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自寧夏的一則唯美的愛情成語故事:舉案齊眉
這個成語說的是東漢梁鴻與妻子孟光的故事。梁鴻祖籍今天的寧夏彭陽縣,是當地名門望族梁氏家族後代。他自幼家境貧寒,為了改變生存和生活條件,他四處求學,幾乎拜訪過當時長安所有的名家大儒。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太學畢業時他剛成年,就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名聲鵲起。
-
你可能不知道的成語故事:一問三不知
故事梗概。該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大夫苟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君王自知抵擋不住晉軍進攻,於是派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齊國自然不想看到晉國吞併鄭國後變得更加強大,從而對自身構成威脅,於是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苟瑤率軍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降大雨,士卒們不願意冒雨過河。
-
成語故事:一身是膽
【成語】:一身是膽【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成語故事】:曹軍以為營裡有伏兵,只好退去。劉備知道這件事後,稱讚說:趙雲一身是膽。這個成語形容那些身臨險境而從容不迫的人。
-
成語故事:藏垢納汙
納 汙藏(cáng):包藏。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jǐn yú)匿瑕,國君含垢。」故事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晉國理當援助宋國,可是伯宗這時發了一通議論:「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懷瑕,國君含垢」意思是說:河流承受汙物,山湖隱藏害蟲,美玉懷有瑕斑,國君蒙受恥辱。
-
藏在餃子裡的故事有多少
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是中國人都知道的一句老話。有一條問答說:「你吃過最好吃的餃子是什麼餡的?」剎時間,幾千個人在回答,幾百萬的人在觀看。由此可見餃子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小小的餃子裡又會藏著多少故事呢?聽聽吧。
-
成語故事 | 真正的高手,都是一副「呆若木雞」的樣子
看他一臉哂笑的樣子,我趕忙繞開話頭,不再提同桌的囧樣,問他:「你知道不,『呆若木雞』這個詞,以前可是用來形容高手的,是個褒義詞,只是現在你們使用的時候,用的是它最表面的意思,變成貶義詞了。」我問他:「假期帶你去農村,你不是見過農家養的公雞打架嗎?」現在的孩子對公雞的概念,多是雞排和雞肉漢堡,在農家院裡見到真正的溜達雞,比在動物園裡看孔雀高興。追在公雞屁股,跟著人家散步,剛想近前造次,碰上兩隻公雞相見於江湖,彼此不服,鐵爪相向。這下可把他樂壞了,正經觀摩了一次「雞戰」。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動漁陽、上谷的兵馬,從太原、代郡出擊,來回幾十天,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勢如摧枯拉朽,定能獲勝。誰不識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賊,定遭滅族殺身之禍!
-
從源頭學成語07:刻舟求劍
孕兒健長推出從源頭學成語,每周跟讀者們分享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今天講的成語是「刻舟求劍」。此成語多含貶義。 原文:《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成語故事:有恃無恐
【成語】:有恃無恐【拼音】:yǒu shì wú kǒng【解釋】: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成語故事】:魯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魯軍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帶著牛羊、JIU食去犒勞齊軍。這時,齊孝公的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遇到了齊孝公。展喜對齊孝公說;「我們魯國的君王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你們魯國人感到害怕了嗎?」齊孝公傲慢他說。
-
成語故事新編歪解
如果你身份是高中生或者家長,這將是你這輩子關注的最有趣、最實用的的高中化學公眾號。「Hi,同學們,家長們,同事們,今天我們不講化學課,總是化學課也忒無聊了,今天講幾個成語故事,小學生學的那種成語故事。但是,我這個老和尚有點嘴歪,不小心會把故事講歪了。不過,雖然有的故事有點負能量,但是架不住有意思啊:結局出人意料表,角度與眾不同,解讀標新立異,思維獨樹一幟。
-
你的孩子必然脫穎而出!——學會成語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若問你這個成語的來源,你也會說上兩句。若繼續問你,它的近義詞有哪些,你也能說出一二,比如點睛之筆,錦上添花……但是很少有人會提到「一字之師」這個成語,知曉這個成語背後故事的就更少了。傳說,有一位唐朝時的和尚名叫齊己,此人酷愛寫詩。一個下雪的冬天,早起的他看到了大雪傾覆下的百草凋零,唯有一株梅樹發了幾枝芽,還開了花。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去邯鄲,同事們見到我都開玩笑說,看你又不會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鄲了呀?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歷史故事:成語故事三則之月下老人(成語故事)
唐朝時候,有一位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再南店裡。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閒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個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裡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邊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麼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後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裡的紅繩子,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
成語故事 | 一個日本學生:我愛中國文化,卻僅了解「九牛一毛」
我心裡想,如果我再祭出「冬日可愛」「加減乘除」「慘綠少年」這幾個詞,告訴他這也是正經的成語,估計他和小夥伴們會齊刷刷地嘟個O型嘴出來了。我特正經地告訴小朋友,關於「九牛一毛」,我有兩個故事,都告訴你吧,你大概就不會這麼輕視這個詞了。
-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成語】:放虎歸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成語故事】:程昱聞訊乘機勸阻曹操說:當初我讓你殺劉備,你不肯,現在又給他兵馬,讓他單獨出兵。你這是放老虎回山林啊!果然劉備在擊敗袁術後,佔據徐州,自立門戶了。這個成語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成語故事:各得其所
【成語】: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成語故事】:子產命手下的一個官員把魚放回池塘裡。誰知這個官員偷偷把魚燒著吃了,還騙子產說:我剛把魚放下水時,它還懶洋洋地不動。過了會,才慢慢地遊了起來,後來突然遊開了。子產一聽,高興地說:魚得到了它應該在的地方。官員告別子產後,出來對人說:誰說子產聰明?今天我騙了他,他還以為是真的呢。
-
成語故事:一事無成
【成語】:一事無成【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解釋】: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成語故事】:有一天,他來到了京國寺,晚上便寄宿在寺裡。半夜,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老和尚對他說:你已經做了三世人了,三世都在做碌官。他聽了老和尚的這番話,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這三世都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夢醒後,他就下定決心再也不在宦海中浮沉。
-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解釋】:意思是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語法分析】:作謂語、定語、狀語成語故事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
成語故事:十羊九牧
故事但是,隋朝設立的州郡數目比秦漢時期多了一倍,有些地方甚至方圓還不到100裡,就設幾個縣,不滿1000戶人家的一塊小地方,卻要分屬兩個郡來管轄。這樣,官府機構當然也相應增多,官員和吏卒也成倍增加,各種州郡制度也名目繁多,這簡直使國家不勝負擔。
-
成語故事:不識時務
【成語】:不識時務【拼音】:bù shí shí wù【解釋】: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語故事】:司馬徽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問明了情況後對劉備說:你之所以沒有很好的機會,是因為你沒有好的人才幫助你。劉備想了一會兒,不明白地問說:幫助我的人都很有才華,糜竺和簡雍兩人能文,張飛和關羽能武。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