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毒害我祖母,盛長柏親自登門說服王老太太,送康姨母進慎戒司

2020-11-05 知了教

原著中,送進慎戒司,必要犯事女眷的娘家婆家一起籤字,氣死人不償命,王家老太太不肯籤字,為著祖母討回公道,盛長柏竟親自拿著文書去王家,一段陳詞,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有節,讓王老太太乖乖地籤了字,送康姨母進慎戒司。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老太太被投毒,險些害了性命,明蘭震怒,封府、誆人、拷問,勢為祖母討回公道,但王太太棋高一著,更想著拿外孫長柏的仕途、華蘭如蘭的名聲、盛府的臉面等等逼迫盛家就範,逼迫明蘭就範。誰知長柏回來主持大局,寧願拼盡這一生的仕途也要為祖母討回公道,送康姨母進慎戒司。

其實原著中,盛長柏還親自拿著文書去王家,硬是讓自己這位不肯就範的外祖母狠下心來籤字同意,送康姨母進慎戒司,一段陳詞,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有節,尤其精彩。

下毒之事,真相大白,康姨媽罪惡深重,王家自知理虧,又見長柏態度堅決,也無甚可辯駁的,但王老太太不捨得心愛的大女兒去慎戒司,硬是做最後的掙扎,還想要以親情拿捏長柏,就是不肯籤字摁手印。盛長柏何許人也,將來可是要入封名臣閣的兩朝元老,四次入閣三次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三觀極正,這輩子都沒人拿捏過他。

長柏的媳婦還很擔憂,說「外祖母被咱們氣得不輕輕,能聽你勸嗎?」長柏很平靜地回道「不聽,我也有不聽的法子。」不肯籤字,盛長柏拿著文書親自去王家找外祖母王老太太說項。

只見王老太太心緒不寧,晚飯沒用幾口半躺在羅漢床上不住地嘆氣,王舅父捧一碗燕窩粥侍立在一旁,訕訕地不知如何勸說,母子倆聽長柏上門面面相覷,一個趕緊直起身子,滿面驚疑,一個忙放下碗粥,趕緊吩咐身邊的丫鬟婆子退下。長柏進屋,深深作揖行禮,王老太太冷笑道:「你是青天大老爺,老婦人不敢當,莫非今白天教訓的還不夠,還非要追著來嗎?」長柏低頭道:「今日是外孫無禮,要打要罵都是該當,然姨母之事絕不能更改,我已經請顧候遞摺子了,好儘快將人送去,請外祖母答應。」

王老夫人剛下氣的火氣又上來了,拍床大罵:「只要我有一口氣,絕不叫你們糟蹋了她大姑,要我答應,做夢!」對這個反應,長柏沒有一絲驚訝,柔聲道:「姨母是外祖母所生,孫兒身為男兒,雖未經十月懷胎之苦,可每每見膝下小兒憨態,總想叫他們一輩子別吃苦受罪才好,怎能不理解外祖母一片慈母心腸。」王老太太眼眶紅了,賭氣的側過臉去,對長柏道:「哼,你說得好聽,卻死命的欺辱你姨母。」

拿祖母人品作為,為盛家操勞說事,說得王老夫人母子嘆服敬佩,羞愧不如。長柏嘆聲道:「那年祖父猝死,外祖父母也在京中,當清楚過往。祖母新寡之時方二十出頭,勇毅候老侯爺夫婦尚在,徐家上下力勸祖母改嫁。有些事孫兒也是事後才知道,徐家已經尋好了人家,時任閩浙巡撫的唐安年大人,兩榜進士,雖年紀稍大,但前頭只有兩個嫡女,一個庶子,祖母只需嫁過去,他日必能闔家美滿。」王老夫人聽到此處依舊默聲,但神色動容,王舅父卻感慨道:「唐家是士族大戶,盛老太太能為盛家守節,撫育盛紘,實是……

