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在真實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2020-09-06 塞北秋風鐵馬

在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裡面有一幕精彩劇情,乃是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每次在看三國演義小說看到這一回目時,都不禁感嘆諸葛亮之口舌犀利,不愧是當初舌戰群儒之人,堪稱嘴強王者,僅憑一根舌頭就能夠殺人。

舌戰群儒

94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這一幕也被唐國強老師所精彩演繹,十分還原原著了,後來,在彈幕網站興起後,罵死王朗這一片段又在網絡上紅了起來,引起了無數鬼畜大神們的再創作,給網友們帶來了歡樂。

當然,和諸葛亮的空城計一樣,罵死王朗也是羅貫中的虛構,目的除了能夠再一次神話諸葛亮外,主要還是給篡奪大漢江山的曹魏以唾罵,不過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是王朗而不是別人被罵死,歷史上真實的王朗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諸葛亮

漢末三國時期的經學大家。

王朗本名叫王嚴,是今山東臨沂郯城人,王朗早年曾拜出身弘農楊氏時任太尉的楊賜為師,可以說是師出名門。

楊賜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名臣,精通儒學,王朗跟隨楊賜學習儒家經典,後因通曉經學被拜為郎中,楊賜去世後,王朗為其棄官服喪。

王朗與其子王肅同為經學大家,其子王肅更是經學流派「王學」的代表人物,在西晉,「王學」曾一度壓倒東漢經學大家鄭玄創始的「鄭學」流派。到了唐代時,王肅作為二十二先賢之一配享孔廟。

王朗本人學識淵博,乃是後世經學流派「王學」創始人,以給儒家經典注釋而聞名,其代表作有《春秋傳》、《周易傳》、《孝經傳》等,其中《周易傳》還被當時的曹魏政府列為學習《易經》的人的考核內容。

亂世中亦心向漢室

王朗在棄官服喪後曾多次拒絕官府徵辟,後來是陶謙舉其為茂才,才重出官場,在徐州擔任治中從事,在此期間,王朗和徐州別駕趙昱一同建議陶謙遣使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

因此,王朗在當時是心向大漢王朝的,後來漢獻帝因陶謙支持漢室而升陶謙為徐州牧,王朗也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在作為會稽太守期間,王朗勤政愛民,在面臨孫策大軍攻取江東之時,亦毫不畏懼,多次擊退孫策的襲擊,後來在會稽被孫策攻陷後,王朗雖被迫投降,但卻拒絕為孫策效力。

直到曹操向漢獻帝上表徵闢王朗,王朗才決定來到許都,任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應該說,這個時候的王朗還是以大漢臣子自居的,他明知孫策兇猛,仍頑強抵抗,城破後又拒絕為孫策效力,為何?因為在王朗心中,自己乃是朝廷命官,是要為大漢保境安民的,所以熟讀儒家學說的王朗在此時還是恪守忠君愛國的信念的。

孫策、孫權

位至三公的曹魏重臣,魏太廟二十六功臣之一。

在進入許都為官後,王朗也逐漸得到曹操父子的重用,在曹操的魏國時代曾歷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並且與鍾繇同以治獄而知名。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任命王朗為司空,司空是當時朝廷的三公之一。在作司空期間,王朗曾多次為曹丕獻策,曹丕也都採納了他的計策,應該說曹丕是極為敬重王朗的。

曹丕在當皇帝後,時常出外打獵,經常到了半夜才回宮,王朗於是上疏勸諫曹丕,從此,曹丕再也沒有半夜回宮了,說實話,這很像一個長輩說教晚輩要早點回家一樣,但是曹丕沒有因此生氣,虛心接受了。

曹丕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睿繼位後,升王朗為司徒,封為蘭陵侯,次年,王朗去世,不過並非是死於與諸葛亮的罵戰,羅貫中寫諸葛亮罵死王朗主要是因為這一年正好王朗去世了,在公元228年去世的曹魏重臣只有曹休和王朗兩人,因此只好讓王朗來成就諸葛亮的神話。

