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
《深淵上的火》
弗諾·文奇
這部作品把宇宙分成了三個界區,寫了大約有十幾種不同的物種,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出於「爬行界」的低等生物「爪族」了。
對於這個物種來說,個體還是群體是很難區分的。通常是5-10個個體構成一個群體生命,每個個體沒有獨立的智能,通過頭部鼓膜振動溝通思維,實現群體智慧能力。
對於群體生命來說,每一個個體相當於它的一個器官,是可以更換的,因為戰爭等原因,每個群體生命經常會失去自己的某個個體,或者奪取新的個體,新個體會經歷一個混亂的過程,甚至可能導致排斥,引起群體解散。
《首批登上月球的人們》
《世界之戰》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威爾斯是最早在科幻作品中應用進化論的思路,設計出與之前幻想文學作品截然不同的奇異生物的科幻作家。
他於1895年《世界之戰》中,根據人類用望遠鏡觀察到的火星的荒涼地貌,設計了專門吸血的三腳火星人的形象,成為了一代人的夢魘。
在後來的《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類》中,威爾斯仿造地球上螞蟻,蜜蜂等昆蟲的社會結構,設計了一個高度分工進化的月球人世界。
《2010太空漫遊》
《與美杜莎相遇》
阿瑟·克拉克
人類科學進展的每一步,對於新環境和生物機制的發現,都給了科幻作家新的靈感。他們把這些發現與幻想元素相結合,不斷製造新的生命。
當阿瑟·克拉克了解到木星是一個氣體星球時,他就在《與美杜莎相遇》中設計出了木星上的氣體生命形態。
而當他看到海洋生物學領域的新聞,生物學家們在深海發現了不依賴於氧氣的厭氧生物時,他立刻將這個機制應用在了《2010太空漫遊》裡的外星甲烷海洋生物上。
《海伯利安》丹·西蒙斯
作為太空歌劇的經典,《海伯利安》中涉及宇宙各星球上許多奇異的生物。
比如第四部《安迪密恩的覺醒》中,生活在令人恐懼的氣態行星上的巨型透明烏賊,巨大,優美,而又充滿智慧。
《來自群星的色彩》
H·P·洛夫克拉夫特
在克蘇魯神話系列中,有無數的奇異生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星之彩」。
這是一種來自宇宙深空的生物,有知覺,但它表現出來的樣子,卻像是一種純粹的顏色。
它不是氣體,也根本沒有物質化的實體;當它移動時,看起來就像是一塊閃閃發光的、無定形的顏色在四處流動,在它淡色遮蔽的陰影中閃閃發光。
它發出的色彩與已知光譜中的任何顏色都不同;這塊特殊的顏色能在地面上流動,也能像生物一樣在空中飛翔。
當它進食時,其獵物的皮膚與面部都會散發出和星之彩顏色相同的微光。
《呼吸》特德·姜
一個以「空氣為生命之源」,動力來自於存儲有高氣壓的肺的生命。
文章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一個密閉宇宙中文明的滅亡。主人公作為這個族群的生物學家,打開了自己的腦殼,發現了大腦運行的機制在於氣流,記憶是氣流的流動。
《山》劉慈欣《山》以外星文明自述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完全誕生於行星內部的機械文明的起源、發展和探索道路。
它們的肌肉和骨骼由金屬構成,大腦是超高集成度的晶片,電流和磁場就是它們的血液。
它們以地核中的放射性巖塊為食物,靠它提供的能量生存。
這個生命完全是自然進化而來的,和我們有著不同的發展道路。它們很早就知道了電磁定律,但是很晚才知道力學定律。
《水星播種》王晉康
人類科學家製造出一種可以自我複製的矽基生命,只有變形蟲的尺寸,依靠太陽能獲得能量,必須生活在500度的穩定液態金屬中。
人類把這種生命投放在了水星上,一千年萬年後,這種生物進化出了文明,並進入了一個宗教社會形態。
短篇小說
高小山《龍蝦》
作為人類當年食物的龍蝦,在人類滅絕後進化為智慧生物,在考古中挖掘自己的歷史。
雙翅目《超生遊擊隊》
講述了一種類似水母的繁殖力超強的生物來到地球逃難,地球人艱難地控制它們生育的故事。
七格《託卡馬克兄弟》
人類用於研究核聚變的託卡馬克裝置裡,進化出了一種高溫能量生物,它知道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
回形針《連環套》
一個學生從大街上撿到了變形蟲一樣的外星人,養在自家的浴缸裡。
晝溫《眼動疑》
人類的眼睛其實是一種獨立的生物,它控制了人們能看到什麼東西。
張帆《星空美食館》
在一家宇宙餐館,人們講述著自己在宇宙各地狩獵的奇特生物食材。
李華翼《無垢的象牙塔》
一種類似大象的生物屍體如鯨落般飄落在群星,人類前去尋找源頭。
東心爰《消失的宿主》
如果每一顆星球都是一個獨立生物,它們的社會會發生什麼事?
無客《滾石》
一個遙遠星球上,以石頭形態存在的矽基文明社會的進化歷程。
肯·沃特《地下之上》
一個冰凍星球中的海洋生物,開始向上探索它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