長柏繼續道:「這幾十年來,祖母不但替祖父護住祖產,還拿著陪嫁替父親多方打點,延慶名師教授。那年父親議親時,勇毅侯府本有意示好,可祖母見不是旁支族女便是庶出,品貌家底皆不如意,為父親的前程,她寧可和侯府徹底斷了情分,也要尋一門好親事,還有大姐姐、孫兒,幾個妹子,祖母哪個不是當自己骨肉來對待,這一樁樁、一件件,盛家受祖母恩惠如山高海深,如不為祖母討回公道,那我們父子還是人嘛?」

長柏以拳重重捶掌,王老夫人忍不住長嘆一口氣,嘆服盛家老太太確實品性正直高潔。長柏還鄭重道「舉頭三尺有青天,難道就真的要讓祖母九泉之下悔不當初,方教天地神靈都知道這世上儘是忘恩負義之徒嗎?」此些話一出,王舅父不住暗暗點頭,王老夫人也哎哎嘆氣,真真知道大女兒大錯特錯,但還是不忍心。

以王家母女情說事,喚起王老太太對小女兒的愧疚之情。長柏道「外祖母的骨肉只有姨母一人嗎?在我幼時,娘常說王家叔公待她極好,可她最遺憾的依舊是不能承歡親生爹娘膝下,與鄰家孩童玩耍時,總不免被人欺負是爹娘不要的、丟棄了的。母親養在外邊十幾年,不曾得到父母慈愛,姨母可沒半分心疼之意,此回之事,姨母全然不顧親妹子安危,甚至心存陷害,外祖母口口聲聲血脈骨肉,可姨母焉有半分念及我娘是她的骨肉至親嗎?」此些話,王老太太無半分反駁,自知愧對小女兒;王舅父也直言不諱,說自己對於大妹這些事感到極其失望與心寒。

以爛果子作喻,曉以利害,切中王家要害。長柏提及小時候摘果子,外祖父讓他丟掉半筐果子這事:「倘不將爛果子丟掉,剩餘那些完好的也保不住,為人處世也是這個道理。」將康姨母比作只會牽連家人的爛果子,道:「這些年來,舅父不斷替姨母收拾爛攤子,不論外祖母如何教導,姨母依舊我行我素,刻薄庶出兒女,虐待妾室通房,在內宅動輒打罵動刑,草菅人命,這回已不是姨母頭回下毒了吧!為著替姨母善後,舅父多少次豁出臉面去求人、走路子、使銀子,做了多少不該之事,以舅舅資歷早該調任京官,可這十幾年來始終在外任打轉兒。」

長柏接著道:「不單是舅父,還有佑表弟,元兒表妹之事,我已聽說了,雖說我大堂嫂也是數年才得生,可也因有旁的子孫,而外祖父家一脈單傳,拖耗至今,外祖母已十分對得住姨母了。佑表弟年歲漸長,外祖母也該替王家多打算打算了,可只要姨母在,王家就得繼續替她犯難,今兒殺人、明兒下毒,何時才是個頭,難道外祖母為著護著作惡多端的姨母母女,就不管舅父、佑表弟還有兩位表姐了嗎?他們難道不是外祖母的骨肉?(王老太太的孫子孫女)?

最開始,王舅父比盛紘官階高,現在盛紘官階比他高半級,還是京官,更高了王舅父不知多少。王舅父唯一兒子王佑娶了康姨母的囂張跋扈的小女兒康元兒,康元兒仗著母親的勢,不尊婆母,頂撞王老太太,在王家內宅橫行霸道,母女二人鬧得王家上下雞犬不寧;且康元兒與王佑成婚至今無有子嗣,還不允許王佑納妾。對得起女兒,便對不起兒子了,這是最戳王老太太母子心窩子的。

說到此處,又提及亡夫,王老太太越想越心虛,亡夫才能卓絕,功勳彪炳,靈位被抬至名臣閣,名動天下;兒子資質中等,雖不能青出於藍,但還能守城,這些祖蔭尚能庇護孫子王佑,但孫兒之後呢,眼看盛家興旺之勢逐漸明朗,子孫繁茂,個個讀書科舉,所連姻親也大多有權有勢,相比之下王家越來越不如,何況孫兒至今還沒有子息,想及兒子和孫子,王老太太動搖了。