王朗死後被諡為成侯,安民立政曰成,這是一個好的諡號。王朗雖然最終還是做了曹魏朝廷的官,沒有像荀彧一樣至死忠於漢室,只能說王朗是高明的人,荀彧是高尚之人。

公元243年,王朗作為曹魏二十六功臣之一配享太廟,他是第二批從祀太廟的功臣,同時期一同入太廟的還有曹休、曹真、陳群、張遼等。

王朗作為曹魏朝廷的三朝元老,深得曹操父子的信任與重用,曹丕更是評價他:「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足可見王朗之才。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三國演義,原來王朗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講起歷史來,三國絕對是我國歷史文化的一道不可磨滅的光,一本《三國演義》讓多少青年熱血沸騰,劉備的仁義,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智慧.....但是你真的了解三國嗎?下面讓我給你講講你不知道的「三國演義」冷知識。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王司徒,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說一個瘦小的迂腐老頭,因為諸葛亮幾句罵便氣絕身亡。
  • 從王朗被罵死想到中美輿論戰策略
    《三國演義》中描寫的王朗在陣前被諸葛亮罵死的一幕非常精彩。諸葛亮可不是如周星馳般的一通無釐頭亂罵,他是找到了王朗心中的那隱隱的痛,暗暗的傷,一指捅過去,要了老賊的命。王朗年輕時在漢朝為官,意識形態中就有忠君的思想,後來迫於形勢歸附曹操,為了衣食助曹篡漢。但他心中是有愧的,雖然沒有人捅破窗戶紙,但他心中總是戚戚然心虛,姑且厚著臉皮就當沒發生。
  • 《三國演義》:武鄉侯能夠罵死王朗,依靠的到底是什麼?
    這一集的主要內容便是「收服姜維」以及「罵死王朗」,尤其是「罵死王朗」這一段叫陣戲尤為經典「罵王朗」這段戲雖然有千軍萬馬在鏡頭中出現,但真正的主角只有兩人,一為挑戰者王司徒王朗,一為應戰者蜀丞相諸葛亮。結局大家都應該知道,王朗自不量力用言語挑釁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反殺罵死
  • 口舌居然可以誅心,口誅筆伐的實戰看諸葛亮對王朗
    在三國演義中,要說有口才,那就當屬諸葛亮首屈一指。讓我們來看一下,諸葛亮的實際陣戰。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諸葛亮和王朗的對陣。從他們兩個對戰中啊,咱們可以看一下。諸葛亮是一方的統帥,當然了,名聲更是很大。王朗在敵方陣營中呢,是一個文官,是文官之首,無論年齡,還是官職,也可以說與諸葛亮算是旗鼓相當。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你準備得再充分,也改變不了對戰中的變數,但萬變不離其宗,諸葛亮智勝王朗的致命三招,即使放到現在也照樣屢試不爽。
  • 你知道真實的三國歷史是怎樣的嗎
    但是,我們還是要認清現實,畢竟三國一書,只是一本小說,裡面有很多的故事內容都不是真實的。在小說中,很多的故事和歷史上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為了讓故事看起來有連貫性,很多情節也都是由作者編撰的。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否定這部小說的存在,裡面有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現在我們能就來探討一些其中的虛假事件,讓大家看一看和真正的歷史正文有多大的區別,也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歷史是怎樣的。
  • 《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和歷史上真實的徐庶,差距有多大!
    東漢末年的亂世時期一直都是被大眾所喜愛的歷史時期之一。因為在那段時期有無數的英雄梟雄爭霸,同樣也有無數的謀士武將在那個大舞臺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三國歷史之所以會如此廣為流傳,並受到很多人喜愛,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雖然小說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歷史,但本質上《三國演義》只是一本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小說的創作構思是以歷史大框架為架構。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演繹杜撰。
  • 歷史上的陳近南,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比小說中的厲害多了
    《鹿鼎記》中的主角韋小寶,具有多重身份,不僅是康熙皇帝的心腹,還是天地會的堂主,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他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走上人生巔峰,連建寧公主都對他死心塌地。其實,韋小寶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但陳近南並非虛構,歷史上的陳近南,究竟是怎樣的人物呢?陳近南,本名陳永華,字復甫,出生於明末福建漳州的龍溪縣,父親陳鼎是天啟年間的舉人,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同一年,考中了進士。俗話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陳鼎作為明代文人,對清兵痛恨至極,寧死不降清,當清兵攻克福建時,陳鼎選擇自殺明志。
