子了還讓她站規矩,袁夫人藉口說華蘭比大兒媳婦能幹,所以才讓她多操持,結果這位姑太太可不慣著,直接說忠勤伯府在二老百年後,是要老大兩口子操持的,如果大侄子媳婦不能幹,當不了家,就替找個能幹的,到大侄子房裡當個助力,省的交給七災八難的手裡,一句話懟的袁夫人啞口無言。

在後來袁夫人越來越囂張跋扈的欺負華蘭的時候,壽山伯夫人還起了關鍵的作用,她親自為弟弟忠勤伯找了個小妾,溫柔聰明能幹,哄的老爵爺歡喜不已,後來也生了個兒子,袁夫人徹底被打到了,再也沒有精力去欺負華蘭了。

這三位貴人在華蘭逆襲的路上幫助頗多,其中華蘭自己的努力付出和聰慧也是很重要的。可見女人要想獲得幸福,終要自己強大才行。

各位對華蘭的三個貴人有什麼看法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哦!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經常和大家分享追劇感悟。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10年終在婆家熬出頭的華蘭」:過日子是需要腦子的
    1《知否》原著中,華蘭嫁入京城,而盛家遠在登州,再加之是高嫁,明事理的華蘭總是報喜不報憂。直到盛紘官越做越大,移居到京城,幾次見面後,盛老太太察覺自己的大孫女有異樣,一猜便猜得八九不離十。盛老太太教給華蘭一個「忍」字,她自己就是不懂得忍,才吃了大虧,喪夫失子,大半輩子孤苦一人。
  • 《知否》原著「忍王」華蘭:天之嬌女,高開低走的她竟靠三忍逆襲
    《知否》電視劇盛家三姐妹明蘭,如蘭,墨蘭的戲份比較多,但是華蘭的戲份卻極少。而原著反而對明蘭,如蘭,華蘭的刻畫相對較多,墨蘭的刻畫較少,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原著中華蘭這個人物。明蘭小時候對華蘭的認知是這樣的:「她是真正的天之驕女,容貌,家世,魄力無一不有。」
  •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
    原著《知否》:華蘭惡婆婆的腌臢伎倆,何止是月子仇,簡直是欺人太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華蘭作為盛家嫡長女,又是盛紘與王大娘子正蜜裡調油時出生的,集萬千寵愛;華蘭也是品貌過人,端莊持重,溫柔賢淑,才能高嫁忠勤伯爵府,但遇到個刻薄偏心的婆婆,婚後的生活可謂是艱難至極,十年間受盡委屈,不過終守得雲開見月明,後半生與袁文紹和和美美。
  • 《知否》原著:華蘭被婆婆算計嫁妝,丈夫終於認清母親的面目
    在《知否》原著中,盛華蘭,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袁府。是當時所有女子姻緣的「典範」,生於深閨,配婿高門,本來希望能一輩子平安喜樂,偏偏,豪門的媳婦不好當,且不說袁文紹性情如何,他那個母親,就不是位省油的燈。
  • 《知否》原著:要不是長柏支招和維護,海氏很可能成為第二個華蘭
    》原著中,由於長柏的婚事是越過了王氏,由盛老夫人和盛紘拍板決定的。,在一旁袖手旁觀,那海氏勢必會委屈求全著,像華蘭一樣,度過一段很難熬的日子。可還好長柏主動出面,為妻子擋下了這波風浪。那海氏再厲害,也只能是個成為第二個華蘭,隱忍蟄伏。
  • 《知否》原著淑蘭再婚後兒女雙全:女人這一輩子無非靠三個男人
    PS:《知否》原著中有交代,孫秀才是不能生育的。淑蘭仁至義盡,吃盡苦頭,只能說她性子太懦弱。直到孫秀才做出有辱斯文、人神共憤之事,連管家婆子都無法忍受了,帶著淑蘭回了娘家。舞姬懷孕,可把孫母高興壞了,急著讓舞姬進門。良家女子怎可與青樓女子共侍一夫,尤其是盛家女子更是不能如此。
  • 《知否》:華蘭出嫁十裡紅妝,明蘭的陪嫁到底有多少?