長柏接著義正言辭道:「非送康姨母送慎戒司不可。姨母屢教不敢,以前只是關起門來在內宅作惡,現在膽子越來越大,即使不算姻親,盛家也是有頭有臉的官宦人家,她居然也敢下手,拉親妹頂罪,還有恃無恐,姨母就是篤定外祖母會救她,這回倘不下狠手,下回闖禍怕更不可收拾。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外祖母以後多加關照康家表兄就是了,倘若不送進去,康姨夫必定休妻,那時康家表兄表妹怎麼辦。

面對搖擺不定的王老太太,長柏湊到外祖母面前,果決說到:「即使拼盡二十年的仕途,我也絕不會留姨母在外頭的。」面對不假言辭的長柏,面對決心已定不可改的外孫,為著子孫計,權衡利弊得失,最終,即使千不忍萬不忍,千不甘心萬不甘心,王老夫人還是籤字畫押,同意送康姨母送慎戒司。

盛長柏何許人也,心中有大義,剛正不阿,三觀極正,這輩子都沒人拿捏過他。有情有義,最終,長柏奉養祖母至百年,期間明蘭一直為著奉養祖母跟長柏鬥法,軟磨硬泡,即便她自己都當了祖母,依然賊心不死,不過屢戰屢敗,都被長柏擋了回去。

