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北方大地迎來了豐收的時節,滿地金黃,變黃了的不僅僅有各種糧食作物,更多的是各種蒿草。
秋意濃
老李頭是十裡八鄉公認的能人,揮得了鐮刀,拿得起算盤,年輕時候搞過小企業也當過村幹部。老李頭的孩子也出息,早早的外出去京上班了,可是遺憾的是多年來戶口依然在村裡,眼瞅著老李頭孩子的孩子,也就是老李頭的孫子都到了入學的年齡,上學卻成了問題。
近些年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裡的小學早就改成了老年活動室,鎮上倒是有所小學,可是周圍的人都不願意去,一是辦學條件不咋的,二是好老師都不願意留在這小鎮上教學生活。總之,稍微有點本事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城市裡,次點的也送到縣城裡讀書了。
60來歲的老李頭作為能人,被遠在京都的兒子和家中的老伴兒以及他的孫子都寄予了厚望,就指著他送孩子去縣城讀書呢。這下子可是愁壞了老李頭,好幾天吃啥飯都不香,牙床子也腫了。
都是能人
老李頭先後找了多年前一起共過事的老同志們一起想辦法,也都沒啥好辦法,始終也打聽不到有啥子門路能進縣城讀書。眼瞅著村子裡的孩子們都一個個的進城去讀書了,老李頭急切中找到縣教育局,人家答覆的很明白,學生應該按戶籍就近入學,不能亂了秩序。
秋天的風已經有了幾許涼意,老李頭緊緊了穿在身上的舊夾克,夾著他的掉了皮的黑公文包想進學校直接找校長,可是門口的保安很客氣的將他攔了下來。
他不甘心就這樣回去家裡,蹲在校門口抽起了悶煙。
「李三叔,您老咋的進城來了?」一個穿著保潔服的女人親熱的跟老李頭打招呼。
老李頭瞅了半天,「哎呀,這不是咱村大發家閨女二丫嗎?瞧瞧,都這麼大了,哎,看看我都差點認不出來了。」
老李頭跟二丫說了孩子入學的事,本身也沒抱著啥子希望,二丫穿著保潔服能解決的了這麼大的事嗎?沒想到峰迴路轉的事是,半個小時後……
副校長的辦公室確實是大,滿臉笑容的副校長親熱的接待了老李頭,拍著胸脯說,老李頭的孫子明天就來他們學校讀書。老李頭把裝在掉皮黑皮包裡的高檔香菸要給副校長留下的時候,人家領導也委婉的拒絕了。人家講,跟保潔員二丫多少年的同事了,她三叔就是他的長輩。
本來,孩子要到縣城讀書中午也得找吃飯休息的地方,沒想到人家領導都替老李頭早早就考慮好了,副校長的親戚在校門口就有小飯桌。
二丫又領著老李頭來到了門口的文具店,購買好了孩子學習的東西,結帳的時候還給打了一個狠折扣。聽二丫講,這文具店是一個校領導的家屬開的,特熟,以後孩子買書啥的就來這家買……
聽著電視裡的京劇,老李頭搖頭晃腦的喝著小酒,又一次找到了能人的感覺。
生活有時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