    意思就是說,誰家要生了五個女兒,光是陪嫁就能把家底掏空,連賊都不願惦記。 《知否》開場是袁盛兩家文定之喜。外屋賓客如雲,席面好不熱鬧,內宅盛家祖母與華蘭談心。 祖母說到:你的性格最是和順,又堅韌有盤算,我是放心的,但嫁妝壓箱底,還是越多越好。
  • 《知否》:同樣是高嫁,華蘭憑藉智慧逆襲,墨蘭靠心機毀了自己
    電視劇《知否》中華蘭高嫁,墨蘭也是高嫁。華蘭從一開始的婚姻不順到夫妻恩愛,而墨蘭日子卻越過越艱難。這究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段婚姻。華蘭嫁給袁文紹本就是利益聯姻。這一點,盛紘很清楚。即便從聘禮開始,袁家就怠慢了盛家,盛紘依然堅持。因為,他看重這門婚事的好處。這種好處是對盛家的,對盛紘的,也有對華蘭的。袁家有爵位,再不濟還有伯府。單憑這兩點,再沒落,他們的日子都過得去。如果袁文紹爭氣,以後的日子大富大貴。所以,盛紘是看重袁文紹的。一開始,華蘭的日子過得確實不好。因為,她有一個刁鑽的婆婆,嘲笑她的嫂嫂。
  • 《知否》從商賈世家到書香門第,盛紘如何完成人生逆襲?
    盛家祖上是商賈人家,從盛老太爺開始,歷經三代人的努力,在長柏這一代終於突破了階層的天花板,成為真正的書香門第,滿門清貴的世家,盛紘做的貢獻最大。盛紘是庶子出身,靠著什麼做到的逆風翻盤呢?在盛紘成家後,盛老太太又肩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職責,華蘭、長柏、明蘭都是她一手教導出來的,為盛家實現最終的逆襲培養了優秀的人才。遇到盛老太爺這樣的父親,是盛紘的不幸,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為他之後偏疼林小娘埋下伏筆;但是遇到盛老太太這樣的嫡母,是盛紘最大的幸事。
  • 《知否知否》原著盛明蘭這三個處世觀,暗藏格局,難怪婚姻幸福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趙麗穎飾演的是盛明蘭這個角色,她是庶女出身,最後卻嫁入侯府,逆襲成為一品誥命夫人,可謂是劇中最好命的女子之一。都說,盛明蘭的婚姻觀充滿著智慧,而她這樣懂得為自己而活的女子,無論嫁給誰最後都會幸福。
  • 《知否》原著:婚姻幸福的女子,背後一定有個「拎得清」的媽
    這是我看《知否》時,記得最深切的一句話。古時候,於男子而言,父母對於他們仕途及前程的謀劃,則叫「為之計深遠」;於女子而言,父母對於她們未來夫婿的定奪和選擇,則叫「為之計深遠」。沒有提起華蘭,是因為華蘭的婚事是盛老爺敲定的,而我今天想闡明的主題是「女孩子婚姻幸福與否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所以暫且不說。古時候,男主外,女主內,子女的嫁娶一般都由內宅裡的主事夫人決定,由以見得,子女婚姻能否幸福,媽媽這個角色尤為重要。這樣的道理,放在現在也不算過時。
  • 《知否》原著:華蘭在夫家受盡委屈,幸得祖母指導,方才收穫幸福
    》原著中,墨蘭和明蘭曾有過一段關於高嫁和低嫁的討論。這兩段指導也就成了拯救華蘭出「苦海」的妙方,華蘭也因堅持按照這兩段指導行事,在熬過10年的委屈之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袁文紹是個好夫君。》,是因為覺得《知否》小說發生的背景雖然在古代,但這本書傳達的道理,到今天,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知否》華蘭以女配身份活出大女主命,只因做對了這三點
    《知否》是女性的修羅場,最有看點的當然是主角明蘭,低開高走,從急流中逆溯,衝上頂遊人生。不過劇中還有一人,哪怕女主明蘭也無法掩蓋她的光芒。她就是配角華蘭。沒有女主光環加持,華蘭同樣活得燦燦生輝,沒有先天優勢,靠自己的努力,步步為營,改寫了糟糕得無以復加的婚後人生。
  • 《知否》原著搞笑擔當王若弗:「蠢笨」的背後,是對家人的愛