後續更新,如若喜歡,請點個讚,加關注,助力小編漲粉哦!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是盛長柏「治癒」了盛老太太:「我的祖母,我來疼」
    「你大哥哥與我說了,如今孫媳婦身子不好,養不得兩個孩子,不管是哥兒,還是姐兒,總歸是要送一個來壽安堂的。他那性子,難為他說了好多話,說要麻煩我幫著照看了。」老太太語氣悠然,神色寧靜,嘴角含笑,比之從前少了幾分孤傲,多了幾分柔軟。
  • 嫁入盛家的康允兒:烏鴉窩飛出的白鳳凰,終是被母親康姨媽連累了
    其實,原著中,康姨母的結局遠比這個要悽慘,長柏主持大局,傾全家之力,軟硬兼施逼得王老夫人籤字畫押,送康姨媽進慎戒司,至死也沒能出來,裡邊動輒打罵,苦不堪言。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她的禍事更累及子女,尤其是嫁入盛家的大女兒康允兒。
  • 《知否》:被所有人忽略的盛長柏,才是中國女人心中的白月光
    海氏面露難色,心中不悅,盛長柏站出來說:「夫婦一體,各司其職,方能後院安穩,兒子替不了新婦生育,新婦也不必替我承擔前程的重擔了。」可以說,盛老太太奔忙一生,在盛家終究還是無依無靠。康姨母教唆王大娘子,給盛老太太下藥。明蘭知曉真相後,挺著大肚子回盛家給祖母討公道。但是王家囂張跋扈,盛紘六神無主,明蘭憑藉一己之力對抗盛家和王家根本不可能。
  • 原著《知否》康家結局(一)康姨母囚禁至慎戒司至死,累及兒女
    原著《知否》康家結局(一)康姨母囚禁至慎戒司,非死不得出,幹苦力,受婆子管教打罵,累及無辜兒女。電視劇改編,康姨母送內獄前夕,被墨蘭偷放至小秦氏處,趁明蘭生產之際想要殺死明蘭母子,被顧廷燁一劍刺死。但原著中,康姨母的結局可謂比這悽慘多了。原著中,康家姨母囚禁至慎戒司,非死不得出,累及糊塗兒女,大快人心。
  • 《知否》原著:康姨媽被送入慎戒司折磨,王老太太氣得大病一場
    導語:康姨媽的一生,終究是被王老太太所誤!原文中,盛紘曾經說道:我現在可知道我這個大姨姐為什麼敢這麼做,犯了小錯嶽母給收拾,犯了大錯嶽母還給收拾,這些年折損在康姨母手裡的人命,何止一兩條呢?只是這一次,康姨母踢到一塊硬板,盛家不惜傾家族之力,也要懲罰康姨母。
  • 知否:明蘭抓住康姨母之後,為什麼非要等著王老太太上門討人?
    果不其然,明蘭從王大娘子口中問出了康姨母才是主謀的信息,她立刻讓劉媽媽去康家騙來康姨母,並把人扣在柴房裡等待處置。因為明蘭知道康姨母作為官眷徹夜不歸一定會引起康、王兩家人的注意,康姨父不喜歡康姨母不會在意這件事,但王家老太太愛女如命,她一定會打聽到康姨母是進了盛家以後才失蹤的,然後上門要人,而明蘭等的就是王老太太!那麼問題來了,明蘭抓住康姨母之後為什麼不馬上給盛老太太報仇,非要等著王老太太上門來討人呢?
  • 原著康姨媽教唆小女兒謀害婆母,卻被王舅母灌了絕子湯,囚禁至死
    原著中康姨母除了有個兒子康晉,還有兩個親生女兒,大女兒康允兒(由盛老太太做媒,嫁給了盛紘的親侄子盛長梧),小女兒康元兒(嫁給了自家的表兄,王家唯一的嫡長孫王佑),都被她坑害不淺。康姨母歹毒瘋狂,不可思議,竟教唆小女兒康元兒謀害婆母,偷雞不成蝕把米,卻被王舅母暗中灌了絕子湯。
  • 老太太被康姨媽毒害,明蘭為何要請王老太太說"公道"話呢?
    老太太被康姨媽毒害,明蘭為何要請王老太太說&34;話呢?康姨媽給盛家老太太下毒,王若弗和康姨媽這兩個王家嫡女皆受牽連,明蘭霸氣護祖母,這是《知否》這部劇裡的一個小高潮,盛家祖母對明蘭恩重如山,卻在晚年時被人毒害,明蘭知恩圖報自然無法坐視不理,懷著身孕從顧家到盛家徹查此事,給了康姨媽一個教訓,也給了盛家祖母一個公道。
  • 看了《知否》原著才知道康姨母的壞,禍害了整整三代人
    康姨母毒害盛老太太,王老太太卻指責長柏把康姨母送進了慎戒司。如果不是盛長柏堅持,放過了她,她還要禍害多少人。王老太太知道女兒做得不對,但大多的時候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她覺得女兒有苦衷。但苦衷不是她做惡的理由。 康姨母的結局是王老太太的縱容。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對子女的縱容,不是愛,而是害。她的縱容害了女兒,害了兒子,也害了王家。王若弗提起自己的父親都是我父親配享太廟,多麼驕傲的一生,可就是因為王老太太慣著女兒,王家的榮耀,無法延續下去。
