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學成語07:刻舟求劍

2020-08-28 孕兒健長



孕兒健長推出從源頭學成語,每周跟讀者們分享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父母們可以講給孩子聽,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促進親子交流。

今天講的成語是「刻舟求劍」。



具體信息如下:

成語:刻舟求劍

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刻舟求劍,出自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此成語多含貶義。

原文: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事件過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並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裡刻上了記號,現在怎麼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麼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



延伸擴展

給孩子講個故事,小編覺得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我們可以用一個大盆,自製一個小船,用手拍打著水,邊做邊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思考,增加孩子學習興趣,同時增長知識。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講講浮力知識,以及浮力的發明人阿基米德的故事。


此文版權歸孕兒健長所有,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是有侵權,麻煩告知,小編會儘快處理,以表歉意。

相關焦點

  • 從源頭學成語10:守株待兔
    孕兒健長推出從源頭學成語,每周跟讀者們分享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今天講的成語是「守株待兔」。 具體信息如下: 成語:守株待兔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 從源頭學成語06:閉門思過
    孕兒健長推出從源頭學成語,每周跟讀者們分享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今天講的成語是「閉門思過」。具體信息如下: 成語:閉門思過讀音:bì mén sī guò 後引用為成語。本義為關起門來思考自己的過錯,比喻自我反省,改過自新。過:過失。 事件過程: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在左馮翊擔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縣巡視,碰到兄弟倆向他告狀。其中一個說:「我弟弟佔了我的耕地。」另一個說:「這地本來就是爹媽在世時分給我的,哥哥不講理,硬說是分給他的。」
  • 郵票上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劍
    T59《寓言--刻舟求劍》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從不懂得要變通。1、T59《寓言--刻舟求劍》(5-2)楚人涉江T59《寓言--刻舟求劍》(5-2)楚人涉江2、T59《寓言--刻舟求劍》(5-3)劍墜於水T59《寓言--刻舟求劍》(5-3)劍墜於水
  • 《劍來》:刻舟求劍,淺析
    最新章「刻舟求劍」,結尾已經開始讓人熱血沸騰,時至今日,終於要開始問劍正陽山,搬山大聖是繼續封閉六識,兩耳不聞窗外事,還是要恢復萬年前頂尖戰力,橫掃五座天下,獨坐舊天庭遺址,結束《劍來》?(圖片來源於網絡)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
  • 成語故事新編歪解
    「Hi,同學們,家長們,同事們,今天我們不講化學課,總是化學課也忒無聊了,今天講幾個成語故事,小學生學的那種成語故事。但是,我這個老和尚有點嘴歪,不小心會把故事講歪了。不過,雖然有的故事有點負能量,但是架不住有意思啊:結局出人意料表,角度與眾不同,解讀標新立異,思維獨樹一幟。對,沒錯,我就是要鍛鍊你的思維——正向思維、逆向思維與發散思維。讓你的腦洞開到無窮大。」
  • 劍來817章 刻舟求劍 簡析
    刻舟求劍的寓言人人都知道!在這一章作為章名可能指大驪太后和搬山猿只知道根據固有的對陳平安舊有印象(舟上的刻痕)判斷陳平安的實力,而不知動態地統合信息,然後邏輯判斷當前形勢!——船在動,陳平安的自身實力和人脈勢力一直在飛漲!1,白日飛升的梗要被玩一段時間了,陳平安的企圖遭拒,但沒挨揍,說明寧姚不是真拒絕,羞而不惱。
  • 買房路上,多少人還禁錮在「刻舟求劍」的故事當中
    寓言故事「刻舟求劍」楚國有個渡江的人刻舟求劍之買房就賺過去的樓市發展,給人們一種感覺就是「買房就賺」,只要不是在那種嚴重依賴非可再生資源開發的城市買房,都會實現價值倍增,小到翻倍,大到用一套房賺幾套房,相比其它的投資產品,房地產帶來的不僅僅是高回報,更重要的一點是穩妥,就像厲害的股民常說的一樣,投資要想賺錢,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本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家鄉。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 成語小課堂:孺子可教
    成語小課堂:孺子可教這則成語源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意思是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授給他。從裡面學了很多東西,為以後利用自己所學輔佐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奠定了很切註:張良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
  • 成語小課堂:東山再起
    這則成語源於《晉書.謝安傳》:"謝安少年即有名聲,隱居於會稽東山,年過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該成語的意思是隱退後再復出任職。也指失敗後,恢復力量重新獲得地位。再起:再次出來做官。後來,在許多人的推薦下,他才勉強擔任著作郎的職務,不到半年,謝安便託病辭官,隱居到了浙江會稽的東山,整日與文友們遊山玩水,談文論詩,暢談玄理之學,生活得非常愜意。當時,許多人對謝安的做法不解,雖然朝廷多次下詔,請謝安出山為國效力,都被謝安回絕了。
  • 呻吟的源頭
    這就是呻吟的源頭了我個人認為。只要能滿足這兩個條件中任何一個,你將會慢慢地帶著自己走出來,去迎接新的風雨新的彩虹。現在的人們卻喜歡看誰比誰更慘,誰比誰更拼,但這也不是一個人呻吟的理由或者源頭啊。 我真的一點都不能明白為什麼總是要說一些無用的話,而且是重複著。
  • 成語故事——一曝十寒
    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
  • 湖南漣源:「科技聯動」盯源頭治頑疾
    (資料圖)紅網時刻實習生 張美淇 通訊員 肖德龍 報導自去年12月1日全省開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動以來,作為治超成員單位之一的漣源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始終堅持打擊非法改裝常態化、源頭管控制度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創新監管手段,織密網治頑疾。如今,全市23家重點貨源企業安裝了源頭綜合監管系統,實現24小時監管。
  • 「成語故事」邯鄲學步
    今天學別人穿衣服,明天學別人遛鳥,卻又不懂得堅持,今天學,明天丟,也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親朋好友們都很擔心他,希望他能有所改進,但是他聽不進去,久而久之,還開始懷疑自己走路的樣子沒有別人好看。
  • 「成語大講堂」——囫圇吞棗
    01、生詞本【成語】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釋義】意思是把棗兒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出處】元・白珽《湛淵靜語》:「客有日:「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
  • 學習成語:裡醜捧心
    鄰居有醜女認為「西施 」這個姿態很美,也學著捧心皺眉,反而顯得更醜,大家見了都避開她。後因以「裡醜捧心」等指妄學別人而愈見其醜。【近義詞】東施效顰成語出處《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 「成語大講堂」——歧路亡羊
    可能大家開始學的時候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所有人都是在同一起跑線的,但是因為學習方法的不同,結果卻有這樣大的差異。所以學習和找丟失的羊其實是一樣的,只有回到問題最基礎的本質上,找到正確的目標和方向,才會沒有得失的感覺,也不會迷失方向。你長期在老師的門下,卻不懂得老師說的寓意,可悲呀!」
  • 成語新體驗
    有個成語叫「令人髮指」,我過去一直以為這個成語僅僅是指令人感到恐懼和憤怒的意思。有了這次經歷,我有了切身的體驗,才知道,這個成語裡的「發」就是頭髮,「發指」就是頭髮豎起來。原來人在極度驚恐的瞬間,頭髮是真的會豎起來的。這個成語表達的非常形象。還有個詞叫「怒髮衝冠」,是說發怒的時候,頭髮直豎,把帽子都能頂起來。過去也一直以為是誇張的說法,無非表達一種極度憤怒的心情。