  • 陸毅是不是對諸葛亮有什麼誤解?
    其中男一號唐國強扮演的諸葛亮更是無可挑剔。而所謂的新《三國》也已經是十年前的版本了,因為有唐國強的珠玉在前,任何人再演諸葛亮這個角色都不容易。唐國強顯然對諸葛亮這個角色有很深的解讀,早期隆中對到軍師初用兵時的意氣風發,赤壁鏖戰前後的成竹在胸、六出祁山的鞠躬盡瘁、五丈原的無力回天等等,他把諸葛亮大半生的各種轉變很好地演繹了出來。而陸毅版的諸葛亮呢?
  • 《三國演義》的最大敗筆——草船借箭(王者榮耀:周瑜和諸葛亮)
    在所謂的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是我唯一一部看完的小說。而其他幾部,都是只看了電視劇,沒看原著。我不但看了《三國演義》,還看了另外一本知名度不高的書《正說三國》。書中對演義中與歷史不符合之處,一 一還原真實歷史。比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裡講的更加細緻。在演義小說中,瘋狂的矮化東吳集團、黑化曹魏集團、拔高蜀漢集團。
  • 王者榮耀英雄在歷史中的原型——吳國陣容
    在王者榮耀王者模擬器中,吳國陣營共有5人,分別為孫策、孫尚香、周瑜、大喬、小喬,這5個英雄的原型全部來源於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中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三國演義》,下面,一一對他們進行介紹。
  • 盤點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怎麼失敗的?
    十一月,魏主曹睿拜曹真為大都督,領兵二十五萬來戰,孔明罵死王朗,大破魏軍、羌兵。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叛魏附蜀,魏明帝震恐。建興六年(228)春,魏以司馬懿為帥,張郃為先鋒,領兵二十萬破蜀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大的兩件功勞,歷史上卻並不是他所為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他像神一樣,使了的計謀似乎從未失敗過。在他身上,不但可以草船借箭,還發明了木牛流馬,最讓人拍案稱奇的是空城記。小說中安插在諸葛亮身上的事情,有真有假,有些事情甚至在歷史上和他毫無關係。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根據現有史料分析可以得出,有兩件事情並非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一件是草船借箭,一件是空城記。
  • 從古典籍中探尋《封神演義》的歷史原貌
    這個故事的總框架,是以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紂這個事件作為基礎。其發生的歷史年代正是商末周初。《封神演義》固然是古人通過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那麼,小說中所描繪的故事情節與歷史人物,在真實的商末周初歷史中,究竟是怎樣的呢?
  • 鬥法版的諸葛亮借東風
    於是各人都在手掌上各寫一字,開看之後,俱都寫個「火」字,周瑜甚喜。獨有孔明掌中卻寫一「風」字。周瑜問是何故,孔明道:「眾人用火,我助其風。」周瑜不信,有諸葛瑾來說:「我家臥龍有不測之機。」周瑜道:「既是如此,待我退了曹操,然後囚禁諸葛。」
  • 威震整個三國的常山趙子龍,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否如飛龍在天
    演義之所以稱之為演義,就是因為它存在一定的誇張成分。實事求是地講,這本小說時代背景和其中的一些人物事跡,都和真實的歷史有一定的出入。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趙雲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史書當中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趙雲這個人體型非常魁梧,換算成現在單位大概在1米9左右。而且容顏俊美,在當時算得上是一位美男子。
  • 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真實存在,但他本名不叫李元霸
    十八路反王俯首稱臣,紫金山一戰,他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跟拍蒼蠅似的,將185萬大軍殺得只剩65萬了,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可以說,李元霸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王寶強飾演的李元霸我們都知道隋唐演義是以真實的歷史背景的小說故事,裡面的很多人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比如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的周瑜是心胸狹窄的人嗎
    讀者也從這段故事中,看到軍師諸葛亮高深的智慧。在佩服他有智謀的同時,又嘆息周瑜為何如此,心胸狹窄與嫉妒,以致喪命!其實周瑜是死在自己的手中,因心性高,個性太強!實際上,《三國演義》中周瑜被諸葛亮氣死,是明代羅貫中所寫的一個故事。01《​三國演義》中周瑜幾次用計都被諸葛亮識破,後被諸葛亮氣死,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正史上並無此事!這個故事羅貫中為了美化諸葛亮,而塑造了周瑜嫉妒賢能,心胸狹小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