  • 《知否》原著王舅媽對康姨媽母女的做法很解氣
    真正讓她開始恨的是康姨媽出嫁時竟相中了王舅媽的那尊送子觀音。那是王舅媽的娘親為了讓她生兒子一步一磕頭求來的,康姨媽說要就要,還說不給就不嫁,怎能不讓王舅媽恨。好不容易送走了康姨媽這個瘟神,以為以後就是好日子了,誰知這個禍害不停的闖禍,讓丈夫收拾爛攤子,以至於原本不如丈夫的妹夫都成了京官,丈夫還在原地踏步。別說明蘭因為康姨媽毒害祖母想要放幹她的血,怕是王舅媽有幾百次想要將康姨媽千刀萬剮。
  • 《知否》嫁人當嫁盛長柏的3個理由,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五姐姐的老公文炎敬,以及二哥哥盛長柏。王大娘子就嘀咕了一句:我倒外看看,這個顧廷燁是何許人,居然能把柏哥兒誆騙出去吃酒,他可是寒冬臘月都沒有停下功課的人啊。二是王大娘子和康姨母毒害祖母事發,長柏威脅要辭官。
  • 原著《知否》康家結局(二)——禍及兒女
    康允兒知書達理,溫柔賢惠,奈何康家頹敗之勢漸顯,嫁入高門無望。康姨母打算將允兒嫁給盛長柏,王大娘子也較為中意,然盛老太太和盛紘十分不中意。盛紘在老太太示意下出其不意,聘取高門海氏嫡女朝云為長柏兒媳。受王大娘子央求,老太太也做個順水人情,牽線搭橋將允兒許配給盛家大房也就是盛紘堂兄的兒子盛長梧為妻,算是低嫁(盛家大房,也就是盛紘的大伯當年寵妾滅妻,嫡女被害,家財散盡,幾乎敗了家,多虧盛老太太施以援手,盛維爭氣,孤兒寡母才又立下腳,在宥陽老家,經商有成,賺得萬貫家財,自是對盛老太太感恩戴德,與盛紘猶如親兄弟,相互幫襯,受益頗多)。
  • 《知否》明蘭與王老太太巔峰對決,盛老爹青銅選手誤入王者局
    其中明蘭與王老太太就康姨媽下毒談判的這場戲十分精彩!在場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和心思,關係十分微妙,小算盤打得啪啪響。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前情提要: 康姨媽見明蘭嫁入侯府,也想打通與顧廷燁的關係,就送自己的庶女給顧侯當小妾。結果奸計被祖母和明蘭識破,沒有得逞。康姨媽從此就記恨上了盛老太太,同時她眼紅盛家前途光明,也嫉妒大娘子(自己的親妹妹)兒子女兒個個出息。
  • 知否:康允兒為何只能嫁長梧,不能嫁長柏?盛老太太真睿智
    覺得她是一個愛挑撥是非的人,不想與其多走動,所以就不準康姨母來拜見自己,免得自己糟心,就直接免了王大娘子還有康姨母的拜見。康允兒是康海豐和康姨母之女,如果康允兒嫁給了長柏,那麼成婚之後康姨母更要經常來盛家串門了。對於這樣的親家,盛老太太可不想多出半點關係。因此盛老太太是萬萬不肯讓康允兒嫁給長柏,做自家的孫媳婦。
  • 讀《知否》原著:從五大人格魅力解析為何「嫁人當嫁盛長柏」
    《知否》這部小說裡面好些角色是我喜歡的,比如率真的品蘭、低調而又聰慧的明蘭、溫柔大氣的海朝雲,以及端正又不刻板的盛長柏等等。但是要說第一的話,非盛長柏莫屬。既然盛家家風如此,那麼除非你想一輩子做通房,否則就別到我盛長柏這來,因為你們的命運,全憑未來的少奶奶做主。我向妹妹轉述這一段的時候,她說盛長柏這句話特別妙,既壓制了王大娘子的心思,又幫未來的妻子預先解決一個大難題。因為但凡新媳婦一過門就打發婆婆給的人,總是要惹婆婆生氣的。而且這句話很有殺傷力,府裡那些漂亮的丫鬟果然不敢去他那造次了。
  • 《知否》為康姨媽求情被厭棄的康允兒:出嫁女,該怎樣對父母盡孝
    電視劇裡,並沒有康允兒這個人,原著裡,她是康姨媽的女兒。關於康允兒,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長柏中了進士以後,王氏就開始考慮他的婚事,一開始她就想把康允兒娶進家裡來,給長柏當正妻。幸好盛老太太和盛紘都不同意,兩人還把王氏一頓狠批,不然倒黴的就是長柏和盛家了。
  • 王大娘子為何非要毒害盛老太太?
    在電視劇《知否》中,王大娘子雖然脾氣有些火爆,但貴在性格耿直。她和盛老太太之間並沒有過多的交集,更沒有什麼明面上的衝突。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往日無冤,近日無讎」!可為什麼王大娘子對盛老太太頗有微詞,甚至還要毒害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