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的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因為毀掉一個人,往往是從沒有父母的愛開始!
《隱秘的角落》裡的朱朝陽,從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黑化成壞孩子,其黑化過程,暴露養育孩子所要避免的坑。
《隱秘的角落》在豆瓣高達9.2分,是國產劇裡少有的高分,其改編自紫金陳的懸疑推理小說《壞孩子》。
電視劇的片頭音樂很沉重、很壓抑,並且也很恐怖,也像看這電視劇的心情一樣。個人認為,是不適合小孩子看的電視劇。
劇中從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中用相機拍到張冬升謀殺妻子父母的畫面,在朱朝陽打電話報警時,卻被嚴良按停了,因為他和普普是從福利院裡逃跑出來的。
警察來了,他們肯定會被抓走。而普普為了救自己的弟弟,提出用這段錄像來勒索張冬升三十萬。朱朝陽和嚴良為了幫助普普,也沒有再報警。
劇情就從三個孩子勒索張冬升展開了,撲朔迷離的案情,和幾個小孩子的冒險行為,讓觀眾捏了一把汗。
劇中一個細節。是張朝陽在買了新鞋後,被他的同父異母的妹妹踩踏了一個腳印,雪白的鞋上印著一個黑的鞋印,張朝陽卻無處發洩,只有隱忍的不高興。
他繼母在讓他妹妹朱晶晶不道歉時,還很傲慢的說:「人家又沒像你一樣,天天有新鞋穿!」那種對妹妹的慫恿和對張朝陽的冷漠暴露無遺。
張朝陽覺得父親愛妹妹比愛自己多,所以為了留住父親的愛,沒有伸出救命之手,任由妹妹朱晶晶從五樓摔下去。張朝陽也一步一步以品學兼優的學生變成了壞孩子。
父母的愛,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他是孤獨的,而嚴良及普普的出現,給了他友誼,讓他在孤獨中尋找到溫暖。而為什麼朱朝陽會黑化,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愛!
01
缺少父母的愛。
在家裡,朱朝陽的母親周春紅,每天都忙於工作,無暇顧及朱朝陽的日常生活。對朱朝陽除了有成績的要求以外,沒有從孩子的身心健康來關心朱朝陽。
季羨林在他的書裡這樣寫到:「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
朱朝陽一個人住在一間房子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什麼都是一個人在幹,常年孤單的生活,是造成朱朝陽沉悶、寡言的主要原因。嚴良剛見他時也說他改變很多,說他以前很愛說話的。
他的改變,是由爸爸的出軌、父母的離婚開始!
當朱朝陽的老師跟周春紅反映,說朱朝陽在學校與同學的關係不融洽時,周春紅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其實,我還真怕朝陽跟一些壞小孩瞎玩耽誤了學習」。
除了成績值得朱朝陽驕傲以外,朱朝陽的日常生活都是孤獨跟乏味的。所以嚴良跟普普的出現 正好彌補了他生活中的孤單和無趣。
而朱朝陽的父親,再婚以後也沒有給朱朝陽足夠的關心和呵護,除了給朱朝陽更好的物質生活,他連陪伴兒子的時間,都不能保證。甚至連朱朝陽考試得第一名的消息,還是從牌友口中才得知。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缺少父母愛的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兒」!
在父母身上沒得到足夠關愛、也缺少友誼的朱朝陽,隨著以嚴良跟普普的交往 和一系列故事的發生。朱朝陽慢慢的從光明走上黑暗之路。
02
缺少同齡人之間的友誼。
其實朱朝陽也很渴望同齡人之間的友誼,但因為同學們都冷落他、排擠他,在學校他得不到溫暖和尊重。
所以當嚴良和普普出現在他生活中,他們成為朋友,他十分珍惜這份友情,當他媽媽打電話說晚上不回家時,他急忙追出街,尋找嚴良和普普回他家住。
正因為有他倆的友誼,朱朝陽才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他感到很快樂,而這些,應該是他的父母和同學可以給到的溫暖。
為什麼缺少同齡人之間的友誼?歸根到底也是受他母親周春紅的影響,她的概念裡,除了要求朱朝陽考試得第一名,她都不願意朱朝陽與同學有正常的交往。
因為怕朱朝陽跟同學的交往影響了成績,因為朱朝陽的第一名,是她值得炫耀的資本,是向前夫表明離婚後她和朱朝陽過得很好的證明,在朱朝陽與父親見面時,周春紅囑咐他要帶上成績單。
而且又擔心朱朝陽跟同學學壞,所以當老師跟周春紅反映孩子與同學關係不好時,周春紅一點也不在乎。
在朱朝陽母親的控制和影響下,朱朝陽與同學們的交往幾乎是沒有的。這嚴重的影響了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社交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3
缺少身邊人的關愛。
朱朝陽爸爸媽媽對他沒有盡責任的陪伴,朱朝陽是孤獨的。而在他生命中接觸較多的繼母王瑤,對他很刻薄和無情。
如果王瑤是一個有愛心的女人,給朱朝陽一絲溫暖和母愛,朱朝陽也許不會以從「朝陽」走向「黑化」!
在朱晶晶不小心踩到了朱朝陽的鞋子,王瑤的態度讓朱朝陽尊嚴盡失。但朱朝陽在這種情況下敢怒不敢言,只有隱忍著、壓抑的順從著!
王瑤在朱朝陽和朱永平相聚的時候,她堅持要帶孩子過來,搶走朱朝陽少得可憐的父愛,讓朱朝陽無所適從。
而在朱晶晶死後,王瑤去找了朱朝陽幾次,並且對朱朝陽又打又罵,令朱朝陽更討厭和反感她,所以才有後來朱朝陽瘋狂的報復。
總結:
縱觀朱朝陽的黑化之路,都是因為缺少愛所造成的。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基本需求,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做出許多不合理的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提出來的五大需求論,它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滿足這些基本的需求,人才有踏實的幸福感。
考得第一名的朱朝陽,由於缺少父母的愛和陪伴,心理是陰暗和隱忍的。而考得第二名的敏敏,雖然單親,但她幹刑警工作的爸爸,卻能在百忙中陪孩子看電視、寫作業。並且經常鼓勵敏敏,使她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所以說,孩子的童話是大人創造的,地獄也是大人一手鑄成的。
《園丁與木匠》中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的成長真正需要的就是來自家長的陪伴」。
文章作者簡介:LqL愛我所愛,鍾情於博大精深的文字,喜歡跑步、瑜伽、品茶,願我的文章帶給你溫暖和光明!
圖片若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