    不知道大家看《知否》原著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它揭示了太多的社會現象,包括人性的陰暗,家族的興衰,皇權的爭鬥,官場的黑暗,女人的悲哀。原著雖然特別值得一看,但是我看久了之後不免會覺得心情沉重,看到每個人都身處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中,好像自己也跟著陷進去了。
  • 知否:明蘭婚前要好的姐妹是如蘭,為什麼婚後變成華蘭,原因有3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由趙麗穎馮紹峰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的主角是盛家的庶女盛明蘭。主要講述了她從一個庶女逆襲成侯府當家主母的故事。明蘭是一個可憐的姑娘,年幼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從小不受到父親的重視,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盛家除了她以外還有5個孩子,在婚前她和如蘭是最要好的。
  • 《知否》原著盛紘為華蘭擇婿:這三點標準,值得借鑑
    說起這門婚事,若是論起門第,華蘭算是高嫁了,雖然高嫁的女人不容易,華蘭後來也在婆家受了些委屈,但是總體上來說,華蘭最終還是夫妻和睦,圓圓美美的和自己的夫君袁文紹度過了一生。雖然這裡面也有華蘭自己的婚姻經營努力,但是也要苗子好,不然華蘭在什麼努力也是徒勞,這裡我不得不佩服盛紘的眼光,再看看後來盛家兒女的婚姻,更加不得不佩服盛紘看人的眼光了。
  • 《知否》華蘭:嫁妝豐厚,卻被婆婆算計到虧空,結局解氣
    01華蘭身為六品通判家的嫡長女,嫁給三品伯爵府中嫡次子袁文紹,這是典型的高嫁。高嫁的後果是什麼?華蘭的婆婆本就刁鑽刻薄,溫順賢良的華蘭自然成了砧板上肉,任人宰割。果不其然,婆婆把持著田產鋪面等重要財產來源,把一個空殼子伯爵府交給華蘭。偌大的伯爵府到處都是花銷,進帳少出帳多,華蘭只好拿出自己的嫁妝貼補全家。新媳婦華蘭抹不開面子,不知如何拒絕婆婆的不合理要求,為著「孝順兒媳」的旗號,明知面前是個大坑也得忍氣吞聲地跳進去。
  • 《知否》明蘭婚嫁遇到的三個男人,顧廷燁其實是最差的選擇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正午陽光出品的古裝電視劇,劇情主要講述的是趙麗穎飾演的女主盛明蘭一步步從盛家庶女逆襲成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傳奇故事。在女主盛明蘭在婚事上先後遇到三個男人,最終嫁給了候府顧廷燁,餘生過得還算不錯,相比於其它兩個男人,小編個人看法是嫁給顧廷燁是最差的選擇,為什麼這樣說呢,請看小編的見解。
  • 偏心婆婆,愚孝老公,盛華蘭靠什麼逆襲為人生贏家?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並不是一上來盛家就嫁女的。而是從泉州到了登州,盛紘才開始為嫡長女選擇夫婿的。而盛華蘭女士雖然高嫁,卻遇到了女人一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偏心的婆婆,愚孝的老公。那麼,盛華蘭是靠什麼逆襲為人生贏家的?
  • 《知否》原著:華蘭婆婆最終被丈夫、兒子厭棄,險些被休出家門
    導語:華蘭婆婆,可謂是《知否》裡一朵奇葩,她性格強勢,多次打壓華蘭,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華蘭是袁紹文的媳婦,很難想像,一個母親偏心到只喜歡大兒子,不惜踩著其他兒子的脊梁骨的地步,因為不寵愛袁紹文,連帶著華蘭和華蘭生下的一眾子女,也不受待見,何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