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本關於命運與天命的書。
注意到這本書,首先是因其作者保羅·柯艾略對《尤利西斯》直言不誨的批評。
多年來,面對《尤利西斯》,我們的態度只能是卑躬屈膝、俯首稱臣,這似乎是我們的命運。但柯艾略猶如文學的先知,他給我們帶來打破命運的咒語:
「帶來最大負面影響的就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它是純粹風格化的,空無一物,當你把那些矯飾的東西去掉後,你會發現這本書看起來很愚蠢。」
敢把據說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批評為「很愚蠢」,這除了需要突破某種文學霸權的勇氣外,還需要有對內心文學理想的堅守和自信。
這是一本奇特的小說,裡面的人基本只有身份,沒有名字,除了主人公聖地牙哥和戲份不多的女主角法蒂瑪。
為什麼沒有名字呢?小說的主人公聖地牙哥替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
「倘若有一天我寫書,就只寫一個人物,好讓讀者不必費心去記人名。」
在一本描述追尋天命的哲理小說中,有這樣的閒筆讓人感到有些奇怪。但想來其實不無道理。這種「指涉自身」的寫法,增添了小說的趣味性,讀之不禁令人莞爾。
「好讓讀者不必費心去記人名」,除了是一種文學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讀者去關注故事、關注內容。因為形式最終是為內容服務的。
所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並無多少炫技的成份,更多的是作者對命運、對天命、世界、對人生、對幸福、對財富的看法。
這些看法以精煉優美的語言、精彩紛呈的故事,在小說人物聖地牙哥赴埃及的冒險之旅中徐徐展開。聖地牙哥按照自己的天命,在冒險之旅中逐漸成長起來,最終領會了「世界之魂」,收穫了愛情和財富。
小說結構奇特,除了那個神一樣的結局外,其中還嵌套了三個小哲理故事,一個置於開頭,一個由撒冷王講述,一個由鍊金術士講述。善講故事的作者,甚至在序言中也講了一個故事。
這四個小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置於開頭的那個故事。這個故事很精妙,對奧斯卡·王爾德的那個關於水仙花的著名故事略微修改,即成佳作,韻味無窮。
表面上看,這個故事講的是湖泊比水仙少年還要自戀的道理,但如果這樣解讀的話,這個故事就過於後現代了。
我個人的解讀是:每個人的天命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視角也不盡相同,即便從他人那裡,每個人所能看到的只是自己,所能做也是自己,這是我們的天命。我們不要被前篇一律的命運所束縛,要敢於追尋自己的天命,即便那很卑微,或在常人眼裡看來有多麼的愚蠢、多麼的不切實際,追尋過後,永恆的幸福自然會來臨。
天命與命運不同。命運束縛我們,天命則引導我們。命運很實惠、很市儈,天命很虛幻、很遙遠。
打破命運,追尋內心,追求天命賦予我們的理想,這大概就是柯艾略希望通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小說裡告訴我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